走出“心灵僻径”,踏上“英雄之旅”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Claire Mcfall)创作的一部治愈系小说,作者从少年人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温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所见所感,道出所有人

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终极幸福的向往。

女主人公迪伦本是一个内向孤僻的女孩,父母的离异,同学和老师的冷眼相待,让她慢慢关闭了自己的内心,把自己囿于自己的小圈子里,缺乏与外界的联系,经过荒原的摆渡,她真正地成长了起来,变得勇敢、自信、乐观,这是一个女孩走出“心理僻径”,踏上“英雄之旅”的成长故事。

《摆渡人》|走出“心灵僻径”,踏上“英雄之旅”


小说讲诉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性格孤僻、怪异的与众不同的穿衣口味与爱好,使得迪伦被同学指指点点;父母离异,母亲暴躁无常,并对迪伦的生活极其不满,总是对迪伦大喊大叫——迪伦很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种种因素,导致迪伦慢慢关闭自己的内心,从来不愿意对别人敞开心扉,并且对生活产生了近似绝望的心理。

原生家庭与学校压力给她造成的困扰,让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很痛苦,她决定逃离这一切,去寻找她已经十年未见的父亲,寻找十年前残存在记忆中的那份温暖。

就这样迪伦她上了一辆锈迹斑斑的列车,她坐在窗边闭着眼睛想象见到父亲

的场景。

当迪伦急切地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去寻求她想要的幸福的时候,但命运却给她带来另一份惊喜。

列车驶入一条隧道,紧接着车厢发出尖锐又刺耳的声音,灯光由于猛烈撞击瞬间熄灭——交通事故发生了,而迪伦是唯一的幸存者。

她在拼命逃离满是尸体的火车残骸后,遇见了他,一个表情冷漠,却注定会给她无数期待的男孩,他便是崔斯坦。他的一句“跟我走”紧紧钳住了迪伦的内心,一点也没有抗拒。似乎,从那一刻开始,迪伦就认定了崔斯坦就是救赎她的人。

《摆渡人》|走出“心灵僻径”,踏上“英雄之旅”

之后迪伦便跟崔斯坦来到了荒原,开始了灵魂摆渡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遇见魔鬼,如果被魔鬼吃掉,自己的灵魂便会变成魔鬼。而荒原上的天气随着摆渡的灵魂的天气而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崔斯坦以他灵魂摆渡者特有的气质深深感染了迪伦。他给予迪伦温暖、关心,帮助迪伦赶走一个又一个魔鬼。

在荒原上,孤独、无助、害怕,始终伴随着他们。但崔斯坦的关心与呵护让迪伦感到心安。也是在这个时候,迪伦慢慢敞开了心扉。

迪伦和崔斯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魔鬼,跨过一座又一座山,而迪伦,也在经历这些的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她不再是那个满腹抱怨的小女孩,而是学会了应对,学会了勇敢,最重要的是,学会了爱,她爱上了她的灵魂摆渡者。

于是,当到达荒原的尽头时,她不愿去忘记崔斯坦,她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她再次踏上了荒原。

《摆渡人》|走出“心灵僻径”,踏上“英雄之旅”

而这一次,没有崔斯坦的保护,她要一个人去面对血淋淋的魔鬼,承受被魔鬼撕咬的风险,可是这一次的她也更为坚强,因为这一次,是追求爱的过程,

只要心中有信念,即便只有一丝希望,即便要去忤逆天意,她也愿意,因为,她遇到了自己想要共度余生的人。

这一次迪伦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煎熬,很多次差点被恶魔吞噬,她甚至想过干脆就在天堂里完全、彻底、永远地孤独下去也好。然而迪伦想象着崔斯坦拥自己入怀的感觉,就继续走了下去。也许只有经历过与崔斯坦分别的痛苦,她才更加懂得自己有多么珍惜这份爱,于是便用足了勇气去追,即便要付出魂飞魄散的代价。

她成功了,她把崔斯坦带到了人世间,那个曾经她嫌弃的地方,一切,因为有了崔斯坦的存在变得有意义起来。曾经荒原上的恐惧、孤独、疼痛都值得了。

可是故事并没有因此画上句号,荒原因为他们的冒险举动而出现了漏洞,魔鬼通过漏洞进入人世间,但此刻的迪伦早已学会了担当,她和迪伦一起修复了漏洞,通过了审批官的考验。

可是代价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担当而被永远弥补,他们似乎改变了规则,荒原变得摇摇欲坠,魔鬼开始可以穿过小木屋,穿过荒原,并肆无忌惮地吞噬灵魂,吞噬人命,荒原上的天气也变得不受人控制

,一切都乱了

这一次迪伦不得不做出生与死的抉择,她为了跟崔斯坦在一起,也为了守护家人的生命,重新踏上了荒原,这一次的她,对荒原的审视态度大有不同,因为这一次,她需要更大的勇气,每一步,都要细细考量。

所幸的是有勇气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最终的她,守护了亲情与家人的生命,也守护了她和崔斯坦的爱情——她,真正地成长起来了,她完成了她的英雄之旅。

原生家庭的不完美与同学的瞧不起——迪伦走进“心灵僻径”

心灵僻径“,是精神分析的一个术语,是指人原本是需要进入关系的,但是,当外界不太友好时,就不能与他人建立基本的关系。于是,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关闭了通向关系世界的通道,进入了一条孤僻的心灵小路中。

迪伦的父母在迪伦五岁那年便离婚了,迪伦开始了跟母亲的单亲生活。缺少父爱的家庭,脾气暴躁的母亲,

注定给她带来原生家庭的伤害,她性格孤僻,叛逆,在学校中不受老师待见,也被同学指指点点。

国际著名关系治疗师莎兰·汉考克曾在《真爱密码》中指出,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三层结构,分别是保护层、伤痛层和真我。每个人的感受层中,都有种种伤痛。因为有伤痛,所以有保护层;但因为有保护层组成的墙,所以真我深藏着,令我们自己和别人都碰触不到,从而隔离了感受,切断了链接。

迪伦就是这样,父母的离异,母亲的暴躁,同学的异样目光,都给她的内心带来了不可弥补的伤痛,而这些伤痛,早就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筑起了厚厚的保护层。

《摆渡人》|走出“心灵僻径”,踏上“英雄之旅”

此刻的迪伦,失去了真实的自我,甚至近于绝望,所以在后来发现自己死亡的时候也没有太过于悲伤。

崔斯坦对她的保护和给她带来温暖——迪伦踏上“英雄之旅”

原生家庭与学校压力给迪伦造成的困扰,让迪伦觉得自己的生活很痛苦,她决定逃离,去寻找她已经十年未见的父亲,寻找十年前残存在记忆中的那份温暖

迪伦她上了一辆锈迹斑斑的列车,她坐在窗边闭着眼睛想象见到父亲的场景。可是她却在那辆火车上失去了生命。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指出,当一个人被真诚以待,充满欣赏地接纳、关心和重视,他就能面对更真实的自我,用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

在荒原上,迪伦感受到了崔斯坦的真诚,那个全力保护她的人,懂得关心她,在意她的心情,并且冒着被魔鬼吞噬的风险帮她驱赶一个又一个魔鬼,和她一起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在她感到孤独、黑暗与无望的时候,重新点燃她心中的希望,给她勇气。

《摆渡人》|走出“心灵僻径”,踏上“英雄之旅”

而迪伦,也在被重视和被关心的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她不再是那个满腹抱怨的小女孩,而是学会了应对,学会了勇敢,学会了爱,学会了担当,学会去靠自己去解决一切事情,并敞开心扉,变得乐观开朗,她活出了更加真实的自己。

于是,当到达荒原的尽头时,她不愿去忘记崔斯坦,她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她再次踏上了荒原,踏上了她的“英雄之旅”。

《英雄之旅》是约瑟夫·坎贝尔的精神自传,他将英雄之旅概括为四个阶段:

启程:放弃当前的处境,进入历险的领域

启蒙:获得某种以象征性方式表达出来的领悟

考验:陷入险境,与命运搏斗

归来:最后再度回到正常生活的场域。这是每一位英雄的必经之路

1.启程

迪伦跨越分界线后,慢慢地对方在自己的脑海里的模样也开始变得模糊起来,她知道回不去了。迪伦只好向前走去,而崔斯坦也将要迎接下一个需要穿越荒原的灵魂。

看似一切在结束,但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开始——这一次,迪伦要独自面对抉择,她怎么会愿意放弃过这段改变她人生的感情?

摆渡人在摆渡灵魂的同时,也给了一个灵魂抉择的机会:

生存还是毁灭?放弃还是坚持?

2.启蒙

迪伦随后遇见了萨利,来到了记录室,他要求翻看了崔斯坦的摆渡册子,然后去见了崔斯坦曾提到过的那个士兵乔纳斯,在与他的交谈中知道了回去是有希望的。

于是他们又去拜访了乔纳斯所知道的在那个世界里活的最久的老人,伊莱扎。

这次迪伦在与她的交谈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回去的方法以及与自己的摆渡人在一起的方式。

迪伦告别了乔纳斯开始走上了回去的路,她打开了穿越之门又回到了荒原里

3.考验

再一次踏上荒原的时候,没有崔斯坦的保护,她要一个人去面对血淋淋的魔鬼,承受被魔鬼撕咬的风险,可是这一次的她也更为坚强,因为经历过荒原的绝望,她更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她不再是那个满腹牢骚的女孩,而是一个敞开心扉、敢于爱、乐观开朗的英雄,她开始了她的“英雄之旅”。她坚信,只要心中有信念,即便只有一丝希望,即便要去忤逆天意,她也愿意,因为,她遇到了自己想要共度余生的人。

这一次迪伦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煎熬,很多次差点被恶魔吞噬,她甚至想过干脆就在天堂里完全、彻底、永远地孤独下去也好。然而迪伦想象着崔斯坦拥自己入怀的感觉,就继续走了下去。也许只有经历过与崔斯坦分别的痛苦,

她才更加懂得自己有多么珍惜这份爱,于是便用足了勇气去追,即便要付出魂飞魄散的代价。这是英雄的魄力,为了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惜伤痕累累。

4.归来

她成功了,她把崔斯坦带到了人世间。曾经荒原上的恐惧、孤独、疼痛都值得了。归来的迪伦,不再稚嫩,她有了想要追逐的生活,她有了征服生活的勇气与魄力,经历,让她收获了真实的自我。

《摆渡人》|走出“心灵僻径”,踏上“英雄之旅”

总结:《摆渡人》中的迪伦因为原生家庭和同学老师的冷眼相待而慢慢关闭了自己的内心,但很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她的摆渡人崔斯坦。荒原摆渡,摆渡的不仅仅是灵魂,更是迷茫者的心灵。摆渡人的关心与保护给了迪伦敞开心扉的勇气以及独自面对一切的气魄,荒原摆渡,给了迪伦成长的勇气。希望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可以找寻到自己的灵魂摆渡人,做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