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年危机:一个人越来越有钱的6种经济思维


疫情下的中年危机:一个人越来越有钱的6种经济思维

前几天,朋友找我诉苦。

朋友去年休了产假,虽然个人收入减少了,但因为先生的收入总体不错,所以对生活也并无影响。

直到去年底,她父亲被诊断出疾病,紧接做了一场手术,加上术后需要服用昂贵的进口药物,短时间内的一笔大开支开始让她感觉到有些吃力。

为了节省开支,平日花钱大手大脚的朋友开始学着省吃俭用,日子也还算能够应付。

然而,最近的一场疫情让她几近崩溃。

疫情影响下,她先生已经停工在家两个多月,收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锐减。

一边是孩子的日常花销,一边是父母的必要支出,每一笔都不是小钱。

那天,朋友告诉我,这是她有史以来,第一次感受到的中年危机。

张爱玲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到中年,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这,大概就是朋友那一刻想要说的孤独与无助。

记得看过一句话:这世上所有焦虑,另一个名字都叫穷。

大多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充足的金钱可以避免你陷入彷徨无助的深渊,让你体面且自在地活着。

其实,只要你认真观察,你会发现,你和有钱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并没有那么遥远。

与他们相比,你所缺少的,只是一些思维方式。

01

复利

在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舍罕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

国王问他想要什么,他对国王说:

“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子里,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小格给4粒,以后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请您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

国王觉得这要求太容易满足了,就命令给他这些麦粒。当人们把一袋一袋的麦子搬来开始计数时,国王才发现:

就是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麦粒全拿来,也满足不了那位宰相的要求。

这就是复利,即:在每经过一个计息期后,都要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以计算下期的利息。

这种非线性增长,往往具有巨大的力量。

计算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虽然只有64格,但所需麦粒量却是一个天文数字,约1844亿亿粒。

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复利,来使我们的资源增值。

比较直接的运用就是存钱储蓄,当你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你就会发现,在时间的作用下,即使起初的本金不多,但长期坚持也能让你收获一笔不小的金额。

疫情下的中年危机:一个人越来越有钱的6种经济思维


02

九一法则

许多人向一位富翁请求致富的方法,富翁就问他们:“如果你有一个篮子,每天早上往篮子里放10个鸡蛋,当天吃掉9个,最后会如何呢?”

结果这些人都回答:“最后篮子会被装得满满的,因为每天放在篮子里的鸡蛋,比吃掉的多一个。”

富翁微笑:“致富的首要原则就是,在你的钱包里放进10个硬币,但最多只能用掉9个”。

这就是九一法则,即量入为出,开支最多不超过收入的90%,要强制储蓄10%以上收入。

要想达到财富自由,我们必须强制储蓄。哪怕你只收入一块钱,也要把10%存起来。

只有储蓄,积少成多,然后通过适当的投资,提高利率,才能充分发挥复利效应,让钱生钱,最终实现被动收入超过开支。

当然,这里的9:1,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调整。

疫情下的中年危机:一个人越来越有钱的6种经济思维


03

投资

自媒体人方独有个亲戚,以前家里摆着台空调,但总是不开。

南方的冬天冷,家里几个人认为,冬天穿多点就行了,舍不得开空调,一直冻到三个人感冒了才心安理得地打开:“你看,我都感冒了,当然就要开空调了。”

一台空调,价值两三千块钱。按照他们家这样的省钱法,可能用到空调罢工了,电费还用不到一台空调的钱。

他们以为自己是赚了,但其实却是亏了。

这就涉及到投资,即能使资源增值和管理能力提升的投入行为。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投资思维。

例如,一件物品买回来,就应该发挥他应有的价值。

对于富人来讲,空调使得他们不再拘束于天气的左右,给了他们更加优越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创造比这个电费高得多得多的价值。

而穷人却常常本末倒置:先扛着,实在扛不住了再开。

他们从一开始,就缺乏了“投资”的思维。

疫情下的中年危机:一个人越来越有钱的6种经济思维


04

心理账户

有这样一个实验:

情境A:你打算去剧院看一场演出,票价是100元。当你到达剧院的时候,发现自己丢了一张100元的钞票,你是否会买票看演出?

情境B:你打算去看一场演出而且花了100元买了一张票,在你到达剧院的时候,发现门票丢了。如果你想看演出,必须再花100元买票,你是否会买票?

实验结果显示:

在A情境中(丢了100元),88%的调查对象会选择买票,12%的人选择不会。

在B情境中(丢了门票),46%的调查对象选择会买票,54%的人选择不会。

这就是心理账户,即存在于人头脑里的一种虚拟账户,人们会把在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

丢失100元和丢失门票,在客观的价值计算上是等价的。但在人们心理中,属于不同的心理账户。

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心理账户,统筹收支。

心理账户管理的原则是:分类管理,独立核算,平衡发展,除特殊情况外,互不挪用。

每得到一笔收入,我们则根据分配原则,分配到对应账户中。

这样就可以避免我们按习惯或者凭一时的喜好盲目消费。

疫情下的中年危机:一个人越来越有钱的6种经济思维


05

机会成本

台湾作家吴淡如在签名时,常会写上“有梦就追”四个字。

一直到有一天,一位女士找到她抱怨,都是因为吴淡如,才导致这位女士的先生待业在家多年。

原来,这位女士的先生,受到吴淡如的鼓励,有梦就追,辞职创业,不料失败后一蹶不振,不想上班,宅在家中,全靠女士的收入过活。

选梦想,还是选面包?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吴淡如这么说:“追梦的本身是个赌博,但也不是单纯的赌博。你的才华愈高、想法愈周全、技术愈无懈可击、经验愈丰富、付出的努力愈多,或者人缘愈好,赢的几率就愈大。”

这就涉及到机会成本,即面临多个方案做取舍时,被舍弃方案中价值最高者对应的损失。

假设你有一万元,可以选择买一个笔记本电脑,也可以选择做一次长途旅行或者投资自己去参加培训。

但一旦选择了其中一种,比如说买电脑,其他的选择就被排除了。那么其他选择可能带来的益处,也将一并消失。

消失的这部分中,价值最高的,比如说投资自己参加培训,后续可以涨薪的价值,就是机会成本。

面对任何一个抉择,你都可以试着去量化机会成本,这样你的决策就会逐渐趋向理智。

疫情下的中年危机:一个人越来越有钱的6种经济思维


06

风险分散

安然公司(Enron Corporation)成立于1930年,在2000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16位,曾是美国最大的天然气采购商及出售商。

《财富》杂志自1996~2001年,连续6年将安然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并在2000年将安然评为“全美100最佳雇主”。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安然公司的员工会持有大量安然的股票,认为这是最安全、回报最高的投资。

但实际上,安然公司持续多年进行财务造假,于2001年宣告破产。

破产前一年,安然公司的股票为每股90美元,破产后却不到1美元。

破产后,安然公司的2万名员工,不仅失去了工作和收入,而且投资于该公司股票的退休储蓄金全部泡汤,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这就涉及到风险分散,即将资源分散配置以降低风险。

俗话所说的“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就是风险分散原则的另一种表述。

为了实现最优资源配置,我们需要遵循风险分散原则进行理财,分散购买各类资产,例如投资房产,购买货币基金等。

疫情下的中年危机:一个人越来越有钱的6种经济思维


07

结语

中年危机中的“危机”,拆开来看,兼具危险和机遇。

大多情况下,人们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危险上,而不是机遇上。

事实上,两者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当我们更加关注“机遇”,更理性地对待金钱,我们就能更轻松地度过危机。

希望今天介绍的6个经济学概念,可以对你有所启发,让你更快摆脱经济上的窘迫,实现财务自由。

你认为,还有哪些重要的经济学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欢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