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有哪些值得看的辩题?

来神之腿


第一季

辩题:要牺牲贾玲救大家吗?

辩题详情:在漆黑的海面上,有两艘船被大魔王困住了。第一艘船上关押着场上16位奇葩和现场100位无辜的观众,另一艘船上关着女神贾玲。大魔王密谋了一个邪恶的计划,他在第一艘船上放了一个按钮,如果按下按钮,船上的116个人可以获得自由,但贾玲的船就会爆炸,船毁人亡。如果不按,第一艘船就会爆炸,奇葩们和观众就会葬身大海,无一幸免。现在按钮就在你面前,你会按吗?

辩题很重要,《奇葩说》为了让观众有共鸣,方便代入自己,生活类辩题占据了大部份。但前四季,每季都会有一些脑洞题,比如第一季的这一集。

马薇薇在这一场女王气场十足,并且贡献了后来广为流传的金句:没有霹雳手段,怎怀菩萨心肠。但最大的亮点还是两位导师,高晓松分享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我在美国的时候,住在十楼,有一天早上六点钟火警响了。我只拿了信用卡,就跑出来了。美国人是习惯沿墙右边排成一排往下走,让出一边给消防队员,所以大家没有乱挤,所有人都沿着墙右边下去。但在队伍的最前面,有两个老太太,特别胖,走得很慢,还手挽手。

我当时刚去美国没多久,我怀着从小受过的教育,想救更多的人,或者想救自己,我想扒开老太太自己先下去。这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太正常了,我经历过中国当年的地震,那时有人被踩在地上。但是那人说,我是在救我妈!我们总能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救众生也好,救母亲也好,去牺牲别人。但当时我一看,所有的人,包括年轻人也好,中年人也好,都排在老太太后面,虽然她们走得特别慢。后来我对我自己说,既然我来到了这个国家,就入乡随俗吧。当时,大家没有一个人去推那俩老太太,我也就坚定地排在那个队伍里,跟着所有人一起慢慢慢慢下楼,到最后我们也没有死。

但这件事给了我一个特别大的改变,所以我一定选择不去按这个钮。如果这116个人中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不去炸,其实我可以很坦然地和大家一起去死。我觉得人类还有最后一点光荣和尊严。如果大部份人都选择去炸贾玲,我还跟着大家一起卑微地活下来了,所以对我来说两个选择都可以,但反正我肯定不会按这个钮。人都有一种从众心里,我一个人可能不敢,但我跟116个人在一起,最后怀着人类的尊严和光荣死去,这个我还是能做到的。

高晓松说完之后,蔡康永破天荒选择了叛变,从正方变成反方。因为他说当他看到场上的观众选择该炸的人居多时,他吓坏了。所以他决定要叛逃,因为辩论已经不重要,但向年轻人传递自己真心的信仰更重要。他说,你按下那个钮是作为,你不按那个钮是不作为。我们人最基本的底线是要守住那个不作为。

在看这集之前,我一直都认为《奇葩说》是一个综艺节目,只不过披了件辩论的外衣。但看完这一集,我觉得《奇葩说》带给我的东西,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综艺节目的范畴。别的节目带给我的是欢乐,但《奇葩说》带给我的是成长。

第二季

辩题:该不该向父母出柜?

首先来看看这集的阵容,导师中蔡康永是已出柜的GAY,金星曾做过变性手术。选手中姜思达、樊野、邱晨都是同性恋。所以蔡康永才说,谈这个话题,没有比这个阵容更合适的。

于是,一个残酷的辩题和奇葩们更加残酷的真实人生,交织在了一起。

蔡康永公认情商很高,他永远不动声色地坐在台上旁观奇葩们唇枪舌战。高晓松像师长,给你当头棒喝。而他像朋友,温情脉脉。每次他发言时,热闹的场子顿时就会安静下来,你不一留神,就掉进了他精心编织的陷阱里,并且心甘情愿。

他自己说,康熙做了十二年,观众未必会知道他心里怎么想。虽然穿得热闹,但内心冷漠。但在《奇葩说》,他必须一再发表意见。而这一次,因为辩题和他的人生境遇高度重合,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人性化的蔡康永:他哽咽了!这是他第一次在节目中情绪失控,他之所以选择反方是因为:

我知道如果我站到第一线去雄辩的话,我还是会影响到一些人。但坏就坏在我自己经历过打击。所以我知道有些人扛不住,这是我心中软弱的部分。如果我不用经历过这些打击,我比较能够鼓动他们说,大家能够站出来,好好地把这些柜子给拆掉。

这集的正反双方,都是基于爱的角度来辩论,整场没有一个贱人。是我看过内地的节目中,对同性恋这个议题做的最具人文关怀的一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后来舆论进一步紧缩,这期节目也被删掉了,所以必须要力荐。

第三季

辩题:时保联是不是暴政?

第三季时, ”宝岛辩魂“黄执中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幕前。他最大魅力就是说话自带黑洞式语境。他一开口,你就迅速掉入他所营造的语境当中。也许你不能理解他所说的,还是会忍不住惊呼“好厉害”。如果弱一点的对手,分分钟会守不住自己的立场,被他带跑。

但这一集,黄执中的对手是姜思达。他一站起来,首先用两三句话,轻轻松松地破坏掉了黄执中所营造的语境,把观众从他的语言黑洞中拉了出来。接着花了13分钟阐述自己的观点,全程高能,层层递进,金句频出:

朋友从来不会随随便便要和你时刻保持联系。朋友非常有分寸,你们才能称为朋友。

我忙我没法回你信息,我不忙我更没法回你信息,我就想不忙。

每次一坐飞机我们都感觉是上帝的弃儿,不是因为我们飞得太高,而是因为天上没有信号。

我们时刻保持联系,最大的危害是我们难以时刻和自己保持联系。

等他讲完,不但执中放弃了奇袭,连导师们也纷纷叫好,所以这一集又叫”大美玲之夜“。

至此,第一季时那个青涩的戴花少年,终于成长为气场十足的名媛。对于忠实观众而言,因为亲见了他每一次的成长,在这一集里,会收获老母亲式的欣慰。

如果特别喜欢这集,也可以看看《爱上人工智能算不算爱情?》,因为也是姜思达和黄执中的巅峰对决。

第四季

辩题: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我该支持还是反对?

一道催泪的辩题。一旦出现这种辩题,逻辑就要往后退,因为情感和故事更容易击中我们的内心。尤其是在《奇葩说》,毕竟它并不是一个严肃的辩论节目。

这集的最大看点就是马薇薇的发言,尤其是最后被陈铭奇袭的时候讲的故事,现场一度又变成了泪海。当然,她陈述的时候,也是金句不断:

什么是选择,一个对的,一个错的,那不叫选择,因为只有傻X才会选那个错的。两个都是对的,那不怕选择,选哪个都很爽。人生最痛苦的选择是什么,两个都是错的,这个时候,我们要选择的是,我们更能背负哪种错误带给我们的代价。

孝顺这个词就是由后悔构成的,无数个我们做错事的瞬间,无数个我们割舍不了的瞬间。

你把他放到老人院去,其实已经把他流放在家庭的亲情之外了。

真心说出的不一定是真话,那是情话啊。

虽然这一集,又是情感打败逻辑,但还是值得一看。因为看完之后,你会对你爸妈更好一点。

尾声

整理完前四季之后,如果你要问我,最喜欢哪一季,我会告诉你是第一季。那时场上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大家也想赢,但没这么想赢,多元观点之间的交锋比输赢更重要。第一季的录影棚没现在这么大,导师和选手坐得很近,彼此之间的地位界限模糊,选手不服也可以直接和导师开杠,看的人热血沸腾。

随着节目越来越红,场上的权力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但资源又有限,场外的数次撕X就是证明。其实各位奇葩们,赢很重要,但输出你们独特的观点更重要啊!不忘初心这几个字已经泛滥成灾,但我真的希望《奇葩说》可以做到。








老高与小茉茉


我是奇葩说的粉丝,追《奇葩说》到第五季,客观讲还是很心累的,因为早就不是把它当成一个娱乐节目来看待,而是真切地觉得自己在学习。

毕竟这五年来,我被这个节目“刺激”得重新反思了很多问题,也有更多簇新的启发。

第二季有一期讨论“长生不老是不是一件好事?”马东的发言让我记忆犹新,“青山不老为雪白头,我们不知道青山何时所始,又何时所终,但不耽误青山在我们心中的美。”

至今想起,还是感慨,何必长生不老,我愿只争朝夕。

每一期辩题都是一次灵魂的拷问,而此前的每一期,至少到节目尾声,我都能交付一个确信的答案,但是周六这一期节目我看了两遍,非常震撼,却还是犹豫,“如果可以让全人类大脑一秒知识共享,你支持吗?”

看到辩题的第一反应是当然不支持,寒窗苦读这么多年,别人谈恋爱我在学知识,别人生孩子我还在学知识,竟然让我把脑子里珍贵的存货拱手让人?竟然还只需要一秒钟的时间,就否定了我三十多年的努力?

这岂不是抹杀勤奋努力的意义,不公平!不共享,坚决不共享,这辈子都不可能共享。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事是,如果真的能做到一秒全球知识共享,那会不会有人坐等出现更多的一秒共享,共享记忆、共享伴侣、共享财富,它带给我们便利,也带来了更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大多数人可以什么都不做,就能轻松拥有一切。

而这种看似轻松能收获的一切,其实也是轻松放弃一切的过程,我们再也无法体会努力后收获成功的喜悦,无法感受去征服未知领域所带来的刺激和兴奋,也无法懂得生命中重要的情感,那是珍惜和维系。

我们喜欢的一切,不仅因为它本身可贵而富有价值,喜欢它更是因为在争取过程中我们的投入,你得到的东西,无论是知识、能力、财富和情感,它因我们为之付出了心血、汗水、时间和感情,而变得更加动人。

心理学中有一个说法叫“心血辩护效应”,说的就是,对一件事付出越多,对它就会越加喜欢。

学习知识也是如此,我们为变得更优秀更博学付出的越多,我们就越尊重自己所学,也会越珍惜成果,当学习知识不再需要我们付出任何的时候,我们不仅不尊重知识,我们还会觉得知识无用,甚至滥用知识。

这也是不支持的一方提出的观点,当那些心术不正的坏人利用知识来破坏规则,来施加伤害,知识成了核武器,它很危险。

02

尽管一开始我就有明确的立场,但还是被支持知识共享的一方发言打动了,我的犹豫也是因为我看到了更新鲜更有冲击的视角。

陈铭一直是我在《奇葩说》最喜欢的选手,关于这个辩题,他开杠的过程寸步不让,又有理有据,非常精彩,其中有一段发言让我产生了摇摆。

他以医学为例阐述,“尽管达成了同等的知识水平,但每个人依然有不同的价值选择,比如同样是顶级的肺部医学博士,依然有人愿意冒着损害健康的风险吸烟,而有人坚决不吸烟。”

或许,我们成为今天的我们,并不是由知识含量决定,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经历、感受,我们在知识以外形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更能影响我们去到哪里,得到什么。

那些学到的知识,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获取,最终产生化学作用,是因为它们跟我们内在的性格、经验、观念发生交互,就像同样的一首歌,有人听觉轻快,有人却深悟悲凉。

如果得到同样的知识就能成为同样的人,那我们又把自由意志、个体的多样性置于哪里?

知识是眼睛,是一扇窗,能让我们看到另一个世界的风景,打开另一个世界的门,而那抹风景,那个新的世界到底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改变,最终决定者还是我们自己。

的确,如蔡康永所说,捍卫着知识不共享这个观点的人,很多都是知识的既得利益者,说起来,我也算其中一个,写文章、做心理咨询,都是基于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仅靠知识储备却不足够,咨询需要技巧,也要富有人格魅力,书写需要文字运用能力,也要充满情感,掌握知识又在传播知识,是以知识为基础,而把知识跟技巧、阅历、实践、感悟等等糅合在一起才是核心。

如此说来,知识共享又有何不可呢?它能改善时间精力不足所带来的知识匮乏,能补齐智力和能力上的部分缺憾,也能让更多人站在同样的知识高度上对话,或许,人与人之间可以因此变得更容易相互理解。

大家都知道我有个栏目叫“将军知道”,一直在回复各种提问,讲真,每一个回答的内容都很好理解,甚至可以说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知识,如果真的有机会知识共享,我想,是不是至少能多解决一部分人的困惑,让他们能早点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也就能更早一点活的幸福。

03

这也是我很喜欢《奇葩说》的原因,它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磁场,它把种种不可能被提及被思索被争议的话题,变成了一种可能,而它又把这种可能变成了让我们有机会检视和改变自己的现实。

同时期待最新的一季开播。





泊治圈


1、毕业后混的很normal,要不要参加同学会?2、职场菜鸟被前辈压榨,要不要say no?3、面对女友求生欲测试,演戏还是做自己?4、我很喜欢一个人,但ta在恋爱中,要不要跟ta告白?5、第一次约会,能不能用优惠券买单?6、熬夜伤身,但使我快乐,还要不要熬?7、异性好友脱单后,要不要和ta保持距离?8、要不要再朋友圈宣泄负面情绪?9、男生真的有需要识别“缘茶”的能力吗?


雷死人不偿命囧图集


1.辩题——婚礼真的有必要吗?

节目当中,飞飞疯狂吐槽了现在婚礼上的种种陋习,例如大清早接亲、吃闭门羹、亲友的闹婚等,让他觉得婚礼就是个尴尬自嗨的私人庙会。还说抱新娘抱不动,得请一搬家公司来帮忙才能弄下楼。

2.辩题: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我该支持还是反对?

一道催泪的辩题。一旦出现这种辩题,逻辑就要往后退,因为情感和故事更容易击中我们的内心。尤其是在《奇葩说》,毕竟它并不是一个严肃的辩论节目。

这集的最大看点就是马薇薇的发言,尤其是最后被陈铭奇袭的时候讲的故事,现场一度又变成了泪海。当然,她陈述的时候,也是金句不断:

什么是选择,一个对的,一个错的,那不叫选择,因为只有傻X才会选那个错的。两个都是对的,那不怕选择,选哪个都很爽。人生最痛苦的选择是什么,两个都是错的,这个时候,我们要选择的是,我们更能背负哪种错误带给我们的代价。

孝顺这个词就是由后悔构成的,无数个我们做错事的瞬间,无数个我们割舍不了的瞬间。

你把他放到老人院去,其实已经把他流放在家庭的亲情之外了。

真心说出的不一定是真话,那是情话啊。

虽然这一集,又是情感打败逻辑,但还是值得一看。因为看完之后,你会对你爸妈更好一点。

3.辩题:不生孩子有错吗?

在我看来,没有错。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有清晰的自我意识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并且他们愿意自己去承担选择的好处或后果,那么其他人就不应该去干涉他们。

在奇葩说的辩论现场,肖骁会输是在意料之内的,看过视频的人应该会有印象,马薇薇一边说理,一边说事,熟练地运用着辩论场上的经验边举证边论证;反观肖骁这边,他在用自己去支撑整个观点,用自己的切身性格、经历和想法去论证自己的观点,我很喜欢肖骁,但是,我不得不客观地说,他这样的一个论述,不把结果推回到大多数人,会让人认为,那是你一个人的选择,与他人无关,这只是一个特例。所以这个过程也就少了很多的说服力。

4.辩题:精神出轨和肉体出轨,哪个你更不能接收?

好难的选择,有如必须在面包和爱情之间做一个选择。有些题目,我一看标题就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和理由,可是这道题目,我还真的静下来想一想才能回答。将自己置身其中,我选择了肉体出轨更加不能接受。因为只要不是醉的一塌糊涂,微醉的情况下也是可以保持理性,肉体不出轨。如果肉体出轨,让我有一种你放弃了这段感情的感觉。但是精神出轨,其实相对来说肉体出轨来说,更加情非得已,可是,你愿意为了我们还存在的感情,没有肉体出轨,我是予以理解的。你只是碰到了你心仪的对象,心猿意马了一下。我并不是精神世界至高的人,觉得两人精神世界要共通,完全属于彼此,纯白无瑕疵,所以我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可是如果可以,希望我今生,你今生,都不需要做这个选择。


蹲剧


第一季八强争霸第二场“贾玲该不该死”

选手的发言没什么印象了,高晓松的发言印象比较深刻,他说如果这116个人大多数选择不去炸,我可以很坦然的跟大家一起去死,如果大部分人都选择杀她,我还和大家一起卑微的活了下来。这两个选择对我来说都可以。不去按这个钮,怀着人类最后的尊严和光荣死去,这个还是能做到的

第三季有一期“该鼓励病危患者活下去吗?”

里面黄执中的发言让人耳目一新,正反方无外乎就是在谈生命啊痛苦啊之类的,少爷说病危患者从生病一开始就一直听到鼓励,他们不想听人们有多舍不得我,不想听没有我你们会不行,没有我你们依然会好好过。说出鼓励的话真心话可能就说不出来了,“等你出院了再去干嘛干嘛”,殊不知也许就是最后一面。趁我还能听… 我去的地方不需要勇气,你们才要。

第四季第二期 “奋斗的城市污染严重我该走吗?” 正方黄执中说,一个国家最大的骄傲是培养出来娇贵的人民。反方陈铭说“人民的骄傲呢?是空气变差了就走,还是改变它?一个人的选择是简单的,一群人的选择是会开出花来的。” 反应真的太快了,真的厉害。

第五季第三期陪伴时间和亲子关系的。这场颜如晶mvp。她说父母跟孩子就像连续剧,从一到二十集,但比连续剧惨,剧错过了可以补,孩子的人生你错过了就补不回来了。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的观众。我不会错过你的后半生,也请你不要错过我的,我们有情有义


一瓶酸奶


第一季

辩题:要牺牲贾玲救大家吗?

辩题详情:在漆黑的海面上,有两艘船被大魔王困住了。第一艘船上关押着场上16位奇葩和现场100位无辜的观众,另一艘船上关着女神贾玲。大魔王密谋了一个邪恶的计划,他在第一艘船上放了一个按钮,如果按下按钮,船上的116个人可以获得自由,但贾玲的船就会爆炸,船毁人亡。如果不按,第一艘船就会爆炸,奇葩们和观众就会葬身大海,无一幸免。现在按钮就在你面前,你会按吗?

辩题很重要,《奇葩说》为了让观众有共鸣,方便代入自己,生活类辩题占据了大部份。但前四季,每季都会有一些脑洞题,比如第一季的这一集。

马薇薇在这一场女王气场十足,并且贡献了后来广为流传的金句:没有霹雳手段,怎怀菩萨心肠。但最大的亮点还是两位导师,高晓松分享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我在美国的时候,住在十楼,有一天早上六点钟火警响了。我只拿了信用卡,就跑出来了。美国人是习惯沿墙右边排成一排往下走,让出一边给消防队员,所以大家没有乱挤,所有人都沿着墙右边下去。但在队伍的最前面,有两个老太太,特别胖,走得很慢,还手挽手。

我当时刚去美国没多久,我怀着从小受过的教育,想救更多的人,或者想救自己,我想扒开老太太自己先下去。这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太正常了,我经历过中国当年的地震,那时有人被踩在地上。但是那人说,我是在救我妈!我们总能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救众生也好,救母亲也好,去牺牲别人。但当时我一看,所有的人,包括年轻人也好,中年人也好,都排在老太太后面,虽然她们走得特别慢。后来我对我自己说,既然我来到了这个国家,就入乡随俗吧。当时,大家没有一个人去推那俩老太太,我也就坚定地排在那个队伍里,跟着所有人一起慢慢慢慢下楼,到最后我们也没有死。

但这件事给了我一个特别大的改变,所以我一定选择不去按这个钮。如果这116个人中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不去炸,其实我可以很坦然地和大家一起去死。我觉得人类还有最后一点光荣和尊严。如果大部份人都选择去炸贾玲,我还跟着大家一起卑微地活下来了,所以对我来说两个选择都可以,但反正我肯定不会按这个钮。人都有一种从众心里,我一个人可能不敢,但我跟116个人在一起,最后怀着人类的尊严和光荣死去,这个我还是能做到的。

高晓松说完之后,蔡康永破天荒选择了叛变,从正方变成反方。因为他说当他看到场上的观众选择该炸的人居多时,他吓坏了。所以他决定要叛逃,因为辩论已经不重要,但向年轻人传递自己真心的信仰更重要。他说,你按下那个钮是作为,你不按那个钮是不作为。我们人最基本的底线是要守住那个不作为。

在看这集之前,我一直都认为《奇葩说》是一个综艺节目,只不过披了件辩论的外衣。但看完这一集,我觉得《奇葩说》带给我的东西,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综艺节目的范畴。别的节目带给我的是欢乐,但《奇葩说》带给我的是成长。

第二季

辩题:该不该向父母出柜?

首先来看看这集的阵容,导师中蔡康永是已出柜的GAY,金星曾做过变性手术。选手中姜思达、樊野、邱晨都是同性恋。所以蔡康永才说,谈这个话题,没有比这个阵容更合适的。

于是,一个残酷的辩题和奇葩们更加残酷的真实人生,交织在了一起。

蔡康永公认情商很高,他永远不动声色地坐在台上旁观奇葩们唇枪舌战。高晓松像师长,给你当头棒喝。而他像朋友,温情脉脉。每次他发言时,热闹的场子顿时就会安静下来,你不一留神,就掉进了他精心编织的陷阱里,并且心甘情愿。

他自己说,康熙做了十二年,观众未必会知道他心里怎么想。虽然穿得热闹,但内心冷漠。但在《奇葩说》,他必须一再发表意见。而这一次,因为辩题和他的人生境遇高度重合,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人性化的蔡康永:他哽咽了!这是他第一次在节目中情绪失控,他之所以选择反方是因为:

我知道如果我站到第一线去雄辩的话,我还是会影响到一些人。但坏就坏在我自己经历过打击。所以我知道有些人扛不住,这是我心中软弱的部分。如果我不用经历过这些打击,我比较能够鼓动他们说,大家能够站出来,好好地把这些柜子给拆掉。

这集的正反双方,都是基于爱的角度来辩论,整场没有一个贱人。是我看过内地的节目中,对同性恋这个议题做的最具人文关怀的一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后来舆论进一步紧缩,这期节目也被删掉了,所以必须要力荐。

第三季

辩题:时保联是不是暴政?

第三季时, ”宝岛辩魂“黄执中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幕前。他最大魅力就是说话自带黑洞式语境。他一开口,你就迅速掉入他所营造的语境当中。也许你不能理解他所说的,还是会忍不住惊呼“好厉害”。如果弱一点的对手,分分钟会守不住自己的立场,被他带跑。

但这一集,黄执中的对手是姜思达。他一站起来,首先用两三句话,轻轻松松地破坏掉了黄执中所营造的语境,把观众从他的语言黑洞中拉了出来。接着花了13分钟阐述自己的观点,全程高能,层层递进,金句频出:

朋友从来不会随随便便要和你时刻保持联系。朋友非常有分寸,你们才能称为朋友。

我忙我没法回你信息,我不忙我更没法回你信息,我就想不忙。

每次一坐飞机我们都感觉是上帝的弃儿,不是因为我们飞得太高,而是因为天上没有信号。

我们时刻保持联系,最大的危害是我们难以时刻和自己保持联系。

等他讲完,不但执中放弃了奇袭,连导师们也纷纷叫好,所以这一集又叫”大美玲之夜“。

至此,第一季时那个青涩的戴花少年,终于成长为气场十足的名媛。对于忠实观众而言,因为亲见了他每一次的成长,在这一集里,会收获老母亲式的欣慰。

如果特别喜欢这集,也可以看看《爱上人工智能算不算爱情?》,因为也是姜思达和黄执中的巅峰对决。

第四季

辩题: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我该支持还是反对?

一道催泪的辩题。一旦出现这种辩题,逻辑就要往后退,因为情感和故事更容易击中我们的内心。尤其是在《奇葩说》,毕竟它并不是一个严肃的辩论节目。

这集的最大看点就是马薇薇的发言,尤其是最后被陈铭奇袭的时候讲的故事,现场一度又变成了泪海。当然,她陈述的时候,也是金句不断:

什么是选择,一个对的,一个错的,那不叫选择,因为只有傻X才会选那个错的。两个都是对的,那不怕选择,选哪个都很爽。人生最痛苦的选择是什么,两个都是错的,这个时候,我们要选择的是,我们更能背负哪种错误带给我们的代价。

孝顺这个词就是由后悔构成的,无数个我们做错事的瞬间,无数个我们割舍不了的瞬间。

你把他放到老人院去,其实已经把他流放在家庭的亲情之外了。

真心说出的不一定是真话,那是情话啊。

虽然这一集,又是情感打败逻辑,但还是值得一看。因为看完之后,你会对你爸妈更好一点。

尾声

整理完前四季之后,如果你要问我,最喜欢哪一季,我会告诉你是第一季。那时场上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大家也想赢,但没这么想赢,多元观点之间的交锋比输赢更重要。第一季的录影棚没现在这么大,导师和选手坐得很近,彼此之间的地位界限模糊,选手不服也可以直接和导师开杠,看的人热血沸腾。

随着节目越来越红,场上的权力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但资源又有限,场外的数次撕X就是证明。其实各位奇葩们,赢很重要,但输出你们独特的观点更重要啊!不忘初心这几个字已经泛滥成灾,但我真的希望《奇葩说》可以做到。



爱豆萌主idol


第一季

辩题:要牺牲贾玲救大家吗?

辩题详情:在漆黑的海面上,有两艘船被大魔王困住了。第一艘船上关押着场上16位奇葩和现场100位无辜的观众,另一艘船上关着女神贾玲。大魔王密谋了一个邪恶的计划,他在第一艘船上放了一个按钮,如果按下按钮,船上的116个人可以获得自由,但贾玲的船就会爆炸,船毁人亡。如果不按,第一艘船就会爆炸,奇葩们和观众就会葬身大海,无一幸免。现在按钮就在你面前,你会按吗?

辩题很重要,《奇葩说》为了让观众有共鸣,方便代入自己,生活类辩题占据了大部份。但前四季,每季都会有一些脑洞题,比如第一季的这一集。

马薇薇在这一场女王气场十足,并且贡献了后来广为流传的金句:没有霹雳手段,怎怀菩萨心肠。但最大的亮点还是两位导师,高晓松分享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我在美国的时候,住在十楼,有一天早上六点钟火警响了。我只拿了信用卡,就跑出来了。美国人是习惯沿墙右边排成一排往下走,让出一边给消防队员,所以大家没有乱挤,所有人都沿着墙右边下去。但在队伍的最前面,有两个老太太,特别胖,走得很慢,还手挽手。

我当时刚去美国没多久,我怀着从小受过的教育,想救更多的人,或者想救自己,我想扒开老太太自己先下去。这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太正常了,我经历过中国当年的地震,那时有人被踩在地上。但是那人说,我是在救我妈!我们总能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救众生也好,救母亲也好,去牺牲别人。但当时我一看,所有的人,包括年轻人也好,中年人也好,都排在老太太后面,虽然她们走得特别慢。后来我对我自己说,既然我来到了这个国家,就入乡随俗吧。当时,大家没有一个人去推那俩老太太,我也就坚定地排在那个队伍里,跟着所有人一起慢慢慢慢下楼,到最后我们也没有死。

但这件事给了我一个特别大的改变,所以我一定选择不去按这个钮。如果这116个人中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不去炸,其实我可以很坦然地和大家一起去死。我觉得人类还有最后一点光荣和尊严。如果大部份人都选择去炸贾玲,我还跟着大家一起卑微地活下来了,所以对我来说两个选择都可以,但反正我肯定不会按这个钮。人都有一种从众心里,我一个人可能不敢,但我跟116个人在一起,最后怀着人类的尊严和光荣死去,这个我还是能做到的。

高晓松说完之后,蔡康永破天荒选择了叛变,从正方变成反方。因为他说当他看到场上的观众选择该炸的人居多时,他吓坏了。所以他决定要叛逃,因为辩论已经不重要,但向年轻人传递自己真心的信仰更重要。他说,你按下那个钮是作为,你不按那个钮是不作为。我们人最基本的底线是要守住那个不作为。

在看这集之前,我一直都认为《奇葩说》是一个综艺节目,只不过披了件辩论的外衣。但看完这一集,我觉得《奇葩说》带给我的东西,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综艺节目的范畴。别的节目带给我的是欢乐,但《奇葩说》带给我的是成长。

第二季

辩题:该不该向父母出柜?

首先来看看这集的阵容,导师中蔡康永是已出柜的GAY,金星曾做过变性手术。选手中姜思达、樊野、邱晨都是同性恋。所以蔡康永才说,谈这个话题,没有比这个阵容更合适的。

于是,一个残酷的辩题和奇葩们更加残酷的真实人生,交织在了一起。

蔡康永公认情商很高,他永远不动声色地坐在台上旁观奇葩们唇枪舌战。高晓松像师长,给你当头棒喝。而他像朋友,温情脉脉。每次他发言时,热闹的场子顿时就会安静下来,你不一留神,就掉进了他精心编织的陷阱里,并且心甘情愿。

他自己说,康熙做了十二年,观众未必会知道他心里怎么想。虽然穿得热闹,但内心冷漠。但在《奇葩说》,他必须一再发表意见。而这一次,因为辩题和他的人生境遇高度重合,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人性化的蔡康永:他哽咽了!这是他第一次在节目中情绪失控,他之所以选择反方是因为:

我知道如果我站到第一线去雄辩的话,我还是会影响到一些人。但坏就坏在我自己经历过打击。所以我知道有些人扛不住,这是我心中软弱的部分。如果我不用经历过这些打击,我比较能够鼓动他们说,大家能够站出来,好好地把这些柜子给拆掉。

这集的正反双方,都是基于爱的角度来辩论,整场没有一个贱人。是我看过内地的节目中,对同性恋这个议题做的最具人文关怀的一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后来舆论进一步紧缩,这期节目也被删掉了,所以必须要力荐。

第三季

辩题:时保联是不是暴政?

第三季时, ”宝岛辩魂“黄执中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幕前。他最大魅力就是说话自带黑洞式语境。他一开口,你就迅速掉入他所营造的语境当中。也许你不能理解他所说的,还是会忍不住惊呼“好厉害”。如果弱一点的对手,分分钟会守不住自己的立场,被他带跑。

但这一集,黄执中的对手是姜思达。他一站起来,首先用两三句话,轻轻松松地破坏掉了黄执中所营造的语境,把观众从他的语言黑洞中拉了出来。接着花了13分钟阐述自己的观点,全程高能,层层递进,金句频出:

朋友从来不会随随便便要和你时刻保持联系。朋友非常有分寸,你们才能称为朋友。

我忙我没法回你信息,我不忙我更没法回你信息,我就想不忙。

每次一坐飞机我们都感觉是上帝的弃儿,不是因为我们飞得太高,而是因为天上没有信号。

我们时刻保持联系,最大的危害是我们难以时刻和自己保持联系。

等他讲完,不但执中放弃了奇袭,连导师们也纷纷叫好,所以这一集又叫”大美玲之夜“。

至此,第一季时那个青涩的戴花少年,终于成长为气场十足的名媛。对于忠实观众而言,因为亲见了他每一次的成长,在这一集里,会收获老母亲式的欣慰。

如果特别喜欢这集,也可以看看《爱上人工智能算不算爱情?》,因为也是姜思达和黄执中的巅峰对决。

第四季

辩题: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我该支持还是反对?

一道催泪的辩题。一旦出现这种辩题,逻辑就要往后退,因为情感和故事更容易击中我们的内心。尤其是在《奇葩说》,毕竟它并不是一个严肃的辩论节目。

这集的最大看点就是马薇薇的发言,尤其是最后被陈铭奇袭的时候讲的故事,现场一度又变成了泪海。当然,她陈述的时候,也是金句不断:

什么是选择,一个对的,一个错的,那不叫选择,因为只有傻X才会选那个错的。两个都是对的,那不怕选择,选哪个都很爽。人生最痛苦的选择是什么,两个都是错的,这个时候,我们要选择的是,我们更能背负哪种错误带给我们的代价。

孝顺这个词就是由后悔构成的,无数个我们做错事的瞬间,无数个我们割舍不了的瞬间。

你把他放到老人院去,其实已经把他流放在家庭的亲情之外了。

真心说出的不一定是真话,那是情话啊。

虽然这一集,又是情感打败逻辑,但还是值得一看。因为看完之后,你会对你爸妈更好一点。

尾声

整理完前四季之后,如果你要问我,最喜欢哪一季,我会告诉你是第一季。那时场上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大家也想赢,但没这么想赢,多元观点之间的交锋比输赢更重要。第一季的录影棚没现在这么大,导师和选手坐得很近,彼此之间的地位界限模糊,选手不服也可以直接和导师开杠,看的人热血沸腾。

随着节目越来越红,场上的权力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但资源又有限,场外的数次撕X就是证明。其实各位奇葩们,赢很重要,但输出你们独特的观点更重要啊!不忘初心这几个字已经泛滥成灾,但我真的希望《奇葩说》可以做到。


ninetyninepercent


1、毕业后混的很normal,要不要参加同学会?

2、职场菜鸟被前辈压榨,要不要say no?

3、面对女友求生欲测试,演戏还是做自己?

4、我很喜欢一个人,但ta在恋爱中,要不要跟ta告白?

5、第一次约会,能不能用优惠券买单?

6、熬夜伤身,但使我快乐,还要不要熬?


有限年华奋斗吧


这里只说《奇葩说》第六季的辩题,推荐几期我个人认为很有趣的辩题。

第一期辩题"正确的废话还要说吗?"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说话,什么是废话?谁能保证自己说的每一句都不是废话?又该以什么为标准判别是正确的废话呢?

第16期辩题"临死前你会选择冷冻自己送到100年之后吗?你怎么选"。自古以来长生不死,都是千万年来很多人想要达到的愿望。古有皇帝为了追求长生不死吃丹药,《西游记》中妖怪为长生不老吃唐僧肉。如今社会的技术发达了,当你面临选择时,你会怎么选呢?

第19期辩题"生二胎需要经过老大同意吗?你怎么看?"现在国家开放了二胎政策,许多夫妇都开始生二胎,那在生二胎的时候,该不该让老大同意才生呢? 如果老大坚决不同意,那么我们是不是不生了呢?


醉蓝小花


刚开始就为了图个乐呵,后来看着看着就挺有感触的

我觉得这个节目最大的魅力是

辩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它提供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而是同一事物的所有可能性。往往辩题第一眼都会有一个你自己的看法,但是当你听了辩手的发言以后,你就会被说服。它做的,并不是给观众答案,而是给不同的角度,启发大家进一步思考。

这个节目由于不上电视所以有些条件比较宽泛

经常是段子与脏话并进,什么都敢讲,后期哔——到一句话就剩连接词

除了让你爆笑的内容还会有很多直击灵魂的内容

比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期是第二季的

“该不该向父母出柜”

听姜思达说观点的时候蔡康永非常感同身受,自爆出柜经历时,难掩压力失声痛哭。

真的是一边截图一边看一边哭

最后没念广告没投票直接结束

去年的9月底《奇葩说》第5季开始了

这一季新请来了李诞和薛兆丰作为导师

但是在开播前一天微博热搜突然出现:董婧傅首尔

因为这个事搞的我一度不想看奇葩说,感觉节目有点变味儿了,个人觉得比起前三季来说这两季太过偏重综艺感,没有以前好看了,不过还是有很多很厉害的选手说的话让我深思。不过还是希望节目能越做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