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生原創 ︳天鏡本空含萬物

李春生原創 ︳天鏡本空含萬物

鏡像是當代法國精神分析學家拉康思想的核心概念。拉康發現,意識的確立發生在嬰兒前語言期的一個神秘瞬間,此即為“鏡像階段”。在這個階段,一個6—18個月的嬰兒面對鏡子中自己的影像時,剛開始認為是他人;但他人的“目光”不斷反射給嬰兒,約束著嬰兒的認知,於是嬰兒逐漸認識到鏡中的影像是自己,混同於“自我”與“他者”;再後來,嬰兒迷戀於鏡中的影像,希望“他者”成為“自我”。隨著嬰兒的成長,語言代替了鏡像成為了他者。語言克服了鏡像體驗主客不分的混沌狀態,使主體建立起來,但同時也使得慾望與慾望的結果清晰化,從而實現了語言對於自我的統治。

李春生原創 ︳天鏡本空含萬物

拉康的鏡像理論是與易理暗契的。《梅花易數》乾卦類像中乾為鏡,天就像一面鏡子,而且是一面形似蓋笠凹凸一體的鏡子,能通過大氣層的反射、折射、散射、衍射光波,在天空中形成各種實像和虛像。譬如,每天早晨在東方地平線上太陽所呈現的紅彤彤的大圓盤模樣即非真實的太陽而是太陽之像。在天人同類、天人相副下,人腦作為人中之天也就起到產生拉康鏡像的他者作用。拉康又進一步將他者分為小他者(a)和大他者(A)。小他者總是與感性的虛幻的他者為伍,而大他者則是象徵性的語言。如果說小他者對應於如天的人腦,則這個大他者則是人腦上的嘴,人嘴恰似那天上的雲,雲的千姿百態的變化實際是天在不盡地訴說,此先天八卦乾一兌二之深意也。

李春生原創 ︳天鏡本空含萬物

拉康的鏡像理論如同“芝麻開門”的咒語,讓我們可以走進山門一窺天的寶藏秘密。

其一,所謂名相者即天鏡之所呈之幻象。名相者,鏡像也。《楞伽經》曰:“愚痴凡夫,隨名相流。”人們對於名相的嚮往與追求實際是基於自我的執著性所導致的對天鏡之像的眷戀,而天性本空,能證悟“凡所有相,皆為虛妄”者才可獲大圓鏡智以迥脫根塵。

李春生原創 ︳天鏡本空含萬物

其二,所謂境界者即是人在天鏡中所展現的世界。天鏡之所以能映物是因為有光,人之光來自心,有什麼樣心光就展現什麼樣的世界。心光(離火)與天鏡(乾金)之間所組成的天火同人和火天大有卦昭示出凡夫的心隨境轉和聖賢的境隨心轉這兩種不同境界。

其三,所謂異化者即是天的統治方式。當主體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分裂出自己的對立面,變為外在的異己的力量,這種現象被稱為異化。天要統治人,就需要通過其映物功能來讓分裂出人的對立面。當然,天對人的統治是一種無心之治,本質上來自於人的自我執著之性。如果不能證悟到天性之空,就不可能根除鏡像和異化,所以,即便消除了私有制的異化也必然會帶來公有制的異化,即便消除了資本、權力的異化也必然會帶來科學、技術的異化。

李春生原創 ︳天鏡本空含萬物

其四,所謂天人感應者即是通過天人之間的鏡像功能實現的。天有天鏡,人有人鏡,天人之間互為鏡像,互相映射。古人認為天能影響人事、預示災祥,而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此絕非虛言。

李春生原創 ︳天鏡本空含萬物

其五,拉康的鏡像說與弗洛伊德的無意識分別道出了人作為天地相交陰陽和合之物而與天地之間各自的關係。弗洛伊德的無意識是被壓抑的原欲,體現的是坤土中的坎水的暗流湧動;拉康的鏡像說則揭示出自我的他者本質,表達的是離火照乾天之明。從無意識上升到自我,弗洛伊德相信了人的主體性;而從自我到鏡像的他者,拉康則證偽了人的主體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