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时期德国始终未能打下列宁格勒?

旅行到宇宙边缘abc


二战时德国坚定地认为:只要拿下列宁格勒,苏联就要垮掉。

列宁格勒就是圣彼得堡,1917年,列宁在圣彼得堡领导十月革命。1924年为纪念列宁曾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又恢复原名为圣彼得堡。

而围困中的列宁格勒,“饥饿”才是主题。城中的粮食越来越少,士兵每人只能拿到面包500克,非战斗人员,一天也就300克。最惨的是工人和儿童,每天能吃到的面包,只有125克,还是“混合型面包”。

德军的目的,就是想饿死列宁格勒的三百多万人口,打击苏联的抗德士气。苏联老大斯大林已下达指示:不惜任何代价,付出再大的牺牲,也要给列宁格勒送粮食。

苏联地大物博,粮食倒不缺,缺少的是把粮食送进列宁格勒的手段。

最早,苏联采用的是空投。这办法不错,驻莫斯科的特种兵航空大队在几个月内,共向列宁格勒投入了4300吨食物,但这些食物不能满足列宁格勒所有人的需求,还需要另想办法。

斯大林盯着列宁格勒地图,愁眉不展。突然,他眼前一亮,一大片蓝色映入他的眼帘。

这一大蓝色,就是欧洲最大的淡水湖——拉多加湖。拉多加湖旧称涅瓦湖,面积1.84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达51米,最深230米。拉多加湖位于列宁格勒东郊,最远也就20公里,拉多加湖的东南有涅瓦河,经列宁格勒汇入芬兰湾。

在战前,列宁格勒就有从城中到拉多加湖奥西洛维茨港的客运水道。德军围困列宁格勒后,并非不知道拉多加湖对列宁格勒的重要性。但是,德军是千里奔袭、客场作战。带来的武器,重点要攻城,无法完全覆盖拉多加湖。

这就让苏联人看到了机会。

苏联把各地运来的粮食,汇总在拉多加湖的东岸,然后趁德军不备,先把800吨粮食送到了湖西岸的奥西诺维茨港。列宁格勒也接到通知,尽最大可能修复港口。可进入秋季,拉多加湖气候恶劣,大风是家常便饭。德军的轰炸机为防止苏联通过拉多加湖往列宁格勒运粮食,经常在拉多加湖面上巡逻,发现一艘炸掉一艘。

很多粮食船没出多远,就被德军炸沉到湖底。

斯大林说:接着运,看看是我们的粮食多,还是德军的炮弹多!

1941年9月12日之后,苏联加大了向列宁格勒闯关的力度。大量驳船载满粮食、罐头、鱼肉。虽然德军又以轰炸的方式阻截,但还是有很多“漏网之鱼”。两个月内,苏联共向列宁格勒强行输送6万吨各种食物。

苏联其实不怕德军的炮弹,毕竟德军炮弹有限。最怕什么呢?老天爷。

拉多加湖的纬度很高,进入冬季后,拉多加湖开始结冰。苏联往列宁格勒运粮食的速度明显减慢,但如果不能及时送粮,列宁格勒是撑不了多久的。

怎么办?因地制宜。拉多加湖既然结冰了,那就开通一条冰上救援公路。

不过,对于冰上公路,最大的危险,还是冰的厚度不够。正常情况下,拉多加湖要到每年的12月底才会结出厚冰。11月份结的冰较薄,汽车无法在冰面上行驶。苏联外围是可以等到12月底,但危在旦夕的列宁格勒,能撑到12月底吗?

显然是不能的。 汽车太重,可以用马拉雪橇。马的重量倒是轻,但由于太轻,大风一吹,马都吹到了湖里。

时间不等人,只能用汽车。

列宁格勒城中已开通了一条冰上公路,由于天气转冷,冰层越来越厚。汽车小心翼翼地在冰上公路行驶,有时会把冰层压出裂痕,汽车会掉进湖里。截止于12月1日,已有四十多名汽车司机殉职。可这段时间送进城的粮食,只有区区800吨,不能解城中燃眉之急。

不过,苏联方面也得到一条好消息:城中苏军收复重镇提赫文,苏联外围把物资送进城的距离已非常近。

苏联不惜代价开通几条生命之路,各种部队维护这几条生命之路。等到拉多加湖结上厚冰时,汽车队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城送物资。

苏军在拉多加湖上设有加油站和取暖站,供过往汽车加油取暖。拉多加湖更像是苏联多出来的陆地,德军面对苏联的“花招”,无可奈何。这段时间,苏联通过冰上公路,向列宁格勒运送粮食27万吨,油5.5万吨,煤2.3万吨,还有数万吨的武器弹药。另外,汽车队还从城中撤出人口达55万,多为老人和儿童。

苏联真的不计成本,只用了18天,就修建一条通向列宁格勒的铁路生命线。火车的运输能力远大于汽车,列宁格勒的物资紧张情况得到有效缓解。虽然德军不断轰炸,但苏联每天还是能往城中开进2250辆载满物资的货运火车。

有了全国的支持,列宁格勒在围困中越战越勇,最终在1944年1月27日迎来了春天。


地图帝


列宁格勒保卫战可以说是二战史上最刻骨铭心的重大事件,被列入世界上最血腥的战役,这一战役造成了150万人死亡,1,400,000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离,其中绝大多数死于饥饿。其惨烈程度超过了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长达900天的拉锯战中,最终以德军失败告终,苏联人民赢得了这场伟大的胜利。关于德军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我认为除了苏联人民奋勇作战外,德军本身战略上的错误和后勤补给上的问题,使德军走向了失败


1941年4月,德军进攻苏联前夕,南斯拉夫发生了政变,原来的亲纳粹政府被推翻,希特勒大发雷霆,认为这是在挑衅第三帝国,做出了最为错误的决定。没有继续执行巴巴罗萨计划,而是发动了巴尔干战役,虽然只有几个星期,但拖延了德军进攻苏联的脚步。直到同年6月22日,由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以赫普纳第4装甲兵团为中路,屈西勒尔第18集团军为左翼,布歇第16集团军为右翼,在第1航空队支援下,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向陶格夫匹尔斯—普斯可夫—列宁格勒总方向发动进攻。

1941年8月,芬兰军队推进至距离列宁格勒北部住宅区20公里内,从北面威胁列宁格勒。1941年9月,德军大规模包围列宁格勒,并切断了列宁格勒及其住宅区的对外物质补给线。


德军围困列宁格勒时,错将拉多加湖当成了与其达成合围的一道天堑。事实上,拉多加湖就像伏尔加河一样,是阻止德军行动的天堑而非帮手,德军不仅没有在东南面对列宁格勒进行彻底的合围,还使被围苏军与外界保留了一条通道,从而使后勤补给和援兵不断涌入列宁格勒。更使列城苏军西面与奥拉宁被困的苏军相互支援,形成了不利于德军的消耗战,对德军的侧翼和后方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在前期的突击中,德军没有夺取沃尔霍夫及其附近地区,从而在拉多加湖南岸没能占据有利地形,形成坚固的外围防线,阻止苏军的解围行动。致使最终让苏军与合围的苏军会和,彻底失去了占领列宁格勒的机会。可以说德军在外围防御上的战略是很失败的。

以上种种德军战略上的失误,使德军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让梦想照进现在


德国没有打下列宁格勒,主要是因为苏联的顽强抵抗和美英的物资支持。

首先,德国从来没有完成对列宁格勒的全面包围。德军占领了拉多加湖两岸后,错把湖当成了帮助其达成合围列宁格勒的一道天堑。但是,到了冬天,湖面结冰了!能过汽车。苏联可以通过拉多加湖的湖面往列宁格勒运物资。这证明德军的围困有漏洞。

而且,从1941年下半年开始,美英为苏联运送了大量物资,当时物资基本都是运到苏联北方的摩尔曼斯克港,在运送到苏联内地。这些物资弥补了苏联军工生产的不足。

其次,斯大林下达了"苏联国防委员会第227号命令",简称第227号命令。"一步也不许后退!"所有擅自撤退的军官和政工人员都被认为是"懦夫"和"叛徒",并将遭到军法处置。

这道命令让每个苏联军人在了解前线面临的严重局势的同时,激发了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士兵明白了现在局势的严重性,他们已经无路可退了。因此,德军的突击遭到了更加顽强的抵抗。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列宁格勒,位于芬兰湾东岸涅瓦河三角洲上,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波罗的海沿岸最大海港,苏西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基础工业发达,不仅是苏联重要的坦克生产基地,波罗的海舰队基地,更是苏俄传统精神和革命精神的支柱。

希特勒最初是以夺取列宁格勒为主要目标,即可以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又可与芬兰军队会合,从而保正瑞典的铁矿沙畅通无阻地供应德国。

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3年1月18日,勒布元帅率领强大的北方集团军,打了900天的围困战,虽造成了150万军民死亡,还是未能彻底打下这座城市。

对列宁格勒,德军并未完成彻底的合围,错将拉多加湖当成了帮助其达成合围的一道天堑,殊不知正是这道天堑,为被围苏军保留了与外部联系的唯一通道,从而使后勤补给,援兵不断涌入列宁格勒。

东南面没有将列宁格勒彻底合围,在西面也任由苏军通过芬兰湾与塔林,奥拉宁包姆被困的苏军互相支援,形成了对攻城德军侧翼和后方的严重威胁,分散了用于围攻列宁格勒的有限兵力,最终在列宁格勒城下形成了不利于德军的消耗战。

当曼斯坦因元帅取得了克里米亚的辉煌胜利之后,率领其庞大的集团北上增援围困列宁格勒的德军时,但其后备弹药却远远供应不上。

没有了强大炮火的支援,曼斯坦因元帅都变得平庸了,德军攻陷列宁格勒也只能成为梦境。

战役初期,德军航空兵就没有对苏军形成优势,在围困列宁格勒的过程中,没有完全夺取制空权,任由苏军飞机出入列宁格勒上空,从而也没能切断苏军的空中补给通道,增加了地面部队的围困难度。

由于前期的突击中,德军没有夺取沃尔霍夫及其附近地区,从而在拉多加湖南岸没能占据有利地势,形成坚固的外围防线,以阻止苏军的解围行动,致使最终让苏军在此地突破德军防线与合围的苏军会合,彻底失去攻占列宁格勒的机会。

另外,德军在巴尔干战役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当德军到达列宁格勒时,已经是冬天了,苏联的冬天对德军来说是最难熬。

总之,由于地况的阻隔,德军对列宁格勒没有进行彻底的合围,守军就通过这些山河湖海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和支援,攻城战就会转变成一种不利于攻方的消耗战。

城市高楼林立,道路纵横加上广阔的外围郊区和筑垒,使其形成了有纵深、有资源的坚固要塞,加上军民顽强的抵抗意志,即使俄死都不投降,使得城市攻坚战变得极为残酷,作为攻方的德军在物资和兵力上的大量消耗,就不可避免了。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2018年3月18日于杭州。


国平军史


二战时期德国围攻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

德国围攻列宁格勒是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3年1月18日后结束。一条狭窄的通往城市的陆上通道被建立为止,而围攻全面结束于1944年1月27日。


列宁格勒是伟大的十月革命的摇篮,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重要的海港和铁路、河运枢纽,也是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希特勒在制定“巴巴罗萨”计划时,一再强调要攻占“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发祥地”--列宁格勒,并狂妄地叫嚣一定要把这个城市"从地球上抹掉"。战争开始时希特勒妄图占领城市,但未能得逞,而后进行了长达900天的围困作战。

从当时德国对列宁格勒部署的兵力来说,希特勒调集了40个师、6000门大炮和1000多架飞机向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发起了疯狂的进攻,而当时苏联在列宁格勒的兵力中有31个师,1000多门大炮和600多架飞机,兵力明显没有德国多,德国在兵力和装备上拥有这么明显的优势,依然打不下列宁格勒,我觉得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个是德国自身的原因
,德国发动的法西斯战争属于非正义的战争,是受全世界遣责,还有就是德国把战线拉得太长,物资供给不充足,第二个就是列宁格勒军民同仇敌忾的反法西斯决心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这些都促成了德国攻打列宁格勒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心心相惜之一箭月


  众所周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生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他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普京是参加过二战中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老兵,经历过惨烈的战斗和饥荒。而列宁格勒遭围困期间,其人间地狱般的残酷程度远超世人的想象。普京虽出生于战后,但列宁格勒保卫战无疑塑造了他的性格。

  

  (普京夫妇与少年普京)

  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军为破坏维系城市生命线的冰上运输,不断派出飞机盘旋在拉多加湖上空,对车队进行轰炸扫射。施吕瑟尔堡的德军炮兵干脆集中瞄准一段宽达5公里至10公里的冰面,一下子送上数以千计的高爆炮弹,造成冰面裂缝重重,弹坑累累,车队无法安全通过。

  

  (危机重重的冰上之路)

  为提高冰上运输速度苏联红军在施吕瑟尔堡德军炮兵射程之外的安全地带再开辟4条单向公路线。两条通道供满载货物的汽车从湖东岸驶往西岸,两条则供载着疏散到大后方去的列宁格勒居民的回程汽车驶回东岸。尽管这样,经过“生命之路”运进列宁格勒的货物还不到最低限量的三分之一,列宁格勒的困境仍没有解脱。为进一步提高运输速度,列宁格勒方面军一面派出大量高炮部队负责保护冰上通道的安全,一面派出大批政工干部前往汽车司机和公路养护人员中间进行宣传鼓动工作。列宁格勒的城防火炮布置出色,高射炮的密度是不列颠空战时伦敦的10倍。一部分高射炮被调去保护冰上通道,有效压制了德军的火炮。宣传鼓动工作更是有效,当时的宣传口号是:““司机同志们!加油!快跑!你每天多跑一个来回,一万名列宁格勒居民的生活就有了保障!”终于,由于采取了各种强有力的措施,经拉多加湖“生命之路”运进列宁格勒的货物量开始一天比一天多,货运速度也一天比一天快。随着运进列宁格勒的粮食日益增多,市内的粮食储备有所增加。当1942年的春天来到时,列宁格勒又重新有了生机。

  

  

  (布置出色的高射炮对保卫冰上之路发挥了巨大作用)

  1942年3月,列宁格勒市苏维埃动员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走上街头,清理城市垃圾,掩埋尸体(结果列宁格勒出现了埋葬数十万人的集体墓穴)。4月起,市政设施开始恢复,剧院和图书馆重新营业,列宁格勒又有了文化生活。夏天,又有数家高校和剧院开门。1942年8月9日,市乐团举办了首场围困期间的音乐会,演奏了音乐家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谱写的《列宁格勒交响曲》。这部气势恢宏的交响曲,从此成为列宁格勒围困时期的音乐象征。这象征着列宁格勒从死亡中一步一步挣脱了出来。其实,列宁格勒始终在战斗。整个围城期间,列宁格勒市区共组建10个民兵师,修理和制造了2000辆坦克,1500架飞机,数千门火炮以及许多战斗舰艇,制造了22.5万支步枪和冲锋枪,1.2万门迫击炮,约1000万发炮弹。列宁格勒依然在支援战争。

  双方的攻守还在继续,德军对列宁格勒的轰炸和炮击一刻不停。1942年夏天,德军用芬兰、意大利和德国舰艇联合组成的“K”舰队切断了拉多加湖的水上补给线,苏联红军于当年10月顽强地将补给线恢复。与此同时,苏联红军第2近卫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一度从东面展开攻势,试图突破围困,与列宁格勒方面军会师。虽未能成功,却也迫使德军彻底放弃了对列宁格勒的进攻。1942年底,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下达突破列宁格勒封锁的作战命令。

  

  (俄罗斯军迷重演列宁格勒保卫战)

  

  1943年1月12日沃尔霍夫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同时发动进攻。苏联红军沿拉多加湖南岸建立起了8至11公里宽的走廊,开始修筑临时铁路和公路,把粮食、武器、弹药运进列宁格勒,严峻的形势得到缓解。1943年1月18日夜晚,列宁格勒居民从莫斯科电台播送的晚间新闻节目中听到播音员用激动的声调大声宣告:“封锁线突破了!”“列宁格勒解围了!”人们热泪盈眶,奔走相告,不顾外面正在下着的鹅毛大雪,一个个兴奋得像孩子一般跑出屋外,“乌拉!”的欢呼声响彻云霄。这个日子,列宁格勒人永远都不会忘记。

  

  (普京参加列宁格勒保卫战牺牲者纪念仪式,《普京的铁拳》一书中有详细介绍)

  1944年1月,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对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的德军实施歼灭性打击,彻底将这一地区的德军逐出去,这便是“十次打击”的第一次。1月14日,苏联红军3个方面军发起大规模进攻。经过近二周的激烈作战,苏联红军取得重大胜利。到1月27日,苏联红军收复乌里茨克、诺夫哥罗德、卢加等地,打通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铁路线,使列宁格勒从德军的长期围困中彻底解脱出来。1944年1月27日,寒冷的一天。就在这一天,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列宁格勒城现在已经从敌人的包围中,从敌人的野蛮炮击中获得了彻底解放。”英雄城市列宁格勒以20响礼炮欢庆解围,列宁格勒保卫战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直到苏联解体之后,这一天仍被俄罗斯联邦政府定为“俄罗斯军人荣誉日”。

  

  (圣彼得堡胜利广场上的群雕)

  列宁格勒保卫战历时872天,有多少列宁格勒市民死于此战恐怕永远难以统计。或许是100万,或许是120万甚至150万,列宁格勒之战的死亡人数远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其他任何战役。列宁格勒没有倒下,而是用难以想象的损失拖住了“巴巴罗萨计划”三路大军之一的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和参战的全部芬兰军队,为东线其他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列宁格勒无愧于英雄城市的称号,无愧于整座城市被授予列宁奖章和金星奖章。列宁格勒更以自己的存在告诉了世人,什么是苏联,什么是俄罗斯。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英]阿诺德·托因比 《苏德战争 1941-1945》 [英]艾伯特·西顿 《回忆与思考——朱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苏]朱可夫


战争史


相信大家听这名字就知道其对苏联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了!

说到底这场战役是苏联生死存亡之战。敢不用命、能不用命吗?

列宁格勒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发祥地”,苏联人以伟大导师列宁之名来命名这座城市,可见一斑!

于战争双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苏联人无论如何都要力保这座极具象征意义的城市,就是牺牲再大也绝不放弃,这关乎着苏联人的民族尊严和精神脊梁的存在!


列宁格勒(现在称为圣彼得堡)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也是重要的海港和铁路、河运枢纽,更是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

对于纳粹来说,希特勒在制定“巴巴罗蔱”计划时,就一再强调要攻占列宁格勒,并狂妄地叫嚣一定要把这个城市“从地球上抹掉”。


于是,战争开始时希特勒妄图占领城市,始终未能得逞,从而进行了长达900天的围困作战。

列宁格勒围城战是近代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高达150万左右。


东震木


二战时,德国对列宁格勒未能拿下,而是采取围困的战略。

我认为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考虑,

1、德军更重要的战略重点在中线(莫斯科方向)和南线(高加索方向)。

2.如果采取强攻占领列宁格勒,势必会影响全局部署。

3.德军认为列宁格勒已是孤城,支撑的粮食和弹药以不足。花最小的代价夺取是上策。

但是,列宁格勒通往外界的道路并未被德军封死,在城内苏联部署了大量的军队,装备也是最好的。粮食弹药会源源不断运送进城内的。前苏联在城外实行坚壁清野,德军补给完全依靠远离该地区的地方。再就是该城是前苏联的领土,有民众支持,德军在没有完全拿下前苏联的情况下贸然发动对英法战争,两线作战,分散兵力,还有德国在短时间内占领的领土太多也分散了兵力,苏德在其他地方交火激烈,也减轻了保卫战的压力。



历史旧影


很简单啊,1,希特勒胃口太大,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进攻时兵分两路,把一个装甲军为主的重要力量派往了高加索,而另一边把以第六集团军为主的精锐部队派往了斯大林格勒方向,最后还是派高加索方向的部队来救援,只是于事无补,2,分兵导致斯大林格勒方向兵力严重不足,最后德军二翼直接由仆从国军队负责,但仆从国军队缺乏反击武器,最后导致德军被包围的主要原因,3,苏军的战斗力,苏军在战斗时有督战队,不战斗就是死,左右都是死所以苏军视死如归,4,伏尔加河,让苏军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员,补充武器,在冬季来了之后,河上结冰,刚好让那些早早等待过河的苏军一拥而上,5,因为天气不好,德军侦察机未能探得苏军向德军二翼进攻的动向。


君不见山水


因为德国只是将列宁格勒围了起来。但由于兵力很多都被抽调去进攻别的战略目标。所以德国已无力再进攻了。还有就是列宁格勒通往外界的道路并未被德军完全封闭。一些给养物质不断被运了进去。从而加强了列宁格勒的守备力量,所以因为这德军久围列宁格勒却攻不下来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