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歲的孩子說出「我不要洗碗,因為這是很低賤的事情」這種話,我要如何迴應?

虹一法師


要是我的孩子,我就揍他了。


開個玩笑,嘻嘻。

但是不可置否,十四歲的孩子可以說出這種話,其實還是蠻恐怖的一件事。十四歲的年紀,價值觀人生觀等等還沒有健全。他可以說出“低賤”兩個字,家長應該注意孩子是不是受到外界因素影響過多。


如果親子關係較好,家長不妨說一下“那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但是她每天都要刷碗,所以刷碗並不是低賤,只是會很累,你要是心疼媽媽,可以幫幫我嘛?”這樣類似的話,千萬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也不要講太深刻的道理,這樣可能也會適得其反。


以上答案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果有幫到您,點個贊咯,嘻嘻。


小Q去留學


孩子說這話兩種可能。一、是孩子不想幹活。二、可能孩子沒幹過,需要父母的引導。

看我是怎麼教會我的孩子初中時候做飯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孩子學會做飯是從初一暑假開始。暑假的一天,孩子的媽媽有事不在家。我和孩子兩個人在家。到中午準備做午飯的時候我去叫孩子。我家是男孩兒,我說來咱們倆一塊兒做飯吧。孩子一聽要一起做,隨口給我回了一句我不餓。當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就知道是該教孩子做飯,時機正好。於是我也給孩子說正好爸爸也不餓。

下來就是個幹個事兒。大概到下午兩點左右,孩子來找我說爸爸我餓了。這是我給孩子說咱倆一塊兒做,孩子說他不會我說我教你,於是開啟了家教做飯篇。

記憶猶新啊!第一天做了就是雞蛋炒西紅柿下麵條。我教孩子,洗西紅柿我切。我把雞蛋打到碗裡頭,讓孩子把雞蛋攪勻。下來是支鍋熱鍋加油炒雞蛋。雞蛋炒好後盛出,再炒西紅柿。西紅柿快熟時候再把雞蛋一塊兒翻炒一下。出盤下麵條······

當孩子第一次吃到自己參與做的西紅柿雞蛋麵。可能是孩子餓了,也可能是真的有因為參與有了成就感,吃的特別香特別多。在這兒給父母們提個建議提個醒兒,關於做飯,因為切菜和用液化氣,所以建議孩子在家長的帶領下,適當的參與安全第一。

通過這次做飯,孩子知道飯來張口這件容易事,是由於父母辛苦的勞作得來的。吃完飯以後我就讓孩子把鍋碗都洗了,洗乾淨告訴孩子放到合適的位置。還和孩子說做飯前還要去買柴米油鹽,這些都需要花錢去買。而錢就是父母出去上班才能掙回來。通過一次做飯,給孩子講了很多他以前沒有想到,也不太清楚的事情。

讓孩子喜歡上做飯。兩點來做到。首先不要逼著孩子做。當孩子餓的時候,他需要做飯讓自己吃飽。孩子不餓的時候,家長逼著他做飯適得其反。第二點推崇教育。只要孩子參與了適當的表揚。讓孩子在參與中產生自信,產生成就感。(現在只要是我和孩子兩個人在家,飯就是孩子做,我是不是有點兒欺負孩子呀?)

而且有機會就在親戚朋友交談時,當面誇孩子把孩子會做飯,會自己洗衣服,自己的事情自己會做。告訴親戚朋友,這時孩子也會因為父母發現自己的優點而驕傲和自豪。

讓孩子做家務應該從小就有鋪墊。像我孩子六歲六七歲的時候我就讓他自己洗自己的襪子。再大點兒自己的短褲也是自己洗。總之教育孩子年齡越小,越好教育。如果孩子到叛逆期以後,家長一定要用更多的時間、精力、耐心、愛心、智慧。來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

既然孩子認為洗碗沒有技術含量,那就讓孩子學會做飯。


立哥聊學習


十四歲的孩子說出“我不要洗碗,因為這是很低賤的事”,那是不是可以說,媽媽洗碗,媽媽就低賤了?爸爸洗碗,爸爸就低賤了?你不洗碗,你就是高貴的了。那我們就要像伺候公主少爺一樣伺候你了?

要讓孩子明白“低賤的含義”。

第一個意思,是出身、社會地位低下卑賤。

出身、社會地位低下,那是舊社會中存在的等級制度造成的。統治階級以等級制度層層分封,就有了天子、諸侯、大夫、士、庶民。生活在底層的勞動人民沒有土地,沒有權利,被看作是低賤的。他們要接受統治階級的壓迫、剝削,受盡欺凌與屈辱。因此就出現了不甘受奴役的“等貴賤、均貧富”的農民起義。我們所熟知的陳勝起義,就是為了質疑“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貴賤之分。那麼,十四歲的孩子,你就願意成為剝削無度、貪得無厭的高貴的人嗎?你就願意成為不勞而獲的人嗎?你就願意成為剝削爸爸媽媽的人?

第二個意思,人的靈魂卑鄙下賤。

那就是品質惡劣,自私自利。人都要生活,都要吃喝拉撒睡。不能自食其力,一味依賴別人,而且覺得理所當然,這才是低賤。人之所以高貴,就是心有善念,處處為他人著想。不洗碗才是遠離了高貴呢!周國平曾說,作為肉身的人,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唯有靈魂,才使人分出了高貴和平庸,乃至高尚和卑鄙。那麼,作為新時代的人,我們要成為怎樣的人呢?我們新時代的青少年,要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做自己的事,洗自己的碗。要成為一個孝順體貼的人。做父母的事,洗家人的碗。

新中國推翻了封建統治,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是我們需要用心學習的。人不分貴賤,人生平等。唯有品德高尚,心有真善美,他才是高貴的人!


地球9999


孩子十四了,能說出這樣的話,說明平時在家慣得不輕。他之所以說這樣的話,除了認識上的錯誤之外,更主要的是懶惰。

你應該與孩子進行一次關於卑賤和高貴的談話,告訴孩子,為別人服務,給別人帶來幸福和快樂的人和他所從事的勞動,都是高貴的。任何懶惰的人,看不起勞動和勞動者,只想享受別人勞動成果的人都是卑賤的。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洗碗是最經常的,必不可少的家務勞動之一。每個有這項能力的家庭成員,都有責任並且有義務完成這項工作。如果大家都爭著做家務,這個家庭就和諧,就幸福。如果大家都以為家務勞動是卑賤的,連個碗都不肯洗,這個家庭就贓亂不堪,甚至停擺,就更談不上和諧幸福了。

一個孩子,要自幼養成做家務的好習慣,才是個好孩子,才能成長為健康的人。如果自小好逸惡勞,看不起勞動者且不想從事勞動,長大了也只能是個沒出息的人,甚至是個寄生蟲。

要教育孩子學會感恩,告訴他把他養這麼大,連個碗都不肯替父母洗,(況且還是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將來還能指望他做什麼?

一番勸告之後孩子有所感悟,改了這毛病也就罷了。倘是不知悔悟,那就不是懶了,已經變成賴了。就得改變策略,減少供給,不能再把他當少爺養了。要有意識地泠落他,直至他態度有所轉變。

已經十四歲了,該懂事了。千萬別以為孩子還小,再大點兒也許就好了,如果這樣想,可能就禍事了。現在他覺得洗碗是卑賤的,再過幾年說不定他會覺得父母也是卑賤的呢。

培養孩子做家務愛勞動的品質,必須從娃娃抓起,而且越早越好。抓得越早,越利於孩子正確三觀的形成。

好了,說了這麼多,想必你應該知道如何回應了。


天涼好個秋A


我覺得孩子從小的教育出現了偏差。

我們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努力學習,長大了成為比爾蓋茨、馬雲那樣的人,家長往往只關注孩子的學習,認為只要學習好其他的都是小事。這就會給孩子傳達出一種錯誤信號:我只需要學習,其他的事我不應該做,進而演變成洗洗盤子刷刷碗都變成了低賤的事。

不用和孩子講什麼大道理,告訴孩子,你的爸爸、媽媽每天都在做這樣“低賤”的事情,而你就是由我們這些“低賤”的人養大的,從今以後你也必須要做這些“低賤”的事。不要再怕傷害他的自尊心了,因為再這樣下去孩子就變得自大、目空一切了,會成為一個利己主義者,這不是危言聳聽。

我們為人父母者,都希望孩子成為眾人仰望的偉人,但偉人首先是一個普通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教育孩子從小事入手,只講空洞的大道理是沒有用的。



一葉落盡秋


你應該說好吧!我們都不想做低賤的人!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家誰都不去洗碗了。然後就真的不要去洗!直到家裡真的沒有鍋碗可以吃飯。等到那一天,孩子一定會讓你去洗!你就告訴他我們都是平等的人!我們都不想做低賤的人。所以你不會再洗碗的!僵持一段時間,不論他說什麼,怎麼鬧脾氣!你什麼都不要再和他說。只要讓你洗碗!你就堅決拒絕!並且問他為什麼選擇讓你去做這種“低賤的事”?讓他說出自己的理由。如果他說不出來或是說不清楚。你就不要去洗碗。你一定要讓他認識到你和他是一樣的人!直到他的態度開始改變!直到他開始用和你商量的口氣說話。這時候你就要告訴他讓他做一次角色互換,與你互換!讓他替你洗一次碗。等他洗完了,可以誇他乾的非常漂亮!並且全家人都要很誠懇的謝謝他把碗洗了!並強調因為他把碗洗乾淨了,大家才能放心的開心的吃飯!給他報以感激的微笑😊!這樣!他在洗碗這件事情上面就得到了尊重!你再告訴他為家人洗碗也是一種對家人的愛的表達方式。是一種非常高尚的奉獻精神!是非常值得人們尊重的!這樣他今後就不會排斥洗碗這件事情了!以後出門在外面的時候,遇到飯店的服務人員也都報以感謝和尊重!他自然不會再歧視洗碗……這些事情了。[笑]


在世界的這頭洞悉一切


【超姐觀點】工作不分高低貴賤,對於一個十四歲的孩子能說出“洗完是低賤的事”我覺得跟家庭教育有直接的關係。家長也許無意間說孩子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怎樣,讓孩子有工種歧視。

芸芸眾生從事什麼職業的都有,我們做家長的先不要有偏見,都是靠勞動吃飯有什麼貴賤之分?無論是靠體力還是靠腦力工作都是靠自己的能力,沒什麼可丟人的。我們這些家長也是從無到有,從一窮二白做起的。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長要好好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爸爸媽媽為什麼洗碗,他們是因為愛,對孩子的愛,對家庭的愛,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也是回饋父母的愛。讓孩子懂得感恩,正確看待做家務。

爸媽可以給孩子講講你的從業經歷,怎麼從最底層一步步做來,只要是靠自己的能力,為了家人做什麼工作都幸福。讓孩和你一起做家務,從洗碗開始做起。
你好我是@普羅旺斯超姐謝謝您的關注支持!


普羅旺斯超姐


你好,我是阿彩老師,很高興能回答您的提問。這個孩子認為“洗碗是低賤的事情”,這個思想是錯誤的。看來,您對這個孩子的思想教育真是迫在眉睫。

1.找反思,找原因。孩子還小,可是他為什麼會有這種錯誤的思想?我們反思原因。

一方面大人平時在家的言行會影響孩子。比如大人認為有些工作是最底層的,不值得做。或者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對他說:“你明天書讀不出來,就只有到外面去掃掃地,搬搬磚。”讓孩子從小認為這些工作是最卑微的。另一方面,從小就對孩子缺乏勞動教育。很多孩子生活的像小王子、小公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他們從來沒有勞動意識。

2.巧引導,知榮辱。我記得在教一年級的時候,我叫一個孩子去扔一下班級的垃圾。他跟我搖搖頭,表示不願意。我當時一驚,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衝著全班同學喊:“誰願意去扔垃圾。”其他同學爭先恐後要去扔。這位同學看了以後,羞紅了臉,不好意思地跟我說:“老師,明天讓我去倒,好嗎?”我非常高興,我知道他他已經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羞恥的,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看,巧妙的辦法比直接批評要有效多了。

3.樹榜樣,親子教。老舍爺爺說過:“不勞動,連棵花都養不活。”許多前輩都給我們樹立了勞動光榮的榜樣。父母可以通過講勞動光榮的故事故事進行潛移默化教育。家長在這方面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如果家長都把老家裡的勞動讓老人承包了。那孩子理所當然覺得這些不是他乾的。所以我們可以自己平時帶著孩子一起參加家務勞動,讓他體驗勞動的快樂,知道掌握勞動的基本技能,是我們生存的根本。

4.家校合,共教育。可以聯繫學校,與學校溝通,讓班主任老師多組織主題教育活動。如開展“愛勞動”為主題的班隊活動,讓孩子去努力爭章——愛勞動章。他在一定的活動目標指引下,完成既定的任務,達成參與勞動的結果。多次活動能促進愛勞動的意識增強。

【結束語】從小培養愛勞動和勞動的技能,是我們的基本素養。愛勞動,才會愛學習。我的回答就到這兒。最後,歡迎 ,我很願意與你一起探討教育方面的事。


阿彩老師


如果拒絕一件事一定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而不能坦誠其實就是自己不喜歡、自己想休息真正的需求,那我們還能找出更多奇怪的理由。

我並不反對其他答主的答案,也很贊同。我只想再補充一點,人的需求與喜好都值得被尊重。但若從小在表達自己真實需求或想法時,得到的是其他人的“道理”或其他哲理性的間接反駁,那會慢慢形成曲折拒絕的交流模式 。

建議題主把注意力從“低賤”轉移到孩子正在“拒絕”這件事上:你的意思是你現在不想洗碗?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更平等地去理解交流是更有效的。他們的措辭也許會激進、尖銳,但更深層的渴望是:我希望你能理解我說的。而不是跟我說一些我知道的道理。

如果孩子的回答是:是的,我不僅是現在不想洗碗,以後都不想洗。

那可以繼續:好,我知道了。不過,我想告訴你,我也不想洗碗。只是碗還是需要洗的,那接下來我們怎麼處理?我們需要商量一下我們每個人低賤的頻率。

在年輕一代,很多新生的措辭已經喪失了傳統意義,他們有時會將這些詞貶義褒用。所以理解言語背後孩子的渴求會更有利於縮小代溝。


Xin精神領地


我是張旭語文,很願意與您一起探討問題的實質!

十四歲的孩子說:洗碗是很低賤的事情。這已經不是怎麼回應他(她)的話的問題了,而是品德教育出問題了,也就是說家庭教育出問題了。

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出現這樣的品德問題,我們一定要審視自己的家庭教育。

那麼,怎樣做好家庭教育呢?

我們的家庭觀念非常堅定而濃烈,每年春節都要上演幾億人的大遷徙,讓外國人驚歎不已。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歎為觀止的景象呢?那是家庭教育的結果。

從古至今,我們都非常重視家庭教育。有很多非常經典的家庭教育著作對後世影響深遠。像南北朝時期顏之推著的《顏氏家訓》、三國時期諸葛亮寫的《誡子書》、明代朱柏廬著的《朱子家訓》、清代李毓秀著的《弟子規》以及清代曾國藩的《曾文正公家訓》等。

正是由於有了這樣一些家庭教育的經典作品的影響,才有了千千萬萬個家庭各自獨立又殊途同歸的家訓、家風。才使得我們的家庭教育成為世界家庭教育的一技獨秀者。

第一,家庭教育是個人品行教育的主陣地。

一個人的品行主要是通過家庭教育養成的,有句俗話叫“看人要查三代”,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人的品行是多元體,大到孝順,小到扔紙屑,每一個行為都要依賴教育來養成,而家庭教育正是這些行為的生源地。

重視家庭教育是我們的優良傳統,書香門第、官宦富紳,百姓人家,雖然文化、地位、貧富有別,但家庭的品行教育卻是一致的。誰家也要講孝道,誰家也要論勤儉,誰家也得待人接物,這正是傳統文化的包容性和公平性所致。

“孝道”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孝經》雲:“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因而,我們常常通過"孝”來判斷一個家庭和家庭成員的優劣。如果一個家庭缺失孝道教育,其家庭成員必將被人不齒,其與人交往一定孤立無助,而且其行徑會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資。

我們的祖先是非常有智慧的,制定了約定俗成的喪事規成,並以此來懲誡後世子孫。大家大概都參加過喪禮吧。西北的喪禮中,父母離世,遺體要停放在主屋,用白紙圍起來(稱圍靈),子女要跪在鋪有麥秸的地上給亡父或亡母燒紙錢。有鄰里、親朋來弔喪,要以哭聲和跪拜迎接,少則一天一夜,多則三、五日,一直要跪到下葬為止。從家裡到墳地的路上,子女手握一尺長的孝捧,孝捧一頭著地,一頭握在手中,非要彎曲身體才能走路。跪拜和彎曲身體走路,實際上是對子女的懲罰和告誡,也是對所有來參加喪禮的人的告誡。要讓人們明白孝是天地定的規則。

"勤儉”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我的父母親是農民,小的時候,是大集體時代,生活很艱辛。記得父親吃用穀子做的饃饃的時候,經常用雙手捧著吃,一點渣渣掉到地上都要撿起來吃掉。母親要把鍋巴剷下來自已吃了。他們的行為對我的影響刻骨銘心,現在的生活非常好,可我依然很節儉,從不浪費吃的東西。這是家庭教育使然。

曾國藩在《曾文正公家訓》中寫道:“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它道出了勤儉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義。所以我們的每個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少不了勤儉教育。

“待人接物”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軸。

禮數在每個家庭中都是很被重視的教育內容。有親戚朋友到訪了,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給客人揣茶倒水、遞煙斟酒。把上座留給客人,讓客人先動筷子吃飯。告別的時候,一家人都要送客人出門。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地接受到了這樣的教育,成人後自然待人有禮有節。

孩子的品行養成主要源於家庭教育。所以每個家庭都特別重視對孩子的品行教肓,尤其是一言一行的細節教育。

第二,人不可能是完人,在現實生活中肯定會出現錯誤,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做家長的,要儘量嚴格要求自己,儘量做到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又是陪伴成長的終身老師。一顰一笑,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的行為準則。所以,父母能夠做到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的言行不要過分出格,儘量做到以身作則,是教育好孩子,做個合格父母的必要條件。

“身教勝於言傳”是個口號,我,包括大家是很難在教育孩子上完全做到這一點的。我們總有不能嚴格要求自己的時候,我們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唯免要評論他人的事非,我們還有可能對一些人和事出言不遜,對某些社會現象發發牢騷,我們也少不了和親戚朋友喝喝酒,打幾圈麻將……這應該是毋庸置疑的。我們明白:道理是好講的,但實際做起來又是很困難的。誰也不能是聖人,即便是聖人,也有言行不一的時候。

我要說的是,在教育孩子上,父母的言行要自我控制,不應該在孩子面前說的話,不應該在孩子面前出現的行為,要力爭控制在合情合理的區間。唯有如此,才能讓孩子從父母處學習到的言行規範一些,有利於今後品行的形成,不至於習得一身父母的缺點,成人後也是毛病滿身。我們清楚:缺點比優點容易接受,容易變成行動的多。

有一些家長經常把麻將桌擺在家裡,一個通宵地賭錢。打完麻將後,第二天還要給孩子說:你長大了可不能學爸爸(媽媽)賭錢。這樣能教育孩子不要賭博嗎?逢年過節了,親戚朋友在一起打個麻將,有個彩頭,我相信是不會影響教育孩子不要賭博的。因為我們把個人的行為控制在合情合理的位置上了,孩子也是能接受的。他不可能在我們教育他不要賭博了時,說你為什麼過年的時候和叔叔、姑父們一起賭博呢?

從這個角度說,把自己的言行控制在合情合理的範圍內,就能達到以身作則的要求和目的了。

總之,家庭教育不但是人的品行養成的主要陣地,要想給予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就要做個有智慧的家長。善於在教育過程中改正錯誤,把相互尊重放在教育的首位,讓教育在愉悅的環境中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