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必要在农村建房吗?有何建议?

吴冠秀


个人认为还是有必要再农村建房的

一、现如今农村大多都是中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居多,他们没有退休金之类,那么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种地和干点零活补贴家里开销。

二、如果现在都搬到城里住首先要买房吧?但是现在我们县城房价也不低,我是90后目前都付不了首付,就算有的家庭能买起或付得起首付,但是靠什么维持生计,中年人可以找份工作但是中年人一般都是上有老人要侍奉下有小的要看护,而且我们县城消费也不低。本来我也想让孩子去县城上学的 可是公立学校要房产证 私立学校学费太贵而且还要学习好的,学习差的还不接收。所以我们目前正在努力挣钱在县城付个首付 让孩子也受到高等教育。


乡村莎姐


导读:【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小伊】这几年虽然在城市定居,但是每年也会回农村居住一些时日,如果有人问我现在还有必要再农村建房吗?我会坚定地回答:“有必要”,我大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民建方向,希望有些建房的建议对您有所帮助。

一、为什么说有必要在农村建房子?

我农村老家的房子四五年了,去年翻修了一次,加了一个彩钢屋顶防止屋顶漏水,以我自身的经历来告诉你为什么要在农村盖房子:

  • 1、父母在农村安享晚年。我父母如今60岁了,在帮我带孩子,父亲在旁边打零工,母亲在家做饭收拾房子,接送孩子上学放学。虽说这样的生活在年轻人看来还是不错的,但是对于两位老人来说不一定使他们想要的生活。他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已经适应不了城市的生活,有时候还是想回农村安度晚年。过两年孩子大了,如果父母的身体健康允许,我觉得他们会农村或许使他们想要的生活,等他们身体不允许或者想回城里了再接他们回城市生活。

  • 2、回农村过春节或者省亲。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虽然现在定居城市,但是亲戚朋友很多都在农村,每年都会回去一段时间。特别是春节的时候,城市里没有“年味儿”,每年都会陪父母回老家串亲戚,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个房子,用父母的话说:“不是一两天,住别人谁家都不合适。”有时候老家有红白喜事的时候也是,我们需要回去几天,在别人家住总归不太好,但是农村也没有酒店或者旅馆,实在不方便。但是如果有自建房,住起来也就自在了很多。

  • 3、自己退休后回农村养老。我虽然现在在城市上班,但是年老退休后还是想回农村养老,我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有农村人的传统思想“落叶归根”。其实我并不是很喜欢城市里都是“钢筋水泥”的城市,在城市住在高楼里,始终没有农村“脚踏实地”的感觉。况且我一直觉得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在年老的时候还是想轻松一些,回农村种花种菜养养小动物也是不错的选择。

小结:回农村的前提就是老家有房子,如果回去住别人家,毕竟他们也都是一家人,忽然闯进他们的生活,给他们造成不便不说,自己也没有家的感觉,这就是我想在农村建房的原因。


二、关于农村自建房的一些建议

因为我自己本身在建筑行业从事工作,以后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想在农村老家自己设计建造一所房子,以下是我对农村自建房的一些建议:

  • 1、专业团队设计图纸。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人也都富起来了,很多人在村里花几十万或者百万建房子,但是建好之后“难看还不实用”,比如说(1)层高太高,外观不好看,内部不好装修,空调降温和升温很难;(2)进深太大,屋内空荡荡的显得冷清。我建议农村人也要找专业设计团队根据自身需求设计一套“专属”建筑图纸,不仅会漂亮很多,而且也更实用,说不定还会省钱。

  • 2、专业的施工团队。首先我并不是说农村的施工团队不好,大多数农村的施工团队有丰富的“经验”,也正是所谓的“经验”阻挡了他们的革新,他们十多年可能只会盖那一种房子,甚至很多施工团队看不懂图纸。我们村曾经有些施工队盖一米多的时候发现墙歪了,也有人建好了发现留的楼梯位置太小,楼梯歪歪斜斜就是上去了,颇有“艺术感”。

  • 3、房子装修。如果说建筑结构是房子的内在,那么装修就是体现房子的外在美,建筑装修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在农村建好房子后装修一下会让房子更漂亮。

小结:在农村人心里可能会觉得花钱花图纸完全是浪费钱,我倒是不这么觉得,我认为建筑图纸设计的好,不仅漂亮实用,也会节省很多材料和人工,降低成本。我知道农村攒钱盖房子不容易,那么既然盖了,为什么不盖一个既好看又实用的小洋楼呢?

结语: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在农村老家自己设计施工建“小洋房”安度晚年,你觉得怎么样呢?欢迎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是农村土生土长的伊人间,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为作者亲自独立撰写,今日头条首发,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伊人间


在农村建房我认为可行,现在像我们文山市的农村,入村道路全部硬化,电通水通。生活还是很方便的,村里的大多数人家都有了小汽车,摩托车,到镇上采购物质,小孩读书,到镇卫生院看病也行。

在本村建房,起码宅基地很便宜,也就是办证需要几百块钱。像我的老房子翻新,建二层半380平米,占地160平米,二十万左右可以建成毛坯房,简装修在25万左右。门口100米长围墙6万元,院子200平方以前已经硬化。

下面就是买点沙发,家用电器,太阳能等生活用品2万元。

综合以上,预算53万元。就可以达到现代化生活水平,居住面积和空气质量那是让城里人好不羡慕。

我们村离镇车程3分钟,离文山城车程50分钟。

我认为如果在农村收入稳定的话,或者在城里工作苦钱,周末可以回老家度假的人群。在农村建房很划算。回老家,乡亲聚一聚吹吹牛聊聊天,生活也是很惬意的。

这样大的房子,在文山市里没有300万可买不下来。






七都利农


如果要是条件允许的话,是可以建的。 现在农村和城市的道路已经基本没有区别了,首先非常感谢国家把水泥路修到每一户门口,让我们农村人从此不在受到雨后要宅家的诟病。 我是农村人,我认为农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也很不错了,现在每个村里都有几个环卫工,再也不是以前的脏乱差了。 现在的农村超市商品非常多,生活物质也是应有尽有。 在城里买了房子所有生活物资全部都要购买,如果没有稳定工作真的很难在城里有质量的生活下去。反观农村除了电器基本所有都可以自足,例如今年疫情影响,在农村基本上不用担心生活物资的影响。 如果在外面有了稳定的工作,安了家落了户就完全没有必要在家里建房子,毕竟房子只是住的,在哪里都一样。





玉昆能否脱贫实录


记得小学四年级,表哥去村里招生,姥姥那边的亲戚,重来未见过面的那种,无意中看见了我,特意跑到家中商量去寄宿学校上学。小学四年级,大概也就十一二岁的样子,从此踏上上学路,记得有次放假在父亲背后走,同村的竟然问我是谁?可以说在那时开始,基本上在村里的活动就少的多了,转眼大学毕业,工作结婚,定居市里,回村里的机会就少之又少了。但心中总是有着一种对家的眷恋与不舍,更加喜欢农村里的那种宁静与安逸。也许这就是一种恋家情节吧,总是忘不了生你养你的地方,现在随着年纪的变大,这种感觉越来越变得明显,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回家再建房,陪同父母,过这种宁静的生活。


流l郎l者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出生在农村,农村给我们很多的回忆。对我们70后人来说,哪里有我们曾经的生活,有曾经爸妈的音容笑貌,有爸妈的温度;有我们四季里每日的三餐,还有我们的欢天笑语,有我们的左邻右舍,有我们小时候的玩伴……在夕阳西下时投下妈妈在田间长长的身影……有条件在农村建一个房子,闲暇之余坐在那里温存一家人在一起的体味。呜呜!


大陆的春天


现在农村的宅基地可是香饽饽,不是谁想盖房子就能盖的,现在应该审批宅基地建房很严格了,必须符合一户一宅之外,鉴于建房用地减少、新农村建设、乡村社区规划等原因,宅基地建房要比以前管控的严格,目前为止我们当地农民盖新房的现象少了,起码我是没看到的。


农村盖房子好处多,但审批不太容易。

在农村有一处院落的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毕竟是老家的,农村人有一种很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就是要叶落归根,年轻的时候无论在哪里打拼,最后还是会想起老家的种种好处,想搬回来居住。我们邻村的三个兄弟,都在北方包工程,很有钱的大老板,几年前还在老家合伙盖起来很气派一处院落,说是给自己父母住的,现在母亲不在了父亲也去城里养老了,只留下房屋还雇人看管,说他们以后也回来,逢年过节的也会回来小住。


我去过他们家装修过,真的很大气,早几年就花50万在农村老家盖房子,还是有前瞻性眼光的,不像咱们手里积蓄不多,踟蹰犹豫不决,到现在想盖新房也难了,除了造价好很多之外,宅基地建房审批也要严格好多,一般人审批不下来。不过我觉得在偏远山区和农村审批还要容易些,因为能盖房子的场地还是很多的,我们是平原地区,宅基地用地确实紧张,大家伙都搬到公路两边盖房子,哪有那么多的临街房宅子。

还有必要建房,但指定规划区域的可能性大。

农村宅基地房屋,现在虽然还不出来有多大的好处,但以后说不准。很多城里人都想方设法地想在农村有一栋房屋,哪怕是花大价钱而不可得,可见他们也是有所图的,也许就是看中了以后农村土地的升值潜力,我们看不到的潜力,因为住在农村太久了,看够了农村美景,不过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罢了。农民有对本村集体建房用地的使用资格,也是一种福利,不用花大价钱去买,这是商品房比拟不了的,农民盖房子需要投入的是建房成本。


有必要在农村盖房子,但随着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计划等,必然会走乡村社区整体规划的路线,以前只要是宅基地就能建,之后估计会指定规划区域去建。还要有去按照规划图纸来盖房子,极有可能不会再让自己盖房子,社区规划后建好房屋,然后由村民来购买,这种规划可能性要大些,因为我们这里的小区就是如此。所以我想说的是,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就算你有必要,也不一定能盖的成。

我的一些不成熟建议。

在农村老家原有宅基地房屋的,就算不住人也要打理好点,争取别让倒塌了,倒塌了再危房几年就不是自家宅基地了,村集体是要收回去的。家里没有房屋但有宅基地的,如果村里让盖房子,赶紧去盖,不知道以后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动,盖好了手续齐全,就算征迁也有相应的补偿。


多相信有些城里人或者老家人的前瞻性眼光,他们做投资很少吃亏。比如在农村盖房子,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他们都会去投资,前几年看不到什么收益和回报,但大头在后面。现在农村房宅三权分置,所有权、使用权和资格权分置,后面肯定有大的动作,信不信有你去想了。

农村老俗话


在农村建房首先你得有宅基地,农村的宅基地可比城市里的房子金贵多了,不是有钱就能买的。对在农村建房这个问题,往年人们都不太注意。今年经过疫情影响,农村有宅基地的人都心动了。有条件的人都想回去建个小别墅。节假日的时候可以回去度度假,换个心情。农村的地方大,有房有院子,好多地方都是自来水和天然气到户了,道路也是柏油路,交通很便利。城市的房价奇高,拿出城里一般的房钱就可以在农村盖个不错的小别墅了。如果退休了想回家养老一样不错。农村空气新鲜,环境优雅,个别地方自来水都是免费用,院子可以养点花🌸,种点菜,每天喝着没污染的水,吃着自己种的有机菜,既陶冶情操又锻炼身体,生活成本很低,生活质量很好。不像待在城市里物价高,生活成本高,压力大。同样3000元的退休金在城里得省着花,在农村大可不必省,菜和水不要钱,房子不用交物业费,就买点米面油等,生活会过的很悠哉。人常说狡兔三窟,农村有房子的话,再遇见像今年的疫情可以回老家呆着,每天在自家院子锻炼锻炼身体,不像城里只能待在面积不大的室内。





东岭新天地小赵家饺子


导读:目前农村建房地难批。特别是靠近大路,水泥路的水田,旱地。很多人都想等自己黄土起脖子,自己的子女成家立业后,回到自己出生的农村乡下,种点菜园子,吃点绿色健康的蔬菜。安享晚年,共度余生。养老,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把自己埋在自家的祖坟边,每逢清明,大寒节还有晚辈上坟祭奠。


对于现在还必要在农村建房吗?有何建议?我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有机会可以批地建房,或是通过消息可以买的到别人的乡下房子,建议还是建一栋房子,或是买一栋房子。按着自己的想法,专修的干净利落就可以了。建房的时候,要请风水先生,看好风水,选择旺财,发家,后辈出人才的房屋朝向建房。这样建出的房子住着心里舒坦。同时,把路面硬化,路住大点,不仅自己可以方便,邻里乡亲也可以使用,只要不上几十吨的大车就行。方便了他人,邻里关系和睦,住着很安心。同时,修路积德,天佑后人。



其次,房子建的不要太大,两层就好。一般有3~4个卧室就好。房子太大,一是太花钱装修,二是自己老了爬楼梯,爬不动,腿脚不灵活,不安全。同时,房子太大不好收拾,打扫卫生。还有就是,房子的构造要保证通风,采光好。



最后,房子的主要功能是住,跟的上形式就好。不要过分的花费,人力,财力去修建,量力而行。
否则,又要成为房奴,操心借钱,还债。


荆山朵朵


农村已经很多年不给村民划分宅基地了,现在即使想在农村盖房子,恐怕也没有地方,除非是拆了旧房重新翻盖,不然即使你是农村户口,即使你有再多的理由,村里也不会给你划出一块宅基地,让你盖房子。正因为如此,现在的农民们,也只能到城里买楼房。不过,如果你有空闲的宅基地,或者是想翻盖老房子,那倒是可以的。至于说有没有必要,那要看你各人的需求和一些具体情况。

如果你已经在城里买了房子,在城里工作生活,而家里也没有了父母亲人,自己以后也不打算再回到农村居住,那就没必要回村里盖房子了。盖了房子不回去住,岂不是浪费钱财,多此一举?而如果你还有父母健在,或者说即使父母亲已经不在了,而你各人舍不得那块你长大的地方,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回到村里重新建房子。

或许现在农村有很多的空房子,年轻人都跑到城里去了,好多村子只剩下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和买不起楼的村民。年轻的时候,或许愿意去城里生活,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想回到自己的家乡,特别是老了以后,思乡之情更加强烈。我有个远房亲戚,十几年前,就跟着儿子去了大都市生活,前几年他回老家过春节,我们见面时他跟我说,都说农村人去城里住不习惯,我就觉得很习惯。回到村里却不习惯,洗个澡要跑出几十里路,买个菜也要趁着赶集的日子,不能随时买。冬天没有暖气,光靠生煤炉子也还是比不上城里的暖气,总之农村就是不方便。



今年春节他又回老家了,因为疫情回不了城市,他再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口气完全变了。他说,还是住在有院落的房子里好,还可以随时到院子里透透气,城里的楼房没法出门透气。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忽然意识到,将来如果一直在城里生活,过年过节不能亲自祭拜已故的父母,心里总觉得不好受。农村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可我这几年却觉得还是应该在村里有个家,叶落归根可能是每个人愿望吧。我打算把老房子收拾一下,每年回来住一段时间,等孙子不用我们照顾了,还是想回来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反正我本人还是喜欢农村的生活环境,我喜欢春天去山里挖野菜,秋天去山里收庄稼,喜欢农村的山山水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