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匯豐學院2020年金融專碩跨考考研經驗

個人情況

本科非金融專業,三跨一戰金融,專業課零基礎,數學也只學過簡單的高數,英語還可以(六級裸考六百分),政治一言難盡。從寒假結束開始複習,一直持續到考試沒有間斷過。為了考研基本上放棄了其他所有的事,只是勉強維持生活(不掛科)這樣子,平均學習時長11h+。

擇校

因為個人對金融非常感興趣,因此選擇了金融專業考研,清華五道口,北大光華,匯豐,數院,經院都是金融首選學院,匯豐無論是考試難度,還是以後的就業都是性價比最高的,因此,我選擇考北大匯豐金融專碩。

數學

數學的重要性不用多說,經歷過高考的大家應該都懂。最後考完總結一下,考研數學考的不是智力,而是你花的時間與精力。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人都能拿到高分,關鍵看你真正用心和用功的程度。

從簡單入手,先回顧了大一學的高等數學,接受起來舒服一些。接著看了張宇wh09608的基礎班視頻,花一個月左右時間做完了高數十八講。剛開始做題的時候真的感覺特別艱難,但是這個時候我的心態很好。畢竟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不會也是正常的事,題型套路沒見過就記下來,做出來那就是我的本事。之後從零開始學線代,當時我一上來就看了浙大的教科書,結果看的糊里糊塗的。最後是在看了李永樂的視頻後才對線代有了系統的認識,接著做了配套的線代輔導講義。至於概率路與數理統計,我直接看的王式安和張宇的視頻,做了概統九講,同樣一整套下來果然是三部分中最友好的。

之後進入到暑假,數學每天覆習五個小時以上,重點看了張宇19年高數強化班,節奏慢了下來。這個時候得要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了,要審視自己的學習效果和應試能力,要保證講的每一道題過後再看都能立馬有思路,要做好準備迎接下一步的刷題。為了更加安心,我又做了李王的複習全書和660,對於提高應試技巧很有啟發。

在進入刷題之前,由於高數複習最早,我又把十八講仔仔細細過了一遍,要求是對每塊考點都達到能默寫出來的程度。最後在國慶開始了刷題,每天上午一套卷子,先是03-15年的真題,做的時候覺得太簡單了,和高考數學不在一個檔次上。後來才知道,真題做多了真的會迷惑自己。首先,做練習題時早就已經接觸了不少的真題或者類似題,輔導書也跟著真題思路編,而每年出題人都是絞盡腦汁把題目改頭換面。其次再加上在考場一定壓力下,想象自己突然看到從沒見過的題型,心裡肯定會有些慌,能不能及時調動知識儲備也是問題。所以無論做真題還是其他方面,切忌自我感覺良好,要模擬考場上最可能的情況來分析。真題看著簡單?那能每次145+麼?能縮短時間2h以內麼?模擬題也能135+麼?因為清楚自己幾斤幾兩,所以從未停止刷題,依次刷了13、16-19年合工大超越和共創、李林六套(可惜只刷了三套)、張宇八套(做做提高抗壓能力)。

在做題量上來之後,就可以開始總結題型、易錯點及自己做題的小技巧了。這一部分是帶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的,刷題更像是廣撒網,整理是刷題的昇華,這樣做之後刷題才能發揮出最大作用。

專業課

第一輪先從微觀開始,範裡安的書講解的很好理解,讀時真的有種忘我的感覺。第一遍我選擇不做筆記,微觀是一個很深奧的領域,我這次的任務是理解,初步建立起思維,不想一開始就限定範圍,而且很有可能淪為抄書。同時做聖才配套筆記和課後題,以防我只輸入缺失輸出,做題既能檢驗又能讓看進去的知識落地。那時候把大塊時間傾斜到了專業課上,一天可以看2-3章,不到兩個星期就過了第一遍。接著立刻開始宏觀,仍然是直接上教材,但聽說布蘭查德的宏觀偏簡單,我讀起來也感覺思路很清晰,框架很明顯,判斷在我的大腦容量範圍內,就在第一遍時做了詳細的筆記。這個過程也經過了知識的整合,是打算用來二輪直接複習用的。個人體會是:宏觀偏向於文科,記憶性要求更多,流派不同體系不同,可發揮空間不大。之後到了期末,有好幾個考試還有論文、彙報要準備,時間被分割開了,不能集中學習剩下兩門的新知識。所以我決定再過一遍宏微觀教材,搭配鍾根元的選擇題和宏觀英文題庫。這次看教材會快的多,題目一道道的做,一方面不怕瑣事插入,另一方面本身自動提高專注力。

暑假先開始公司理財後投資學,都是教材加聖才課後題。這部分我只做課後題和真題,第一遍做的時候我會大致想想思路,然後與答案比對。如果有誤我會試著去理解答案,用題目來確定或糾正自己的理解,當然還思索題目真正考的是什麼,標準的做題步驟又是怎樣的,然後記憶。其實就是理解-接受-模仿(其他專業課也是如此做練習題)。

第二輪就是簡單的重複第一輪看的教材。

第三輪微觀看的是東南大學曹乾翻譯的版本,這次做了筆記,同時做了聖才微觀名校考研真題。後期以真題為導向繼續複習宏微觀,我會標出真題考過的知識點專門的再回去把一整塊知識點著重梳理一遍。此外,我開始參考一些其他版本的教材:平新喬十八講、曼昆宏觀經濟學、宋逢明的無套利均衡。

政治

第一輪是每天平均1h完整地看完了一遍精講精練,同時會注意標記大致的框架和醒目的標題,看完一節做對應一節的1000題。前幾個月讓我對馬原部分理解比較通暢,並沒有覺得艱澀。1000題正確率約90%,我在A4紙寫下答案,而且記下錯題檢驗出的不牢固的知識點、易錯點和易混點;而對於其他偏重記憶的部分,我重點放在如何深刻記憶上面。譬如毛中特部分很多“主體、導向、根基”這些小點我會直接寫在旁邊。做這些是因為我不認為一次就能全部記下,是為了加深印象還有為日後的二輪複習縮小範圍。這樣下來過程是很慢的,直到國慶才徹底過完一整遍政治。之後把所有不熟悉的地方強行記憶了下來,花了將近一個月時間。

然後做了12-18年真題,檢測此時複習水平。在刷模擬題之前,我認為知識還不夠系統不足以應試,於是又在風中勁草、核心考案和金牌背誦寶典中選擇了我認為最契合我需求的金牌背誦寶典,從另一個角度學習政治。這樣的方式才能讓我安心,至少在戰略部署上比較有底氣。

最後11月中旬進入了刷題階段,客觀題背完了肖四,肖八背下了90%,小黃書作為互補,背了徐濤最後一次劃的重點。考前一晚能把已記憶內容小點串起來,看到小點就流暢背出大段內容。對主觀題我抱著這樣的心理:反正我就背了這麼多東西,考到了我一定寫的完整,考到沒背的內容我還是要往背下來的內容去湊,再結合一點點政治直覺、術語什麼的,實際上到了考場上也的確遇到了並且這樣應對的。每個老師出模擬題的思路確實不同,平時練習題做哪個老師的做他的模擬題相對來說也會更高一點。

英語

英語一直是我比較放心的一門,然而到後期也讓我操了不少心。

4-6月在扇貝和百詞斬上同時背考研詞彙,因為過來人總強調背單詞不能斷,大三下上課的時候也只能做查查生詞這樣的注意力可分散的事情,沒有再給過英語專門時間。這期間其他的努力就是做了十幾篇真題閱讀,何凱文每日一句我跟過幾天,朱偉的戀戀有詞下載過幾次音頻路上聽。以上的非典型性備考都是建立在我個人對英語的定位之上,我有信心70打底。

暑假主攻的是寫作,我知道自己這一塊很差,遲早也是要面對的,要是到十月份之後再看我會急死。看了顧家北雅思寫作,我覺得作者寫的很棒,可是我就是對作文不開竅,只是積累了一些好的表達。買了知乎上的論文模版,評論一水思路泉湧,到我這還是枯竭。其他老師的寫作指導對我也沒用。一開始我追求的還是流暢地道,後來到只要能寫模式化的作文也可,然而還是一言難盡。那一陣真是著急上火,不過後來也接受了我可能無法在考研前攻下作文的事實了。後期就是寫完了真題裡面的作文,照樣子將歷年真題作文大致分為現代生活、環境、文化和家庭等等。考前還和肖四肖八一起背了幾篇大作文、15+篇小作文。造化弄人,剛好今年的大作文就和我考前背到的一篇作文主題基本一致。我幾乎是一字不落地默寫出來了,然後悲劇的大作文只得了12分,小作文也只有5分,哭了。關鍵是我背的還是18年的非主流老師的範文,看來還是逃不過閱卷老師的火眼金睛,大家可以從這裡掂量一下是不是要用模版,選擇自己的應對策略。

第二個頭疼的是閱讀。當我把英語一真題做了兩遍之後四篇還不能全對,我發覺我不能小看考研英語了,開始給它撥出專門固定的時間,有模有樣地研究起來出題人的思路以及我錯誤的思路,把同類型的題目整理在一起,真的有發現一絲絲規律。做第三遍時我雖然能全對 但題目肯定都記住了,做特意沒動的16-18年題目時閱讀慢慢從錯3個降到0個,把我給激動的,但也不知道是不是近年來閱讀變易的緣故。

不過肯定的是完形填空是越來越簡單了,本來分值就低,新題型憑直覺做一直很順利,這些部分沒有參考意義。

定期更新考研資訊和考研資料

研究生自己的工作室

研路工作室,專注大學生考研、考博輔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