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許世友受到非議,究竟是因為什麼

1979年初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為期28天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當時身為廣州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指揮了廣西方向的作戰。這40年來,無論是在參戰部隊官兵心裡,還是在普通老百姓眼中,都有著這樣一個觀點普遍流行:是因為許世友指揮能力不行,導致東線這一仗打得不算好。這種看法符合史實嗎?

首先,籠統地認為東線打得不算好,是一個以偏概全的說法。

討論問題,必須要先明確基本概念。廣西方向自衛還擊的主要戰場有三個,即41軍和42軍負責的高平方向、55軍負責的諒山方向和43軍負責的祿平方向。對於諒山戰場和祿平戰場,其實並不存在多少意見,普遍認為打得挺不錯。特別是在憑祥方向作戰的的55軍,勝利完成了攻殲同登、諒山地區之敵的任務,而且取得了東西兩線9個參戰陸軍軍的最高戰績。而在祿平方向擔任助攻任務的43軍,進展也很順利,有力地策應了55軍奪取諒山的戰鬥。

讓大家感到相當不滿意的是高平戰役。廣州軍區前指原計劃用3到5天,最多一個星期的時間,以41軍、42軍(並加強129師)共7個師的兵力,採取大縱深戰役穿插的打法,速決全殲高平守敵越軍346師及其地方部隊。但真的打起來之後,除了第一批參戰的7個師之外,又先後投入了戰役預備隊的4個師,合計11個師的兵力,一直打到3月16日撤軍完畢,也沒有能夠徹底解決高平戰區的敵人。特別是在回撤階段,來自成都軍區的戰役預備隊50軍150師,由於50軍駐該師工作組的錯誤決心,造成448團在那嘎以北地區遭到越軍伏擊,導致擔任先頭任務的2營和實施增援的1連與8連作戰失利,成為了自衛還擊作戰中我軍最大的一次損失。

高平方向進展不順利、作戰時間延長了,戰鬥進行得很艱苦,部隊傷亡也比較大,這些都是不容否認的事實。由於參戰部隊大多數都是我軍歷史上有著光輝戰績的老部隊,有的在解放戰爭中功勳卓著,有的在建國後的幾次重要作戰中軍威赫赫。和平了幾十年,好不容易遇上打仗的機會,誰都想抓住機會大顯身手,再展當年的雄風。沒成想過程如此艱辛曲折、傷亡也不是個小數目,因此有的部隊從上到下都很有情緒,對軍區前指、對許世友很有意見,用許世友自己的話說,叫做“漆黑一團”。

其次,高平方向為什麼打得很艱苦?

廣州軍區前指進行高平戰役的基本打法是實施大縱深戰役穿插,即集中41軍、42軍(配屬43軍129師)及加強部隊,採取穿插迂迴戰術,爭取速決全殲高平地區越軍346師及其地方獨立團隊。41軍和42軍集中主力分別從念井和佈局方向出擊,向高平市實施快速穿插,首先關上戰區大門,包圍高平地區越軍,爾後分割殲滅該敵。

大膽穿插,斷退路,包圍住,先圍而後殲,這是我軍實現殲滅戰的傳統戰法。但這一次,是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誰也沒有想到,過去屢試不爽的成功經驗在陌生的地形、陌生的敵人面前,完全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戰前對於越南的敵情、地形及其對我軍作戰可能造成的影響,沒有能夠充分的研究論證,尤其是對進入敵對國家作戰可能遇到的各種實際困難嚴重估計不足。(廣州軍區的預定作戰對象是從東面來的蔣軍,主要作戰任務是抗敵登陸、反敵空降,而不是進行熱帶山嶽叢林地運動戰。)

比如越南北部的山嶽叢林地形,不僅道路稀少,而且普遍不寬,路況也不好,這就嚴重限制了部隊進攻路線的選擇和行動的速度,從而導致我軍的優勢兵力和重型技術裝備不能充分的發揮作用。北線擔任戰役穿插的41軍主力為了按時插到指定位置,只能是一個勁的朝前猛衝,根本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和兵力來鞏固所經過的走廊。沿途的越軍憑藉山多林密的有利地形,不斷的在交通線上搗亂,這樣就搞得自己在戰役初期成了無後方作戰,比如121師失去後勤保障長達一個星期的時間。連後勤都不能保障,仗能打得好看嗎?傷亡能不大嗎?

南線擔任戰役穿插的42軍主力遇到越軍炸壩放水,在班翁地段形成泥濘路段,附近又沒有迂迴道路可供利用,造成交通嚴重堵塞,部隊前進困難重重,極大地影響了攻克高平的時間。

面對我軍的大兵團進攻,無力抵禦的越軍及時調整了戰法,迅速轉入化整為零的遊擊作戰,憑藉有利的地形和熟悉的民情同我軍展開周旋。由於整個高平戰區的面積高達2400平方公里,再加上覆雜的喀斯特地形,因此我軍在戰役第二階段對越軍實施的清剿作戰雖然也取得了可觀的戰果,卻因為敵情和地形這兩個主要原因,以至於直到戰爭結束,也未能徹底解決問題。

第三、大縱深戰役穿插不是許世友的打法!

實戰進程證明,高平戰場的大縱深戰役穿插打法沒有實現預期的殲敵效果,而且場面還不好看,傷亡也不小。但是,這個打法並不是許世友的主張!最初,以許世友為首的廣州軍區前指確定的作戰方針是:全線展開,同步推進,淺進縱深,分割包圍,穩紮穩打,各個殲滅。根據這一作戰方針,軍區前指制定的作戰方案准備將戰役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集中主力全線突破越軍第一線防禦,首先殲滅位於邊境地區的12個武裝公安屯。第二階段集中兵力進入淺近縱深地區,分割圍殲越軍的6個地方獨立團。第三階段轉移兵力,擴大戰果,尋殲敵3師、312師、346師等主力。但是,當週德禮參謀長到北京彙報許世友的作戰方案時,被明確地否定了,軍委領導說:“這是一個非常穩妥的方案,但是不符合軍委的意圖。”軍委的意思就是要搞大縱深戰役穿插,斷退路、包圍住,先圍而後殲。

如果說廣西方向作戰,能夠按照許世友最初確定的穩紮穩打的方針實施,那麼我軍在兵力和火力上的絕對優勢就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高平戰場自然也就不會出現後來那麼艱辛曲折的局面,那麼大的傷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