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夫唱妇随,他们在偃师或温县、孟县等地拉票子


故事:夫唱妇随,他们在偃师或温县、孟县等地拉票子

一次,韦凤岐在西峡口的一个村寨里拉到一位老头,那老头到山上后,愁容满面,食不下咽,坐不安席。云娘见老头慈眉善目,就主动接近,百般安慰开导,终使老头放下心,开始进食。云娘并不急于谈及老头家庭情况及赎金多少,而是专门在山下请来一个厨艺相当精湛的师傅,专门为老头做菜做饭。

老头爱吃什么,师傅就变着法子给他做着吃,吃惯了山珍海味的老爷子见山上的饭菜可口,加之腑中饥饿,常常吃得津津有味,眉开眼笑,仅仅一个月的工夫,老头竟被伺候得红光满面。老头爱捉鸟雀,云娘亲手织网让人随老头拉网罗雀。老头心里烦闷,云娘派人用滑竿抬着老头在各个山头间转悠散心,比在家还省心惬意。

几个月后,老头竟对山上的生活习以为常,乐不思蜀了。其儿子派家人送钱来赎,老头竟乐呵呵地说:“把银子放下你们先回去吧,我在家亲儿子亲闺女也没有像人家这样待我,我不想走了。”

经云娘善意劝说,并认韦凤岐为义子,老头才答应离去,并嘱咐云娘和韦凤岐,过一段日子,无论如何得去看望他,如果儿子对不起自己,还上山来。

老头因目睹了韦凤岐“可怜”的一面,被赎回去后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韦驾杆拉你爹上山,人家媳妇可没亏待您爹。他们没啥吃的,自己饿肚子还想着法子叫我吃饱吃好,他们绑票无非想弄几个钱,咱家业这么大,花几个钱算啥,以后遇到这种绿林人物,不能跟人家过不去。”并打发儿子给韦凤岐送来钢枪百余支,子弹数万发。后来,老人寿辰时,韦凤岐携云娘还专门下山,去为老人祝寿。


故事:夫唱妇随,他们在偃师或温县、孟县等地拉票子

正是有了云娘这样的内助,韦凤岐的杆子规模不断壮大,经云娘这么一改旧习,韦凤岐也变得和气起来,见人不笑不说话,不仅不“辇条子”(劫路),还不在附近山寨拉票子了,近则洛河以北或偃师境内,远则黄河北岸温县、孟县等地。到1922年初,韦凤岐的杆子因屡败官军,羽翼渐丰,人数已发展到八百多人,成为卢氏、灵宝、洛宁、嵩县地带一支较大的民变武装。

韦云娘不仅文韬武略出众,而且多才多艺,诗情也超凡脱俗。她与韦凤岐一道率杆众在陕州羊角山亭驻扎时,触景生情,感慨地吟诗题璧:

崔娘香冢传千古,召伯甘棠历万年。

寄语绿林诸英雄,保全国粹责当然。

西望华山东望嵩,黄河浩瀚贯当中。

崤函秦岭山如馒,灵洛诸城似酒盅。

军人横暴四民穷,土匪何有官匪凶。

驱使良民全变匪,中华民国运将终。

杀尽人间贱丈夫,拥兵卖国尽伏辜。

从新建设真民国,共富均田扩版图。


故事:夫唱妇随,他们在偃师或温县、孟县等地拉票子

追随自治军征战在黄河西岸的大山丛林中,山民多为剽悍之辈,有关民转匪的事情早已有之。公元前约475年,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屯(河南濮阳柳屯镇)人展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展雄又名柳下跖、柳展雄,因而史称柳下跖起义。起义的宗旨是,追求“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平等社会。孔子劝他效法“圣人之行”,罢兵休卒。柳痛斥曰:“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走归,无复言之!”在先秦古籍中,他被诬为“盗跖”和“桀跖”,更被誉为盗贼的祖先,与庄踌一样以其独特的传奇色彩成为绿林好汉的偶像乃至守护神。(10)(欢迎点赞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