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炳村:流转土地发展冬早蔬菜产业走出致富路

新平县老厂乡勐炳村,地处戛洒江上游的绿汁江沿岸,距新平县城127公里,是一个热区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的村落。勐炳村坝区海拔750米,年平均气温28℃,记者在绿汁江沿岸看到,一片片整齐的大棚农田星罗棋布地排列在江两岸,近年来勐炳村充分利用河谷热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冬早蔬菜产业。

在绿汁江边的蔬菜大棚里,郁郁葱葱的绿叶掩映着鲜红的果实,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李建林正在自己家的大棚里忙着采收成熟的西红柿。“2019年土地整治后我家便建起了大棚开始种植西红柿,今年一共种了11亩的西红柿,现在已经收获了8亩地,有了30万元的收入。”李建林告诉记者,种植的西红柿全部收完后今年将会有40万元左右的收入,去掉成本后还会有30万元左右的纯收入。“我们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有7口人,其中4人带有残疾,原来就是种一点水稻,基本没有太多额外的收入。”李建林说,今年通过种西红柿有了一笔比较可观的收入,明年还会继续种西红柿,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勐炳村:流转土地发展冬早蔬菜产业走出致富路

在绿汁江边的收购点上,收购商正对将收购来的西红柿进行分拣、打包、装车工作。

冬早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和蔬菜良好的品质吸引了不少来自外地的收购商前来收购当地西红柿。据了解,目前全村共有10多个蔬菜收购点,在其中一个收购点记者看到,收购商正忙着将收购来的西红柿分拣、打包、装车。“勐炳村种出来的西红柿颜色好、口感好、质量好,深受北方各大市场的喜爱。”来自河北保定的西红柿收购商陶纪锁说,像我们这样的收购商有很多家,我们每天都要收40多吨西红柿,春节后我们已经销售出去1500多吨,主要销往北京、石家庄等地。

近年来,老厂乡依托绿汁江热区资源优势,在勐炳村大力发展冬早蔬菜种植产业。据了解,该村2017年引进种植大户,在96户种植大户的带动下,目前西红柿等冬早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100亩,预计收入4400万元。据勐炳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沐信甫介绍,勐炳村原先的土地存在杂乱、零散等情况,分散的土地导致农民耕作起来非常麻烦。通过土地整治,勐炳村共整治了3060亩的田地,还新增了2001亩,形成了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的田间新景象,不仅方便了农民的耕作,每亩土地流转的租金由原先的350元增长至3500多元。

土地整治大大改善了基础条件,优质的农田吸引来了投资商,通过土地的流转,带动了当地冬早蔬菜产业发展。易门三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被勐炳村优质的农田吸引来投资的公司。易门三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9年来到勐炳村投资发展,通过前期的试种,发现勐炳村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目前已经流转了300亩的土地。“公司通过土地流转,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由农户提供土地和农业生产劳动力,种植的农产品由公司统一负责销售,农户便可以参与年底分红。”公司负责人王绍良告诉记者,公司下一步将继续发展冬早蔬菜种植,会将种植的重心转移到西红柿上,吸引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进来,带动他们发展致富。

2014年,勐炳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2200元,近几年通过土地流转带动了全村老百姓参与冬早蔬菜种植,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已经增涨到了7542元。沐信甫告诉记者,国有土地流转后带动了勐炳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土地流转取得的收益按照乡、村、组三级3:3:4的比例分成的方式,2019年勐炳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7余万元,2014年勐炳村无集体经济,到2019年已经壮大到了29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吸引更多投资商来到勐炳投资的同时也带动了许多当地农户参与到了冬早蔬菜种植中来,土地的流转带动了我们当地产业的发展壮大。”沐信甫说,下一步我们勐炳村还将继续依托热区资源优势,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冬早蔬菜种植,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走出一条致富路。(玉溪日报记者 刘黎)

审核:矣萍

勐炳村:流转土地发展冬早蔬菜产业走出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