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在即,農村卻再現“種樹熱”,好端端的糧食為啥不種了?

新大風歌


農民種樹主要是為了增加收入,種糧食一年下來這掙不到錢,甚至有時候還虧本,



一世情緣85625904


算一個經濟賬,農村地算多的一年大概也就種1000-2000斤稻,一斤我這邊1.5一斤。也就是一千五到三千元,這還不夠外出打工一個月的工資。而種糧還一年,這期間還有種子錢,人工費用,穀賤傷農,所以現在農村基本不怎麼種地了,但是為了糧食安全國家得注意這塊了。


閒看煙火


一句話總結,啥掙錢種啥!

以我老家為例,一年主要有兩料莊稼,小麥和玉米。小麥的價格一直維持在一塊一二毛錢上下,持續了十幾年,沒有什麼大的漲跌。玉米的價格一直維持在七八毛錢,也是十幾年時間沒有什麼大的漲幅。這段時間價格有所上漲,是因為去年生豬價格暴漲,飼料價格上漲,作為原材料的玉米價格才有所漲幅。無論是玉米還是小麥。一年的收入加起來,也就一萬元左右,一萬元撐死。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副業,例如養殖,例如經濟林的種植,我們這兒以蘋果為主。蘋果再便宜,哪怕幾毛錢一斤,總體算下來比種小麥和玉米划算。農民在種什麼之前,賬已經是翻來覆去的算了又算,才會做決定的。種植經濟林,例如蘋果,花椒,柿子等樹,總體收入要比傳統種植收入更高。


百果味優選


導讀:農民也不是那種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的那種人。但是,農民有一種特性,就是耳根子軟,要麼拿不定主意,要麼種植,養殖跟風上,結果給人一種盲從的感覺。最後自己下了大把力氣,投了很多精力去看護,等到收割的時候,卻豐產不豐收,貨多賣不出,讓一些人漁利,從中撈了好處。


對於春耕在即,農村卻再次出現"種樹熱",好端端的糧食為啥不種了?我談談個人的看法:

首先,有的地方種樹是走的扶貧致富的路線,通過將地區的勞動力,空閒時間,貧瘠的土地,荒山等資源通過整合,讓農民手中有點額外的收入,開展植樹。像我們鄂西北地區,今年雖然深受疫情的肆掠,目前不能外出打工,經過所有人的努力,實現了數週0肺炎人數增長,通過以縣為單位,開始春耕。鼓勵種植茶樹苗木,種活一畝地,國家給農民補貼1300元左右,很多人都將旱地,荒地整理出來,熱火朝天的種起茶樹。



其次,有的農民覺得自己有大把力氣,又有農具,加上植樹後澆水方便,能掙一分錢,是一分錢,到時候還可以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因此樂意種樹。像我家今年沒有跟著種茶樹,主要是我家的荒地,旱地都種了白楊樹,白楊樹易成活,筆直高大,一棵成熟的白楊樹可以賣幾百塊錢,沒地可種。之前也跟風種過黃姜,核桃樹。


最後,好端端的糧食為啥不種了?一是糧價起不來,種糧划不來。二是,改為種樹可以獲得部分種樹補貼。
不管是種植啥,都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跟風。同時,既然樹種上了,就要多澆水,勤除草,保障苗木成活,不然白忙活一場。對於,良田,好地,還是多種糧食,坡地多植樹。不然,好地良田種樹了,以後再種糧食,就會因為田裡有太多的樹根,不便於管理,而無法種植了。


荊山朵朵


以前,在北方,大多數農民都種植小麥,而在南方,大多數農民是種植水稻的。但是,近幾年不知道刮的什麼風,大家有沒有發現好多農民朋友們都開始種樹了,那麼,他們為什麼不種莊稼改種樹,種樹靠譜嗎?就這個問題,有些農民朋友表示種樹也是無奈之舉,最主要原因有以下4點: 1、種樹的經濟收益更高相信很多農民都能感受到,現在的糧食價格持續低迷,即便是豐收年也依舊讓不少農民感到失落,因為這幾年的農藥和化肥的價格是一年比一年高,除去各種費用種地能拿到的利潤太少了,種地的積極性就不是很高。種樹的話,可以選擇的種類比較多,比如具有較好經濟價值,能兼顧木材、果品、藥材或油料的生產的樹種,如山核桃、杜仲、黃連木等;或者桃樹、梨樹、枇杷樹等果樹,每年果實成熟也都是可以出售的;如果有條件可以選擇一些稀有樹種,它的價值會更高,比如彩葉樹種、羅漢松等。2、種樹省時省事現在不少農民為了收入穩定都是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在農村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子,如果家裡有種植莊稼,往往需要施肥,除草,噴農藥等等工序,那些重一點的農活,老人和孩子是幹不了的,年輕人又不能來回的往家裡邊跑,倘若要他們放棄種地,浪費土地資源也不划算。但如果種樹就不一樣了,樹長大了可以做成傢俱,也可以賣錢,一年到頭還不需要怎麼管理。 3、很多人都種了只能跟著種大家都知道,樹的根系是非常發達的,樹根的延伸能力也是非常強。如果村子裡很多人都種樹了,會吸收土壤的營養成分。對於其他種植莊稼的來說,莊稼勢必會受到些許影響。村子裡如果大多數人種了,有些人也只得無奈跟著種了。4、種樹也可以拿補貼這幾年可以看出國家還是比較支持林業建設,對於那些能夠自願退耕還林的農民,國家是會給出一些補貼的,但具體補貼金額和種類各地有所不同,應以地方實際公佈為準,一般農民種喬木林、木本油料林、灌木林、木本藥材等樹木每畝地補貼都會在100元以上,不過並不是人人都能領取,比如,在2018年,只有是林業合作組織、承包經營國有林的林業職工、人工造林的林農或造林公司等才能領取補貼,且造林的面積不能低於1畝。


下水天晴


你是農民嗎?肯定不是。

不是好端端的糧食不種,而是種點自己夠用就好。為什麼要多種呢?

農民,只是受各種條件各種原因沒有很好的人脈關係,不能靠外在幫助改變自己命運的以種地為主的人。當現實生活生存壓力負擔過大,大到種地無法滿足生存需要時,該怎麼辦呀?

沒有人管你如何生活下去。

只有自己改變自己。

只要是比種糧收入高,只要比種地強,就可以去闖去試去幹。

地,畢竟有感情。撂荒於心不忍不甘心。那就種上樹吧,投資小些,退耕還林還草吧,為環保做貢獻。

地依舊在那,樹也在那。人,不在那。

糧食,很無語。已經早就不是好端端的了。

試問,化肥,機械,農藥,人工所有的投入和付出後,一畝不到一千五,甚至不到七百五,您會去種麼?





平菇菌哥


你好!農村的土地原本是種植糧食莊稼,但現在勞動力的流失,年輕人都進城或出外打工,只剩一些老年人留守農村,所以種植樹木是為了1.方便管理,2.長遠投資。





果果的密蜜


春耕在即,農村再現種樹熱這種現象,不值得奇怪!這是一種社會自然現象,也是應該可以理解的。因為,一斤糧換不了一瓶水,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種糧不賺錢不足以養家餬口,所以,種上樹效益比糧食稍微高些,農民們也樂於種樹。另外,種樹有些在北方的某些地區為了提高綠化率,是有鼓勵並補貼的,所以,種樹熱主要體現在北方一些地區的,並不是全國性的。


求真務實反虛假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春暖花開,又迎來了植樹的好季節。眼下很多的農村興起了種樹熱,我們這邊主要以種植楊樹為主,挨著河流近的田地全中成樹。好端端的糧食為啥不種了?


種糧收入低。近幾年隨著種植糧食成本的不斷增大,像化肥,種子,農藥,收割等成本加大,種植糧食的利潤太低,種糧的積極性不高。

種樹省事,易管理。種樹相對於種糧來講就簡單多了,也不用施肥,灌溉次數少,不用打藥,給農民騰出了時間可以去打工掙錢。

外出務工人員增加。農村的青壯年大多選擇外出務工,留在農村的都是一些年齡大的老人,種糧食的話,管理上有些吃力,畢竟歲數大了。我們這邊很多的農民外出務工人員選擇把地承包出去。

糧食是我們的生存根本,基本農田該種糧食還是種糧食,不要跟風,別人種啥你種啥,要視情況而定。


青年阿光


在農村裡,近幾年也興起了種樹的熱潮。而所種的樹木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果樹,像桔子樹、李子樹、板栗樹、油茶樹等。另外一種則是觀賞樹木,比如桂花樹、樟樹、銀杏樹等等。在十年以前村裡也有不少人栽種果樹,但還是會留出一大部分的土地用來耕種糧食。可是現在,只要稍微遠一些的土地,基本上都會再種上樹木。尤其是近兩年在村裡興起了栽種觀賞樹木的熱潮,多數人對觀賞樹木的喜愛熱情要遠遠大於果樹。

村裡有戶人家,是專門做苗木生意的,他家每年光是賣桂花樹、樟樹等就能掙十多萬元。也是看到了他家栽種桂花樹掙到錢了,所以很多人也開始陸續在自家的地裡栽種桂花樹、銀杏樹、樟樹等觀賞樹木。其實,之所以現在農村會興起種樹的熱潮,農夫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種樹比種糧食更掙錢。在過去,農民一天天早出晚歸,絕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都是用在伺候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上了,那也僅僅是勉強解決溫飽。可是,近年來物價是不斷上漲了,但糧食的價格卻並沒有上漲。一年在農村裡種地,辛苦不說,關鍵是還掙不到多少錢。而該種樹木,像我們村裡種植的桂花樹,一棵樹少則幾百元,多則數千元,利潤明顯要比種糧食更高。

種樹比種糧食更省事。種植糧食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的,翻耕土地、播種、除草、施肥、防蟲、收穫等等。可即便如此,如果天氣不理想,依然收穫不多。如果豐收了,在市場上賣不上好價錢,甚至連成本都掙不回來。也是因為這樣,所以很多人才外出打工。可是栽種樹苗就省心很多了,像我們這裡栽種的一些觀賞樹木,樹苗基本山裡可以採挖,而栽種以後,只要有時候回來施肥、修剪一下枝葉。等到長答了,有人來收購了就可以賣出去了。成本低不說,還不會影響外出打工掙錢。

種樹可以避免土地荒廢。現在農村裡大量人員外出打工,而土地上如果不栽種一些樹木,那就真的要荒廢了。而農民又是以種地為本職工作的,他們是非常不忍心看著自家的土地荒廢的。所以,總會想方設法把這些土地利用上。而在地裡栽種上一些樹木,既避免了土地荒廢,同時還能增加一些收入。老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即便是現在用不上了,等到以後這也是留給子孫後代的一筆財富。我們村裡以前有個老人栽種了近十畝地的杉樹,前些年他兒子就是依靠這些在城裡買了套房子。

農民不種糧食,把自家的土地改種樹木,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在農村裡種地卻養不活一家人,而外出打工也比較艱難,掙得現在也不如以前多了,並且放著土地荒廢又不忍心,所以栽種上一些樹木,這樣既能為家庭增收,又能避免土地浪費。也是因為這種做法確實靠譜,大家認為可行,因此才興起了栽種樹木的浪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