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获得国际大奖的动画短片《雇佣人生》?

在战斗民族的日子


标题的雇佣所包含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雇佣方,一个是被雇佣方。雇佣方是指资本,被雇佣方指的就是普罗大众。而《雇佣人生》中其实并没有提到资本运作以及雇佣方式,但动画中的隐喻却是将资本主宰的世界说道的很明白(我认为这个问题你可以从经济学角度看也可以从社会学角度看,我个人倾向从社会学角度来看。)

动画中方方面面所表述的都是“人为万物的尺度”,所有的物件职能都能用人来替代,隐喻了资本的”异化“,可以将人从外到内的进行”异化“,而动画只是将这样的”异化“进行一定程度的美化,缓和我们的不适感,毕竟谁看到人踩在一个人背上,地毯的职能转换到人身上,多多少少心里都会有不适。动画没有将这层窗户纸捅破,只是将人的职能合理化,并适当弱化了自尊在动画中的呈现方式。人通过被雇佣选择成为一个物件的职能,成就了他们的雇佣人生。


单向度社会与单向度的人

首先需要弄明白单向度社会以及单向度人的具体含义。单向度社会指的是当一个社会按照它自己的组织方式,似乎越来越能满足个人的需要时,独立思考、意志自由和政治反对权的基本批判功能就遭到了剥夺。


这样的一个社会可以正当的要求人们接受它的原则和制度,并把政治上的反对降低为在维持现状的范围内商讨和促进替代性决策的选择。换句话说就是这样的社会下,会尽力让一切合理化,让你努力适应这样的社会而非反抗,纵然动画中呈现的人的种种职能都与人权的基本相悖,


但看上去每一个人都接受了社会所给予他们的一切,的确,至少在生活面前,我们似乎没有理由一定要通过个人自由的竞争来实现个人价值。人在这样的社会中失去了他们的批判性。这就是单向度的社会。


在解释单向度的人这个问题前,我认为有必要搞清楚“需求”和“需要”。需求是一个人生物性的需求,是必需的,比如基本的物质保障,饭食,水。而需求就是在保障了个体物质下所延伸的另一种非需求的需要。我们可以将真实的需要与虚假的需要加以区分。而在消费主义下的各种需要,就是虚假的。那么和单向度的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对于人来说需要和需求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没有一刀切的认为虚假的需要时不必要的东西,只是在阐述一个客观事实。而在单向度社会下,社会大概率会将人们的需要与需求混淆在一起,让人们误以为自己的需求是虚假的需要。从而诞生了单向度的人。

而动画中所展现的无疑是社会赋予了人们各种社会职能,且将这些社会职能与人们的工作挂钩,这不就是将人们的需要与真实的需求混淆在了一起吗?那些每天充当家具与地毯与交通工具的“工具人”,他们需要的是钱,是基本的生活保障,而那些本来物件就能实现的职能一定需要和人的需求挂钩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意义在那样单向度的社会中被异化了。


动画中无疑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荒诞的社会,但我认为它一定隐藏了一些现实因素,当人被社会洗脑,并失去批判性时,与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中的一头头沉默的羔羊又有什么区别?

精致的利己主义与食利阶层

这里想要讨论的是精英阶层与实力阶层,精英阶层可以理解为利己主义的忠实拥护者,而食利阶层则可以理解为资本方。对应动画中的就是以主角为代表的那些看似衣冠楚楚,拥有“人”家具,能够使用”人“汽车的精英阶层,但最后依旧是资本的垫脚步,动画的最后进行了一个高能反转,本来看似是人生赢家的主角最后其实也只是上司门前的一块地垫而已。
动画中真的没有资本的影子出现吗?我认为不是的,因为资本通常不需要有出场的机会,只需要在背后操盘就好了,就如同动画中最后一幕所出现的上司的一只脚,他就是背后的资本方。他们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不需要劳动,仅仅靠资本增值(通俗点说就是吃利息)就能过上我们难以想象的生活。资本主义发展至今,很多事情甚至不需要资方亲力亲为只需要雇佣精英劳动来来解决。
而动画中的主角无非就是资本的精英代理人,他和底层人民又有不同之处(那些充当家具的底层人民),通常”看不见的底层“有一种隐性特质那就是他们是被社会大生产同化的那一批人,说极端点就是被社会抛弃的那一部分人,他们安静的如同家具一般,一般人会认为他们就是一个物件,而反而就忽略了他们生而为人本身,他们就成为了”看不见的底层“。
而主角显然是不同的,也许是因为他的能力有一部分和底层人民有差距,所以他不是那些在公众视线中出现的”小虾米“而是需要上班打卡,有一种荒谬形式感的大公司的地垫,看似好像身分相比于街道上的红绿灯有不同之处。这里也同样隐喻了,作为资本的代理人,他们是处在中间的那一类人群,却怎么都无法触碰到天花板。
而食利阶层同样是隐性的,因为他们不用进入社会生产,他们是依随他们的意愿通过代理人实现资本增值,从而做到脱离大众视野、主流经济体系、媒体关注的阶层。
但同时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动画中最后出现了主角一生叹息,有人从他山上踩过去之后,他发出了一声叹息,这又是为什么?我认为很简单的一点就是,他其实并不快乐,也可以称他精神压力过大。在动画中人如同流水线上的机器,在早期资本主义时代,在生产领域中的人们变成了机器,工人们在流水线上重复劳作,最经典的诠释就是作别林的《摩登时代》,而晚期资本主义则是在再生产领域中将人们变成机器,动画中所展现主角正是热烈拥抱资本但本身并不快乐的精英阶层。

个性缺失的流水线产物

《雇佣人生》向我们展示的无疑与主流动画有着鲜明的反差,我认为可以用荒诞来形容。(虽然我个人并不了解荒诞派作品的表达方式。)当下的主流动画,尤其是以美国迪士尼动画为代表的主流动画都着力刻画人物的个性,擅长用鲜明的造型对人物形象进行区分,而《雇佣人生》呈现给我们的却是个性的缺失,将人物形象工具化、统一化。


在动画开头就会发现较为”恐怖“的一幕,男人家中的家具很多都是由人来充当,最让我震惊的一幕是打开储物柜的挂钩竟然是悬挂的人来充当挂钩的职能,电梯的升降是用肥胖的人的体重来运行,且这些社会分工都不同的人中,所有人的表情一致,看似兢兢业业,实际整个社会如一潭死水,个性无从谈起。


这里要提一嘴,这部动画短片的导演是一位阿根廷的导演,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拉丁美洲的文化了,我认为动画中所呈现的荒诞感,有一部分承袭至拉丁美洲的文化。拉丁美洲的文化一直处于与主流文化相隔阂的角落,独有的文化在这片孤立的土地上萌芽,甚至还没来得及茁壮发展,就遭受了欧洲先进文明的渗透。这部作品正是非典型的拉美文化的反映。无论是歌曲、舞蹈还是绘画,拉美人都更加擅长采用浓烈的色彩和强烈的节奏来体现拉美式热情。而这部动画,更多的是冷静的表达。
动画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而后慢慢转型接触社会题材,进而衍生出成人动画。《雇佣人生》就是典型的成人动画。无论从造型、着色及用意,这都不是一部为了取悦儿童而诞生的作品。这部作品最值得关注的是人物个性的缺失。这也隐喻了在商业社会中,人们在角利的过程中已经丧失了作为人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说成沦为了他人的工具,并不断失去自身个性。
《雇佣人生》打破了主角与配角之间的分界,主角与配角无论在造型与个性上都不具有突出的特征。最后主角倒在办公室门口,更是使其命运都无法与配角相区分,即使是日本动漫在近几年开始描写普通人的生活,也会注重这些“普通人”的“不普通“遭遇。主角在整部短篇中的作用,更像是线索,不过是用他的视角带着我们看一遍世界,而不具有任何特殊性。

整部作品没有对白,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显得中规中矩,在他的表情与动作无法得出他具有什么特殊的个性与遭遇,与动画出现的其他人物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所有人物如同被上好发条的机器,如果说《机器人总动员》中的机器人瓦力是因为给机器这个非生命体中加入人性使其可爱,那《雇佣人生》就是将人机器化从而给我们不适的心理体验。

人物身上并没有符号化的标签能够让其被加以辨认,导演以此让人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英雄主义更像是用虚假伪造真实,而《雇佣人生》则是用虚假装饰真实。英雄主义引领现实,《雇佣人生》发现另一种现实。


《百年孤独》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在《雇佣人生》中的体现

如果看过《百年孤独》这部小说的朋友们就一定知道这部作品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代表,而我认为这部动画也承袭了小说中的感受。魔幻现实主义扎根于拉美传统的历史,并在现代不断丰富发展,其中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就是最高成就的代表。拉美地区自15世纪末开始沦为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法国的殖民地,直到19世纪初才获得独立。
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使拉美地区与西葡文化、印第安文化、 非洲黑人文化互相融合,形成特立独行的文化混合体,在这里人们既可以看到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也可以看到土著人原始的耕作方式,既可以看到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大都市,也可以看到山野林莽之中处在蒙昧状态下的原始部落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雇佣人生》所呈现出的魔幻主义色彩与反对现代文明的意味也就不难理解。
《雇佣人生》把雇佣关系这种无处不在的社会现实放到一种魔幻的环境下(人作物的职能且认为是合理的社会环境)客观、详细而夸张地加以描写,增之以预言、象征、荒诞的色彩,给这样一种为人称道的生产关系披上一层魔幻外衣,却又始终不损害现实的本质。在时长仅为7 分钟的动画短片中,作者似乎在不断变换着使用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微镜,求诸于夸张、荒诞与魔幻化的表达,比如出租车与红绿灯的镜头,(人充当红绿灯的职能,分别穿着红色和绿色的衣服)让我们看到一幅“雇佣人生”的写实画。

李巨多


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分钟,但阴暗的画风和无台词的剧情还是让我产生了压抑感。

本片是由阿根廷导演Santiago Grasso导拍的一部剧情类短片,至于到底拿了多少奖,这个恐怕数也数不过来,总之就是很多很多。

短片的开头是一个秃头中年男子,他十分疲惫的关掉了嗡嗡作响的闹钟,然后准备起床上班,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他身边的所有家具和设备都是由人来充当的。

台灯是人顶着灯罩

镜子是人在墙前举着


凳子和桌子也是人组成的

随着镜头跟随中年男子步伐的延伸,我们可以看到,衣架是人组成的,出租车是人驮着,红绿灯是人用颜色不同的衣服显示,电梯是人为的拉升,橱柜里有人给你装衣服……


总之,社会上的一切设备和服务都是人来完成的,秃头中年男只是雇佣了这些人来为自己服务。随时随地都有人可以冒出来,这种原本在恐怖片里才有的诡异设定,在这里就如同日常一样,所有人的表情都是一致的,冷漠,空洞

所有的人只为了工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种单调又毫无感情的方式让整个动画蒙上了一层压抑的阴影。

还没来得及感慨完,秃头中年男突然趴到了地上,过了一会,一个身穿西服外套的男人踩到了秃头中年男的背上,在擦干净自己的鞋底之后,他进去了办公室。



原来,这个有大量佣人的秃头中年男,也是被别人雇佣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不要给别人打工,自己做自己的老板。但当你当上老板后,你会发现,你既要为更大的老板服务,又要竭尽心思的讨好消费者。

短片很现实的告诉我们:无论你在社会上处于何种地位,做着怎样的职能,你都只不过是社会雇佣与被雇佣关系链中的一员。



在社会这个巨大的机器工厂,人人都是其中的一员,无论你是零件、中间产品、成品、工人亦或是机器人、管理者,你都无法逃离社会而独立生存,你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基础上。

而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感叹自己命运的渺小,我们在社会上有自己的职能,但在生活中,我们同样也是自己的雇佣者,你完全可以选择你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面貌活下去。

短片的最后,扮演台灯的男子忍受不住这种生活,他勇敢的打碎了一直束缚着自己的台灯,大步向前跨去

这让我想起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安迪从下水道里艰难的爬了出来,监狱外边正下着瓢泼大雨,安迪面向天空,张开双臂尽情的享受,他终于获得了自由。


二次元异闻录


《雇佣人生》是一部微电影。他曾经获得全世界102个奖项。

故事从清晨开始。

清晨7:15,闹钟大作,这是每个人进入一天生活的开始。秃头的中年男人极不情愿的按掉闹铃,睡眼朦胧的缓缓起身,拉开落地灯,然后他颇显疲惫的起身洗漱。他的房间颇为奇怪,无论是地灯,梳妆台,餐桌,椅子还是衣架,都由人来担任,这些人面无表情,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人为人的服务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男子穿好衣服出门,他的交通工具不是地铁或公交车,而是随手招来的人力出租车。赶赴单位后,一直面无表情的主人公,终于停下脚步在一扇门前面,以为要开始工作了,没想到他躬身前趴。我终于了解到,一路上光鲜亮丽,有很多人为之服务的秃头男,原来也是一个被雇佣者,他的工作岗位是一个地垫。

电影没有一句台词,他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世界。,在这个神奇的世界所有的工具都由人来完成,他们毫无怨言组成了这个世界的冷酷世界的重要一部分。

在整个社会的关系中,每个人真的就是一种工具化的存在,即人就是物,物就是人。

望采纳~




动漫金乘五


这是一部用人与人之间夸张的关系来表达社会上的雇佣关系的一部动画短片。短片讲述了一个人由准备出门到去工作的过程,这是一个再普遍不过的过程,但就从这个简单的过程中,却表现出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从灯罩、镜子、衣架、人力车、电梯、衣柜......一系列准备工作中,观众不禁愕然于这位主人公对于被雇佣的这群人的冷漠无情,雇佣者毫无感受和尊严,他们面无表情,毫无自尊,像极了一尊尊雕塑。这群雇佣与被雇佣的人之间没有一丝情感,呈现出了一个机器化的世界。

短片的结尾,揭示了主人公的职业,一位被上司雇佣的地毯,没有任何特别的身分地位。这一瞬间,观众就像是在看一个笑话,讽刺了社会阶层压迫的残酷性。

人类文明的体系构成,从来都不是公平的,这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人们当然都深知这一点,但可悲的是很少有人敢站出来深刻地面对,揭开一些公认的谎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