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恐慌,安定內心



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恐慌、讓自己心安呢?

一、建立正向的信念,擁有正面的信心


根據醫學研究,正向的能量不僅可以穩定人體自律神經系統,還有助於提升自我免疫力。特別是對於那些身處疫區的人來說,更需要讓自己不受外界的負面能量所幹擾而安定內心。

危機的爆發,使人會想要去追蹤和關注社交媒體和新聞中關於疫情的最新進展,但我們也要明白,這樣做可能會加劇焦慮和恐慌的程度,使我們對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做出過度反應。

所以,當你發現自己已經陷入恐懼,就要儘量讓自己避免接觸負面的信息(包括恐懼的畫面,負面的新聞資訊)。認真過濾信息來源,避開那些未經證實的傳聞和為了吸引眼球的不實報道。

不再恐慌,安定內心


二、通過腹式呼吸的訓練,給細胞安定的力量


學習腹式呼吸法,藉由改變呼吸模式,而改變人的情緒及生理狀態。腹式呼吸又稱橫膈膜呼吸,它可以增強我們的呼吸功能,調整血氧濃度,從而緩解因恐慌、焦慮造成的過度換氣現象。

呼吸是可以精準測量情緒的“試紙”,透過呼吸,可以將人的情感波動、身體緊張程度表露無遺。橫膈膜的重要作用在情緒層面極為明顯,包括敏感和激動,它扮演著管理壓力、焦慮、恐懼、緊張的關鍵角色。

腹部呼吸能讓人進行有效的深度呼吸,使腦內啡的分泌更加活躍,有助於緩解害怕、焦慮等情緒。以許醫師自己為例,我也常練習腹式呼吸,配合靜心和冥想的方式,讓自己達到身心安定的狀態。

不再恐慌,安定內心


三、換個角度看待危機,尋找危機背後的正面意義


我的老師賽斯說:“一切的發生,都是最好的安排。”新冠肺炎的發生,導致假期延長,還有其他的負面影響,也讓人叫苦連天。我想,大家可以試著轉換角度,找到假期延長所產生的正面意義,這對我們面對恐懼頗具價值。

對於期盼假期的孩子而言,足不出戶的假期,增加了親子互動和陪伴的時間,孩子得到了心靈上的滿足,從不喜歡上學變成渴望上學;對於辛苦的上班族而言,他們不僅通過延長的假期,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也釋放了忙碌生活帶來的緊張感和壓力感。

疫情還激發了整個社會和家庭的向心力。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開始真正地流動起來,家庭和社會都在建立一種新的平衡關係。災難發生的目的,是要喚起個人、家庭、整個社會正向的向心力和愛的能量,並讓我們信任愛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


不再恐慌,安定內心


經歷天災人禍後,人類必須開始意識到,我們需要互助合作。我們不要因為疫情蔓延的恐懼而失去理性,對受感染者和疑似感染者產生歧視和仇恨的心理,事實上每個人在意識上都不願意去傷害別人。

我們要釋放出愛的能量,在愛的互助合作當中,彼此增益,彼此提升了生命的價值。這些病患可能就是你、是我、是我們的朋友、家人、兄弟姐妹、子女……我們不但不能歧視和仇恨他們,相反,應該讓他們得到更好的醫療照顧和心理關懷。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將心比心,我們希望得到別人怎樣的對待,就要用那樣的心態,去對待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

所以,讓我們不再恐慌,安定內心,平安度過新冠肺炎疫情。


作者|許添盛


不再恐慌,安定內心


作者簡介:許添盛【臺灣】,世界知名心理學家暨精神科醫師,心靈動力學的創始人及全球傳播的使者,著作等身的心理學作家、慈善家、企業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