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可以從自主設計語文實踐活動開始

文|


語文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就得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技能在實踐中加以運用。

基於以上認識,現在,語文實踐活動越來越受到廣大語文教師的重視了。可囿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它的開展缺乏一種虎虎生氣,遠遠沒有閃耀出她應有的光輝,遠遠沒有發揮出她應起的作用。

我認為,要想使語文實踐活動真正地成為語文課程的一大亮色,得引入四大機制:自主設計機制、參與體驗機制、調節激勵機制和評價展示機制。我們姑且稱之為語文實踐活動的“四制”改革。

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可以從自主設計語文實踐活動開始

下面,我就主要談一談我對建立自主設計機制的看法。說得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補充。

一、自主設計語文實踐活動很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

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的意義在於,通過活動的開展,發揮活動的多種功能,使學生的語言知識得到拓展、鞏固,能力得到培養,情感得到薰陶,活動水平得到提高,道德水準得以昇華,從而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質變得以量變為保證,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得保證一定的活動次數,否則便是天方夜譚、痴人說夢。我們的語文課程每學期語文實踐活動課只安排兩次,這恐怕不夠。

課文對於孩子們來說只是學習語言的一個例子,學生應在學習這個例子的過程中,掌握規律,舉一隅而三隅反。那麼,教材編者所選編、設計的這些文章、訓練對於我們而言是不是也可以說是個例子,我們也應該在與學生共同實踐學習的過程中悟得一些編寫原則、方法,教一課而三課反呢?

答案是毋庸質疑的,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根據需要,自主設計實踐主題,可以先由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示範性地提供主題,逐漸地由學生自主設計。

二、如何自主設計語文實踐活動?

1.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能動地落實教材設置的活動。


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可以從自主設計語文實踐活動開始

課本上所設置的每學期兩次的實踐活動,都是經過編者充分考慮後精心設計的,將這些實踐活動落實到位,是最基本的要求。

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擠佔,而理所應當地要與學生一起充分準備,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採用活潑生動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地、全面地發展自己。

但我們也應看到教材所編的內容也有一部分不切合學生的實際,我們對此應靈活地處理,可以有原則地增刪一些內容。這也是一個現代教師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2.結合教學需要自主設計。

落實教材上設置的實踐活動是基本要求,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幾乎每篇課文中都蘊涵著豐富而有意義的實踐資源。我們應有意識地開發利用它們。

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可以從自主設計語文實踐活動開始

①課前的實踐活動。

這主要是指一些收集性的活動,根據教學進程的需要,選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拓展點,儘可能廣泛性地蒐集文字、圖表等資料。在收集的過程中,學生將對事件的時代背景、人物的履歷軼事、事物的歷史淵源等有所瞭解,這一切必將對學生理解課文的深刻性產生重要的作用。

比如上《趙州橋》一課,課前佈置學生查找與課文有關的資料。有的學生查閱了趙州橋構造的建築學原理,雖有些淺顯,但也切合學生實際,有的找到了李春建趙州橋的傳說,填補了課文的一個空白,還有的收集了許許多多中外名橋的圖片、資料,更有甚者從橋的發展的高度整理出了一個橋的發展簡史,這樣一來,學生在課中便常常能說出對課文的多元而個性的理解。

②課中的實踐活動。

課堂上的實踐活動應儘量開展得內容豐富一點,形式活潑一點。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充分地感悟、體驗、運用,充分考慮課文、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地選擇適宜的方式,可讀、寫、畫、說,也可演、做、賽、辯、調查、訪問、實驗,甚至是唱、跳都可以。

如學習《翠鳥》一課第1自然段,可設計讓學生畫翠鳥的實踐;學《景陽岡》一課可讓學生以“武松該不該酒後上岡”為題展開辯論;學習《驚弓之鳥》一課可設計讓學生表演課文內容的活動,使學生在編、導、演的過程中獲得體驗,加深理解。

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可以從自主設計語文實踐活動開始

③課後的實踐活動。

如果說課前的實踐活動是屬於預習性質的,課中的實踐活動是屬於理解性質的,我們在設計時要受到種種限制的話,那麼,課後的實踐活動便相對而言給我們提供了較廣闊的創造設計空間。我們既可以把它作為對課文的鞏固活動來設計,也可以把它設計成一次專項活動。

如學習《軍神》一課後,我們既可以讓學生將收集到的有關劉伯承元帥的資料製作成小報以鞏固、拓展課文內容;也可以組織學生比賽說說劉伯承元帥的故事、看有關他的圖書,以此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還可以引導學生拓展閱讀其他革命偉人、歷史名人的傳記。最後,還可以讓學生總結一下自己的感受,這便是一個專項活動了。

3.結合學生情況自主設計。

人是最具個性化的生命個體,每個學生的年齡、性格、情感、意志、興趣、能力等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差異是一種障礙,它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了諸多不便,但發展性學習理論認為,差異也是一種資源。

我們只有充分認識這種資源,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學生的差異也為我們拓展語文實踐活動提供了可能。

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可以從自主設計語文實踐活動開始

①利用學生興趣的差異自主設計。

如舉辦“特長展示活動”,不僅要求學生在活動中大顯身手,展示自己的“絕技”,同時為了使學生在活動中鍛鍊提高語文能力體現語文的學科性,還可以讓學生在展示前後作相關介紹,如介紹所展示的那一領域的有關知識,自己在學藝過程中的軼事趣聞、酸甜苦辣等。

②利用學生能力的不足自主設計。

雖然我們不應苛求人的“完美”“全能”,但當我們面對學生普遍性地在某一方面能力不足時,我們難道能無動於衷嗎?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提高!理所當然地,我們應積極組織針對性的實踐活動,為學生彌補不足提供一個平臺、一些機會。

如原來我們班朗讀水平普遍不高,拖音唱讀現象嚴重。針對這一情況,我連續組織了三次朗讀比賽,評分標準只一個:是否正確、流利,有無拖音唱讀現象。現如今,我們班的朗讀水平雖稱不上高超,但已大有改觀,特別是齊讀水平,已讓我比較滿意。目前正朝著“有感情”的方向前進。

4.結合生活實際自主設計。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生活中也蘊涵著極其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資源。只要我們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善於捕捉生活中的契機,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實踐,生活便一定會成為學生能力提高的肥沃的芳草園。

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可以從自主設計語文實踐活動開始

①利用節日自主設計。

節日是一種文化,一種民族文化,一種世界文化。節日又是一個熔爐,一個情感的熔爐,一個道德的熔爐。對節日的認識也是語文教學不可推卸的任務。我們應積極地引導學生走近節日,走進節日。

如快到中秋節的時候,我們可以組織學生收集有關中秋的知識、傳說、詩歌、詞、曲、賦;中秋節後,佈置學生暢談自己吃月餅、賞明月的情景、趣事、感受。

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生必將感受到傳統民族文化的薰陶,心中自然會激起對祖國、對偉大的中華民族的深厚感情和道德責任感。這是一種人文精神的積澱。

②利用時事自主設計。

“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關心時事政治作為一種意識是一個現代人所必須具備的。而這種意識的培養得從小抓起,而且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達成。

今年的寒假是一個特別的寒假,等正式開學後,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蒐集各種資料,瞭解一點有關知識,感受一下英雄人物的光輝事蹟,這都是很好的教育實踐。

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可以從自主設計語文實踐活動開始

③此外,還可以隨機進行。

如某同學生病住院了,作為同學理應慰問一下,但慰問的方式得有意義,不落俗套。恰好學生剛學過小製作,那就完全可以讓學生每人制作一張最能表達自己心意的慰問卡。卡片的形狀、裝飾、文字都要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之後完成,慰問卡做好後找一個時間讓每位同學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創意。

結束語:

語文實踐活動從名稱到操作都強調了“實踐”二字,將語文的實踐性地位進一步提升。我們只有不斷擴大實踐範圍,創造實踐機會,為學生高效地參與實踐提供保障,才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但自主設計也不是無限度的,也得遵守適量性原則,也要注意質量和實效。

教育永遠離不開實踐,實踐永遠離不開創新。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這樣教育才能越走越遠。

教育首在養心,養自己的心,養孩子的心!

關注我 !

我們一起探討“小學階段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小學語文學習”的策略與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