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你讀過的第一本書是什麼,還記得嗎?

明天125536214


我小時候讀過的第一本書是一本白色泛黃封面的《陸游集》,那個時候估計也就一二年級的樣子,字都認不全,剛剛學會了查字典,一邊看,一邊查,看完後也什麼都不懂,可能是因為比較小的原因,沒思考能力,或者說對於小孩子,確實讀不懂那種比較成熟的、深刻的書籍,可能那時候,吸引我讀那本書的原因是裡面有的章節會有黑白的插圖,以及那時候確實沒其他書可讀。雖然是那種“讀了”和“完全沒讀過”一樣,但是讀這本書有三點,讓我記憶終身難忘:



第一,書的最後一頁。可能是因為書太老或者盜版的原因,那本書沒有後記那些東西,最後一章,最後一頁,就是陸游的名篇《示兒》,以及畫著一個披著衣服虛弱老翁在年輕幾個兒子的圍繞下坐在床前的書桌前寫詩的黑白插圖(注:圖都不是原圖):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第二,由於年齡小認字不多,所以都是插著字典看的。查的所有字中,幾乎都記不得,但是唯一就是《示兒》中“乃”字讓我記住了,可能也是因為是全書倒數第二個字的原因。後來,在五年級、還是六年級時,課本上學了這首詩。剛剛發課本,都喜歡把書翻個遍,當時很多同學看到這首詩,卻不知道這個“乃”讀什麼,只有我知道,就告訴了身邊的同學,那種自豪感終身難忘。

第三,也是《示兒》的最後兩句讓我記憶深刻,讓我知道了什麼是至高無上的愛國情懷。最後一章記憶深刻,“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那時還不怎麼懂其中意思,還是年齡比我大得多的表姐告訴過我。當時就特別好奇,為什麼一個人死前,居然這麼想,到底為什麼呢?後來,歲數稍大後,才明白,這是一種多麼令人欽佩、震撼的愛國情懷。


文螢之


說起來,我在小學時就曾讀過它的半冊殘卷。這半冊殘卷原本是我們村子中一戶姓王的人家用來墊炕櫃的,我是偶然去他家找同學玩,發現了這半本書,用手摳著頁邊,蹶著屁股,趴在炕上看了一小段,就入了迷,於是腆著臉將這半本書要到了手。

那年應該是1988年左右。當時在農村,家裡如果沒有學生上學,翻箱倒櫃也難找出點帶字的紙,更何況是小說。得到這半冊小說,我視若珍寶,薄薄的半冊,我反覆讀了很多遍。那時對我來說,書裡所講的故事太神奇了,光怪陸離。

等我長大後,終於在舊書攤找到了這套兒時所讀殘冊的那一版舊書。兩本書捧在手上,心中五味雜陳。

三十年過去聞,再讀,依然喜歡。




舞馬長槍


小時候讀過的第一本書,小學的語文課本肯定不能算,具體那一本我的記有點模糊了。

我在農村上的學,記憶裡物質不富裕,精神上也匱乏。想去書店買本書,那隻能是痴心妄想,一是沒有書店,頂多就是學校門口賣文具、輔導用書的小販;二是兜裡沒錢,心有餘力不足,找父母要錢買課外書,那更是行不通:結果是錢沒要來,倒召來一頓打。惹不起還是躲得起的,於是就不找那份不自在。

沒辦法,只好秉承“書非借不能讀也”的優良傳統,借別人的書看。

在沒網絡、沒手機也沒電腦的小時候,跟外邊世界的唯一聯繫方式也就是個電視機。電視機啊,我家的是黑白色北京牌的,十多寸,用天線能收河北臺、山東臺、我們縣電視臺、還有周邊幾個縣的電視臺,總體控制在個位數以內。也許外邊的世界很精彩,但我們看不到,想看的話也只能通過黑白屏幕看箇中央臺的《新聞聯播》、《山東新聞聯播》、《河北新聞聯播》,好像還有《焦點訪談》、山東的《道德與法治》、河北臺的《激情九九》,看的更多的是港臺電視劇、日本動畫片還有點歌臺。

不好意思,扯遠了。還是說說讀書那點事兒。

那時候,課外書真的很少,看個連環畫基本上都是在學校門口文具攤上翻一翻,一翻就翻完的那種,具體什麼名忘記了,也就是三國演義、楊家將、呼家將、狄青傳什麼的。

小時候看的第一本書,真正意義上的一本書,有兩種可能:一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十日談》;二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十日談》大概是初一或者初二的時候看的。講的是佛羅倫薩一幫青年男女出遊,碰到暴風雨了,躲在一個莊園裡,輪流講故事,講了十天,就是十日談。裡面具體什麼內容已經記不大清楚,應該已經上初中了,只記得這本書沒有書皮,翻得已經發黃了,小夥伴們輪流看,誰的書、最後在誰那記不清楚了。印象比較深的是少婦偷情還有學者懲罰虛榮的少婦的故事,當時應該是拿它當做青少年啟蒙手冊來看的。

《三國演義》,應該也是那個時候,沒封皮的盜版書,字小的不行,並且也不全,最後幾張都丟了。不知道是哪位好心的同學從家裡帶來的,排一個月左右的號才輪到我看。當時電視劇《三國演義》已經有了,跟《西遊記》一樣,天天播來播去,看的多了,讀這本書倒是順暢不少。受這本小說影響,有段時間對古代戰爭是痴迷不行不行的:自己在寫完作業本背面畫穿鎧甲、帶頭盔的小人,還有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畫戟、開山大斧、古錠刀;還有自己編故事,把身邊同學的名字用上,用三國演義裡的戰爭場面描寫套進去,編歷史小說,什麼中了對方軍師的奸計,麾下大將力竭而死、亂箭穿心、兵敗自刎,凡此種種。


暗香曲臨江


豆包姥姥當年到寒暑假就會從圖書館借本書來給我看,我記得第一本借回來的小說是高爾基的

《母親》,我也就小學二三年級?完全理解不了硬是一個假期啃完了,豆包姥姥謎一樣選📖,也不管合適不合適,給孩子選書要適齡啊……



陪你快樂養娃的豆包媽


媽媽是老師,從小就看了很多小說散文,有長篇有短篇,有的看不懂就是喜歡看,也理解不了其中的含義,不過還是看了很多。

現在想想看的第一本書應該是《安徒生童話》了吧!好像小時候的第一本書很多人都是童話。

我的第一本書,是小時候去錦州時在錦州的書店裡買的,那時候漢字不認識幾個,那還是一本沒有注音的書,每天都拉著媽媽給我讀。

後來長大了,慢慢能自己讀,我有一個習慣,我的床是雙人床,一個人睡很大了,我會在床的另一邊鋪上一層書,包括雜誌,早上睜開眼第一件事從床邊拿出一本,看兩篇文章再起床。

從能自己閱讀開始,這個習慣一直伴隨著我。

關於我的第一本書,我能想起的可能就是裡面的童話人物。

長大以後發現自己不怎麼喜歡外國文學作品,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文化的差異,或者是閱讀的喜好。但後來我的老師告訴我:外國文學是要看譯文的作者的水平,現在看外國文學的作品,沒有原來的反感,可能是現在知道了選擇譯文版本,找到了外國作品的精彩之處吧!


左岸TB


我看過的第一夲小說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可以說,我是哭著把這夲小說看完的。

至今我還依稀記得作者保爾.柯察金的那段名言:人的生命是寶貴的。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感到懊悔,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感到悔恨。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己經把我整個青春和全部生命都獻給了人類最壯麗的事業一一為共產主義而奮鬥…。這聲音震耳欲聾,曾經鞭策和激勵著一代代的中國和蘇聯兒女去奮鬥。蘇聯年輕的士兵甚至懷揣著小說,喊著保爾柯察金的名字向敵人衝鋒……。

這夲書之所以感人至深,以至同化到當時人們和青少年們的骨隨和血液中,主要是因為作者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所寫成。小說記錄了作者平凡偉大的一生,也反映了那個年代的人們艱苦奮鬥,奮發向上和敢於犧牲的精神……。

我敢說,在當時對中國人影響最大的外國小說中,莫過於這夲書。它的精神對於我們當年的社會主義建設,改變了一窮二白的社會面貌,無疑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邀你看夕陽


記得,是梁羽生的《冰川天女》。不過只看完了上部,一直沒再有機會看下部,所以惦念至今。

那時候在農村,大家普遍都很窮,沒有誰會有多餘的閒錢來買書,特別是小說。我是在幫鄰村那個老師家裡搬家得到的這本小說,我依稀記得我撿到這本書時,封面都沒有了,皺皺巴巴的,或許正因如此,人家才捨得送給了我吧。我是一邊走路一邊看,好象那天是我為家裡割豬草以來第一次偷懶,因為我完全被小說裡那些優美的文字和異域的愛情故事所吸引。那時候我才讀小學五年級,特別喜歡看課外書,如飢似渴的看完這本小說後,我一直沒有機會再看到這本書的結尾。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始終還記得這本書的名字。

現在有機會買書來看了,卻沒有了靜下心來看書的心情。所以我一直都記得自己看的第一部小說是梁羽生寫的《冰川天女》。


王子書童


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除了課本都沒有課外書可以看。我人生意義上的第一本書應該是《雷鋒的故事》,那時候剛上小學,學校組織學雷鋒,講了很多雷鋒叔叔的故事,之後就磨著家人買了一本雷鋒,高興壞了,整天學習雷鋒做好事,搶著幹活,幫老師忙,特別快樂。現在長大了,不好騙了哈哈哈。現在的孩子家庭環境好,卻很少有人知道雷鋒是誰,他做了什麼事,更別提學習雷鋒好榜樣了。我們的家長,學校,社會在注重孩子技能上的教育時,更應該重視德行的培養,德智體美,以德為先,才是培養下一代的重中之重。


小可無我


Hello,我記得自己看的第一本小說是《平凡的世界》,是在一個擺攤的老爺爺那裡買的,當時花了5塊錢。

這5塊錢我攢了半年多,裡面還有過年的壓歲錢。其實,每年壓歲錢本來就不多,整錢還都讓老媽收走“保管”了。我拿著這辛苦攢的5塊錢買了一本《平凡的世界》,長大了才知道它不是全套,有點可惜。還當時讀完特別震撼,總覺得沒寫完,想繼續看。


因為特別喜歡這本書,我還求著爸爸講關於這本書的故事,當聽到路遙為了寫這本書,親身體驗各階層生活的時候,開始更佩服他。

我喜歡書裡的人物,喜歡少平少安兄弟的那股勁頭兒,書裡沒有特別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每件小事串起來,就是一種力量,我覺得這本書無形中改變了我很多想法。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孩子,很喜歡書裡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是我看的第一本小說,感謝路遙,感謝這本書。如果你也看過,歡迎留言互動,謝謝~


Hello小鮑


我看的第一部小說是天蠶土豆的《鬥破蒼穹》。那個時候的我很喜歡看這種情節模式的小說。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記得我看的第一部小說就是鬥破蒼穹,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主角原本是創造了家族空前絕後的修煉記錄,卻不知原因的修為倒退,成為廢物,在他即將絕望時,一縷靈魂從他手上的戒指中飄出來,他就是主角蕭炎的師傅,藥塵。一扇全新的大門在面前開啟,經過艱苦修煉最終成就輝煌的故事。

從此我就開始看小說,玄幻的修仙的,到現在想起來都是慢慢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