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前两句写了哪些特点?

用户3949022577216


《宿新市徐公店》是杨万里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的组诗。此时杨万里已65岁了,正任江东转运副使,任所是在建康(今南京)。 “新市”位于今浙江德清东北,在临安(今杭州)与建康之间。新市水陆环绕,交通便利,是临安到建康的必经之地。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其一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其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途径新市,暂时停留借宿在徐公店。

作为一个爱酒的客人,诗人在组诗的第一首的头两句首先将春光着眼于杨柳梢头,酒楼,点明季节、地点,然后紧接着意于清明节的村歌社舞。诗人将柳梢,酒这两种意象糅合在一起突破了以往古诗词这两种意象在一起的愁情别绪,显示了一种悠闲清新的情怀。

后二句描写他乡的乡土风俗偏说“便作在家寒食看”,表达没有半点寓居他乡的愁绪, “村歌社舞更风流”更是体现了诗人正悠然沉浸在当下乡土风俗生活的乐趣中,恬然闲时。

组诗的第二首描写一幅农村暮春时节春意盎然的景象图。头二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新绿”又作“花落”,点明了地点(篱落-农村)和时间(新绿未成阴-暮春),画出了一道稀稀疏疏的篱笆和一条长长的幽深的小路,篱笆旁的几棵树上的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未能成荫,春意盎然。


末二句转入画面中心,由动转静,“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急走”、“追”形象贴切地描绘出了儿童捕蝶的急切欢乐心情,天真活泼的神态、好奇好胜心理。 “无处寻”写出了花,蝶融为一体后,动静相接,儿童无处寻蝶的不知所措的茫然,充满童趣。

静态描写“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动态描写“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动静结合,全诗采用白描手法,清新自然,形象鲜明,属于典型的“诚斋体”。杨万里为官清廉,遭陷害罢官后,曾长期村居,十分熟悉农村生活。

只有熟悉农村自然生活,热爱农村自然生活,内心充满风趣,童趣,有趣,已是65岁的老人的杨万里仍能写出满满的自然童趣,“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真是童心未泯。


结绿


《宿新市徐公店》的头两句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篱落疏疏”就是很稀疏的篱笆,院子外围着一圈稀稀疏疏的矮篱笆,一下子写出农家的轮廓。这时的视野是横向的,将画面打开一个宽度。

一径深”表明门前只有一条小路,长长地向前延伸,“深”写出了沿着小路远望的角度。如果是光秃秃的平坦大路,很难表现出“深”的感觉,很可能是一条通山小路,蜿蜒向前,不知能走向何方。这时的视野是纵向的。

正是篱落疏疏,才没有遮挡远眺的视线。一纵一横打了个十字,将整幅画铺展开来,一下子就让读者找到位置,一个静谧农家的院里。

再远望那山路两旁,树上的花瓣落了一地,抽出新芽,还没有形成树荫。

这道明是暮春时节,树上的花落下了,也是孕育着果实的时节。还未长的茂盛,蕴含着勃勃的生机,蓄势待发。

前两句是单纯的静物素描,所选景物都是平平淡淡的,但是诗人打开视野,带着我们去感受春夏之交万物勃发的生命力。简单的构图却暗含着一动一静,静的是农村恬淡的生活,好像一直没有变化。动的是大自然的力量,春夏交替,不停的变换。新绿的枝头即将迎来夏日的快速成长。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建康往来临安途中借宿停留所见,农家恬淡闲适,无案牍之劳形,难怪会诗兴大发。杨万里的诗语言浅近,自然清新,平淡之中富有无限情趣。


读书侃报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篱落”,“篱”是篱笆院,说明院子比较简陋,。“篱落”二字说明院子简陋。“疏疏”也在说明简陋。树头新绿未成阴,因为树叶还没有完全成型,所以还没有形成绿阴。

这两句交代了一个周围的环境。





大橘子侃古诗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快乐,天真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扑蝶图。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用简捷的语言生动的描写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歌颂了大好的祖国山河,表达了诗人喜爱儿童及乡间美景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及向往之情。



究四荒


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成阴。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维妙维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们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LivePD


已然春意阑珊,接近晚春啦。早春之朦胧美已经“飞入菜花无处寻”喽![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