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雪绒花的“铁血男人”,也是德国陆军最后放下武器的人!

二战前德国重整军备时,当时德军仅有一个山地步兵旅,这也是1935年重建德国武装力量时唯一山地部队。而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后,奥地利军队中的山地部队被借鉴到了德军,并开始组建国防军第一至第三山地师。

戴着雪绒花的“铁血男人”,也是德国陆军最后放下武器的人!

后来随着战争规模扩大,德军系列最后扩充到了十五个山地师。这十五个德军山地师具体部队序列是:国防军第一至第九山地师,党卫军第六(NORD师),第七,第十三,第二十一,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山地师。

山地师顾名思义,就是在山区作战和行动,因此部队在山地机动时基本靠人力和骡马运输,因此无论是单兵装备,还是重型装备,也或后勤物资,都要充分考虑到士兵的负荷能力,编制的确定过程也要加入这些因素。

戴着雪绒花的“铁血男人”,也是德国陆军最后放下武器的人!

山地师与步兵师在编制上的最大区别是在步兵团组成上,普通步兵营仅含4个步兵连,但山地师3个营却有15个步兵连,每个团还有一个直属团部的反坦克连,团下共计16个连,比普通步兵团多三分之一。

山地机枪连还有三个重机枪排和一个迫击炮排,战争初期使用的是Grw34型80毫米迫击炮Grw40型120毫米迫击炮。机枪连装备的是12挺重机枪和2挺轻机枪。机枪排主要使用MG-34和MG-42型机枪,战争初期也使用过一战时留下来的MG-08型机枪。

戴着雪绒花的“铁血男人”,也是德国陆军最后放下武器的人!

与一般步兵师不同,为了适应地形特点,山地师以自行车营代替了一般部队中的侦察营。自行车在山地使用的效果较好,但德国人似乎更为重视摩托化部队,不久自第五山地师开始,自行车营后来全部改为摩托车营。

1939年9月,德军山地步兵师作为南方集团军群的一部参加了波兰战役。从斯洛伐克出发后,第一山地步兵师和第二山地步兵师穿过波兰边境,并向其内地推进。

戴着雪绒花的“铁血男人”,也是德国陆军最后放下武器的人!

德军山地师奋勇作战,表现出色,使波军的反击未果。不过这次出征,也让初出茅庐的德军山地步兵师付出了很大的损失:仅第一山地师就243人阵亡,400负伤。

随后在各场重要的东西线战役中,德军的山地师都表现出作战顽强,士兵战斗素养极高的特点。纳粹德国也一直把这些山地师作为精锐使用,在很多惨烈的战场,都能看到这群“生龙活虎”机动的士兵。

戴着雪绒花的“铁血男人”,也是德国陆军最后放下武器的人!

比如德军山地师与盟军的纳尔维克港口争夺战中,从军事实力上来说,德军仅仅依靠着以山地团为主力的一支约6000人部队,居然顽强的抵抗住了盟军20000人的进攻达6周之久。

在这场异常惨烈的战斗中,德军山地部队把无比坚韧的战斗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无数次无比顽强的出色表现,一直无愧于德军“精锐部队”之称号。

戴着雪绒花的“铁血男人”,也是德国陆军最后放下武器的人!

到了战争后期,德军兵力吃紧,山地部队经常被作为普通部队使用,这点和当时的伞兵状况很相似,而且由于装备的消耗加快,他们也经常使用本应配备给普通部队的装备,甚至有部分部队装备了Nbw41型150毫米火箭炮。

德军山地师士兵有着非常强悍的身体素质,以及较高的战术素养。据说二战中的德军山地师士兵很少有被盟军俘虏的,而在战争结束时,德军山地部队也是德国陆军中最后放下武器的部队之一。

戴着雪绒花的“铁血男人”,也是德国陆军最后放下武器的人!

德国山地师都喜欢用雪绒花来作为标志,它象征着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可谓含义深刻。山地兵的荣耀就是雪绒花勋章,他们佩戴着就象征着荣誉和勇气!他们是一群“戴着雪绒花的铁血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