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祝福接力(三十二)

【#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祝福接力】祝福頌祖國,文博是一家!面對疫情,全國文博人眾志成城,以接力形式傳遞祝福,祝願祖國早日戰勝疫情!參與今天接力的文博單位有@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官方微博 、@中國絲綢博物館 、@桂林博物館 、@西安半坡博物館志願者團隊 、 @陝西省西安城牆保護基金會 、@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 、@中國港口博物館 、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廣東省博物館志願者。 文博人面對疫情,堅守崗位,全力投身於防疫工作第一線,有的小夥伴下沉基層,有的小夥伴值班站崗。今天將祝福也傳遞給為疫情做出貢獻的精彩文博人!請大家注意身體,保護好自己和家人!@湖北省博物館 、@武漢博物館微博 、@武漢自然博物館請 查收今日份祝福!中國加油!湖北加油!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官方微博

【#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祝福接力】

收到@漢景帝陽陵博物院 的接力啦~

1978年,在寶雞縣(今寶雞市陳倉區)太公廟一處窖藏出土了秦公鍾。鍾為打擊樂器,一般在貴族祭祀或宴饗時,與編磬相和使用。秦公鍾銘文與秦公鎛完全相同,長達135字,記述了先祖襄公“賞宅受國”和文公、靜公、憲公治國興邦的業績。鍾銘還記述時任秦公朝夕虔祀祖先,納聚賢才,勵精圖治,勤於治國的心跡。銘文無論從形制、花紋及書體上,都是研究秦早期歷史的重要資料,可以證補史書 ,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秦楚同心,共奏盛世強音;眾志成城,譜寫時代新韻!美好的期許,“鍾”會到來。

請@中國絲綢博物館 繼續接力啦~#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祝福接力(三十二)

#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祝福接力(三十二)

中國絲綢博物館

【#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 祝福接力】花綻苦難次第開旗袍,榮獲“2019年杭州旗袍”稱號,現藏於中國絲綢博物館。

這件旗袍是設計師劉林溪根據陪伴母親戰勝病魔的經歷創作而成。旗袍的主題為心臟與花,其中紅線代表親人之間的情感聯結,鎖繡和埋金繡法繡在血管周圍,再以紙雕這種傳統工藝表現花朵紋樣的心臟圖案:巨大的心房處盛開著一朵豔麗的花,如同心跳一般,展現著不屈的意志和不息的生命力。

面對疫情,希望蘊含在這件旗袍裡的祝福能夠傳達給每一個需要勇氣的人,因為磨難終將過去,祝福所有人都在心中擁有一朵立於苦難而不懼於苦難,傲然綻放的花朵。

下面請@桂林博物館 接力湖北加油!中國加油!

#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祝福接力(三十二)

桂林博物館

【#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 祝福接力】

收到 @中國絲綢博物館 的接力啦!謝謝!

此文物選自桂林博物館藏李培庚作品《松荷圖》,李培庚先生一生致力於用油畫藝術表現桂林山水,並將他畢生的心血捐贈桂林博物館永久收藏。

此圖描繪的是桂林西郊一景,此處種荷已有百餘年曆史。畫中烏雲籠罩著整座桂林城,卻被一縷突如其來的霞光刺破雲層,直射大地,將這滿池的碧綠勾勒得更加奪目。此作品雖色澤深沉、濃郁,但卻始終給人一種雨過天晴,喜出望外之感。

此景猶如疫情的寫照,雖來勢洶洶,卻終將消散,雨過天晴,迎來曙光!

在此,我們也真誠地希望,待疫情結束後,祖國各地的朋友能親臨桂林,感受桂林山水和文化的浸潤,一掃疫情的陰霾。

相約桂林,還有桂博哦,我們不見不散!

下面請 @西安半坡博物館志願者團隊 接力,湖北加油,中國加油!

#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祝福接力(三十二)

西安半坡博物館志願者團隊

#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 陶缽出土於西安半坡遺址,缽外壁上部用黑彩繪製出由三角與多道斜線相間組成的連續圖案。三角一正一反分佈,斜線一左一右傾斜。每個三角內預留出與其方向相反的小三角形留白,從而打破了黑色三角的沉悶和呆板。整個畫面構圖規整而又有變化,充滿節奏和韻律感。

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下面請@陝西省西安城牆保護基金會 接力!

#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祝福接力(三十二)

陝西省西安城牆保護基金會

【#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 祝福接力】收到@西安半坡博物館志願者團隊 的愛心接力啦~

吻獸,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在《三禮圖》中的周王城建築中就有吻獸出現。現藏於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的這個吻獸,曾是西安城牆西門城樓正脊北側一組三件的獸頭飾物。

其造型更是一種祥瑞的象徵,她的出現,預兆天下太平,人們的生活定會美滿幸福。藉此送上祝福,希望家國平安,曙光在前,讓我們一起期待抗“疫”勝利的那一天!#百城行動戰疫情#

下面請@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 接力,湖北加油!中國加油!

#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祝福接力(三十二)

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

感謝@西安城牆保護基金會 ,收到祝福接力

#百城行動戰疫情##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

今天是最後一輪接力,但是祝福和期待從來不會結束

雙虎咬斗紋銀飾件,採用高浮雕的表現手法,塑造了兩隻呈匍匐狀面對面相擁在一起的幼虎,兩虎頭左右偎依,張大口噬咬著對方的肩部,前肢相互摟抱,後肢略側臥前伸,後爪則在撩拔著對方的前爪,尾巴悠閒地捲曲上揚。兩隻虎的背部各有一橢圓形孔,當初可能曾鑲嵌有其他飾物。該飾牌凝固了兩隻幼虎廝咬嬉戲時的精彩瞬間,憨態可掬,情趣盎然,造型生動,虎身線條流暢,剛柔並濟,再現了中國早期北方民族高超的藝術水平和金屬鑄造工藝。

#待到春回大地時# 虎“笑”山林,“疫”無反覆,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

#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祝福接力(三十二)條形瑪瑙包金飾件,戰國,最大長3.1釐米、寬0.9釐米、厚0.6釐米,最小長1.7釐米、寬0.9釐米、厚0.7釐米。土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碾房渠窯藏,現藏於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形制基本一致,大小寬窄略有不同,呈扁長方形。一端包有金帽,其上飾有圓點紋;另一端較寬無包金。

#祝福# 武漢,瑪瑙坡前荊棘雨,荊楚城內疫終散!

請@中國港口博物館,接力!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

#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祝福接力(三十二)#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祝福接力(三十二)

中國港口博物館

【#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 感謝@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 的祝福接力】

@中國港口博物館 館藏文物“明白玉帶扣”白玉,黃褐色沁,橢圓形,為扣飾中的組件。器面碾磨對稱菊花紋,居中以細陰刻線勾勒,雕飾吉祥結,兩端飾如意紋,背部有圓形鈕兩個。此器玉質細糯溫潤,紋飾對稱規整,雕琢上佳。藉此鼓勵中華兒女齊心協力,共抗疫情。

#百城行動戰疫情#同心結,齊協力

下面請@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接力 湖北加油!中國加油!

#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祝福接力(三十二)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 祝福接力】

收到@中國港口博物館 的接力啦!

玉角杯出土於南越王墓主棺室墓主棺槨“頭箱”中, 青玉質,半透明,局部有紅褐色浸斑。仿犀角形,中空。口呈橢圓形,往下漸收束,近底處成卷索形回纏於器身下部。器內底部留有較大的重疊管鑽痕,器身下部、卷索形鏤空處亦有管鑽痕跡。口沿處微有缺損。

“荊楚,荊州之楚國也。”夏商時期,楚王的祖先已經從中原南遷至漢水中下游地區,並建立國家,形成了荊楚文化。今人大多將廣州稱為“羊城”、“花城”,卻鮮少有人知道,廣州還有一個古稱“楚庭”。在越秀山一隅,仍然矗立著“古之楚庭”石牌坊,楚庭之名,或許與五羊銜穗的故事有關。據晉裴淵《廣州記》:“廣州廳事樑上,畫五羊,又作五穀囊,隨羊懸之。雲:‘昔高固為楚相,五羊銜谷萃於楚庭’。故圖其象為瑞。”五羊的神話最早流傳於楚地,如今卻成為廣州的標誌,這“正是楚與南越關係密切,淵源久遠的一種反映”。

#百城行動戰疫情# 楚地與嶺南,原本並不屬於中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發兵平定南越,嶺南從此被納入漢朝郡縣的版圖。隨著歷史的演進,“中國”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疫情當前,人們“宅”在家中減少外出,也是一種“戰疫”的方式,恰巧引申出“宅茲中國”的另外一層含義。

下面請@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接力 湖北加油!廣州加油!中國加油!

#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祝福接力(三十二)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祝福祖國】

這是1920年7月天津學生聯合會等贈天津律師公會的景泰藍瓶。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周恩來等領導了天津的愛國鬥爭,遭到逮捕。在獄中,周恩來和戰友們同反動當局進行了頑強的鬥爭,同時也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有力聲援,反動當局被迫同意公開審理此案。在辯護律師劉崇佑的據理力爭下,1920年7月17日,法庭被迫宣佈周恩來等20餘位代表無罪釋放。為了答謝律師,天津學生聯合會等贈送天津律師公會景泰藍瓶作為紀念。這件文物現藏於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疫情面前,讓我們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相信定會否極泰來、永葆平安!

下面請@廣東省博物館志願者 接力!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

#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祝福接力(三十二)

廣東省博物館志願者

【#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

收到@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 的接力啦~

清·金漆木雕如意,@廣東省博物館 藏。

我們常見的如意一般用玉、竹、骨等製成,而這件金漆木雕如意卻是屬潮州金漆木雕。它不純是金子做的喔,而是在木刻構件完成之後再飾金塗漆。也就是說,它是“內木外金”。潮州工匠先精雕細琢,再打磨貼上純金箔,故而這如意就顯得金碧輝煌。

它的樣式也與常見的如意不同。一般來說,如意頭呈靈芝形或雲形,柄微曲。而這件金漆木雕如意由折枝牡丹三朵盤屈而成,寓意富貴吉祥。我們取此意祝福天下人萬事順遂,吉祥如意。我們相信,一定會如大家所祈願,早日消滅病毒,一切都會好起來。

湖北加油!中國加油!世界加油!#文物系荊楚祝福頌祖國#祝福接力(三十二)

#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祝福接力(三十二)#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祝福接力(三十二)

歡迎個人轉發、擴散。公號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