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雪絨花的“鐵血男人”,也是德國陸軍最後放下武器的人!

二戰前德國重整軍備時,當時德軍僅有一個山地步兵旅,這也是1935年重建德國武裝力量時唯一山地部隊。而1938年德國吞併了奧地利後,奧地利軍隊中的山地部隊被借鑑到了德軍,並開始組建國防軍第一至第三山地師。

戴著雪絨花的“鐵血男人”,也是德國陸軍最後放下武器的人!

後來隨著戰爭規模擴大,德軍系列最後擴充到了十五個山地師。這十五個德軍山地師具體部隊序列是:國防軍第一至第九山地師,黨衛軍第六(NORD師),第七,第十三,第二十一,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山地師。

山地師顧名思義,就是在山區作戰和行動,因此部隊在山地機動時基本靠人力和騾馬運輸,因此無論是單兵裝備,還是重型裝備,也或後勤物資,都要充分考慮到士兵的負荷能力,編制的確定過程也要加入這些因素。

戴著雪絨花的“鐵血男人”,也是德國陸軍最後放下武器的人!

山地師與步兵師在編制上的最大區別是在步兵團組成上,普通步兵營僅含4個步兵連,但山地師3個營卻有15個步兵連,每個團還有一個直屬團部的反坦克連,團下共計16個連,比普通步兵團多三分之一。

山地機槍連還有三個重機槍排和一個迫擊炮排,戰爭初期使用的是Grw34型80毫米迫擊炮Grw40型120毫米迫擊炮。機槍連裝備的是12挺重機槍和2挺輕機槍。機槍排主要使用MG-34和MG-42型機槍,戰爭初期也使用過一戰時留下來的MG-08型機槍。

戴著雪絨花的“鐵血男人”,也是德國陸軍最後放下武器的人!

與一般步兵師不同,為了適應地形特點,山地師以自行車營代替了一般部隊中的偵察營。自行車在山地使用的效果較好,但德國人似乎更為重視摩托化部隊,不久自第五山地師開始,自行車營後來全部改為摩托車營。

1939年9月,德軍山地步兵師作為南方集團軍群的一部參加了波蘭戰役。從斯洛伐克出發後,第一山地步兵師和第二山地步兵師穿過波蘭邊境,並向其內地推進。

戴著雪絨花的“鐵血男人”,也是德國陸軍最後放下武器的人!

德軍山地師奮勇作戰,表現出色,使波軍的反擊未果。不過這次出征,也讓初出茅廬的德軍山地步兵師付出了很大的損失:僅第一山地師就243人陣亡,400負傷。

隨後在各場重要的東西線戰役中,德軍的山地師都表現出作戰頑強,士兵戰鬥素養極高的特點。納粹德國也一直把這些山地師作為精銳使用,在很多慘烈的戰場,都能看到這群“生龍活虎”機動的士兵。

戴著雪絨花的“鐵血男人”,也是德國陸軍最後放下武器的人!

比如德軍山地師與盟軍的納爾維克港口爭奪戰中,從軍事實力上來說,德軍僅僅依靠著以山地團為主力的一支約6000人部隊,居然頑強的抵抗住了盟軍20000人的進攻達6周之久。

在這場異常慘烈的戰鬥中,德軍山地部隊把無比堅韌的戰鬥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正是無數次無比頑強的出色表現,一直無愧於德軍“精銳部隊”之稱號。

戴著雪絨花的“鐵血男人”,也是德國陸軍最後放下武器的人!

到了戰爭後期,德軍兵力吃緊,山地部隊經常被作為普通部隊使用,這點和當時的傘兵狀況很相似,而且由於裝備的消耗加快,他們也經常使用本應配備給普通部隊的裝備,甚至有部分部隊裝備了Nbw41型150毫米火箭炮。

德軍山地師士兵有著非常強悍的身體素質,以及較高的戰術素養。據說二戰中的德軍山地師士兵很少有被盟軍俘虜的,而在戰爭結束時,德軍山地部隊也是德國陸軍中最後放下武器的部隊之一。

戴著雪絨花的“鐵血男人”,也是德國陸軍最後放下武器的人!

德國山地師都喜歡用雪絨花來作為標誌,它象徵著勇敢,頑強堅忍不拔,可謂含義深刻。山地兵的榮耀就是雪絨花勳章,他們佩戴著就象徵著榮譽和勇氣!他們是一群“戴著雪絨花的鐵血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