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轄內所有19家網貸機構已全部自願退出網貸行業

3月15日晚,陝西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簡稱“陝西金融監管局”)在官方微信公號發佈的《網絡借貸行業風險提示函》(簡稱“《提示函》”)稱,在陝西註冊的19家網貸機構已於2020年初停發新標,自願退出網貸行業。這意味著,在全國範圍內的網貸借貸行業專項整治中,陝西省將成為又一對網貸機構“清零”的地區。

網貸機構退出不影響已簽訂借貸合同有關權利義務

《提示函》顯示,目前,註冊在陝西省的19家網貸機構均未完全符合“一個辦法三個指引”要求,並均未通過省互金整治辦和省網貸整治辦檢查驗收。

所有機構已於2020年初停發新標、自願退出網貸行業、並將按照退出承諾清理債權債務、辦理註銷登記或進行名稱和經營範圍變更。外省在陝從事P2P業務的分支機構均未納入行政核查,所有開展網貸業務的機構均未經金融監管部門審批或備案。

陝西金融監管局提醒,網貸機構停發新標,不影響已簽訂借貸合同的借貸雙方有關權利義務,已形成的合法債權債務關係受法律保護。出借人和借款人在網絡借貸平臺上形成的是直接借貸關係,形成的合法債權債務關係受法律保護,借款人應依法履行還款義務,否則會對借款人信用造成不良影響。網貸機構應主動與出借人溝通並定期公告退出進度,積極回應和解決出借人合法合理訴求。借款人應繼續履行還本付息義務,存在惡意逃廢債行為的借款人將會對自身信用造成不良影響。

全國多省市宣佈清退網貸業務

去年11月,全國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工作推進會提出,網絡借貸等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已進入攻堅階段。對於未接入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實時監測系統的機構,要限期退出。

隨後,在全國範圍內,有山東、湖南、四川、重慶、河南、河北、雲南、甘肅、山西、內蒙古等10個省份先後宣佈取締P2P網貸業務。此外,華商報記者不完全梳理發現,還有遼寧、濟南、深圳、寧夏、浙江、北京、貴州、天津、湖北、廣州等省市相繼對外公示了轄區內網貸機構的清退名單。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各類機構出清加速,清退範圍已由最開始的已出險網貸機構,逐步擴展到一些前期納入過合規檢查整改驗收的網貸機構。

國資力量平臺同樣面臨行業轉型

從去年初《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即“175號文”)提到“能退盡退,應關盡關”,許多中小平臺加速出清就已不可逆轉。

“175號文出來後,感覺就沒法再繼續下去了。”陝西一位前網貸從業人士表示,此前他們主要在做車貸業務。因為不再發新標還要解決待收問題,所以退出幾乎是唯一選擇,“政策給出網絡小貸和助貸這兩條轉型路徑,但牌照申請和線下布點都不是我們能負擔的。”

國資力量平臺同樣面臨行業轉型。陝西一家大型國資控股網貸平臺,去年在官網發佈的一份公告顯示,2019年起,對北上廣等互金土壤較好區域的30家頭部平臺進行調研,並逐步對其中10家走訪學習,謀求新的業務發展方向。3月16日,該平臺客服人員告訴華商報記者,現有產品和客戶權益不受影響,已全面停止新辦P2P網貸業務。

網貸行業是否會迎來“最終章”?

網貸平臺政策收緊時間從2016年4月開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啟動。那麼,經歷過野蠻生長、密集暴雷到面臨轉型和出清的今天,網貸行業是否將迎來“終章”?

去年10月,在央行舉行的2019年第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佈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表示,2019年以來網貸的借貸餘額、借貸人數、在營機構數量均大幅下降,下一步力爭在2020年上半年基本完成網貸領域存量風險化解。

西北大學金融系主任王滿倉認為,隨著行業監管信號的密集釋放,網貸行業未來一段時間仍將以清退或轉型為主,僅存的少數平臺未來需要在堅守合規底線,提高運營合規度的前提下,才可能迎來轉型曙光。他同時認為,未來真正意義上的金融信息中介仍會存在,其生存土壤在於金融業的信息不對稱、客戶行為習慣和金融服務渠道逐漸發生的轉變。

華商報記者 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