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的西塘,有生气,有温暖。

弄堂•传说的西塘 | 传说的西塘,有生气,有温暖。

1

西塘是一个有故事的古镇,而且还都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着的故事和传说。

黄亚洲的《西塘有戏》一文开场就是:“我说西塘有戏,是因为西塘有墙。墙是戏的大幕。”什么叫“戏”?戏就是故事,就是传说。借用同样的句式我想说的是,西塘有故事、有传说,是因为西塘有长长短短的弄堂。

弄堂,那可是故事和传说的酝酿、生产和张扬之所。对啊,高高矮矮的粉墙与粉墙的组合,不就是长短不一、曲里拐弯的弄堂吗?

西塘多弄堂,不仅是个数量问题,而且还是个形式、型制问题。据说在一个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域内,竟有122条弄堂。有界弄、宅弄,有陪弄、船弄,有明弄、暗弄。弄堂的名称也很有名堂,比如用薄石板铺设的叫石皮弄,又因其既窄小又绵长,便让民间的段子高手们想象并杜撰出许许多多有影无影的传说。

弄堂•传说的西塘 | 传说的西塘,有生气,有温暖。

当然,和其他古镇老城一样,更多的弄堂名称,所能表达的就是某个特定时期的内容,比如油车弄、柴炭弄,比如米行埭、灯烛街,等等。透漏的是曾经的一段历史、一段往事。往事如烟,飘散开来,又往往会成为芸芸众生口中演绎、虚构并幻想的故事、传说。

一个经历千年历史烟云风雨的平民小镇,丰富而又美丽的传说和故事,始终生动而新鲜地让导游的姑娘、摇船的艄公,以及饭店或客栈的老板和老板娘们津津乐道。有一些故事和传说,古镇人是用“田歌”演唱给你听的,或壮怀激烈,或凄美哀婉。

弄堂•传说的西塘 | 传说的西塘,有生气,有温暖。

2

跨过西塘古镇景区入口的门槛,看到的是一汪水面,清澈、幽深。下到船里,艄公就会给你指点一个站在水边的雕像,是五姑娘。也许你在一进门的时候就发现了,只是距离较远,没有看到五姑娘的秀气和水灵。

据传五姑娘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最早是由一位陆姓裁缝编成“十二月花名”的田歌传扬开来的。早前的西塘农村,每到年末冬闲季节,裁缝师傅会被请到农家去做衣,一家大小都要做上一身过年穿的新衣裳,一般都是一家两三天。有时候,一家连着一家,手艺好的师傅会在一个村里呆上十天半月。如果碰到有人家姑娘出嫁什么的,师傅在村里的时间会更长久。或许陆师傅就是去到方家浜做衣服,听到了杨家小姐五姑娘和长工徐阿天的故事。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故事的结局相当凄惨悲凉。或许陆师傅曾在杨府也做过衣服,再或许陆师傅竟在西塘镇上见到过徐阿天,据说徐阿天被杨家毒打致残而成了流落街巷的乞丐。

作为被后世广泛传唱的田歌,陆师傅的原创作品,于今已经无法查找考证。不过,后世众多田歌手还都是以“十二月花名”的形式在传唱。在此抄录1954年由著名田歌手沈少泉、顾友珍、顾秀珍演唱,并获浙江省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演出奖的文字吧:

正月梅花开来是新年,窑岸村东浜出了一个徐阿天,徐天哥哥屋里穷来呒饭吃,要到方家浜杨金元拉屋里去做长年。

做长年来话长年,小小价钿勿连牵,五姑娘摇手额脚、额脚摇手,捧出一碗茶来给徐天哥哥吃,双眼夹夹、盖碗底上托出两个白洋钿。

二月杏花开来白洋洋,方家浜杨金元拉屋里出了一个玲珑乖巧五姑娘,五姑娘年纪轻轻、十五加三交十八,未曾出帖配鸳鸯。

三月桃花满树红,凌家埭出会闹丛丛,方施两浜、大男小女、穿红着绿、着绿穿红都去看,五姑娘同徐天哥哥装病在房中。

四月蔷薇梗上生,徐天哥哥手拿藤斗去下秧,五姑娘手拿陈毛豆凿子、上腰岸落来下腰岸上、七嘴八搭、粳秧糯秧下拉一扇里,秋分稻莠埋怨五姑娘。

五月石榴一点红,徐天哥哥手拿黄秧在田中,五姑娘日间头陈糯米团子吊糖馅,夜间头剥白鸡蛋放拉饭当中。

六月荷花透水鲜,徐天哥哥你为啥怕热勿来眠,五姑娘日间头细筋蒲扇洋洋叫同你扇,夜间头大红西瓜放拉你枕头边。

七月凤仙七秋凉,五姑娘同徐天哥哥两人掇只黄杨板凳去乘凉,东邻西舍阵阵介话,男混女淘像啥样?

八月桂花喷喷香,徐天哥哥同五姑娘两家头细话细商量,别人家花烛夫妻同到老,我们是恩爱私情勿久长。

九月菊花头对头,徐天哥哥手拿小小包裹去逃走,五姑娘见仔一把拉住伊,叫你做满十二个月、廿四个节气一道走。

十月芙蓉应小春,杨金元手拿一把刀来一根绳,问你五姑娘刀上死呢还是绳上死,五姑娘是肠肚痛一根绳。

十一月里李子花开,杨五姑娘死下来,诸亲百眷都叫到,救命阿天勿曾来。

十二月里腊梅开,杨金元去买棺材,要买龙心棺来乌木盖,五色衣裳落棺材。

十三月有花花不开,徐天哥哥打扮一个换糖担,他一心要想偷牌位,牌位偷勿着,回到屋里摆只空座台。

弄堂•传说的西塘 | 传说的西塘,有生气,有温暖。

3

用文学的眼光来看,五姑娘真的是敢爱敢做的人物,爱得大胆、真切、热烈,做得刚直、坚定、决绝,有性格,有情感。这样真的爱情,这样烈的性情。

也正因此,嘉善田歌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不仅拥有着民族音乐的价值,而且还是民间文学的瑰宝。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嘉善田歌《五姑娘》先后被改编成为了越剧、音乐剧等,也让西塘的文艺青年顾锡东,踏上了戏剧大家的成功之路。

于是,我们还得回顾头来,去注视创作了这样一部田歌作品的陆裁缝。虽然,我们无法知晓他的高矮胖瘦,更不知他年长几何。或许,就像摇橹的艄公那样黑瘦、朴实。但是,我们无法不用一种敬仰的眼光去看他。

西塘的三教九流、街头巷尾,流溢着的就是那样的文化气息。

在艄公用沙哑的嗓音哼唱的几句田歌声中,小船已经离开了五姑娘公园。

其实,不应该用这样一种游记的笔调来写的。在西塘古镇景区的入口,放着这么一个悲剧主角,规划设计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如何思考的?文化与生活,有些时候好像还真是不能糅合在一块。

弄堂•传说的西塘 | 传说的西塘,有生气,有温暖。

4

穿过廊桥,迎面而至的就是一座庙:护国随粮王庙,又叫七老爷庙。在这里,又是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传说。

首先,是因遭天灾而生活悲惨的百姓。说是早在明崇祯末的某某年,西塘地区严重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其次,是金七以身殉法的壮烈。金七,只是个为朝廷运粮的小官,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只知其排行老七,故被百姓拥称为“七老爷”。百姓之所以如此拥戴金七,是他用官粮救济灾民。

之所以要说其壮烈,是金七因私放官粮而殉身。有两说:一说是金七解粮进京,被追究而殉法;另一说是金七因私放官粮后,自知无法交差而投江。而且,现在的七老爷庙的位置,就是金七的投江之地。

其三,要交代的是金七身后的荣耀。一是朝廷的追封。朝廷追查后,金七成为了爱民模范,先是册封为“利济侯”,后又追谥为“护国随粮王”。既封侯又封王,身后的金七极尽荣耀。

历朝历代,自古到今,好像都是这样做的。二是民间的追思感恩。对有恩于民的人物,老百姓的传统做法是建庙祭祀。也正是缘于这样的传统,在成功满足地方教化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民间信俗的内容。

其实,作为地方神祇,在嘉善各地,原先是有多处供奉七老爷的庙宇的。西塘的七老爷庙是现如今硕果仅存的一座,不过也是在旧址上重建的。七老爷庙的建筑又非常特别,殿前有檐廊,檐廊里的椽子呈弓形,垂柱也雕刻精细,如同官宦人家一般,是一般庙宇中很少见得到的。

“神威护国职随粮,掷玟兼传肘后方。庙貌重新何赫赫,塔湾尽处去烧香。”这是清光绪年间邑人陆炳琦《平川棹歌120首》之一,按严云的注释,说金七“或云即汉秩侯金日单也”。这种说法,或与魏武帝曾驻跸过魏塘一样,只能是个传说。

在西塘的两个只知其姓不知其名的传说人物,裁缝陆师傅以他的艺术创作,让嘉善田歌成为嘉善大地上空经久不绝的旋律,让五姑娘成了永恒的文学人物。

运粮官金七以自己的私放官粮、拯救百姓于水火的壮举,把自己化作了护国随粮之神,几百年来让百姓顶礼膜拜。

弄堂•传说的西塘 | 传说的西塘,有生气,有温暖。

站在摇啊摇的小船上,远眺那悠悠之水、绵绵之建筑,可以想象的是从这群古旧建筑的每一个窗口,每一条连接河道与街市的弄口、巷口,每时每刻都会传扬出与这个古镇、古镇人们有关系的故事、传说。

传说的西塘,有生气,有温暖。那么,沿着这清澈如许的河流,继续去聆听古镇的传说、古镇的故事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