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有人说未来高考“得阅读者得天下”?

用户6557402013040


未来高考“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句话是事实!

一、先说语文试卷

一张150分的试卷,阅读和写作的分数竟然占到了130分,比例高达90%。

而剩下的基础部分,也多数不再单独列出字词句的考察。

而是把对字词句的考察也放到了阅读里。

除去作文60分,基本上都是阅读理解!

由最初的对年代,作者的考察,到现在对书中人物的鉴赏。

再到细节的探究,和对主人公的个性化感悟。

这些考察,靠的是考生的阅读中的日积月累!

这真的是考孩子平时的积累。是语感,是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及鉴赏与综合能力。

这需要学生长期的,高品质的阅读,而不是靠一天两天突击而成的。

而另一个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写作。没有长期的阅读积累,没有在不知不觉在阅读中,完成 的对素材的积累,要想写出 一篇优秀的文章是不可能的。

所以整张语文试卷要想的高分,必须有长期阅读的积累与支撑。

二、其他各科:

阅读不光是语文的提分法宝,也是一切学科的基础。

阅读能力欠佳,理解水平达不到,理解题意受影响,那做题速度直接 受影响。所以,到时候就 怕出现连题都做不完的情况。

所以说,未来高考“的阅读者的天下”是事实。

那么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呢?

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是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让孩子‘零负担阅读’,在不用考虑分数的年龄就爱上阅读。

当孩子自己爱上阅读,特别是在功课相对较为轻松的小学阶段,大量阅读一些优秀的书籍,这不光让孩子成绩优秀,能决胜高考,同时这也让孩子终生受益。


小果子妈妈


未来高考试卷信息量大是一种趋势,一般程度的学生,就是不停地写,也只是勉强做完。要想圆满完成答卷,并取得较好成绩,除了熟练掌握好各科的基本知识和答题技能 ,还要提高做题速度。这里所说的做题速度,其实就是阅读能力。未来高考,阅读能力会体现在各科之中,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而不是传统认识的那样,只体现在文科只中,更不会只局限在外语和语文的答题卷中。因此,得阅读者得天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天眼001


这话很有道理。现在已经是大语文时代了,高考会加大试题本身的阅读量,这不仅体现在语文试题上,还体现在其他学科上。

这是和国家大教育背景有关系的。目前很多人对中国文化不重视甚至缺失,导致外国人比我们有些中国人都懂中国文化,实在是国人的悲剧。

阅读理解能力强,在未来的高考中是很占优势的。阅读能力不仅决定了语文单科成绩,也影响了其他数理化等学科的成绩,这些学科同样少不了阅读理解。

所以,在小学,初中就要开始重视语文的积累,多阅读四大名著,多阅读优秀作文,多阅读国学经典,这样到了高考才能处之泰然,从容不迫。


张剑数学思维


其实说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句话是没有错的。

先说文科性质的科目,比如说语文,英语,文综这些学科,试卷的阅读量越来越大,未来高考改革语文要有现在的150分加到180分。就现在的150分的语文试卷,总共都有12页。150分钟的时间还要写一篇作文。

阅读的速度,阅读过程中抓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快速理解的能力,在语文和英语考试中真的是尤为重要。

文综试卷题量也是非常大的。同样也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快速抓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其实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也经常跟学生强调阅读的重要。像数学里面的概率统计题,有的时候文字信息量非常大。他其实就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那么这个理解问题的能力就需要学生通过阅读题目快速找到有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来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未来的高考各科试卷的题量都越来越大。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众多的能力其实都要过第一关,学生都需要先读题看题。所以就不难理解阅读能力首当其冲最重要。


幸福小尘埃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拿高考语文试卷来说,全卷差不多10000字了,阅读能力差的同学可能读完就得半小时以上,更别提做题了。基础扎实的同学能到120分以上,基础薄弱的90分左右,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英语跟语文类似。

由于高考语数外是主科,共450分,所以相对影响大吧。但是高考还是六门课共同决定的。也不能完全说阅读能力强就一定考得很好吧。


山里土包子


个人理解

高考是看我们的成绩。

我们的成绩是需要做题得来的,

做题需要审题、思考🤔分析和答题。

答题的每一步骤都很重要,

如果第一步审题可以轻松过关的话,

那给思考分析和答题的时间自然就充足。

想要达到快速准确审题的话离不开“阅读”,

阅读是一个日积月累过程,珍惜过好每一天。


遇见yujie


得阅读者,大概理解能力都不会太差,有人说未来高考“得阅读者得天下”,那只是一种猜测,认为未来高考的方向比较偏文,学习靠理解能力也靠思维逻辑,语文英语靠理解多一点,数学就靠思维逻辑了,读书万不可有偏科现象,毕竟高考看的是总分,还是要均衡发展,所以个人认为未来高考“得阅读者得天下”这一说法是没有太大可取性的。


三三两两慵慵懒懒


数据大爆炸,信息化的时代,人人都在想着怎样进步,每个人都在为有更好的生活和发展做努力。而阅读是提升能力的一种方法。

在未来不能说得阅读者得天下,社会要发展生产力是刚需,生产力提升人才是刚需,想成为人才就得丰富自己,就应该在知识领域丰盈自己。无论何时书都是充盈自己的最便捷途径。所以在未来能够阅读的人会更加顺意的发展。

那么对于未来高考形式来说,会更有可能的像有助于提高学生能力方面进行改进,也就是说未来高考形式可能会更加注重阅读的检测。但对于得阅读者得天下,未免也会有些许夸张。毕竟作文和古代文学都是中国发展的必要条件。



含酒巧克力521


我是肯定“得阅读者得天下”这一观点的。

首先,一个人要学会的就是说话,语言是我们生存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阅读理解也是一个说话的过程,一个阅读考察了你多个方面。阅读阅读,先阅后读。你要会先翻阅,再读出来,你得明白是在说什么。

其次,你会阅读了,你才能读懂题,数学题离不开阅读,你只有读懂题了才会做,才会分析出前因后果;

英语同样离不开阅读,翻译一个句子需要你正确的翻译,适当的根据语序做出一些调整。还有就是阅读好了,你理解句子成分、一个基本句子的构成了,写英语短文也就不会出一些笑话,因为英语和语文句子构成差不多;

最后,阅读理解学的好,其它科目也都差不了,所以说“得阅读者得天下”!


城长爬鸡小带丫俺G0


阅读理解将会是以后高考卷的一个重点,同时阅读是一个重点,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阅读量的多少会和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1.阅读量大的人情商高,博览群书的人绝大多数情商都不会很低,会把复杂的人际关系轻易的转化为日常的普通交流。

2.阅读量和其他各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量大的孩子,不仅语文成绩优异,而且其他的科目也不会太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