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就近就地就業,穩收入不返貧

中新網:就近就地就業,穩收入不返貧

“雖然是疫情期間,但我們做好防護後也能到桑黃基地幹活,在家門口一天就能掙150塊錢,多好啊!”吉林省安圖縣新合鄉青溝子村村民王紅芳高興地說。

中新网:就近就地就业,稳收入不返贫

像王紅芳一樣,近期,在桑黃種植合作示範基地做菌段的村民平均每天有70人左右。負責人張德智介紹,今年預計種植桑黃20萬段以上,目前是生產菌段的關鍵時期,每天需要50到100名工人,這項工作將持續到5月份。

為切實做好農村貧困人口疫情防控和促進貧困人口就業,穩定貧困家庭收入,認真落實就近就地就業、返鄉創業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確保脫貧戶不返貧,使貧困家庭“穩崗不丟崗”“轉業不失業”,安圖縣出臺了《關於積極促進疫情防控期間貧困勞動力就業切實穩定貧困家庭收入工作方案》。其中,就做好公益性崗位安置、鼓勵外出人口就近就地就業、加強與原就業企業溝通聯繫、強化貧困人口網上培訓等多個方面採取的具體措施進行了說明。通過一系列政策的實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流動,降低被傳染新冠病毒風險,又可以真正在家門口就業,一舉多得。

“現在年紀雖然大了,但有在家門口就能掙錢的好機會,能幹就得乾點兒。”二道白河鎮長勝村63歲貧困戶於蘭英說,自從村裡發展木耳菌產業後,身體還算硬朗的她便在菌廠務工,每個月都能掙3000多元錢。雖然因為疫情休息了幾天,但對收入沒有明顯影響。“眼瞅著這日子越過越好,我就想著好好保重身體,不給國家添麻煩。”

疫情期間,與於蘭英同在菌廠務工的長勝村村民共有21人、全鎮共有53人。大夥兒藉助好政策,不斷拓寬自己的脫貧致富之路。

近年來,二道白河鎮著力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抓手,推行“合作社+品牌+扶貧”發展模式,堅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拓寬農民致富道路。長勝村在已初步打造的食用菌種植項目基礎上,以有機綠色為核心,成立延邊訥殷部東北土特產專業合作社,帶動本村20戶村民加入其中,不斷強化黑木耳等食用菌深加工,提升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疫情期間,在嚴格做好防控工作基礎上,適時開工生產菌段,既保證了前來務工村民的健康和安全,又讓大夥兒不“閒置”在家。

“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產業發展好,讓它有足夠的吸引力,並且也有能力讓鄉親們足不出戶就能致富奔小康。”二道白河鎮長勝村黨支部書記楊獻洲信心滿滿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