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的西塘,有生氣,有溫暖。

弄堂•傳說的西塘 | 傳說的西塘,有生氣,有溫暖。

1

西塘是一個有故事的古鎮,而且還都是在民間廣泛流傳著的故事和傳說。

黃亞洲的《西塘有戲》一文開場就是:“我說西塘有戲,是因為西塘有牆。牆是戲的大幕。”什麼叫“戲”?戲就是故事,就是傳說。借用同樣的句式我想說的是,西塘有故事、有傳說,是因為西塘有長長短短的弄堂。

弄堂,那可是故事和傳說的醞釀、生產和張揚之所。對啊,高高矮矮的粉牆與粉牆的組合,不就是長短不一、曲裡拐彎的弄堂嗎?

西塘多弄堂,不僅是個數量問題,而且還是個形式、型制問題。據說在一個平方公里的古鎮區域內,竟有122條弄堂。有界弄、宅弄,有陪弄、船弄,有明弄、暗弄。弄堂的名稱也很有名堂,比如用薄石板鋪設的叫石皮弄,又因其既窄小又綿長,便讓民間的段子高手們想象並杜撰出許許多多有影無影的傳說。

弄堂•傳說的西塘 | 傳說的西塘,有生氣,有溫暖。

當然,和其他古鎮老城一樣,更多的弄堂名稱,所能表達的就是某個特定時期的內容,比如油車弄、柴炭弄,比如米行埭、燈燭街,等等。透漏的是曾經的一段歷史、一段往事。往事如煙,飄散開來,又往往會成為芸芸眾生口中演繹、虛構並幻想的故事、傳說。

一個經歷千年歷史煙雲風雨的平民小鎮,豐富而又美麗的傳說和故事,始終生動而新鮮地讓導遊的姑娘、搖船的艄公,以及飯店或客棧的老闆和老闆娘們津津樂道。有一些故事和傳說,古鎮人是用“田歌”演唱給你聽的,或壯懷激烈,或悽美哀婉。

弄堂•傳說的西塘 | 傳說的西塘,有生氣,有溫暖。

2

跨過西塘古鎮景區入口的門檻,看到的是一汪水面,清澈、幽深。下到船裡,艄公就會給你指點一個站在水邊的雕像,是五姑娘。也許你在一進門的時候就發現了,只是距離較遠,沒有看到五姑娘的秀氣和水靈。

據傳五姑娘的故事,發生在清朝末年,最早是由一位陸姓裁縫編成“十二月花名”的田歌傳揚開來的。早前的西塘農村,每到年末冬閒季節,裁縫師傅會被請到農家去做衣,一家大小都要做上一身過年穿的新衣裳,一般都是一家兩三天。有時候,一家連著一家,手藝好的師傅會在一個村裡呆上十天半月。如果碰到有人家姑娘出嫁什麼的,師傅在村裡的時間會更長久。或許陸師傅就是去到方家浜做衣服,聽到了楊家小姐五姑娘和長工徐阿天的故事。

故事本身並不複雜,故事的結局相當悽慘悲涼。或許陸師傅曾在楊府也做過衣服,再或許陸師傅竟在西塘鎮上見到過徐阿天,據說徐阿天被楊家毒打致殘而成了流落街巷的乞丐。

作為被後世廣泛傳唱的田歌,陸師傅的原創作品,於今已經無法查找考證。不過,後世眾多田歌手還都是以“十二月花名”的形式在傳唱。在此抄錄1954年由著名田歌手沈少泉、顧友珍、顧秀珍演唱,並獲浙江省首屆民間音樂舞蹈會演演出獎的文字吧:

正月梅花開來是新年,窯岸村東浜出了一個徐阿天,徐天哥哥屋裡窮來嘸飯吃,要到方家浜楊金元拉屋裡去做長年。

做長年來話長年,小小价鈿勿連牽,五姑娘搖手額腳、額腳搖手,捧出一碗茶來給徐天哥哥吃,雙眼夾夾、蓋碗底上托出兩個白洋鈿。

二月杏花開來白洋洋,方家浜楊金元拉屋裡出了一個玲瓏乖巧五姑娘,五姑娘年紀輕輕、十五加三交十八,未曾出帖配鴛鴦。

三月桃花滿樹紅,凌家埭出會鬧叢叢,方施兩浜、大男小女、穿紅著綠、著綠穿紅都去看,五姑娘同徐天哥哥裝病在房中。

四月薔薇梗上生,徐天哥哥手拿藤鬥去下秧,五姑娘手拿陳毛豆鑿子、上腰岸落來下腰岸上、七嘴八搭、粳秧糯秧下拉一扇裡,秋分稻莠埋怨五姑娘。

五月石榴一點紅,徐天哥哥手拿黃秧在田中,五姑娘日間頭陳糯米糰子吊糖餡,夜間頭剝白雞蛋放拉飯當中。

六月荷花透水鮮,徐天哥哥你為啥怕熱勿來眠,五姑娘日間頭細筋蒲扇洋洋叫同你扇,夜間頭大紅西瓜放拉你枕頭邊。

七月鳳仙七秋涼,五姑娘同徐天哥哥兩人掇只黃楊板凳去乘涼,東鄰西舍陣陣介話,男混女淘像啥樣?

八月桂花噴噴香,徐天哥哥同五姑娘兩家頭細話細商量,別人家花燭夫妻同到老,我們是恩愛私情勿久長。

九月菊花頭對頭,徐天哥哥手拿小小包裹去逃走,五姑娘見仔一把拉住伊,叫你做滿十二個月、廿四個節氣一道走。

十月芙蓉應小春,楊金元手拿一把刀來一根繩,問你五姑娘刀上死呢還是繩上死,五姑娘是腸肚痛一根繩。

十一月裡李子花開,楊五姑娘死下來,諸親百眷都叫到,救命阿天勿曾來。

十二月裡臘梅開,楊金元去買棺材,要買龍心棺來烏木蓋,五色衣裳落棺材。

十三月有花花不開,徐天哥哥打扮一個換糖擔,他一心要想偷牌位,牌位偷勿著,回到屋裡擺只空座臺。

弄堂•傳說的西塘 | 傳說的西塘,有生氣,有溫暖。

3

用文學的眼光來看,五姑娘真的是敢愛敢做的人物,愛得大膽、真切、熱烈,做得剛直、堅定、決絕,有性格,有情感。這樣真的愛情,這樣烈的性情。

也正因此,嘉善田歌作為一種文化遺產,不僅擁有著民族音樂的價值,而且還是民間文學的瑰寶。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嘉善田歌《五姑娘》先後被改編成為了越劇、音樂劇等,也讓西塘的文藝青年顧錫東,踏上了戲劇大家的成功之路。

於是,我們還得回顧頭來,去注視創作了這樣一部田歌作品的陸裁縫。雖然,我們無法知曉他的高矮胖瘦,更不知他年長几何。或許,就像搖櫓的艄公那樣黑瘦、樸實。但是,我們無法不用一種敬仰的眼光去看他。

西塘的三教九流、街頭巷尾,流溢著的就是那樣的文化氣息。

在艄公用沙啞的嗓音哼唱的幾句田歌聲中,小船已經離開了五姑娘公園。

其實,不應該用這樣一種遊記的筆調來寫的。在西塘古鎮景區的入口,放著這麼一個悲劇主角,規劃設計的時候也不知道是如何思考的?文化與生活,有些時候好像還真是不能糅合在一塊。

弄堂•傳說的西塘 | 傳說的西塘,有生氣,有溫暖。

4

穿過廊橋,迎面而至的就是一座廟:護國隨糧王廟,又叫七老爺廟。在這裡,又是一個悲慘壯烈的故事傳說。

首先,是因遭天災而生活悲慘的百姓。說是早在明崇禎末的某某年,西塘地區嚴重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

其次,是金七以身殉法的壯烈。金七,只是個為朝廷運糧的小官,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只知其排行老七,故被百姓擁稱為“七老爺”。百姓之所以如此擁戴金七,是他用官糧救濟災民。

之所以要說其壯烈,是金七因私放官糧而殉身。有兩說:一說是金七解糧進京,被追究而殉法;另一說是金七因私放官糧後,自知無法交差而投江。而且,現在的七老爺廟的位置,就是金七的投江之地。

其三,要交代的是金七身後的榮耀。一是朝廷的追封。朝廷追查後,金七成為了愛民模範,先是冊封為“利濟侯”,後又追諡為“護國隨糧王”。既封侯又封王,身後的金七極盡榮耀。

歷朝歷代,自古到今,好像都是這樣做的。二是民間的追思感恩。對有恩於民的人物,老百姓的傳統做法是建廟祭祀。也正是緣於這樣的傳統,在成功滿足地方教化的同時,極大地豐富了民間信俗的內容。

其實,作為地方神祇,在嘉善各地,原先是有多處供奉七老爺的廟宇的。西塘的七老爺廟是現如今碩果僅存的一座,不過也是在舊址上重建的。七老爺廟的建築又非常特別,殿前有簷廊,簷廊裡的椽子呈弓形,垂柱也雕刻精細,如同官宦人家一般,是一般廟宇中很少見得到的。

“神威護國職隨糧,擲玟兼傳肘後方。廟貌重新何赫赫,塔灣盡處去燒香。”這是清光緒年間邑人陸炳琦《平川棹歌120首》之一,按嚴雲的註釋,說金七“或雲即漢秩侯金日單也”。這種說法,或與魏武帝曾駐蹕過魏塘一樣,只能是個傳說。

在西塘的兩個只知其姓不知其名的傳說人物,裁縫陸師傅以他的藝術創作,讓嘉善田歌成為嘉善大地上空經久不絕的旋律,讓五姑娘成了永恆的文學人物。

運糧官金七以自己的私放官糧、拯救百姓於水火的壯舉,把自己化作了護國隨糧之神,幾百年來讓百姓頂禮膜拜。

弄堂•傳說的西塘 | 傳說的西塘,有生氣,有溫暖。

站在搖啊搖的小船上,遠眺那悠悠之水、綿綿之建築,可以想象的是從這群古舊建築的每一個窗口,每一條連接河道與街市的弄口、巷口,每時每刻都會傳揚出與這個古鎮、古鎮人們有關係的故事、傳說。

傳說的西塘,有生氣,有溫暖。那麼,沿著這清澈如許的河流,繼續去聆聽古鎮的傳說、古鎮的故事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