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導讀之《孫子兵法》第一講計篇:兵者,詭道也。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國學經典導讀之《孫子兵法》第一講計篇:兵者,詭道也。

【導讀】

本篇是孫子兵法的首篇,本篇開宗明義,首先指出:戰爭,是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應持慎重態度,接著,孫武又論述了進行戰爭必須考察的五個方面,即:道、天、地、將、法。計篇主要論述了研究和謀劃戰爭的重要性,通過對決定戰爭勝負的各項基本條件的計算,作出戰略決策,並提出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軍事名言。說到“計”,人人皆知,對於它的作用,很多人都能信口說幾句,但大多數人又不能用得明白,皆因不知“計”的奧妙。孫子說:“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可見,孫子頭腦中有一套征服人心的妙計。粗略看來,他提供了以下八點計策:一是因利而制權;二是用而示之不用;三是遠近相互交錯;四是用利益打動人;五是在混亂中取勝;六是避開強大的對手;七是善於激怒對手;八是能夠攻其不備。一句話,這些都是所謂的算計。所謂“多算勝,少算不勝”表明:算計應先於行動,算則勝,不算則敗。戰爭如此,領導、做人、經商,莫不如此。

國學經典導讀之《孫子兵法》第一講計篇:兵者,詭道也。

孫子兵法竹簡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兵:指軍事。:引申為領域。:根本道理。:考察。

【譯】孫子說:“軍事,是國家的頭等大事,是關係民眾生死的所根本在,是決定國家存亡的根本道理,不能不認真加以考察。“

國學經典導讀之《孫子兵法》第一講計篇:兵者,詭道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注】經:研究。:比較。:治國的方針政策。陰陽:這裡是從氣象和天象上講,指天氣晴雨,天象晝夜的變化。曲制:軍隊的編制。官道:對軍隊各級將領的職責劃分和管理形式、管理制度。主用:對軍隊後勤軍需的管理。

【譯】應該以五個方面的情實為綱,通過具體比較雙方的基本條件來探討戰爭勝負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所謂“道”,就是從政治上使民眾與君主的思想一致,這樣,民眾就能與君主同生死共患難,誓死效命,毫無二心。所謂“天”,就是氣候的陰晴、寒暑、四季節令的更替規律等。所謂“地”,就是指行程的遠近、地勢的險峻或平易,戰地的廣狹,是死地還是生地等。所謂“將”,就是看將領們是否具備智、信、仁、勇、嚴五種素質。所謂“法”,就是指部隊的組織編制制度,軍官的職責範圍規定,軍需物資的供應管理制度等。大凡這五個方面,將領們沒有誰沒聽說過,但只有透徹掌握了的人才能取勝,沒有透徹掌握的人則不能取勝。

國學經典導讀之《孫子兵法》第一講計篇:兵者,詭道也。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注】強:士兵體質強壯。:軍士訓練有素。

【譯】因而,還要通過比較雙方的具體條件來探究戰爭勝負的情形。這些條件是:雙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將領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時、地利哪一方佔得多?軍中法令哪一方執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強大?士兵哪一方更訓練有素?獎賞與懲罰哪一方更嚴明?我憑著對這些情況的分析比較,就可知道戰爭勝負的情形了。

國學經典導讀之《孫子兵法》第一講計篇:兵者,詭道也。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注】將:衡量。計利:權衡利益。:聽從。:形勢。:有助於。:實現戰略或戰役目標的計劃。:客觀環境。

【譯】如果您能接受我的軍事思想,任用我領兵作戰一定勝利,我就留下;如果您不能接受我的軍事思想,用我領兵作戰必定失敗,我就離開。我的軍事思想您認為好並且能夠接受,我將為您造成軍事上的勢,從外輔佐您。所謂造成軍事上的勢,就是在戰爭瞬息萬變的情況中抓住有利的時機採取恰當的應變行動。

國學經典導讀之《孫子兵法》第一講計篇:兵者,詭道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注】詭道:欺詐的方法和計謀。:敵軍充實雄厚。:準備。:挑逗。

【譯】用兵,是以詭詐為原則的。因而,“能”要使敵人看成“不能”,“用”要讓敵人看作“不用”。“近”要讓敵人看作“遠”,“遠”要讓敵人看作“近”。敵人貪利,就誘之以利而消滅它;敵人混亂,就抓緊時機立刻消滅它;敵人實力雄厚,則須時刻戒備它;敵人精銳強大,就要注意避開它的鋒芒;敵人褊急易怒,就挑逗它,使它失去理智;敵人小心謹慎,穩紮穩打,就設法使它驕傲起來;敵若休整良好,就設法使之勞頓;敵人內部和睦,就離間其關係。在敵人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進攻,在敵人意想不到的條件下出擊。這些,是軍事家用兵之佳妙奧秘,是不可事先規定或說明的。

國學經典導讀之《孫子兵法》第一講計篇:兵者,詭道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注】廟算:指廟堂上的計劃與謀劃。

【譯】未開戰而在廟算中就認為會勝利的,是因為具備的致勝條件多;未開戰而在廟算中就認為不能勝利的,是具備的致勝條件少。具備致勝條件多就勝,少就不勝,何況一個致勝條件也不具備的呢?我從這些對比分析來看,勝負的情形就得出來了!

計篇完!


國學經典導讀之《孫子兵法》第一講計篇:兵者,詭道也。

楚漢爭霸:

楚漢之爭總共持續不到4年時間,期間秦朝被滅,項羽分封天下。但從項羽決定改封劉邦為漢王時,也讓劉邦有了爭奪天下的想法。項羽早期實力遠在劉邦之上,為什麼最後的勝者卻是劉邦呢?可能與這五大事件有關。項羽沒能把握自己的優勢,他本可以儘早除掉劉邦以絕後患,但始終沒有下定決心,反而分散了自己的實力,並且忽視了劉邦的野心,最終付出了慘痛代價。 秦末,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後,諸侯並起,其中以項羽和劉邦最為最為有名。項羽以戰力著稱,是當世最強的人,力能扛鼎,虎目一怒,敵軍便肝膽俱裂。帳下一批死士大將,其中有英布、龍且、項莊、鍾離昧、季布、亞父范增也是當時有名的謀士。劉邦以腹黑著稱,識人用人都是一等一的。帳下聚集了一批能人異士,為劉邦肝腦塗地。其中以蕭何、張良、韓信為首,一批兒時玩伴盧綰、樊噲、灌嬰等。秦朝滅亡後,項羽以義帝楚懷王之名,封各路諸侯。可以說這個時候對項羽來說是非常有利的。西楚佔據了有利之地,沃野千里。因項羽分封不均為導火索,田榮打響了楚漢戰爭第一槍,田榮反叛後,攻佔齊地,資助陳餘攻擊張耳,楚國頭部受到了威脅,項羽大怒,派兵攻擊田榮,而此時劉邦已經暗渡陳倉,平定了三秦。張良此時用計安撫項羽:“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於是項羽在這種情況下聽信了張良的話,以為劉邦只是取關中,沒有東進,便又去齊地平叛了。失去了最佳進攻劉邦的機會。

國學經典導讀之《孫子兵法》第一講計篇:兵者,詭道也。

英布類項王,意思就是英布和項羽一樣,有萬人之勇,是項羽旗下一員虎將,在滅秦戰爭中和項羽一起攻城拔寨,非常勇猛,非常的項羽賞識。後被項羽封為九江王,楚漢戰爭開始時,被劉邦手下隨何說服,背叛了項羽,使得項羽兵力不足,不能及時的平定齊地。劉邦曾經說過:“令英布倍楚,留項王於齊數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意思就說是隻要能夠讓英布背叛楚國,把項王留在齊地幾個月,我取得天下就萬無一失了。當項羽還在齊地平叛的時候,劉邦彙集諸侯兵力號稱五十六萬人,進攻彭城。彭城被攻破,劉邦擄掠了項羽的美人、財寶與諸侯在彭城擺酒席慶賀。而項羽知道這件事情後,以三萬騎兵突擊彭城打得劉邦聯軍落花流水,五十六萬死傷無數。當時有多慘烈:“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雎水,雎水為之不流。”漢軍被項羽部隊趕入雎水,水流都被屍體擋斷流了,看得出當時戰鬥是多麼的慘烈。項羽乘機攻擊劉邦,卻因大風西北起,折木髮屋,揚砂石,楚軍人仰馬翻,劉邦乘機逃脫。後來劉邦又被項羽圍滎陽,劉邦想與項羽議和,而范增覺得現在應該一鼓作氣,剿滅劉邦。陳平用計離間項羽、范增,致使范增怒走彭城,半路背上生毒倉而亡。從此項羽軍中失去了唯一一位能夠與張良對抗的謀臣。

國學經典導讀之《孫子兵法》第一講計篇:兵者,詭道也。

韓信和張耳井陘之戰後,劉邦調整了部署,讓韓信用趙國沒有啟用的士兵去攻打齊國。項羽知道這件事後,派大將龍且去支援齊王,韓信與龍且在濰水隔江擺開架勢,龍且被韓信用水攻,二十萬大軍在濰水中被截斷,龍且被灌嬰斬殺。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時彭越反楚。項羽安排大司馬曹咎守住成皋,不管漢軍如何叫囂都堅守不出,自己15天內必殺彭越。而大司馬被劉邦挑釁,出兵與漢軍交戰,大敗,曹咎、司馬欣、董翳在自殺。於是項羽軍中又少了非常多的將領,這時只剩下鍾離昧,項莊、季布了。劉邦、韓信、彭越聯軍將項羽圍在垓下時,韓信用計讓軍士唱楚歌來瓦解項羽的士氣,這種情況下,楚軍備受打擊,士氣低落。而這時虞美人又自殺殉情,原本有幾萬兵馬的項羽,只帶著八百騎突圍。在突圍過程又遇大霧和沼澤,延緩了突圍的時機,最後被漢軍圍於烏江邊。於是又了烏江亭長的勸說,項羽的自刎和有史以來最強的抱大腿事件。可以說整個楚漢戰爭中,項羽有很多次殺劉邦的機會,可是因為種種原因都沒有成功,最後氣死了亞父范增,在各大主力戰將都被殺的情況下,項羽是哪裡需要就往哪戰,雖然戰必勝。但是奈何一人之力,怎能與全天下諸侯抗衡,最後只落得身首異處的結果。這些就是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一步步的逼向絕路,實力和軍隊有生力量一步步被蠶食的戰役。至今人們猶記項王,耳邊常常聽到:“自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然成王敗寇,漢朝建立,天下第一人只剩下冰冷的鎧甲,西楚霸王只活在了人們的回憶中。

國學經典導讀之《孫子兵法》第一講計篇:兵者,詭道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