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的孩子應該怎麼辦?

用戶61108626515


[玫瑰]兒童時期,會有叛逆的心理,但是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很少和小朋友們說話,而且也會出現抑鬱自閉的問題,如果兒童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應該如何解決。瞭解兒童自閉症怎麼辦的問題,是一個很常見的情況。

 [玫瑰]1、家庭氣氛很重要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生活的環境以及家庭成員對於孩子的性格和發展有一定的作用,所以說這點很重要。如果父母的關係比較好,會讓孩子有安全感,而且會感覺到很溫馨,會減少孩子心理上的壓力,時間長了就會感染孩子,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心態。

 [玫瑰]2、培養廣泛的興趣

如果孩子有明顯的自閉的傾向,那麼一定要引導孩子的興趣的培育,讓孩子多聽故事,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是遊戲,父母們要多陪陪孩子,給孩子開導,多和孩子溝通感情,這樣可以預防寶寶自閉的問題。

 [玫瑰]3、讓孩子多結交小朋友

對小孩子們來說,交朋友是很重要的問題,小孩子們之間的交流是大人們不能理解的,所以讓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可以相互吸引,相互傳染,把好的一面帶給孩子,避免孩子出現孤僻的性格。

瞭解更多育兒知識!關注曉希望課堂[來看我]





曉希望課堂


需要特別的耐心,還需要家人輪流帶。我已經特別的堅強和樂觀了,有時候也會心累。說說我具體乾的事情,早上煮飯陪小孩吃飯,吃完陪著去上幼兒園,十一點左右回來上半小時的一對一,然後讓小孩去便便,看二十分鐘的光頭強。孩子他媽媽帶飯回來,吃完飯我就先休息,他媽媽陪小孩子睡覺。兩點半起來去培訓機構,四點半回來,接著上一對一。煮飯,吃飯洗碗,接著上一對一。說是孩子需要護理,其實是大人更需要護理。



他們需要很多的耐心和決心

他們學東西非常慢,你得非常耐心,非常詳細的給他上課。


自閉症互助群


自閉的孩子表現怪異的行為時,面對不同四種人該怎麼辦呢?


大家好,我是黑龍江沃桑教育的David老師。今天跟大家分享是昨天早晨一個爸爸跟他的自閉的孩子來到中心訓練的時候,爸爸跟我講週五的時候孩子發生的一件事:他每次在學校都會上一個固定的小便池,但那個位置被這個同學先給佔領了,於是觸發了他,把這個同學推到了一個角落去,身體用了很大的力氣,這個小同學嚇壞了,跟老師報告,最後回家之後就不來上學了,媽媽最後找到學校,這個爸爸也很困惑!就問我像這種事情該怎麼處理,我想,幾乎每一個自閉症孩子的家人都會不時的面臨這樣的實際問題,專業人員和其他照料者也會以不同的方式面對這種經歷。

自閉症孩子可能會在超市裡大哭大鬧、對鄰居的髮型大聲的評論、粗暴的撞人而不道歉、或者學校集會時在大禮堂上上躥下跳,一圈一圈的跑抓不住他。這時家長會很困惑,我應該對大家做解釋嗎?我應該說什麼呢?我必須把孩子的診斷公之於眾嗎?這樣做是不是犯了錯誤……家長在當時可能會體驗到各種情緒如潮水一般的湧來,羞愧、茫然、故意敵對、憤恨、傷心不已等等……有些家長自然會對別人去做解釋,長篇大論地教育別人。而另一些家長會相當的保守隱私,或者不覺得對別人分享有什麼實際的用處。

今天在這裡我劃分出了四種情況、也是四種人。對於這四種人我們該怎麼做?


第一種就是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以及關係密切的親屬,甚至還有孩子的老師,要通過慎重考慮,想出合適的辦法,儘量讓他們接受,接納孩子,並讓對方舒適地與孩子相處,以及儘可能的為孩子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第二種就是熟人或者是朋友。如果你覺得對方可以接受,不妨詳細的解釋孩子的行為背後的原因,告訴對方怎麼做,會對自己的孩子有幫助。


第三種,對方似乎認識,可能是鄰居或者是街坊,或者是在移動小區裡的常見的一些人,最好提供一個簡單的中性的解釋。我的孩子有自閉症,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行為。


第四種就是對方是個陌生人,反應非常負面,對方的目光或者話語的明顯的表現出敵意,或者更多的情況下是隱忍或者是隱藏著敵意,這時候可以有理由推測孩子或者家長沒有問題。問題主要是對方的反應,因此,家長們沒有必要做出任何的事情來。

這就是我針對自閉症的孩子,他出現了一些怪異的行為,周圍的眼光會讓別人很難堪,這個時候我們家長可以分成幾類人去跟她們去相處。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再見。


沃桑2017


看到這個問題,我很有感受,我老大2歲左右診斷是疑似自閉症,當時我查閱了大量的自閉症的資料,記得當時那個心都是糾著的。幸運的是後來孩子健康得成長,不是真的自閉症。

如果確診了,我想作為父母首先要做好長期的準備,不能自己先倒下,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一定要堅信孩子可以變好的,至少會改善的。還有一定多關注國內外最新的治療方法,有條件一定要送去自閉症的治療中心,有很多治好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鑑


巧目盼兮


1. 以教育訓練為主

(1)早期長程

應當早期診斷、早期干預、長期治療,強調每日干預;對於可疑的患兒也應當及時進行教育干預。

(2)科學系統

既要針對孤獨症核心症狀進行干預訓練,也要進行促進患兒身體發育、防治疾病、減少滋擾行為、提高智能、促進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訓練。

(3)個體訓練

針對兒童孤獨症患兒在症狀、智力、行為等方面的問題,在評估的基礎上開展有計劃的個體訓練。對於重度患兒,早期訓練時的師生比例應當為1:1。小組訓練時也應當根據患兒發育水平和行為特徵進行分組。

(4)家庭參與

家庭經濟狀況、父母心態、環境和社會支持均會影響患兒的預後。父母要接受事實,妥善處理患兒教育干預與生活、工作的關係。

目前藥物治療尚無法改變孤獨症的病程,也缺乏治療核心症狀的特異性藥物,但藥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一些情緒和行為症狀,如情緒不穩、注意缺陷和多動、衝動行為、攻擊行為、自傷和自殺行為、抽動和強迫症狀以及精神病性症狀等,有利於維護患者自身或他人安全、順利實施教育訓練及心理治療。常用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抗抑鬱藥、注意缺陷治療藥物等。

特教老師“李老西”表明,一般來說,孩子 2 歲以內就可以發現一些問題。2 - 4 歲是最好的干預時間,4 - 7 歲次之。到了 7 歲左右,神經系統發育基本完成,超過 7 歲再幹預效果就非常差了。如果孩子是中等偏上或者艾斯伯格程度的孤獨症,得到正確干預的話,是可以和普通人一樣上學、生活、社交的;如果能力差,也可以培養很好的自理能力以及行為規則。

自閉症不僅僅對患兒來說是一個挑戰,對整個家庭來說,無論是經濟上還是精神上也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北京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副教授胡曉毅表示,患兒家長也需要有心理輔導。



我的兒子一年前被診斷為自閉症傾向,作為家長,不請自來,聊聊這個話題。

如果是家長

如果你的孩子不幸也是其中一個,作為家長,你也一定無時無刻都承受著或多或少的煎熬,畢竟再堅強的人,心中也總有柔軟和脆弱的一面。

我們無法做到釋懷,但至少要學會堅強和坦然,世上不幸的人很多,每個人都會在一生中遇到各色的問題和困難,儘量調整好心態,才能在往後的日子裡給予孩子足夠的堅強和支持。

其實,有個特殊一些的孩子也不是天塌下來的事,做人哪有那麼多標準,不同就不同,學會包容和接納。也許他們和小區裡其他孩子都不一樣,但依舊可以給我們帶來歡樂和幸福,依舊是我們的心頭肉和小驕傲,不要總去比較,不要總要求他們和誰誰誰一樣,和他們一起努力去掙得更多的幸福就是了。

遇到怎樣的孩子,擁有怎樣的人生,我們並不能選擇,但是遇到了,就善待,努力面對,坦然走下去。我們努力學習康復知識,努力訓練他們做各種事情,努力推著他們前行,哪怕只有一點點進步,也是莫大的成就。

作為家長,其實談不上如何面對,因為那是自己的孩子,愛他們便是。

作為旁人

如果你的身邊也有這樣的孩子,如果也會接觸到這樣的家庭,可以瞭解一些常識,不要因為誤解和曲解而產生誤會和尷尬。

不要給予不自然的同情,他們需要的只是如常的對待,而不是特殊的目光。

可能的話,多一分理解和包容,有的時候這些孩子會做出一些奇怪的舉動,他們不是熊孩子,也不是故意淘氣,只是因為無能為力的障礙,這個時候理解和包容無疑是最可貴的東西了。


愛陪娃的熊叔


我想先請您回答幾個問題。

  1. 您家裡有過度清潔(包括奶瓶消毒)的行為嗎?
  2. 孩子有過使用大量抗生素(包括頭孢類、阿奇黴素等)的經歷嗎?
  3. 孩子腸胃功能是不是不好?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請認真看下面的分析。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的父母很多是高級知識分子?自閉症家庭還有共同的特徵就是比較富裕。而富裕和高知的家庭又具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比較乾淨,非常注重環境和個人衛生,甚至潔癖也不在少數。這一點與自閉症有什麼關聯嗎?

大量的研究已經證實自閉症孩子普遍腸胃不好,腸道菌群異常,丰度不夠。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發表過一篇文章《腸道微生物與自閉症研究進展》,闡述了腸道菌群異常與自閉症的因果關係。

自閉症的爆發性增長與最近幾十年大家衛生意識提高,嬰幼兒成長環境清潔度的大幅提升十分吻合。

總之,自閉症的發病邏輯就是:過度的清潔阻斷環境細菌在腸道定植(包括奶瓶消毒等),抗生素的使用(抗生素升級,殺菌滅菌更廣譜,正常使用抗生素都有可能破壞腸道菌群),導致腸道菌群失能,影響腸腦軸發育,導致自閉症。

因此,腸道菌群移植是治療自閉症的有效途徑。(這方面文獻更多)

還有就是在生活中幫助孩子建立自己健康的腸道菌群。請聽以下建議:

寶寶天生有個習慣,就是喜歡亂抓亂啃,還喜歡吃手,一點不講“衛生”。其實,這是寶寶在主動攝取環境中的細菌,是一種“本能”,是自然進化的結果。

第一個建議,尊重寶寶的本能,不過多幹預,至少三歲以後再阻止或干預。當然,一定要注意不能讓寶寶把尖銳物品和小零件放到嘴裡。

寶寶皮膚上也佈滿細菌,皮膚菌群對保護寶寶皮膚健康非常重要。而且,皮膚菌群也是腸道菌群的重要來源。

第二個建議,給寶寶洗臉洗澡儘量少用洗面奶、沐浴露,用清水沖洗乾淨即可。如果一定要用,儘量用天然成分的合格產品。

很多家庭為了避免寶寶被傳染細菌、病毒,儘量不帶寶寶去人多的地方,儘量不讓寶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其實,普通的感冒發熱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而且寶寶經歷一次感冒對免疫系統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和檢驗。寶寶如果免疫力很好,感冒一般不會很嚴重,而且恢復的很快。

第三個建議,多讓寶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耍中孩子運動能力、反應能力都會得到全面鍛鍊,同時也是菌群相互交流的過程。

(只要不是嚴重傳染病流行暴發期,大可不必過分擔心。)

第四個建議,寶寶生病,不要私自用藥,尤其抗生素,更不要孩子一感冒就吃抗生素。已經吃了抗生素的情況下,疾病康復後,讓孩子補充一些益生菌和益生元。益生菌不能完全修復腸道菌群,但吃總比不吃好。

混餐制是中國的優良傳統,西方多采用分餐制。中國人對很多疾病的抵抗力優於西方人與這一傳統密切相關。但受西方發達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習慣。

第五個建議,家庭內混餐制,不要用公筷,寶寶從添加輔食開始和大人一起吃飯,碗筷不需要嚴格區分。

從飲食的角度,如何培養寶寶的腸道菌群呢?人體七大營養素中的膳食纖維是腸道菌群最喜歡的營養。因此,在其他營養均衡的前提下,為三歲以上寶寶適當補充富含膳食纖維的食品可以讓寶寶的腸道菌群更加健康。有一個小小的“弊端”就是寶寶的排氣(放屁)會明顯增多。

第六個建議,適當補充膳食纖維或者低聚糖,可以選擇市售優質的菊粉產品(淘寶上即可購買,物美價廉)。

腸道菌群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公眾接受,針對這一商機,市場上益生菌、益生元產品也參差不窮。其實,菊粉是一種既便宜又有效的益生元產品,可以放心使用。


健康公益達人


孩子自閉症的表現一般為:對周圍的事情漠不關心、語言障礙突出、智力發育落後且不均衡、興趣狹窄、不會與別人建立正常的人際交往...等等這些症狀,那麼造成孩子自閉症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腦傷。在懷孕期間窘迫性流產等因素造成大腦發育不全或者生產過程中早產、難產以及嬰兒期感染腦炎、腦膜炎等疾病造成腦部受傷,都可能增加自閉症的因素。

二、遺傳因素。據調查顯示15%的自閉症障礙患者可能與已知的基因突變有關係。

三、家庭因素。父母學歷很高,但是做事刻板,對孩子冷淡,強烈要求孩子按照自己意願去做,家庭缺乏溫暖。

四、神經生化因素。兒童的行為跟神經系統遞質密切相關。

有原因才能找到相對應的方法:

一、調整家庭的氛圍。首先要調整心態,正確面對這個病症,給孩子提供一個充滿愛,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圍。

二、心理治療。心理輔導在自閉症患兒在治療中最為重要的。要注意幫孩子降低自卑及孤僻的心理,嚴禁打罵孩子,積極鼓勵和談心溝通。

三、遊戲治療法。遊戲治療法是基於心因論的一種心理治療方式。例如:走平衡木、盪鞦韆之類的遊戲,在遊戲的過程中回味孩子營造一個可以接納他的環境,可以充分的變現他的喜怒哀樂。並且在團隊遊戲的時候例如:接力短跑、接力遞東西等可以為孩子提供團隊合作的機會,可以通過團隊遊戲讓孩子知道如何與別人進行合作,增加社交能力。


陶玲家庭育兒親子顧問


緩解自閉症首先應該瞭解什麼是自閉症,犯了自閉症孩子會有種無依戀感覺、不愛說話、不與父母對視、平時的面部表情淡漠、手勢表達要求,對非玩具性感興趣、對個別聲音敏感、坐不住、會莫名其妙哭。

有一個自閉症的孩子的家庭是黑暗的,你發現你的孩子不說話也不理人、行為刻板等行為, 你做過很多嘗試 都無功而返,你和孩子溝通不了交流不暢,那種折磨是很殘酷的。

要緩解孩子的自閉症,首先你要找出根源你要了解孩子想要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生活中父母應該認真觀察孩子,看什麼事會引起孩子的激烈反應,以便以後儘量防止和避免觸發他此種行為的出現。例如:每當孩子看到某件事便會異常尖叫,哭喊,以後父母應儘量不讓他接融。

其次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做好陪伴的工作,陪伴是良藥,作為父母不能讓孩子產生孤獨感,這會對孩子產生排斥感,還要時時關注孩子的習慣,側重培養孩子的習慣中的興趣,這可以有效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最後,有時候孩子需要發洩,作為父母你就讓他哭吧、叫吧,不要捨不得,只要不傷害到自己,你就讓孩子發洩,直到他將積聚的情緒和焦慮被釋放了,你再去抱抱他,安慰他,等他稍稍冷靜,再讓他告訴你發生了什麼事,告訴他你不管怎樣你會陪伴他的。




施比授


如何改善兒童自閉症?

自閉症在嬰兒6個月左右就會表現出來,早期症狀:很少出現微笑、自言自語、面部凝視以及不太願意尋求身體的接觸。

隨著年齡的增長社交技能表現不良,很少會主動的發起談話,對他人也缺少興趣,不善於表達情感,維持一段談話會感到很困難,感覺刺激會過低或者過於敏感等各種特殊表現,需要找到專業的心理機構或醫院儘早干預(3歲前干預的成功率95%)。治療方式非常強調專業性,需要注意以下幾個重點要素:

1.在嬰兒期要開始關注孩子的各種表現,找專業心理醫生幫助行為甄別;

2.干預項目應該包括父母的培訓與支持(除干預時間外父母是最重要的“治療師”);3.干預措施應該著重提高兒童的社會交往和溝通技能;

4.應該有專業人士制定個性化目標和任務(需要有結構化、基於兒童感興趣的、一系列科目訓練從簡單的步驟開始、能夠吸引兒童注意力以及對兒童積極行為進行積極強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