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剧本两个团队,中国版豆瓣4.9,韩国版打破本土票房纪录

导读:

2019年,在我国的春节档被《流浪地球》刷屏的时候,韩国的新年档,也出现了一部爆款电影,以极为强势的姿态的横扫整个韩国,打破了《鸣梁海战》创下的电影票房纪录,一举夺下韩国影视历史票房的榜首位置,这部电影就是李炳宪导演的《极限职业》。

01.一个剧本,两个团队,《龙虾刑警》豆瓣评分4.9,《极限职业》豆瓣评分7.7

《极限职业》在被国内的观众熟知的时候,很快就有观众发现这部影片与2018年,袁姗姗,王千源主演的电影《龙虾刑警》的剧情颇为相似。

这个发现让当时不少观众给《极限职业》贴上了抄袭的标签,并且在当时引起了韩国媒体的注意,对该事件进行了专门的追踪报道,并发表了声明,为两部影片的身份说明了情况。

一个剧本两个团队,中国版豆瓣4.9,韩国版打破本土票房纪录

我国与韩国有过一个‘中韩故事共同开发计划’,在这个计划上,出现了多个优秀剧本,被同时卖给两家公司,以‘一本两拍’的形式来与观众见面,这样的情况包括早期的《奇怪的她》与《重返20岁》,这两部片子在当时也被很多观众错认成抄袭。

真正尴尬的或许就是这些事实被影迷知道了之后,人们发现《龙虾刑警》只是一个豆瓣评分4.9的烂片,而同一个剧本拍摄出来的《极限职业》虽然豆瓣评分也不算很高,但是却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韩国影史的票房第一名。

一个剧本两个团队,中国版豆瓣4.9,韩国版打破本土票房纪录

背后传递出来的信息不免让人深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将没有好电影的症结所在归于没有好编剧,在拥有了同样的剧本的情况下,我们依旧无法与别人创作的电影进行正面对抗,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问题又出在哪呢?

为此又专门将两部影片进行了二刷,发现如果单从技术角度来看,《龙虾刑警》的布光,构图等基本要素,并不输《极限职业》,而在人物设计以及故事的深加工上,却被对方远远甩开。

02.从人物设计看两部电影的具体差别

一部电影,是通过造型的手段去进行叙事,在一个完整的故事中,除去空间造型,文字造型以及表现造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人物造型。

导演与演员通过不同的手段,将一个演员变成一个角色,一个合适的角色可以被看作一个故事的核心,整个故事的发起和执行都要通过他来进行,人物的某种欲望来主导故事的整体情节推进。

《龙虾刑警》和《极限职业》中两组人马的集体欲望是抓住毒贩,《极限职业》在人物造型上取胜的一点就是对于每一个人物的细节处理,来让个人欲望和集体欲望产生矛盾,以此来激发故事的可看性。

一个剧本两个团队,中国版豆瓣4.9,韩国版打破本土票房纪录

《极限职业》中有一个比较典型的角色,导演在四个人的基础设定上多出了一个由李东辉饰演的金英皓,这个人物可以看做是将王千源所饰演的杜宇飞身上认真办案的精神给独立出来,进行放大化处理,让这个角色成为了在这个队伍内唯一一个没有被生意兴隆所影响,依旧执着于抓捕毒贩的角色,以此来在关键时刻把剧情拉回到原本的轨道上。

一个剧本两个团队,中国版豆瓣4.9,韩国版打破本土票房纪录

在两个队伍的领军人物上,王千源的形象比较偏向于市井气息,说话方式自带一份痞气,抓捕的时候横冲直撞,做事比较冲动,这样的设计让人物与其自身的警察设定有一些偏离,人物没有立起来。

一个剧本两个团队,中国版豆瓣4.9,韩国版打破本土票房纪录

《极限职业》中,为柳承龙设计了许多生活化的细节,班长当了许多年,连自己的后辈都已经升职了,回家被老婆看不起,带女儿吃炸鸡,被女儿看不起,出门抓犯人因为怕赔钱连玻璃都不敢踢碎,这些细节的加入,可以让观众从社会层面,私生活层面多角度了解角色,对角色产生移情作用,感受到一个同时处在职业危机和生活危机两股困境下的中年男人。

这样的设定,在孤注一掷用所有的养老金包下炸鸡店的时候,不会让观众产生怀疑,只是办案而已,至于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吗?

一个剧本两个团队,中国版豆瓣4.9,韩国版打破本土票房纪录

在女性角色的人物造型上,李荷妮和袁姗姗都采用了一定的丑化设计,树立起这个女警形象的粗糙感,袁姗姗的角色采用了较为传统的外部造型设计,带上了假发,为自己加上了雀斑和龅牙,这种造型手段虽然直观,但缺乏内部共鸣,反而难以成为笑点。

一个剧本两个团队,中国版豆瓣4.9,韩国版打破本土票房纪录

李荷妮这位韩国小姐,直接采用素颜上阵,衣服多以运动服为主,除此之外没有刻意通过更多的外部造型来营造与自身的反差,主要将造型集中在了人物的动作上

,在发生争吵的时候,坐姿设计偏向男性的豪放感,在五人组里脾气比较火爆,做饭会直接做成屎味,这些细节设计抵消了传统的女性形象,重新解构了这个人物。

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设计的对比,不难看出,《龙虾刑警》的人物造型更偏向于外部设计,主要通过服装,人物化妆来营造一种落魄的反差感,《极限职业》的五位成员,单从外形来看并没有什么大特点,除去陈善圭饰演的角色,有很明显的丑角特点,其他几位成员多数通过一些细节性的动作和台词设计来营造出异于常人的反差感。

一个剧本两个团队,中国版豆瓣4.9,韩国版打破本土票房纪录

比如在隔壁重案组去庆祝组长升职的时候,带着一点讽刺的意味邀请他们,队伍里的人会情不自禁因为要去吃牛肉而迈出脚步,正准备因为自己的意志不坚定而感到惭愧,发现自己的组长已经跟随对方走出了警局的大门,于是一组人就一起出现在了对方的庆功宴上,还会专门点贵的。

一个剧本两个团队,中国版豆瓣4.9,韩国版打破本土票房纪录

相比于主要依靠外部造型来达到人物塑造的不真实感,这种通过说话方式和习惯动作来进行内部造型的手法,更容易让观众理解故事中的人物,产生亲近感,

自然而然的认为高组长这对人就是这样的形象,到了最后大决战,随着重案组的解说,知道原来这五个人全部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时候,这种突然的落差传递出的喜感会更加惊喜。

一个剧本两个团队,中国版豆瓣4.9,韩国版打破本土票房纪录

03.电影节奏的差异化设计,成为制胜的关键

随着观影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大量影评类自媒体的推广,越来越多的观众了解到一个词——节奏。

好的影片节奏可以形成好的韵律,很多文艺片观众看起来会很吃力,多数就是因为,导演将节奏控制自己的手中,让观众去适应他的节奏,商业电影则旨在去适应观众的节奏,给予观众更好地观看体验。

与造型相似,影片的节奏可以分为外部节奏和内部节奏,我们经常探讨的镜头,配乐可以看作是影片的外部节奏,通过故事讲述的情节点把控,来影响观众的心理变化,称之为内部节奏,这二者的有机结合,让影片的节奏丰富而立体。

在外部节奏的塑造上,不论是《龙虾刑警》还是《极限职业》都不落俗套,有着明确地剪辑节奏,中近景多,剪辑速度快,非常契合目前商业类型片的节奏属性。

一个剧本两个团队,中国版豆瓣4.9,韩国版打破本土票房纪录

在内部节奏上,《龙虾刑警》的故事推进矛盾主要依靠正反派的正面交锋进行推进,从小龙虾店开业的第一天,对门的犯罪团伙就找上门来试探,逼着他们炒了一盘小龙虾,王千源饰演的角色,多次主动找上门进行试探,有种生怕对方不知道自己是警察的感觉,犯罪团伙也自带着一种上赶着要跟警察正面交锋的姿态,矛盾的对立方毫无理由的去各种与对方产生接触,导致节奏一度失控,人们很难感受到故事的有序推进,等到队友牺牲之后,又说犯罪团队并没有怀疑过他们,让之前的交锋瞬间变得没有了意义。

一个剧本两个团队,中国版豆瓣4.9,韩国版打破本土票房纪录

《极限职业》不同于《龙虾刑警》中没有在小龙虾上过多地着墨的问题,《极限职业》中的一组人,因为不断上门的顾客,不得不尝试做炸鸡,因为味道的美味,每个人都被困在炸鸡生意上,只剩下金英皓一个人还执著于破案,这一点的处理比较巧妙,让炸鸡店的生意和他们的正常工作产生了矛盾冲突,赚钱的喜悦让组长回家的时候,可以在老婆面前抬起了头,至于本来就住在对面的犯罪团伙,因为他们的生意太好,吸引了太多的顾客,反而搬离了这里。

一个剧本两个团队,中国版豆瓣4.9,韩国版打破本土票房纪录

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节奏基本被矛盾紧紧带动着,在犯罪团伙买走他们的店之后,因为砸了他们的招牌,反而让他们重新拿出警察本身的技术,查到了对方利用炸鸡贩毒的事情。

两种节奏的差异化设计,造就了影片完全不同的观赏体验,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更容易被松弛有度的节奏所吸引,以此来达到跟随剧情矛盾去期待剧情的观看模式,这就成为了《极限职业》制胜的关键,营造出更被期待的节奏,自然而然的拉开了两部采用同一个剧本的影片的整体差距。

一个剧本两个团队,中国版豆瓣4.9,韩国版打破本土票房纪录


结语:

我们感叹过没有好故事,也感叹过创作环境,但是当我们真的拿到一个好故事的时候,却没有完善的体系去支撑这样一个优秀的故事成为一个极具观赏性的视听作品,有的时候不得不认清在电影制作体系上,我们可能已经被远远甩在身后的事实,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去认清这些差距,从而拉近它,并且战胜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