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疫情,我有“智慧法院”

應對疫情,我有“智慧法院”

立案庭法官正在審核當事人的網上立案申請。 韋 妥 攝

為做好疫情防控,充分保障審判執行各項工作正常開展,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覃塘區人民法院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依託信息化手段推進執法辦案工作,便捷、高效、安全的司法服務贏得群眾的高度好評。

案件“網上立”

“喂,是覃塘區法院嗎?我現在想起訴離婚,請問我該怎麼做可以立案?”

“您好!由於疫情的原因,建議您通過網上立案的方式申請立案。您在關注覃塘法院的微信公眾號後,跳轉‘廣西移動微法院’,再根據提示進行操作。完畢後,我這邊就可以馬上審查。”

2020年2月10日,家住覃塘區某鄉鎮的黃先生撥通了覃塘區法院立案庭的電話。

黃先生與妻子婚後經常爭吵,矛盾激烈。黃先生本想年後到法院申請離婚,但由於趕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其所在的村子實行嚴格的出入管理機制,不方便外出。同時,為積極配合防範、抗擊疫情的工作部署,減少因訴訟活動而產生的人員流動和傳染風險,覃塘區法院從2月3日起暫時關閉訴訟服務、申訴信訪接待場所,停止辦理現場立案等訴訟事項。故而有了黃先生打電話諮詢如何立案的問題。

幹警在電話中耐心指導黃先生進行賬號註冊和實名認證,按要求上傳了起訴狀、身份證明、證據等訴訟材料。幹警審查材料後,黃先生的手機即收到立案成功的短信。整個過程大約只需十分鐘。

疫情發生以來,覃塘區法院先後在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上發佈《關於疫情防控期間調整辦理立案、信訪接待、訴訟服務工作方式的公告》,廣泛宣傳該院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應急措施。

2月3日至2月16日期間,該院通過微信或電話答覆群眾諮詢100餘人次,成功實施網上立案12件。群眾通過移動微法院、訴訟服務網等渠道,足不出戶就可以成功立案,安全又便捷。

開庭“隔空審”

“原告,您在那邊是否聽得清楚?”

“我這邊聽得很清楚。”

……

2月18日上午,在覃塘區法院第五法庭,一起金融借款糾紛案件的庭審如期進行。這是一場特殊的庭審,訴訟參與人各自在家中對著電腦或手機,出現在該院互聯網法庭的電腦顯示屏上。

法官、書記員都佩戴口罩。事實調查、法庭辯論、陳述最後意見,“在線訴訟”嚴格、規範、有序地一步步進行著。不到一小時,法庭完成了全部環節。庭審結束後,雙方當事人通過二維碼掃碼簽名功能對開庭筆錄進行線上核對、簽字確認。雖然是網絡庭審,卻與現場庭審一樣“身臨其境”,還免了當事人來回奔波,把感染病毒的風險也降至最低。

據瞭解,這是覃塘區法院利用互聯網庭審解決疫情期間開庭問題的重要舉措。目前,該院已利用互聯網成功開庭審理案件3件,做到了疫情防控期間開庭“不打烊”,有力地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執行“線上跑”

2月19日,在覃塘區法院韋福義法官的電話調解下,申請人陳某銀行卡上收到了公司拖欠他的薪資4.48萬元,可謂是疫情期間的“及時雨”。這起勞務糾紛執行案於2月17日網上立案,僅用時兩天就順利結案。

為了積極應對疫情期間的執行工作,覃塘區法院建立執行應急指揮制度,疫情防控期間涉財產查控繼續通過網絡查控進行,並積極向案件當事人做好解釋工作。

2020年1月下旬至2月中旬,在接近一個月的時間內,覃塘區法院通過“總對總”“點對點”完成查控案件43件,提起各類財產信息查控140餘次,查詢到被執行人房屋57套,土地18宗,車輛15輛,存款2000萬餘元;受理外地法院委託事項8項,推送網絡司法拍賣標的物1件;執結執行案件11件,執行到位金額102.72萬元。

該院通過執行工作“線上跑”,有力地促進了執行質效高位運行,執行工作基本不受疫情影響,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