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此書以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體制與政治勢力相互關係以及政治文化的變遷為主視角,揭示了皇帝專制、中央集權和官僚制度在此期間不同時段的變化,據此闡釋了中國政治文明的“螺旋式發展”,期間雖有如王莽新朝的“復古改革”、東晉的“門閥政治”、北魏的“河陰之變”的偏離與變態,但從秦漢以來的皇帝專制、中央集權的深化以及官僚制度的成熟始終處於主流發展方向,最終由隋唐融合發揚,一舉終結魏晉南北朝以來近四百年的混亂分裂,使中華文明再次光耀世界。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自“商鞅變法”以後,歷代秦君為強化專制,普遍採取打壓宗親貴戚,廣延六國之士,廢分封為郡縣,以法家思想為本拔擢以實際任事為主的所謂“刀筆吏”供其驅馳等策略,逐步實現變“家事”為“王事”,改“家臣”為“朝臣”的轉變。及至秦亡,漢朝有懲前朝之失遂於初期實行“郡國制”,與軍功貴戚共治天下,奉行“黃老無為”的統治政策。但歷代漢帝均未停止加強皇權的步伐,誅異姓、削宗藩、 抑貴戚、黜百家而獨尊儒,至漢武帝而最終實現皇權的空前強大,並形成了以儒為表、以法為骨的“王霸之道”做為統治思想。從漢武帝開始,一大批以精研儒家經典為主的官僚嶄露頭角且逐步成為官僚系統的主流,並醞釀出“王莽新制”這一復古鬧劇。東漢的建立,大體上還是沿用西漢的政策。但由於光武、明、章三帝之後繼位的皇帝大多隻是幼童稚子,外戚勢力得以主導皇權,而皇帝成年之後又依靠宦官勢力爭奪皇權。與此同時,一批經學官僚世家開始湧現,這一勢力在朝堂上則控制仕途晉升渠道,門生故吏遍天下;在地方上則逐步豪強化,武斷鄉曲。東漢皇權就在這幾股勢力的不斷爭鬥下,加上皇帝肆意妄為逐步褪去神聖色彩,並在“黃巾起義”和“董卓入京”之後威嚴喪盡。

三國及西晉伊始,各朝皇帝雖均致力於重振皇權,但並未能從根本上阻止以“抑儒尚玄,壟斷朝堂”為本的士族勢力的崛起。在“八王之亂”及其後的“五胡亂華”、“晉室南遷”之後,皇權再遭重創。其在北則表現為十六國氏族軍功階層當權,內亂不休且血腥殘酷,皇位動輒易主;在南則表現為王庾桓謝等士族輪番主政,皇帝但拱手無為的“門閥政治”。在此期間,皇帝專制、中央集權的深化以及官僚體制的成熟這一趨勢並未完全斷絕,而是在如苻堅一統北方、孝文遷都改制、劉宋以寒族之身重奪皇權主導地位等的涓涓細流逐步匯成大河,並最終育出集大成者的隋唐帝國,從而為此後千餘年的中華各朝提供了制度範本。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