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締造者之約翰·溫斯羅普:不想被稱為“國父”的美國國父

何為國父?

何為國父?雖然傳統上人們傾向於將新政權的元首稱為國父,但也由於這種緣故,某些歷史上著名的暴君也被稱為該國之父,而該國人民也只好認賊作父。

國家原本是沒有父親的,美國的締造者們只是絞盡腦汁制定了一部憲法。這部憲法使用至今,讓美國在成立了短短一個多世紀後便成為首屈一指的大國,而它的強大正是因為這部憲法用制度將權力“關進了籠子裡”。

縱觀美國曆史,我們常常感嘆,為何他們在危機時刻總有合適的人來領導人民度過危機?如獨立戰爭時期的華盛頓、南北戰爭時期的林肯、經濟危機時期的小羅斯福。然而這些人無論有多優秀,如果沒有選民們的將他們選出,他們也無法展現才華。

所以美國的成功在於:民眾每次在危機時刻都能準確選出優秀領袖。他們為何能做到?因為每一輪總統大選、州長大選、市長大選、社區代表選舉都是最好的民主教育,而這種教育的傳統正是由約翰·溫斯羅普開啟的。

美國締造者之約翰·溫斯羅普:不想被稱為“國父”的美國國父

清教先輩,率領大批英國人移民北美

1588年1月22日,約翰·溫斯羅普在英格蘭東部的薩福克郡出生。在離開英國之前,溫斯羅普是一個莊園的莊園主,曾擔任過王室監護法院的律師,但這份工作無法讓他施展才華。在英國的從政經歷,也讓他將希望寄託在了美洲,他將終其一生致力於在美洲建設一個新社會,制定一個防止腐敗的新制度。

1628年,英國人向馬薩諸塞(現在常被稱為“麻省”)的移民已經開始。1629年,這些移民向英國國王申請在該地建立殖民地的特許狀,並建立了一個教會,溫斯羅普被選為馬薩諸塞的總督。

1630年春天,溫斯羅普帶領著“阿貝拉”號在內的一支船隊起航駛向新大陸,6月,這一千多名英國清教徒在馬薩諸塞登陸。他們手中拿著英王給他們的特許狀,從此以後,新社會的未來由他們一手創造。對這片新大陸,移民們感到既新奇又恐懼,溫斯羅普在日記中描述:

“只有幾百英畝的土地被開墾過,其後是莽莽的原始森林。”


美國締造者之約翰·溫斯羅普:不想被稱為“國父”的美國國父

開天闢地:授予殖民地居民投票權

馬薩諸塞實際上是一個擁有很大自治權力的殖民地,而控制和管理殖民地的權力就掌握在總督溫斯羅普手裡,類似於當時中國的欽差大臣。英王頒佈的特許狀並沒有賦予殖民地居民參與政府的權利,政府制定的法律也不需要得到殖民地居民的首肯。

但溫斯羅普並沒有行使他不受任何限制的權力。1630年10月19日,他在殖民地召開第一次大議會,這次會議不僅向所有殖民地居民開放,還決定所有殖民地居民都有公民權,也就是投票權。此時,他們的宗主國英國,大部分人也還是沒有投票權的。所以,溫斯羅普的這一舉措是開天闢地頭一遭。

直到1639年,馬薩諸塞殖民地政府的基本框架才算構建完成,溫斯羅普創立的這個新政府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政府不是為國王斂財的工具;不以武力威脅國民以保持秩序;不是大小貴族爭權奪利的手段。政府就是用來處理公共事務的。

一百多年後的美國獨立戰爭中有一句著名的口號“無代表不納稅”,這個理念正是由溫斯羅普創立的,意思是:所有的稅金都必須經過全民討論同意才徵收,稅金的用途也必須清楚透明,人民選出的代表的任務是監督政府是否合理徵稅,稅金使用是否合理。

所以,對美國人來說,政府徵多少稅、為什麼徵收、稅金花在什麼地方都是必須交代清楚的。

雖然以現代的眼光來看,溫斯羅普的制度並不是完美的民主制度,但在1630年,馬薩諸塞無疑是當時人類文明中最具有民主性質的地方。

美國締造者之約翰·溫斯羅普:不想被稱為“國父”的美國國父

民主一旦開始,就會按自己的邏輯進行下去

最初,當溫斯羅普把選民資格給到幾乎所有殖民地成年男性時,人們並不認為這種權利是理所當然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選民們對自己的權利意識越來越強烈,因為一旦民眾被真正給予了權利,他們便會自然而然地要求更多的民主與自由。

於是,1634年總督大選,象徵著權威的溫斯羅普落選了。雖然如此,民眾們卻表達了對他的尊敬和愛戴,並說明了不選他不是不信任他,而是怕從此形成官員的終身制,甚至世襲制。

1641年,溫斯羅普起草的《自由權法》通過了,它確認了選民每年直選全體官員的權利,次年,選民們就又把溫斯羅普選了回來,讓他在總督位置上一直幹到病逝。

溫斯羅普給未來的美國政治定下了一個基調:公權力不可以私相授受,公權力來自公眾,他們可以通過投票、請願、抗議、申訴等合法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美國締造者之約翰·溫斯羅普:不想被稱為“國父”的美國國父

槍,禁還是不禁?

所有的獨裁者都害怕民眾手中持有武器,十七世紀的英國,普通百姓也不允許持有武器。但對於來到美洲新大陸的清教徒們來說,這裡尚未開發的荒野生活危險重重。

美國締造者之約翰·溫斯羅普:不想被稱為“國父”的美國國父

溫斯羅普有兩個選擇:一、組建軍隊,由政府保障民眾安全,但政府的權力將會無窮大;二、讓民眾自己持有武器,提高自衛能力,但如果他們對政府不滿,可以武裝起來推翻政府。

溫斯羅普最終選擇了讓民眾自己持有武器,他甚至規定所有成年男性學習使用槍支武器,用於自衛和保衛殖民地。所以在一百多年後的美國獨立戰爭中,人們騎著自己的馬、拿著自己的槍成功贏下了這場戰爭。

在美國人看來,民眾手中的武器,是預防暴政的最好措施。

先有哈佛,而後有美利堅

移民馬薩諸塞的清教徒們本來就是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一個群體,他們中許多人曾經在英國的牛津和劍橋接受過高等教育,他們認為殖民地的神學教育必不可少,於是決定興辦自己的神學院,即哈佛大學的前身——新學院。

1638年,牧師約翰·哈佛將自己的一半積蓄和四百餘冊圖書捐贈給了這所學校,次年為了紀念哈佛牧師在創立之初給予學校的捐助,殖民地議會決定將學校更名為“哈佛學院”。

1643年,哈佛學院公開聲明其辦學宗旨是“促進學識並將之傳諸後世,因為我們擔心,如果我們現在的牧師們長眠之後,留給教會的將是一群無知無識的牧師”。

1708年,哈佛才有了第一位非牧師的校長,標誌著哈佛在精神上從清教主義中獨立出來。

這就是今天鼎鼎大名的哈佛大學的由來,因此在美國教育界也有一句名言:“先有哈佛,而後有美利堅。”

美國締造者之約翰·溫斯羅普:不想被稱為“國父”的美國國父

被遺忘的美國奠基之父

約翰·溫斯羅普帶領馬薩諸塞走上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他的這些思想首先傳到相鄰的各州,接著又擴散到比較遠的各州,最後席捲了整個聯邦。

一個新制度的建立,第一步至關重要,所以稱溫斯羅普為“美國國父”並不為過。可是他又為何會被人們遺忘呢?

因為在美國獨立戰爭前後,出現了一大批新的國父:華盛頓、傑斐遜、富蘭克林、麥迪遜、亞當斯,他們的名字個個如雷貫耳,他們的光輝將溫斯羅普掩蓋。

溫斯羅普理念的核心內容本就是對權威的挑戰,民眾不需要大救星、不容忍獨裁者,對國家來說,重要的不是那一兩個國父,而是萬千民眾。

所以是否被人稱為“國父”又有什麼關係呢?

美國締造者之約翰·溫斯羅普:不想被稱為“國父”的美國國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