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已经放弃抵抗,群体性免疫力这事靠谱吗?

A云淡风清312


面对新冠病毒的来袭,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意大利、丹麦实行全国封闭的措施;美联储“零利率“救市,推出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塞尔维亚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寄希望于中国技术和物资援助;而英法德等国也提高了国家的防控力度。

在各国采取防疫措施时,瑞典政府却以”没有能力对每个确诊病例进行追踪“为理由,决定停止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统计,不再对轻症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检测,只对重症病患施救。随后,英国首相也宣布放弃积极抗疫,首次抛出群体免疫策略。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了英国政府的防疫措施——“群体免疫“后,引起了群众的热议,什么是群体免疫?它对防控疫情有效吗?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

何为“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是指人或动物中的大比例群体,因为接种疫苗而获得免疫力,使得病毒的感染链被中断,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人因此得到保护。简单来说,就是指群体中大部分人有了某种病毒的抗体后,就具有了群体免疫效应。

早在1923年,世界上就已经有人第一次使用了“群体免疫“策略,当时人们发现大量儿童对麻疹免疫后,新感染的数量暂时减少了。从那以后,我们开始了用疫苗来获得群体免疫,以阻断感染病的传播。所以,群体免疫主要是减少易感人群,来阻断传播。

约翰逊首相认为:想要彻底扼杀病毒已经不太可能,唯有缓慢地通过自然感染令英国国民获得群体免疫,才能度过疫情。对于“群体免疫“策略,帕特里克表示:大约60%的英国人将需要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会对未来的疫情具有群体免疫。英国目前约有6600万人口,如果真的要实行”群体免疫“,那么也就意味着英国需要4000万人感染病毒,以此来获得所谓的”群体免疫“。

为什么英国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迅速采取行动防控疫情,而是另辟蹊径采用“群体免疫“来应对新冠病毒呢?

对此,英国政府做出的考虑是:他们判定英国已经错过疫情“遏制”阶段,如果进入“拖延阶段”,疫情爆发将不可避免。瓦伦斯也回应称,采取不同的措施也都是为了降低传染高峰期。

希伯德表示:如果我对这个政策理解正确,它的目的应该是在冬季达成群体免疫。也就是,在今年11、12月之前,有60%的人口感染上病毒。英国政府的目的也只是让受影响较小的人群来建立群体免疫,然后希望能保护更脆弱的人群。当然,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复杂的过程。

其实,英国实行“群体免疫”,也是遵守达尔文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意思就是:凡是感染了会死的就死去,感染了不会死的就获得免疫,继续活下去。英国首相鲍里斯也暗示了会采用拖延疫情传播的方法应对疫情:“要做好失去所爱之人的准备。”

群体免疫对防控疫情有效吗?

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主编理查德·霍顿在社交媒体上批评称:英国政府正在“与公众玩盘赌”。世界卫生组织也不点名地批评了包括英国在内的几个国家政府:

“那种认为各国应该从遏制病毒传播转向延缓传播的想法是错误和危险的。相反,我们必须加倍努力遏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我们都无法知道谁具有天然抵抗力,即使少数有天然抵抗力的人,他们也不可能堵住病毒在人群的传播。

相对于群体免疫,我们更了解个体免疫,个体免疫是在被病毒感染后痊愈或接种有效疫苗后获得的。当一个人拥有个体免疫力后,病毒再来到他的身边,也就不那么容易被感染。所以,个体免疫是群体免疫的基础,但即使大部分人拥有了个体免疫力,那么他们也无法去保护那些没有抵抗力的人群呀。

新冠病毒存在的时间也还不够长,目前科学上对新冠病毒的只是也还不够多,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中国为了控制疫情,采取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严格防控的措施,而且以及初步把病毒控制下来。除了中国,还有一些国家在新冠防控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新加坡、韩国等。病毒无国界,如果英国实行群体免疫策略,必将对中国防控疫情造成威胁。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加剧,英国若坚持实行“群体免疫”策略,必将对世界防控疫情增加困难。再者,生命诚可贵,政府绝不可以拿群众的生命开玩笑,眼下,只有全世界人民一起努力,才能将疫情控制在人们可调控的范围之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