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葉紹翁"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是純寫景嗎?

封護勝463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不純是寫春景,還寓有“新生事物敢於逾越障礙、衝破藩籬而展示出勃勃生機”的哲理,給人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和奮勇向前的力量。

遊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二月的江南,草長鶯飛,柳綠花紅,正是遊園賞春的好時光,我乘興來到了一座園子前,或許是園子的主人擔心我會踩壞他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都沒有人來打開。透過柴門,園子裡百花盛開,爭奇鬥豔,這滿園的春色哪能關得住啊!我不禁搖搖頭,準備回去了,一抬頭,看見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了,正微笑著給我打招呼。我為之一振,應該是這一枝杏花,想得到更多陽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潤吧。

巜遊園不值》中,詩人出門賞春時的高興,遇園不進時的掃興,看見出牆紅杏時的得興,心境陰晴轉換,能讓我們感同身受,情同此理。

葉紹翁,南宋詩人。在唐宋詩詞大家雲集的世界裡,一首巜遊園不值》能有一席之地,確有過人之處。

“紅杏出牆”,後來被喻意有外遇,是詩人葉紹翁萬萬不會想到的。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景中有情,景中寓理,給我們以啟迪:新生事物是不可能被壓制和禁錮的,它一定會衝破束縛,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大家好!我是趙旭666。希望喜歡我的原創文字。一起學習,一起探討,共同進步,傳承文化。】


趙旭666


問題 : 宋代葉紹翁"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是純寫景嗎?


前言

是不是純寫景很難說,詩人是否另有所指,需要根據其創作時的背景來判斷。在不瞭解其創作北京的情況下,對於作者的用意只能是猜度了。

另外,詩文作成以後,讀者如何理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下面,老街列舉幾個有名的杏花詩句,比較一下。看看各類杏花有什麼不同,就明白”一枝紅杏出牆來“的特點了


一、單純的杏花 陸游陳與義筆下杏花

南宋詩人陳與義的這兩句我最欣賞,每一次讀到的時候,彷彿置身於此,感覺空氣都清新了許多:

客子光陰詩卷裡,杏花消息雨聲中。

附全詩,《懷天經智老因訪之》

今年二月凍初融,睡起苕溪綠向東。客子光陰詩卷裡,杏花消息雨聲中。西庵禪伯還多病,北柵儒先只固窮。忽憶輕舟尋二子,綸巾鶴氅試春風。

陸游的這兩句也很有名: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附全詩,《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這兩首詩中的杏花,就是杏花而已。


二、擬人的杏花 張先猶解嫁東風

上面這兩句,杏花就是杏花,沒有其他的意思。但是北宋張先的就不同了:

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張先筆下的杏花,用擬人手法,有了人類的個性。這首詞是這樣的:《一叢花令· 》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和陸游、陳與義不同,張先的這首詞很明顯,把杏花賦予了人類的性格特點,不是單純把杏花當作一個植物來寫了。


三、似花還似非花 ..葉紹翁的杏花

1、蘇軾的楊花

蘇軾有一首著名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蘇軾詞中的楊花,和張先的”猶解嫁東風“一樣,都是把楊花當作人來寫。我們不去探討蘇軾的楊花詞。

只是注意開頭六個字:

似花還似非花。

我們用這六個字,來分析一下葉紹翁《遊園不值》的杏花。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2、不同於陸游、陳與義

整首詩毫無疑問是寫景,但是後兩句杏花時,明顯與陳與義和陸游筆下的杏花不同。因為這隻”出牆“的杏花,明顯容易引起聯想。



3、不同於張先、蘇軾

但是葉紹翁的杏花,又和張先”猶解嫁東風“的桃杏不同,也和”隨風萬里,尋郎去處“的楊花不同,後兩種有明顯的擬人手法。而葉紹翁的杏花沒有明顯的擬人。

4、類似於柳宗元《江雪》

所以說,葉紹翁的杏花,從主觀來說,我們無法知道他是不是和柳宗元的《江雪》那樣,背後一定有深意: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也不知道是不是一定和陸游陳與義一樣,肯定就是寫一個植物而已。

之所以說類似《江雪》,是因為我們瞭解柳宗元的創作背景,因此大多數人認為《江雪》不僅僅是寫景,而是柳宗元在主觀上,就是用景語反映其情感。

但是葉紹翁是不是主觀上就如此呢? 不好說

四、作者未必是,讀者何必不是

一個作品寫成,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由讀者完成。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譚獻也有”作者未必是,讀者何必不是“的說法。

也就是說,葉紹翁寫完這首詩以後,無論他主觀上,是不是但純寫景不重要,重要的是讀者怎麼看。

有詩人寫”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結果被認為諷刺朝廷丟了性命,就是一個例子。蘇軾的”“烏臺詩案”也是如此。無論詩人是否有此意,但是您的作品中卻可以讓人聯想到此意。



結束語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即情語也。其實在創作時,未必每個人都能做到,只有好的景語,才是情語。

這種不動聲色,卻把景語寫成情語的,有時是詩人是有意為之,有時是無意為之。

不管葉紹翁是不是有意為之,但至少不是有意寫成今天“紅杏出牆”的含義。這應該是後人的發揮了。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你好,春天來了,看到這兩句詩覺得春的氣息正撲面而來。

欣賞古詩有句老話叫“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兩句詩看似寫景,實則也表達了詩人的欣喜之情,同時也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這兩句詩出自宋代詩人葉紹翁的七言絕句《遊園不值》,原詩是這樣的: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句的意思是:

春天來了,陽光明媚,春風和暖,我乘興來到一座小花園的門前,想進園看看園裡的花木。

可是我輕輕地敲了半天園門,卻始終沒有人來開,可能是小園的主人愛惜地上青翠的苔蘚,怕我的木鞋把它們踩壞了吧。

我失望地正要離去,一抬頭,卻看到牆頭一枝杏花開得正豔。

看來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啊,我從這一枝杏花上已經領略到了滿園絢爛的春光了。


一、表面寫景。

取景小巧,只有一枝杏花。一個“出”字,將這枝紅杏擬人化,它像一個美麗的女子正從牆上探出頭來,讓人眼前一亮。在它的身後,是可以想見的滿園的春色。

二、景中含情。

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作者乘興而來,滿懷期待之情;

可惜主人深居簡出,閉門謝客,柴門久叩不開,感情轉為失望;

然而抬頭之間,看到一枝杏花開得絢爛,詩人失望的心情就在這一霎那間變成了驚喜,從這一枝杏花詩人看到了滿園的春光,表達了詩人此刻欣喜而舒暢的心情。

作者的感情從期待,到失望,再到欣喜,一波三折,富有層次感。

三、景中寓理。

這兩詩包含著什麼樣的哲理呢?

人們常常把這裡的杏花看作新生事物,而把那久叩不開的園門和圍牆看作頑固的、保守的力量,這股力量想壓制新生力量的脫穎而出,可是新生的力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們最終將衝破重重阻礙,蓬勃發展起來。


總之,這首詩的最後兩句,表面上寫景,在冷寂的環境中一枝杏花突兀而出,明豔照人。景中含情,表達詩人看到杏花由失望到欣喜的情感;景中寓理,新生的事物是壓制不住的,它們總要衝破束縛,脫穎而出。

至於後來人們用“紅杏出牆”來指代已婚女士在感情和行為的出軌,那純粹是後人覺得用這句詩來形容這種情況,十分形象貼切而借用的,葉紹翁在當時是肯定沒有這個意思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您滿意。


眉畫張敞


紅杏出牆,在漫長的文化演進中,變成了形容女人出軌的意思,不經讓人唏噓。但是,在原詩中,是非常美的意境的刻畫。

葉紹翁,浙江麗水人。本姓李,因家道中落,過繼給龍泉葉氏,所以改姓葉。南宋朝,最高統治集團,已經失去了北復中原的意志力,只想偏安東南,湖光山色之間。葉紹翁,也只是做了不大的小官,便隱居於西湖、錢塘江一帶。

葉紹翁的詩,很多是在描寫田野人間,也被稱為江湖派。沒有李白的肆意灑脫,不像杜甫的哲理深刻,但是很靈動。存世的40多首詩,多為佳作。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全詩以“遊園不值”為題,本意說自己遊園的目的沒有達到。可是詩人卻由此生髮感想,這或許因為主人怕踩壞園中的青苔,破壞了園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讓自己進來的緣故罷。柴門雖然不開,滿園春色卻難以關住,一枝紅杏探出牆頭,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

它啟示人們:“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衝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_^


漠上獨釣


我們通常在理解一首詩所蘊含的情意時,需要根據這首詩的創作意境和作者的時代背景去分析。

葉紹翁,今浙江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南宋中期詩人。

葉紹翁原姓李,後因受祖父李穎士牽連,家業中衰,少時即嗣於龍泉葉氏。宋光宗至宋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過小官,葉紹翁的仕途並沒有長久。後來,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又與葛天民互相酬唱。是江湖派詩人,常作七言絕句。

江南二月天,正值雲淡風輕、陽光普照的時節。郊野一片”熱鬧繁榮”的景象,早春的花兒競相開放,沐浴春光,草地嫩綠。

這作為長期歸隱的詩人來說,無疑看到了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心情自然大好。所以,詩人乘興來到一座小小花園的門前,想看看園裡的花木。於是,詩人的雅興之作一發不可收,流芳千古。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
  • 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

詩人看到這早春的美景自然是欣喜萬分,於是他輕輕敲了幾下柴門,沒有反響;又敲了幾下,還是沒人應聲。詩人從最初的期許興致落差到冷寂無奈。看似透露了歸隱的冷清,實則道出早春的繁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正是祖國大好河山的寫照。

於是詩人猜想,大概是怕園裡的滿地青苔被人踐踏,所以閉門不語。詩人在花園外面徘徊著觀賞美景,很是掃興。他在無可奈何、正準備離去時,抬頭見牆上一枝盛開的紅杏花探出頭來。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驚喜,寫得十分曲折而有層次。讓讀者不曾經歷,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既渲染了濃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詩句富有哲理:看似冷清又賦予繁華,先有惆悵後有驚喜。一波三折,讓讀者醉酒其中。

這首詩的高妙之處更在於:

☞俗話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景中有情,詩中有人。門前青苔”應憐”,小扣柴扉“不開”,足見其人懶於社交,無心利祿,則和詩人有同樣的興趣,流連於山水,欣賞早春的美景,”蒼苔”,”滿園春色”,”一枝紅杏”無不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將景物擬人化,使詩人從冷清無望中,感受了盛情邀請,更彰顯了物我合一,怡然自得。

☞一枝紅杏出牆和滿園春色關互相映襯,最萌最可愛,寫出了春的蓄勢待發,不可阻擋的力量。後人更賦予這兩句詩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會衝破重重困難,脫穎而出,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

後續☞

....這首詩後來被有些人誤解,於仕途官場相談,這些理解過於牽強,詩人所處的時代是南宋中期,但唯有其歸隱田園,不問世事。其詩語言清新,意境高遠,屬江湖詩派風格。我輩不應該善自評論。

這首詩和唐代詩人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在寫法和創作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感謝欣賞。


阿杰行走記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宋 · 葉紹翁《遊園不值》

譯文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

賞析

這首膾炙人口的七絕《遊園不值》,是宋朝詩人葉紹翁所作。全詩以“遊園不值”為題,本意說自己遊園的目的沒有達到。可是詩人卻由此生髮感想,這或許因為主人怕踩壞園中的青苔,破壞了園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讓自己進來的緣故罷。

柴門雖然不開,滿園春色卻難以關住,一枝紅杏探出牆頭,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

它啟示人們:“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

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衝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詩人在花園外面尋思著,徘徊著,很是掃興。在他無可奈何、正準備離去的當兒,抬頭之間,忽見牆上一枝盛開的美麗的紅杏花探出頭來衝著人打招呼呢。詩人快意地想道:啊!滿園的春色已經溢出牆外,任你主人把園門閉得再緊,也關它不住!“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滿天絢麗的春光,總算是不虛此行了。但是,後來讀者並不以這點兒為滿足,而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賦予這兩句詩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會衝破重重困難,脫穎而出,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這兩句詩也便獲得了新的生命,流傳不絕。

至於這種發揮是否符合詩人的願意,那並不重要。因為詩歌欣賞也是一種藝術創造,讀者不妨憑著自己的生活經歷和藝術趣味,擴展詩的意境,豐富詩的含意,或者給詩句塗上比喻象徵的色彩。對於這種現象,詩論家說是:“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讀者的理解,其實有時是比作者還要高明的。


你聴


這兩句詩肯定不僅僅是寫作者目睹之景。

古人的寫景詩大多不僅僅是為寫景而寫景。作者在寫景時往往是要表達個人的思想情感的:或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如“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表達了賀知章對春柳、春風、春天以及大自然的熱愛與讚美之情;或寓理於景,含義雋永,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者既是寫景又是議論,說明人只有不斷讀書學習獲得新知識,才能使自己增長智慧、提高認識,保持如方塘清水一般明澈的思想境界;或因情造景,虛景因真情而真,表達作者的一種生活或精神追求,如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採菊之地未必在東邊的籬笆下,也未必能把南山看得多真切,作者是要營造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畫面,表達一種恬淡閒適、無慾無求的精神追求。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不僅僅在寫爛漫的春色,也不僅僅在表達對春天的熱愛與讚美,其中的思想感情是豐富而細膩的:沒有見到門園主人的失望,沒有賞到滿園春色的遺憾,再看到一枝出牆紅杏時,得到了慰藉,滿園春色可見一斑,這一枝紅杏是多麼善解人意,多麼生機勃勃!





陰晴雨雪皆為詩


詩人為什麼會詩興大發,肯定是有感而發。人一般寫文章都會表達某種目的,抒發某種感情。所以葉紹翁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遊園不值》,肯定不會是單純的寫景。詩人遊園看花卻進不了花園,失望之餘,卻驚喜地發現有一枝紅杏偷偷地探出牆外來。此情此景,這樣的意境,讓詩人很有感觸,他猜想園子的主人也許是怕自己的木屐踩壞園子裡的青苔,所以遲遲不來開門迎客。但是這樣滿園的春色怎麼關得住呢?那枝忍不住探出牆外的紅杏,讓人很容易想象,園子裡春天的盛景。

唐代詩人寫詩側重於抒情,宋代詩人一般側重於抒發哲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預示著,新生事物的發展是阻擋不了的。



用戶樵中


此詩原文是“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支紅杏出牆來。” 我認為此首詩薄意寫景,更重要的寫意境,抒寫心理。前兩句寫詩人懷著滿滿的期待來訪友,小心翼翼地生怕自己的木屐踩壞了主人門前的花花草草,輕輕地但是又是持久地敲門,但是主人仍然沒有前來開門迎客,詩句中把詩人的期待、遺憾描寫的活靈活現,讓讀者如同親身體會了一般;後兩句詩人話鋒一轉,雖然有院門院牆阻隔,但是一支紅色的杏花還是伸了出來,滿滿的春意盎然還是溢滿了詩人的心懷,把未見到主人的遺憾一掃而光。表達了詩人豁達的性格和愉悅的心情。



蔚然成林4


《遊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人趁著春色滿園,想進去欣賞大自然美景。可惜園門緊閉,詩人不忍離去,輕輕敲打柴門。遺憾的是沒有回應。

作者自我安慰應該是主人害怕我的鞋子踩壞園中的青色草苔,可見作者內心的善良。

準備離開,驀然,看一抹紅色的杏花迎風搖曳,香豔多姿。作者內心豁然開朗,由衷感嘆,緊閉的柴門也按耐不住春的盎然生機。

詩的後倆句既是寫景,也表達了詩人對春天蓬勃生命力的讚美。

寓情於景,更顯詩的無窮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