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立易之旨

易,为古圣人所创作。起初由伏羲发明,后转述于神农、轩辕,再后来又被尧、舜及夏后氏所继承。直到文王又根据先前诸圣所成,而因时以变,然后就成为了今世所传之经。大概在伏羲时代,由于《河图》、《洛书》的出现,于是圣人为了明察天地之象,概论人物之情,故而作易。易之为道,向上可以追溯生化之初,向下可以析理变易之轨,求于幽可以探究神鬼不测,求于明可以协合日月循环,致于远可以征验四极,谋于近可以求得一心。人习易之后,便可对天地的生成,物类的化育,了然于胸。情性皆本于道,气质乃成于神。有其用必有其本,有其后必有其先。阴阳必以循环作为其运行之迹,水火必以生克作为其功用之方。物必有极,事必有中。我们从外表所能感知到的,莫非形与质的消长。因为有消有长,于是就形成了变化,而深藏于其中的,总不外气与神的营运。一营一运,从而中极以立。道者,本于一体而不穷于用。天者,循于一道而不息于行。所以人唯有立本才能不失其序,唯有循道方可不尽其用。正是因为道有不二之德,才有了生生不已,也正因为道有至中之体,才有了循环无端。所以人只要顺乎自然,适于至道,就可以达到“无为而无不为,无思而无不中,无虑而无不得”的玄妙之境。既然明白了道之为道,就可以发现天地人物,没有哪一个能够舍于道而生成。既然明白了天之为天,就可以知晓生长盈虚,没有哪一个能够离乎气之运化。既然明白了生之为生,就可以推断吉凶寿夭,没有哪一个能够出乎数之进退。时者属乎天。位者隶于地。天地者,人物生存伤杀之主宰。时位者,事物消长代谢之枢机。从天地以后言,可以说人物都是自天地而出;从天地以前言,可以说天地也是自大道乃成。所谓形上为道,形下为器,但是道器之间,必须要一以贯之,唯如此方可称之为易。圣人作易就是为了烛照万有,显明一切。无论先天,还是后天,人物莫不归于易。简而言之,我们所称呼的“易”,既可以说是“一”,也可以说是“中”,还可以说是“极”。易者,无始而有始,无形而有形,无名而有名;自有以溯无,自无以推有,但无论有,还是无,均齐于易。自天地奠立以来,日月山河,各有其纪;飞潜木石,各有其类;世代更替,岁时迁移,各有其序;生长收藏,盈亏善恶,各有其名。然而不一者仍必归于一,不同者终将致于同。人物各因所适所宜,有所始,有所终。其屈伸之道,往来之途,也是各因所合所制,有所成,有所败。凡此种种,都可统归于易,统归于中极,而顺乎天道。可以说,易立而万类以定。

天地之间,唯有人最是可贵。人之生,受天地之气,而有性命;顺造化推移,而辨等名;循生养老死之道,而有人事;因喜怒亲疏之感,而有人情;又通过适应、保全、利用、引导,然后成德达道;又通过教育、指示、审查、模仿,然后尽其原始要终之道。凡此等等皆备于易。可以说,易立而人道乃全。圣人通过审察天道,于是通达神明,发现隐微;通过审察人道,于是明了性情,完备教政;又通过揭示物之所宜,事之所利,于是详尽本末,昭示变化,而后立易以告后来之人。圣人制易,不失修为之德,不惑神鬼之灵,不悖性命之则。其旨在安乐于生成,从而与物同寿,与天地同德,与日月同明,与鬼神同其吉凶,与气运同其变化。然后圣人成物之道乃尽,成己之德乃宏,而天下无不被其德,悦其道。因此,圣人立易教民之功,可与天地覆载相并称。其明诚修道之行,就如同治平政刑之施。圣人立易就是为了教化民众,而人明白了易,就可以遵循圣人的教导,达到诚以自明。天下人类,如果都能遵循此教以立其诚,那么易道就可以成全了。

另外,言易必本乎天道,而习易则属于人事。言天道重在气数,言人事重在象理。以气数言象理,这是通过天道推断人事;以象理言气数,这是通过人事揭示天道。由于气数难知,而象理易见。气、数、象、理,此四者,应当是先有气数而后生象,其理也就蕴含于其中,这是由天道自然所定。先明象理而后知气数,这是由人事按次序所推论的。其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弄清楚本末之道。如见天灾时变,而知天意,或者“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就是由象就可以知气数,此乃由末达本之理。然而所见之象本来就是由气数所致,并非有了象而后气数方至。这是由本及末之道。所以明本不必求于末,而不及本者,必须要自末开始。天灾人祸,都是由于气数的感化所导致。欲明气数,但凡求之于象,就可知天变没有止境。所以无论是天灾,还是物异,抑或是人祸,莫非气数所为,也莫非人心所召。而人的变异就更多了,且不论怪产奇病,就算是那些风尚之败坏,情性之乖违,或逆伦悖理,或鲜耻败德,莫不是由于人心的邪淫所导致。人心既是如此,气数又岂能不变?这就是为什么古人重天变,而必归责于人事的缘故。气数虽然都是由天所定,而其变或为灾,或为福,完全是由人心所感,人为所召。人只知天灾难以堪受,岂不知人心难于至善。每当遭遇横祸,不察己心是否良善,只怪天道无情,这种想法实际上就是重于末而忘乎本。人之善心不立,就如同浮舟于大海之中,随气数而波流,欲其不动,常享安泰,又怎么可以做到呢?易者,易也。以人易天,以天易数,这些都有必至之势,固然之理。精于易者,唯求易其不善而为善,即可易其灾害而为福祉。愚以为,这才是圣人立易制教的本旨。


圣人立易之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