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現在都復工了嗎,你們的工作氛圍是怎樣的?

有娃一族


您好!我是一家教育機構的教學校長,看到您提出的問題,和您分享一下我目前的工作氛圍。

疫情期間,教育行業是一個十分尷尬的行業,也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學校都沒有被允許開學到教室上課,我們教育培訓機構就更不被允許開課。但是我們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要有索調整。

結合相關的政策文件和公司的實際情況,我們很早就復工了,按照正常的時間開始上班,但是不是到公司上班,而是在家裡辦公。

在家辦公?這多爽啊,是不是就可以睡到十一二點起床?

那當然不是的,在家辦公的標準就是隻有辦公的地點發生了變化,其他的工作內容是不變的。在家辦公的載體就依靠我們的網絡平臺來進行,比如說打卡和開會就用到我們的釘釘軟件,學生上課和開家長會我們就用到了線上授課軟件,比如說直播雲、伯索等等。

可能有人會問了,這樣的工作的環境有氛圍嗎?答案是肯定的。氛圍有沒有,要看要求夠不夠。標準一旦制定了,那麼氛圍自然就被營造起來了。

對於不同的部門制定好按時的早會和晚會,早會開始佈置自己一天的工作,每個人都發言把自己的當日規劃發出來,一天的工作就是要完成這些工作,完不成將受到什麼樣的懲罰。晚會,回報自己一天的工作中完成的情況,遇到了哪些問題,是否解決了,怎麼解決的,從中你得到了哪些經驗。

這樣下來就可以將日工作完成的非常井井有條,工作的狀態也在節節上升。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工作,一定要執行,那就是開會。不管什麼情況,會一定要開。開會是傳遞精神,落實決策的重要方式和途徑,也是給員工定基調定方向的一把尺子,管理者一定要把會開好。我目前一個星期參加大大小小的會議都有7個,會上表揚好人好事,公佈業績前三甲,提出問題,給出解決辦法。老師們的工作熱情很足。

同時,一個很見效果的、能夠帶動工作氛圍的方法,那就是可以設置一個臨時性的獎勵激勵,給員工們設置一個小小的工作目標,讓他們在內部競爭一下,有競爭就有進步嘛!比如說上課最多的老師獎勵200元現金,這樣一定會讓一部分老師更加努力。



刁嬋姑娘


首先很高興解答“你們現在都復工了嗎,你們的工作氛圍是怎樣的?”這個問題。

2020年,一場疫情讓我們有了相同的特殊經歷。

我很高興把我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全國疫情正在結束,各地都已陸續復工。我剛開始復工那會兒,談不上氛圍咋樣,畢竟大家都還心情沉重。

那時在家憋了兩個月的我,盼著復工可以大展身手,接著做個快樂的“工作狂”。可回到崗位卻發現力不從心了,幹啥都顛三倒四亂的一匹😂

有種“復工了你還記得自己的崗位嗎?”的搞笑段子成現實的感覺。

哈哈哈,也許你會說沒那麼誇張嘛!

段子是有些誇張卻有內在道理。我們當然會記得自己是產品經理、商城銷售員、律師、流水線工人、建築工人……但還能不能像往常熟練的完成工作是拿不準了!

這是我內心的直觀感受,就是感覺和自己想的有懸殊吧。所以產生一些心理落差。

從公司的大環境來說,看得出大家和我一樣,狀態都不是很佳。審視一下自己就會覺得這是意料之中的事。

畢竟大家經歷疫情的洗禮,都想著回到崗位好好工作努力改變現實吧;但受疫情的影響,很多原本正常的流程,都變得複雜化,增加了工作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

疫情期間與日常工作不一樣所造成的情緒波動吧。從進公司消毒、量體溫;到與同事間隔一米以上,再到吃飯自帶用餐隔開距離……這些與往常有差異的安排。都讓大家有些彆扭。

看得出大家都從開始復工的新鮮感,轉變為繁瑣帶來的無奈感。

心態崩到老闆的任務不想完成,同事間都懶得強顏歡笑,難纏的客戶讓工作氛圍一潭死水。吐槽2020年太特麼難了!

哈哈哈好了,我也把復工時的情形說完了,也算借回答你的提問梳理發洩下自己的情緒。

我們現在氛圍一如往常——打滿雞血。

有句話說得好:人是環境的產物,好水釀好酒,好泥塑好壺,好的環境才能造就棟樑之才。

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又是人創造的。

開工到現在快半個月。從開始的低落不適到此時的心向陽光春暖花開。

每個人的臉上都浮現著春意盎然的笑。肩並肩手拉手抗擊疫情的同時努力工作。

我相信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也借回答你這個問題的機會感謝工作在一線的抗疫人員們,是他們無私的奉獻為我們遮風擋雨。

希望我的回答讓你也信心滿滿開心復工,加油💪

祝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