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人文」孫春青:略論《永平詩存》的詩史意義「下」

三、《永平詩存》特殊的詩歌創作元素

永平府,距京師距離較近,又是從龍入關的必經之地,還是滿清八旗的食邑,在地理位置上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史載這裡是孤竹國轄封之所,既有首山、碣石山、角山、盤山等重要山水名勝,又有山海關、射虎石、長城等古代重要邊塞符號,這些體現在永平詩人的詩歌創作中,使《永平詩存》與其時地域詩歌總集相較,有了特殊的藝術質素,對中國古典詩歌創作元素也是一種豐富和補充。

「京畿人文」孫春青:略論《永平詩存》的詩史意義「下」

1.詩中多有京東地域特點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這在中國古典詩歌創作中也是具有獨特性的,例如長城、山海關、清風臺、角山、大海等。樂亭縣沿海,所以,大海也是此地詩人入詩的常見元素。如李廣滋《夜宿鹽窩聞海嘯》:“海聲中夜喧,枕上攪清睡。空際吼天風,雷鳴殷動地。又如萬馬奔,甲兵驀然至。我求即次安,聞此心轉悸。窗外雨直傾,波濤聲無二。”〔1〕(第170頁)對於雨中大海的雷鳴風嘯聲音的描寫,在歷代詩中是不多見的。再如其《觀海歌》:“四月十日天氣清,同人邀我海上行。未至數里見白浪,洶湧迸作殷雷聲。蓬壺員嶠不可見,但見渾茫一氣騰晴空。乾坤晝夜恣噓噏,蕩星浴日涵空濛。陽侯乍出天吳擁,川后欲發冰夷從。變幻翕忽生萬狀,潮汐往來無終窮。天際一墖小如豆,恍惚海市開雲岫。……丈夫志氣凌八極,齋居索莫傷偪仄。到此翻疑天地寬,一片愁心蕩空碧。……”〔1〕(第171頁)大海的洶湧澎湃,滄溟浩瀚,瞬息萬變,能夠讓人憂思一掃而光,心胸為之豁然開朗。這樣以大海為主題的詩,文學史上也是不多見的。他如楊在汶《澄海樓用秋間山海關韻》:

晴日風雷怒浪衝,樓開澄海壓高墉。瀛洲有路通三島,蜃氣終朝擁百重。”郭長清《釣臺觀海有懷向軍門》:“臺上俯澄波,蒼茫萬象羅”等,在《永平詩存》的臨渝、樂亭詩人筆下,是經常能看到的。

「京畿人文」孫春青:略論《永平詩存》的詩史意義「下」

角山是萬里長城從東部海中向北綿延所跨越的第一座山峰,所以又有“萬里長城第一山”之稱。其前山可俯視長城,眺望大海,後山可賞層巒疊嶂,山色湖光,山水相依,令人心曠神怡。作為京東名勝,也總是出現在京東士子筆下。藺士元寫《偕王砥山遊角山即景兼以贈別》中提到:茲山僻在東海畔,難與五嶽名相爭。一朝作君錦囊料,嵩恆岱華齊崢嶸。〔1〕(第419頁)雖自謙不能與五嶽爭勝,但是他也有一首詩專詠《角山》:“連山薊門來,絡繹盡東向。當關聳雙峰,鬥角不肯讓。峨峨數千仞,終古作保障。嵐翠九天落,雄城近相傍。遼東左接壤,沃野千里曠。西瞻碣石山,百里勢遙抗。長城俯龍首,蜿蜒到海上。海與山爭高,天水相摩蕩。”〔1〕(第413頁)對角山的雄壯巍峨極盡讚美。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富有特殊趣味的地名,進入詩人的筆下,也顯得極有特點。如王煦《井兒峪》:探奇入廢寺,有目不得騁。一嶺四面圍,觀天真在井。”〔1〕(第238頁)張九鼎《過還鄉河》:“誰把還鄉號此河,蒼茫極目瀉寒波。不堪垂老辭家日,秋雨秋風向此過。〔1〕(第441頁)

「京畿人文」孫春青:略論《永平詩存》的詩史意義「下」

除了自然景觀,還有長城,姜女廟、山海關等特殊的人文景觀,如鄭芃的《長城歌》:吁嗟乎!始皇築長城,長城不築秦不傾。……秦不築城祚或在,築城秦亡踵不旋。至今人指姜女廟,真贗無論想當然。”〔1〕(第352頁)將長城、山海關、姜女廟結合起來寫慨古感今,是永平詩人筆下出現較多的主題。

2.

富有京東地域特點的歷史典故

昌黎齊喬年有一首《登北平城樓》:“西風吹朔漠,白露下遙天。日落千峰靜,河流一帶煙。采薇歌尙在,射虎事空傳。不盡蒼茫意,低徊念古賢。”〔1〕(第78頁)王煦有一首《盧龍懷古》:“平州重鎮控燕幽,拔地峰巒郭外周。一帶春雲凝遠塞,千家煙樹覆層樓。采薇公子常辭國,射虎將軍竟不侯。弔古閒行經晚渡,漆灤嗚咽抱城流。”〔1〕(第237頁)這兩首詩裡使用的兩個典故,體現了永平詩歌的地域特點。一個是伯夷叔齊“采薇”的典故,一個是李廣射虎的故事。這兩個典故在歷代詩歌創作中不屬於生僻的典故,但是在這個地域詩歌總集中,卻是使用最頻繁最集中的兩個典故,他們強化了這兩個典故的文化意義。

「京畿人文」孫春青:略論《永平詩存》的詩史意義「下」

永平古時屬孤竹國轄地,這裡有著名的首山,據說伯夷叔齊就是於此絕食而死的,為了紀念伯夷叔齊,當地舊有清風臺,建有清風祠、夷齊廟。這對當地的民風都產生了頑廉懦立的影響。如溫序斌《獨鑄》:禹稷當平世,夷齊餓海濱。不因遭際異,失卻本來真。世大誰知我,天生我亦人。且從仙佛外,獨鑄百年身。”〔1〕(第326頁)李善滋《謁夷齊廟》:孤竹遺墟古,斯人宛在茲。一方存廟祀,百世仰師資。渺矣西山跡,遐哉北海思。清風臺畔立,惆悵采薇詞。”〔1〕(第242頁)馬恂《夷齊廟屈蟠松歌》非常有代表性:“偃蹇松身傍地走,臥雨拏雲歲年久。孤標自欲幹青霄,逢著夷齊一低首。……叩馬夷齊忍槁餓,大義不為周仁移。或謂高賢甘澗壑,抑鬱如松屈林薄。豈知夷齊非隱淪,懦立頑廉倫紀託。……老松蟠屈倚階陛,待學夷齊千萬年。”〔1〕(第255頁)松樹長成傍地走的樣子,並不是他的本性,而是為了向夷齊低下崇敬的頭。所以伯夷叔齊的高義能夠為世人樹立不朽的典範。馬恬《清風臺懷古》:清風之臺高無級,臺下清風吹習習。夷齊往矣清風存,頑夫能廉懦夫立。”〔1〕(第347頁)楊在汶《謁清聖祠》:

千載應如昨,頑廉懦立心”〔1〕(第363頁)都強化了這一意義。

「京畿人文」孫春青:略論《永平詩存》的詩史意義「下」

除了夷齊的典故,還有關於李廣射虎的傳說。《永平府志》記載:“虎頭石,在(永平)府城南六里,狀如虎踞,舊傳為漢李廣射虎處。其下灤、漆合流。”《盧龍縣誌》記載:“虎頭石在城南六里,狀若虎踞,為漢李廣射虎處,其下灤(灤河)、漆(青龍河)合流,向有渡口,曰虎頭喚渡。”前人主要寫李廣的英勇過人,如盧綸的《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入石稜中。”但是,在《永平詩存》中,對射虎石的憑弔大多寄託了詩人們對英雄的景仰、對其命運的同情哀感以及對歷史的冷靜審視。有為其鳴不平的,如王一翰《射虎石》:“漢家片土竟何有,將軍此石傳不朽。”〔1〕(第311頁)也有對其遭際冷靜審視的,如潘文本《射虎石懷古》:“壯不能封萬戶侯,七十餘戰空戈矛。老不能對刀筆吏,百姓聞之盡垂涕。英風浩氣安在哉,北平片石猶崔嵬。石崔嵬,儼白額,摩挲當年射虎跡。當年射虎真通神,胡為再射空逡巡?當年射虎乃餘事,胡不生逢漢高帝?高帝逐鹿走中原,從龍起者如雲屯。虎狼之秦早授首,區區虎石安足論!猗嗟將軍休扼腕,烹狗藏弓亦堪嘆。當時武皇非寡恩,年老數奇知公深。侯封不博等閒事,咄咄陵也傷公心。”〔1〕(第288頁)這首詩寫了李廣的英風浩氣,也寫了李廣的性格缺陷和社會悲劇。有人為其遇人不淑感嘆,其實即使遇到時勢造英雄的劉邦時代,最後不也被烹狗藏弓,身首異處?對於這樣一個歷史英雄,漢武帝還是有識人之明的,最後讓李廣聲名愈下的還是乃孫李陵的投降匈奴,這一段吟詠感嘆是客觀的。還有另闢蹊徑的,如宋赫《虎頭石》:“太息為摩草中石,千載悠悠空灤江。我生何幸罷烽燧,攜樽今日真大醉。歸去不須覓封侯,何物知有灞陵尉。”〔1〕(第139頁)撇去對歷史和歷史人物的價值判斷,感嘆還是生在和平年代最為幸運。這些詩作的大量出現對這一典故的內涵也是一種豐富。

「京畿人文」孫春青:略論《永平詩存》的詩史意義「下」

另外因為山海關是長城第一關,吳三桂於此引兵入關,成了近代新生的典故。如楊在汶《山海關》:屹立金湯據要衝,煙消赤日上城墉。南迴滄海鯨波息,北跨雄山雉堞重。復國將軍成畫虎,(原注:謂吳三桂也。)入關豪傑說從龍。即今界不分中外,故壘蕭蕭靜戰烽。”〔1〕(第368頁)

3.

新的文學形式

竹枝詞原產於巴蜀之間,是一種民歌體詩,後經過劉禹錫的改造,成了民歌文人化的一種新七絕詩體。到清代有了很大發展,文人唱和之風尤盛。出現了西湖竹枝詞、江邊竹枝詞、湖州竹枝詞新形式的作品。尤以朱彝尊、查慎行、孔尚任、王士禎為著,到近代甚至有海外竹枝詞的創作。《永平詩存》中,出現了楊在汶的《塞外竹枝詞》和常守方的《海城竹枝詞》,不論是在歷代詩史上還是在清代詩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這也是對於竹枝詞詩體寫作的內容上的極大豐富。

楊在汶的《塞外竹枝詞》以寫塞外風俗為主。如“火珠彩奪日光明,廟貌巍峨倍有榮。男婦焚香齊下拜,果然佛子記前生。(原注:邊外蒙古廟必有火珠,漢祠則無。火珠者,廟上金頂也。)”“五方衣幟習軍威,試馬平原走似飛。一騎爭先超後隊,紅綾博得賜茶歸。(原注:塞外藩府試馬以首騎為貴,賜紅綾,裹茶百方。)”〔1〕(第371頁)常守方的《海城竹枝詞》以臨渝即現秦皇島海畔城市的民風民俗為寫作內容,如“信手山花采滿籃,山前山後路偏諳。兒家不是誇遊冶,為放春秋兩季蠶”、“山隈到處有人家,茅草蓋房旁種瓜。牆下櫻桃猶未熟,滿瓶爭插佛爺花(原注:山芍藥謂佛爺花。)”“海怪牛精未是邪,臨河每苦沒田麻。小神太太紛祈禱,依俗還尊王大爺。”(原注:海謂海城,牛謂牛莊,人情狡詐;時目為牛精海怪。八里河旁有小神祠,木主書供奉小神太太神位。又西店子一帶呼鱉為王大爺,不敢食。)〔1〕(第397頁)等。他們在寫作手法上繼承了竹枝詞鮮明的民間歌謠格調,和濃郁的生活氣息的特點,也體現出京東詩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徵。

外如薛國琮的《伊江雜詠》、劉徵泰的《石門雜詠》對於新疆地方文化和秦皇島地方文化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京畿人文」孫春青:略論《永平詩存》的詩史意義「下」

綜上所述,清永平府,下轄樂亭、灤州、遷安、昌黎、盧龍、撫寧、臨渝(包括清初之山海衛)七屬,身處北方靠近京畿的地理位置,使其與詩史上較關注的遺民詩人群、江南詩人群、齊魯詩人群等都有所不同。其詩歌表現主旨的時代性、詩歌創作元素所具有的地域特點,是《永平詩存》的文學價值之所在。

參考文獻

史夢蘭選輯《永平詩存》〔M〕,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5。

(原刊於《唐山師範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史夢蘭研究”專欄、冀東藝文博客)

「京畿人文」孫春青:略論《永平詩存》的詩史意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