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G34到MG42,德軍通用機槍的進化之路,更簡單、更強大

要說二戰中,歐洲戰場上,最出名的武器,讓人說出來三個,那一定會有MG-42了,這挺機槍伴隨德軍走過了二戰的後半段,其超高的射速,一直是讓軍迷們津津樂道,其性能非常出色,以至於戰後德軍依舊在使用,多次改進之後,誕生了MG-3通用機槍。今天,咱來簡單扯一扯MG-42的那點事。

從MG34到MG42,德軍通用機槍的進化之路,更簡單、更強大

MG42的最初版本其實是MG34的改進型,我們先來簡單看一下MG34。

MG34這挺機槍的原型其實是MG30,是一戰之後德國人發明的一挺機槍,這裡就不多介紹了。MG34的自動原理用的是管退式,而閉鎖方式是槍機旋轉式閉鎖。MG34這挺機槍的研發完成是在1934年,而開始測試是1935年,1936年才投入生產,而正式成為德軍制式武器是在1939年,要入侵波蘭那會兒。這挺機槍第一次在公眾面前亮相其實就是1939年,之前出這挺機槍的時候都是處於保密狀態的。

從MG34到MG42,德軍通用機槍的進化之路,更簡單、更強大

在入侵波蘭期間,德軍總共庫存17.8萬挺機槍,裡面有8萬挺是MG-34,而剩下的機槍裡面有一半是老舊的德國機槍,比如MG-08、MG-08/15、MG13這些,佔領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後,德國人獲得了相當一部分機槍,裡面就有咱們最熟悉的ZB-26了。也就是說,最開始,德國人手裡的MG-34其實並不多。網上很多人在嚷嚷,當初德械師不買MG-34和MG-42是因為射速太快用不起,而實際上是MG-34那會兒,德國人自己不夠用,MG-42出來那會兒,中德斷交了。

MG-34看上去是一個彈鼓供彈,而實際上它的彈鼓和正常的彈鼓不一樣,裡面塞的其實是一條50發的彈鏈,這個所謂的彈鼓,其實是個彈鏈盒而已,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彈鼓。當然,這挺機槍也是可以使用75發的彈鏈供彈的。

從MG34到MG42,德軍通用機槍的進化之路,更簡單、更強大

MG34彈鏈盒

早期的MG-34是可以調節射速的,射速從500-900發進行調節,只不過後來這種調節方式被取消了,比較麻煩。而MG34是帶有半自動射擊和全自動射擊的方式的,其半自動和全自動的調節,並不是通過快慢機調節,而是通過扳機調節。其扳機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面標記D,是半自動射擊,上面為E,是全自動射擊。

從MG34到MG42,德軍通用機槍的進化之路,更簡單、更強大

MG-34非常出色的一點就是其槍管的快速更換,機匣前方有一個槍管固定栓,按動之後,就可以扭動機匣,然後槍管就可以直接抽出來了。這點上,在更換槍管的速度上,能和其媲美的也就是ZB-26以及其紡織品布倫機槍了。

從MG34到MG42,德軍通用機槍的進化之路,更簡單、更強大

MG-34這挺機槍呢,可以帶著兩腳架做輕機槍,也可以放在三腳架上當重機槍,甚至還可以放在高射機槍架上防空用,在那個年代裡,也是開創了通用機槍的先河,後來陸陸續續新的通用機槍都是參照這個理念進行的。而MG-34的缺點,也是比較明顯,結構比較複雜,成本也比較高。當時這一挺MG-34的成本達到了327馬克,耗時是150個工時。

從MG34到MG42,德軍通用機槍的進化之路,更簡單、更強大

輕重機槍模式下的MG34

MG-34這挺機槍的槍機組件是非常精密的,槍機、機匣需要大量特種鋼,需要特定的微量礦物質的合金,而德國在這些資源上是非常稀缺的。這就是後來為什麼會誕生MG42的原因之一,也是德國人為什麼熱衷於使用衝壓件的輕武器的原因之一。衝壓件比較便宜,做工也比較方便,也不需要那些微量金屬,什麼鎳、鎢、鉬之類的,那些東西還必須通過銑削才能製成,需要複雜的加工才可以。

從MG34到MG42,德軍通用機槍的進化之路,更簡單、更強大

而MG-42是使用了大量的衝壓件,成本降低到了250馬克,生產耗時也是降低到了75個工時,節省一半時間,省時、省錢、省料,這是當時追求的理念,畢竟戰爭狀態下對於武器需求量大,德國的98K、MP-40都是如此。不過,當時這挺機槍剛亮相,立馬被美國人嘲笑了,因為其大量使用衝壓件,美國人認為這事一挺粗製濫造的機槍,根本不能用,是德國資源枯竭的標誌,但是在諾曼底登陸的時候,美國人被狠狠地打了一次臉。

從MG34到MG42,德軍通用機槍的進化之路,更簡單、更強大

MG-42的最大特點是射速飛快,理論上射速可以達到1200發每分鐘,實際是多少很難說,但是絕對低不了。其在結構上和MG-34最大的區別是閉鎖結構的不同,MG-34使用的是槍機旋轉式閉鎖方式,而MG-42使用的則是滾柱式閉鎖方式,這個閉鎖方式其實比較獨特。其機頭上有兩顆對稱的滾柱,閉鎖時,兩顆滾柱卡在槍擊節套的閉鎖槽裡,而開鎖時,槍管後座,通過擠壓的方式,將閉鎖滾柱向內擠壓,從而實現開鎖。

從MG34到MG42,德軍通用機槍的進化之路,更簡單、更強大

這個滾柱閉鎖方式,要比MG-34的槍機偏移式閉鎖來的更快,MG-34的槍機旋轉閉鎖方式,起碼要槍機轉一下才行,而MG-42壓根不需要,節省了非常多的時間(雖然時間總共也沒多長,但在槍械自動原理上已經算是比較長的節省時間了),這也是為何MG-42的射速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MG34到MG42,德軍通用機槍的進化之路,更簡單、更強大

而MG-42和MG-34一樣,更換槍管非常方便,其槍管固定栓就在拉機柄前方的槍管護筒上,扣開之後就可以直接把槍管從槍管護筒裡面抽出來(這裡就不放如何扣的圖了)。這個方式,甚至比MG-34還要容易得多,MG-34在更換槍管的時候還要扭動一下機槍的機匣部位才可以,而MG-42直接就可以抽出來槍管。

從MG34到MG42,德軍通用機槍的進化之路,更簡單、更強大

MG-42和MG-34在射擊模式上,MG-42只能全自動射擊,不能像MG-34那樣可以半自動射擊,話說,機槍要半自動射擊意義也並不是很大。戰爭期間,德軍將MG-42機槍部署於每一個步兵班當中,每個班一挺MG-42,而另外還有的就是重機槍排,裝備的也是MG-42,只不過裝備的都是帶有三腳架的MG-42,每個排裡有4-6挺MG-42(不同時期裝備數量不同)。

從MG34到MG42,德軍通用機槍的進化之路,更簡單、更強大

原本,這個MG-42誕生的目的是為了取代之前生產麻煩又比較貴的MG-34,而實際上,戰爭就算打到最後一天,德軍還是沒能完全換裝MG-34,畢竟當時為了前線的需求,一口氣德國人生產了57萬挺,而MG-42最終生產也才42萬挺。

從MG34到MG42,德軍通用機槍的進化之路,更簡單、更強大

而MG-42並沒有因為戰爭終結時德軍的戰敗而退出歷史,戰後,MG-42也是有了後繼型號。1958年,萊茵金屬開始改進MG-42,分別經歷了MG-1和MG-1A2,最後成型的是MG-1A3,也就是後來的MG-3通用機槍。MG-3和MG-42相比,原理上是沒有什麼本質上的變化,用的還是管退式自動原理和滾柱閉鎖方式。最大的變化是將原本使用7.92*57mm毛瑟重尖彈的MG-42改成了使用7.62*51mmNATO的MG-3,其槍管也是換成了內壁鍍鉻的槍管,其他的方面,也就一點小小的細節上的變化,就連槍架子還都是MG-42的那種。

從MG34到MG42,德軍通用機槍的進化之路,更簡單、更強大

MG-3

MG-3和MG-42在外形上其實是非常相近的,甚至不仔細看,看局部根本分不出誰是誰,沒有MG-42和MG-34區別那麼明顯。其實也是可以分辨的,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槍口,槍口的制退器上,MG-42的制退器上帶有和槍管垂直的凹槽,而MG-3的制退器上帶有的則是和槍管平行的防滑槽。

從MG34到MG42,德軍通用機槍的進化之路,更簡單、更強大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看不起MG-42的美國人,在歐洲戰場上看到了MG-42的威力的時候,立馬覺得,自己也需要一聽這樣的通用機槍。1943年,美國人帶著從歐洲拿來的MG-42機槍回到了美國,開始研究測試此槍。1944年,通用公司開始對MG-42進行改裝,將MG-42改了膛,改為發射.30-60子彈,加重了槍栓,加重了復進簧,試圖通過這種方式降低射速,而效果也是比較明顯,射速降低到了614發每分鐘,照之前慢了一半。但是這挺機槍由於一些故障上的問題,並沒有進行裝備,僅僅做了一些測試工作。

從MG34到MG42,德軍通用機槍的進化之路,更簡單、更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