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上的老闆娘:我從沒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

“孤島”上的老闆娘:我從沒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

“孤島”上的老闆娘:我從沒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
“孤島”上的老闆娘:我從沒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

姚霞將貨物放上電動車。

“孤岛”上的老板娘:我从没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

打包好的商品被掛在門把手上。

開欄語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全民戰役,也是一場大考。

這場大考沒有模擬卷,幾乎每個普通市民最初都是在近乎“裸考”的狀態下應考,然後憑著臨場發揮書寫自己的答案。面對不同的試題,答題者用心去選擇,用實際行動去填空,用平實的話語去回答“體裁不限”的終極大題。

收卷的鈴聲尚未響起,沒有人可以提前離場。不過,有的答卷已經展露出拿高分的潛質。我們找到了一批這場戰“疫”大考的全真題,答題者的解題思路,大家不妨細細品一品。

杭州日報訊 3月13日,天上偶爾會飄來幾滴細雨,54歲的姚霞戴著口罩,坐在自家的便利店裡。她望著門外,像是在觀察有沒有客人進來,又像是在關注周圍又有哪些鋪子開門了。

隨著自家的員工陸續復工,已經忙活了50多天的姚霞總算鬆了口氣。她為自己在春節前做的正確決定感到由衷慶幸,也為過去近2個月的堅守感到一絲自豪。

姚霞也有遺憾,答應女兒的年夜飯“黃”了——身為15名員工的老闆娘,她必須第一個應對突如其來的戰“疫”大考。可能姚霞自己都沒想到,她的考場會是一座“孤島”。

選擇題 撤還是不撤?這是一個問題

姚霞經營著一家食品公司和一家便利店。1月18日,距離除夕還有6天,擺在往年,這是姚霞和員工備年貨最忙的時候。

提早放假?這樣的決定讓員工一頭霧水,而姚霞態度堅決。當天,15名員工全部撤離崗位。看著員工一個個地回家,姚霞心裡其實有點吃不準:“是不是我太大驚小怪了?”

將日曆回翻6天。1月12日,姚霞照常忙碌,送貨、簽單、訂貨,準備迎接一年中最後一票大生意。可就在搬貨時,她的耳朵刮到了一句令她難以平靜的話:“最近好像流感嚴重,網上還有人擔心會不會是‘非典’……”

“非典”,這在姚霞心裡是一個敏感詞。姚霞和丈夫傅建鑫都是原杭州幸福絲織廠的職工。2000年,絲織廠破產,姚霞便改行做起了銷售,傅建鑫則修起了自行車。2003年,夫妻倆創立了杭州誠佳食品公司,可開張才幾個月,“非典”來了。大量鮮奶、麵包堆在倉庫裡,夫妻倆送貨無門,只能眼看著食物變質。短短數月,公司虧了150萬元。

這回還會是“非典”嗎?聽到“風聲”的姚霞覺得,不管是不是,應未雨綢繆,莫臨渴掘井。因此,她找人訂購了口罩、酒精等防護消殺用品以及一些常用藥,並提前“遣散”了員工。頓時,公司和便利店空了下來,只剩她和丈夫維持日常打理。“但願是虛驚一場。”當時,她這樣自我安慰。

隨著越來越多關於武漢的疫情權威消息出現在網上,姚霞眼中也察覺了一些異樣——街上的商鋪紛紛關門,讓她不禁又聯想起了17年前的場景。“心裡有點恐慌。”姚霞說。

姚霞的便利店在中大銀泰城,便利店樓上有公寓,租客不少。“附近還有樹蘭醫院和幾個工地,工人、醫院的病人家屬、還沒趕回家的大學生……我擔心他們買不到東西吃。”那天,姚霞徹夜難眠,第二天,她就和傅建鑫商定,由她去便利店守著,公司的事情就交給丈夫處理。

1月20日,姚霞獨自走進便利店。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中大銀泰城商圈寂靜了下來,便利店成了唯一亮燈的商鋪,恰如街區裡的一座“孤島”。

姚霞調整了貨架陳列,擺上了大量口罩、牛奶、泡麵、自熱飯、飲用水。她知道,這些東西將會是必需品。也就是從那天起,她再也沒回過家,一直在便利店的辦公間裡湊合著過夜……

計算題 商品降價還送贈品,這樣的生意虧不虧?

疫情發展的速度讓人始料未及,很快,人們就不得不開始了“宅生活”。

徐先生住在便利店樓上的公寓裡,杭州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後,他到便利店的次數變多了。徐先生髮現,這家只剩老闆娘坐鎮的便利店變得有點反常規:凌晨3點,店還開著;店裡的商品價格不升反降,原來59元一箱的牛奶變成38元一箱;收銀臺邊放著幾箱小蛋糕,只要有客人來,老闆娘就會隨手拿幾個送人。

“就你這家店開著,怎麼不漲價還降價?怎麼還送東西呢?”徐先生不禁問姚霞。

“這個時候,困難的人多。”姚霞輕聲答道。

美玲(化名)是一名外地高校的大學生,寒假來杭遊玩,卻被疫情阻了歸期,身上的盤纏花費殆盡,靠吃泡麵“堅守待援”。終於有一天,美玲去姚霞的便利店買泡麵時發現,移動支付的餘額不足了。

“小姑娘,拿去吃吧,再拿幾個麵包給你。”姚霞說。

“阿姨,我可以掛賬嗎?回頭一定還給你。”美玲小心翼翼地問。

姚霞爽氣地同意了,並加了美玲的微信:“沒東西吃就來店裡,發微信告訴我也行,我給你送上去。”

杭州新增確診病例較多的那些天,姚霞加了不少人的微信,只要客人需要,打折也行,掛賬也行,甚至免費都行,油鹽醬醋、泡麵蛋糕、速凍食品,只要店裡有,她都會打好包送上樓,掛在人家的門把手上。

附近居民有不少是家有老人和孩子的,長期吃速食產品是不行的,於是,姚霞通過微信群發了這麼一段話:“不方便出門買菜的可以來我店裡登記,我負責採購,到店自取;不方便自取的,我代送上門。” 自此,姚霞店裡多了一本買菜登記冊。訂單最多的時候,她清晨6點就出門,逛完超市逛菜場,愣是帶回了68份蔬菜和肉。有人要給姚霞“代購費”,姚霞沒收。“找我代買菜的很多都是年輕人,疫情來了,他們生活得更不容易了,這錢不能收。”她說。

姚霞本就睡得少,自從住進便利店,她睡得更少了。每天早上7點開門,一直營業到凌晨3點,除了外出代買肉菜,她都在店裡。城市因為疫情減緩了運轉速度,人們置身於彼此獨立的房間裡,而姚霞的便利店似乎成了附近居民與外界聯繫的一條特殊紐帶。

簡答題 為啥做虧本生意?因為她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2月4日,正月十一,一位在醫院工作的朋友打來電話。朋友所在的醫院收治了一名特殊的確診病人,急需大量成人紙尿褲和其他醫用物資。“你能不能幫我找找?”朋友問。

朋友所在醫院正好也是自家公司的合作單位,這個忙姚霞得幫,然而,要採購醫院所需的物資並非易事。她找到了一張全國供應商清單,挨個兒打電話詢問,可由於疫情當前,物資吃緊,她吃了不少閉門羹。好不容易,她找到了幾家尚有存貨的供應商,可問題又來了——沒有快遞公司可以配送。

姚霞又四處尋找物流企業幫忙,可得到的答覆都是一樣的:“派不出車。”倒是有一家公司答應運輸,可開出的價格是平時的10倍。再貴也得幹,2月4日至11日,在姚霞的幫助下,多批物資順利運到醫院,解了燃眉之急。

姚霞能幫忙運貨的消息很快傳開了,不少單位找過來請她幫忙,有些單位還是外地的。只要人家找上門,姚霞都會應下來,貨一到位,別說高價叫車,就算是擔挑肩扛,姚霞都會把貨物送到對方手中。那段時間,姚霞微信上的聯繫人更多了,每天都有翻不完的未讀消息。

人的身體總有一個承受疲勞的極限,更何況姚霞是一個已到知天命之年的女性。在便利店堅守了50多天,她的腳腫得厲害,與我們見面時,她只能穿著男鞋行走。便利店的辦公間有點冷,身為丈夫的傅建鑫擔心姚霞扛不住,趕來勸她回家。到店裡轉了一圈,傅建鑫發現,店裡的燒水壺、電飯鍋全不見了,連姚霞平日蓋的毯子都找不到了。“附近醫院有幾個病人家屬生活不方便,我給他們了。”姚霞輕描淡寫地說。

其實,傅建鑫也猜得八九不離十了。“她就是這麼個人,經常為別人的難處掉眼淚。”他看著妻子說。

人生經歷讓姚霞對身邊的人多了一份共情,她知道在疫情面前,普通人會變得比平時更脆弱。“‘非典’的時候,我賠了錢,吃了上頓沒下頓。”姚霞說,“現在看到有困難的人,就像看到當年的自己。”

萬幸,如今員工已陸續復工,幫著姚霞送貨、輪值,臨近的商鋪也開門營業,便利店不再是“孤島”,姚霞終於可以歇一歇了。“這家便利店,就像城市裡不起眼的毛細血管,但正是有無數這樣微小的血管存在,才支撐起了城市在疫情中依然堅強跳動的脈搏。”她說。

那麼,在“孤島”堅守的自己呢?“不瞞你說,疫情發生後,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說著,姚霞點開了微信,“你看,我剛收到的,美玲給我轉了錢,她記著我呢……”

“孤岛”上的老板娘:我从没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

姚霞

閱卷人評語

網友“悠悠”:看完這個故事,內心充滿感動和溫暖。杭州這座美麗的城市,滋養了像姚阿姨一樣善良、美麗的心靈,平凡中見偉大!

網友“蘭兒”:一座有溫度的城市就是因為有這樣善良的平民英雄做基石,樸實厚道又勤勞勇敢,為最美杭州人姚大姐點贊。

網友“oracy”:姚阿姨的無私奉獻事雖小,但點滴善意都動用了她所擁有的最大資源,體現的是人性和希望的微光。衷心祝願好人平安、好人好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