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不是长大就好了,而是强大了才真正的变好

《少年的你》:不是长大就好了,而是强大了才真正的变好

相信大家在成长过程中都听过类似的话:

  • 长大就好啦;
  • 长大你就明白了;
  • 长大你就变强大,没人欺负你了。

这些话给我们一种暗示,长大很神奇,长大我们就会变得很厉害,似乎要解决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只要长大就够了。

就像最近大火的电影《少年的你》,女主陈念的妈妈常说的话:“孩子,再忍忍,高考过后就好了,你就长大成人了,我们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但真的是这样的吗?长大了,就一切都好了?长大了她就会变得强大没有人敢欺负了吗?

在我看来,并没有。如果霸凌者魏莱没有被旁人打算报警的举动吓到,没有被陈念失手推下楼摔死,即使陈念成了自己心中所谓的大人,只要她没有学会变得强大,没有学会反击,魏莱或许会再次欺凌她,她依然过不好。

所以,长大就变好,长大就变强大的观点是错误的,相反,是我们强大了才真正的变好。因为,长大是成长过程中一点点积淀的结果,在那个过程中我们种下了‘强大’这个因,才收获了‘好’这个果。

既然长大就变好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为什么我们的朋友、甚至我们的父母还会跟我们说这样的话呢?父母该如何改变错误的观点认知,并教会孩子真正的变强大,从而真正的变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做了具体分析大致分为下面三部分:

  • 为什么大家没有认识到‘长大就好了’的观点的错误性呢?
  • 给孩子灌输‘长大就好了’的观点有什么危害?
  • 如何改变错误的观点认知,教会孩子真正的变好?
《少年的你》:不是长大就好了,而是强大了才真正的变好

01.为什么大家没有认识到‘长大就好了’的观点的错误性呢?

我认为有两点根本的原因:

①父母的父母就是这样教给大家的,大家都没有质疑过其真实性。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不仅养育了我们,还传授给我们很多人生经验。他们对我们的爱永远都是那么的无私,不附加任何条件。

德国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就曾说过:无条件的爱和接受是发自内心的,是对自己孩子的亲近感,如果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那么孩子永远不会质疑这份爱。

因此,面对父母传授给我们的一些经验或者人生道理,我们基本上都是选择相信,不会去质疑。再加上我们的人生中没有发生过与父母传授的经验、人生道理有冲突的事件,我们就更不会质疑,只会更加的信服,自然而然的相传给下一代。

《少年的你》:不是长大就好了,而是强大了才真正的变好

②父母在年少时也有过相似的疑惑,长大后确实得到了解答,并且没有付出大的代价。

鲁迅曾说过:“经验所得的结果无论好坏,都要很大的牺牲,虽是小事情,也免不了要付出惊人的代价。

那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如果没有付出惊人的代价,也就不会有反思,就不会质疑之前的一切。

就像我们的父母,他们也是从年少走过来的,我们曾经困惑过的事情他们多多少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小时候会怕路上衣衫褴褛的拾荒老人,长大就好了,不再怕了;上学时也被小团队排挤过,长大也好了......

这些事并没有让他们付出任何代价,因此没有引起他们的反思,甚至仿佛这一切还都应验着长辈说的那样“长大就好了”,从而大家不仅没有质疑,反而更相信长辈说的是对的。

既然这个观点是错误,经常跟孩子说必然会对他们产生一些危害,那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具体有哪些危害?

《少年的你》:不是长大就好了,而是强大了才真正的变好

02.给孩子灌输‘长大就好了’的观点有什么危害?

通过电影《少年的你》,我发现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 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处境
  • 容易失去孩子的信任
  • 增加酿成大错的几率

①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处境

父母随口而来的“长大就好了”的这种观点,是在心理惯性的驱使下完成的,而所谓心理惯性就是,比如一个人说“是”越多,就越会答应某件事,当一个人说“不”时,他会一直“不”下去。

从这个解释就可以看出,心理惯性就类似于物理惯性,心理惯性的回答就是基于原来动作的一个延续,是完全没有经过大脑思考的回答。

所以,对于孩子的困惑,父母不思考就给出一个模板答案,表面上看是回答了,但是从本质上看,父母忽略了问题背后更多的细节和更具代表性的东西,这样父母就无法得知孩子是在一个怎样的处境下产生的困惑。

比如,电影里的陈念,她在遭遇了债主砸门的惊吓后、校园霸凌的恐慌后,她有满腔的委屈、疑惑要跟妈妈说,但是电话那头的妈妈没有了解陈念的情况,而是习惯性的跟她说着:“等你长大就好了。”陈念体谅妈妈处境困难,她也用这话鼓励着妈妈不要掉链子,但现实情况她妈妈一无所知。

《少年的你》:不是长大就好了,而是强大了才真正的变好

②容易失去孩子的信任

我们都知道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当我们有困惑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先选择自己寻找答案,只有当自己找不到答案的时候,才会转向我们父母、朋友、老师等去求助。

如果父母给出的答案让我们解惑了,我们一方面会对他们产生一种钦佩感,会觉得他们很厉害;另一方面还产生信任感,就觉得父母是靠谱的,如果再次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就会首先想到他们,而不是其他人。

如果父母给出的答案没有让我们解惑,可能最初我们会认为是自己没有理解透彻。但是,当问题不一样后,父母给出的答案还是是同一个,比如说,父母面对我们的各种提问时,回答总是一句:“长大就懂了、长大就会好了......”。这时,我们就会产生质疑:他们是不是在忽悠我们?甚至会觉得问了也是白问,不如去询问其他人。就这样父母就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比如,陈念她知道从她妈妈那里得到的答案永远是一个:“等你长大就好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回答,所以在她遭遇魏莱带人围殴后,宁愿选择一个小混混保护自己,也没有告诉她妈妈;在她失手将魏莱推下楼摔死,这么严重的事情,她也是宁愿跟小混混说,也都没有跟她妈妈提过一句。

《少年的你》:不是长大就好了,而是强大了才真正的变好

③增加酿成大错的几率

成长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些痛与惑,当我们为这些困惑冥思苦想也找不到答案时,我们本身就会陷入轻微的痛苦状态。

如果寻找父母求助解答时,他们不给予我们正确的引导,而是给一个含糊其辞的回答,只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痛苦。这时我们就会完全凭借自己的认知去尝试,因此一些潜在的错误我们就无法更好的识别,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就像《少年的你》中的徐渺,她的父母很强势,对她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她为了免受欺凌不是选择反抗,而是选择加入霸凌团队这条错误的道路;女主陈念也是在失手将霸凌者魏莱推下楼摔死后,不是选择报警,而是选择抛尸的荒唐做法。

所以,错误的观点引发的危害不容小觑,轻则让孩子困惑一时,重则导致不可挽回的悲剧,牵连无辜。因此我们要学会从自身开始避免这样的错误,懂得真正变强大方法、明白真正的变好的意义。那这样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少年的你》:不是长大就好了,而是强大了才真正的变好

03.如何改变错误的观点认知,教会孩子真正的变好呢?

通过前文的分析,在这里给出三点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法:

  • 不论事情大小,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以及直面困难的勇气
  • 建立信任关系,给予孩子有力的支持,以及变强大的底气
  • 全面了解情况,看清孩子的正反面,驱散孩子心中的戾气

①不论事情大小,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以及直面困难的勇气

很多父母之所以会把“长大就好”这种错误的观点传达给孩子,一方面就是因为父母从自身的角度考虑认为是一件小事,不值一提;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父母认为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这些事情孩子会摸索懂,会领悟。

可是这样的想法,却忽略了几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认为的小事,在孩子心里不一定是小事;还有摸索的过程是艰难的,同时也是充满未知的,一不小心可能被困难击退,而一蹶不振;或者可能迷失方向,在错误中兜兜转转。

就像电影《少年的你》中,陈念在成长中一度是迷失方向的,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当她被霸凌着围堵,被迫躲在了垃圾箱里,她最无助的时候想的是:“如何成为大人?如何成为大人?”还有在她自首后,发出的疑问依然是:“为什么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如果陈念的妈妈给过她正确的引导,给她勇气去直面困难,陈念也不必付出如此代价。

所以,面对孩子的疑惑,父母不要张口就答“长大就好了”,而是不论事情的大小都认真对待,帮孩子分析一下利弊,给孩子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上。让孩子看清当前的处境,找到正确的出口,并且给予孩子鼓励,让他有勇气的学着强大起来,从而找到变好的实质。

《少年的你》:不是长大就好了,而是强大了才真正的变好

②建立信任关系,给予孩子有力的支持,以及变强大的底气

亲子之间,最重要的不是可以让孩子干什么,而是紧紧拉住父母与孩子间,那条名叫“信任”的线,信任可以让孩子与父母真诚的沟通,父母就能更好的引导孩子。

我曾在微博上看过一篇文字,是一位妈妈控诉她的女儿从来不跟她说任何事情,就连谈恋爱了也要瞒着她,这让她很生气,也很难过。评论区没有人给这位妈妈支招如何与女儿沟通,反而有很多人质疑:“你有没有反思过你女儿为什么不跟你说呢?难道全是她的问题吗?”

我觉得这样的质疑有道理,回想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不愿意跟父母说一些事情呢?那是因为父母知道后,他们要么觉得无所谓,不放在心上;要么提供一些建议,而那些建议传达的意思不是理解也不是协助,而是“控制”,这样的话一句失去了可以信任的价值。

比如,陈念的妈妈就属于第一种情况,不把孩子的事情放在心上,她觉得陈念独自面对那些债主是安全的,她的理由是:“那些债主不会拿一个小孩子怎么样的。”但现实呢,陈念被吓得瑟瑟发抖,因此,陈念遭遇了很多不幸的事情都没有跟她妈妈说过。

所以,父母面对孩子时,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倾听,多一些理解与协助,不能有控制的想法,这样才会让孩子信任父母,让孩子相信自己遇到难题时父母是真诚的提供帮助,才会相信父母是自己强的后盾,这样孩子会更有底气去面对困境,有底气去强大起来,从而真正找到通往好的道路。

《少年的你》:不是长大就好了,而是强大了才真正的变好

③全面了解情况,看清孩子的正反面,驱散孩子心中的戾气

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正面的我们容易看到,可以说反面的隐蔽性很强,我们很难了解到,因此我们要借助一些方法,才能更好的了解事物。

有一种方法叫逆向思维法,顾名思义,就是从事物、观点、想法的反面查看,这样往往会让我们看到事物与众不同的一面,也会了解的更全面、更详细。

就像电影中,警察上门谈话了霸凌者魏莱的父母,魏莱的母亲面对这样的情况,是一个劲的强调魏莱是一个乖孩子、家庭教育好、心理素质好等,却从来没有从反面去想一下警察为什么会找上门,如果魏莱的母亲能反思一下,去认真了解一下,她会发现自己的错误认知,或许魏莱就不会逝去,这个家庭也就不用面对如此悲剧。

所以,有时候要想全面了解事情,只需要我们转变一下思维方式,从反面去看一下,这样看得更清晰,更能看清孩子不为父母所知的一面,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驱散他们身上的戾气,更科学的引导孩子往真正好的方向发展。

《少年的你》:不是长大就好了,而是强大了才真正的变好

总而言之,孩子的成长中,如果遇到什么疑问,作为父母的不要用“长大就好了”来误导孩子,要想孩子真正的变好,父母不仅要全面的了解孩子的处境,发现他们身上不好一面,帮助其改正;也要给出适当的引导,鼓励他们强大起来直面困难,这样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少受一些成长的苦。


并不是长大就一切都好了,在“长大”与“好”的中间还存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强大”,是强大让我们勇敢的面对困难,敢于反抗不公,我们的人生才开始好起来的。

所以,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要想学会真正的强大,从而真正的好起来,并且这些离不开父母给予我们的勇气以及底气。因此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介绍了三种方法,来说明父母该正确的培养孩子变得强大的方法,方法一:不论事情大小,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以及直面困难的勇气;方法二:建立信任关系,给予孩子有力的支持,以及变强大的底气;方法三:全面了解情况,看清孩子的正反面,驱散孩子心中的戾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