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管鲍之交”亦可叹:有幸这份友谊对白,长路漫漫未更改

管仲,管氏,姬姓,名夷吾,字仲,又称管子、管夷吾、管仲,他出生于颍上,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安徽省颍上县。作为周穆王的后代,管仲从小便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有经世治国的才能,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

鲍叔牙,鲍氏,姒姓,名叔牙,他亦是安徽人,更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敬叔的儿子,管仲的至交好友。这两人的友谊,在古代那可是一段佳话。即使是到了今天,人们想起“管鲍之交”,依旧十分佩服和羡慕。人生在世,能有一友至此,便是三生有幸了。西汉·司马迁在《史记·管仲传》曾写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三生三世“管鲍之交”亦可叹:有幸这份友谊对白,长路漫漫未更改

管仲与鲍叔牙

《史记·管晏列传》记载: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因此,对于这两人的至交,我们也可以从中窥知一二。那么,关于这管鲍之交,你们知道哪些轶事呢?

心系好友,成就友谊佳话

一、甘愿吃亏护管仲

我们都知道,这鲍叔牙是齐国大夫之子,家境殷实。而管仲却是家境贫寒,常常食不果腹。因此,当管仲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的时候,如果获利了,管仲就会多拿一倍的钱贴补家用;而亏损要共同承担风险的时候,管仲就会让鲍叔牙顶上,把自己撇的干净。

三生三世“管鲍之交”亦可叹:有幸这份友谊对白,长路漫漫未更改

管鲍之交

你说这有福同享,甚至是多享;而有难又不同当,谁乐意做这种冤大头啊?因此,当时鲍叔牙身边的仆人就纷纷斥责管仲这样贪婪的行为,并向鲍叔牙建议与管仲这样自私自利的人断交。其实仆人所反映的事情,鲍叔牙也心知肚明。但是他也知道,管仲并非贪小便宜之人,他此般作为定是有自己的苦衷。为息事宁人,鲍叔牙说道:“管仲他并不是贪财,只不过他家境贫寒,生活拮据,相对于我,日子难过的多。这钱是我自愿给他的。”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要我说啊,即使是到了今天,也鲜少有人能做到鲍叔牙这般爽快、善良和体贴吧。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把更多的眼光放在维护自身利益之上,一旦别人损害到自己的利益时,他们会不惜反目成仇,争个你死我活,十分的功利。

二、与人争辩护其名

春秋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管仲和鲍叔牙在跟随军队打仗的时候,大敌当前,管仲总会躲在后头迟迟不肯上阵;而一旦打了胜仗,遣兵返乡的时候,管仲又会争着抢着走在前头,十分地炫耀。同行的人,都非常看不起管仲这样贪生怕死、争名夺利的行为,纷纷嘲笑他为人胆小怕事,是个无耻之徒。

面对别人的讥讽,管仲也无法辩驳,因为他们说的确实是实话。但是鲍叔牙却站了出来,为管仲辩解道:“管仲并非贪生怕死、好大喜功之辈。他之所以这样做,不过是因为他家中还有一位老母亲需要他赡养,他不能出事。”除了对管仲的特别照顾,鲍叔牙私下里也十分地敬重自己的这位朋友。每当他们商讨事情的时候,两人一旦产生分歧,鲍叔牙就会说:“管仲天生机智过人、才识渊博。一旦他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干,一定会算计得无比周到,成就一番大事业。”

三生三世“管鲍之交”亦可叹:有幸这份友谊对白,长路漫漫未更改

管仲与鲍叔牙

所以你看,为友如此,你叫管仲如何不感激涕零?

宏愿相悖,情谊犹在

齐襄公是齐僖公的长子,他膝下有两位儿子,大儿子名纠,小儿子名小白。齐襄公继位后,便有意请管仲、鲍叔牙教导自己这两个成年的儿子。听闻消息的管仲,便私下与鲍叔牙商议道:“现下齐襄公就纠和小白两个儿子。将来他退位了,齐国的储君也必定是这两人中的一个。既如此,那我们便一人教授一个吧,这样不管将来是谁继位,我们都能互相举荐,岂不美哉?”鲍叔牙也觉着这个建议着实不错,对彼此都好,便同意了。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一、齐国兵变

齐襄公在位期间,昏庸无能,荒淫无道,还与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乱伦,甚至派人杀害了自己的妹夫鲁桓公,罪虐深重,备受诟骂。彼时齐国的政治已经陷入一片混乱,深知政变不日便会来临的鲍叔牙,赶紧劝告小白暂时逃到其他国家去,以求自保。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

四年,鲁桓公与夫人如齐。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鲁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齐襄公。齐襄公与鲁君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桓公下车则死矣。鲁人以为让,而齐襄公杀彭生以谢鲁。

当时莒国离齐国十分近,小白的母亲又是莒国人,莒国便是最好的避难所,因此鲍叔牙和小白连夜收拾行李,逃到了莒国躲避风头。果不其然,小白一干人离开不久,齐国就发生政变了。公元前686年,齐襄公遭公孙无知、管至父杀害,公孙无知自立为君,并下诏笼络管仲为臣。

三生三世“管鲍之交”亦可叹:有幸这份友谊对白,长路漫漫未更改

荒淫无道的齐襄公

管仲深知公孙无知此王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难得民心;且此人十分残暴、杀戮无常,与齐襄公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无法长久当政。但是君王的命令自己无法违抗,怎么办呢?逃呗!就这样,管仲与公子纠逃到了鲁国,也就是纠的母亲的母国,还得到了鲁庄公的优待。

二、白、纠争权,鹿死谁手?

齐国兵变不久,齐国大臣就设计杀害了残暴乖张的公孙无知,并派出一队人马前往鲁国,迎接公子纠回国继位。听闻此消息的管仲,便对鲁庄公提议道:“如今齐国处于群龙无首的特殊时期,齐国的继承者们皆流露在外。若此时谁能提前回到齐国,那占了先机,称王也就名正言顺了。眼下公子小白在莒国,那里离齐国更近,一旦被小白占据了先机,那么齐国从此便再无我和公子纠的容身之处了。希望庄公您能借我一批快马人手,让我去截杀公子小白。”鲁庄公觉得十分有理,便借了管仲三十匹马和一队士兵。

三生三世“管鲍之交”亦可叹:有幸这份友谊对白,长路漫漫未更改

公孙无知被杀,齐国政变

公子小白听闻公孙无知被杀一事,便立即向莒国国君借了一百辆战车,护送自己回齐国。行至半路,公子小白便被管仲追上了。管仲趁公子小白不注意,便举起弓箭,射了小白一箭,而后慌忙逃窜。

自诩箭术极佳的观管仲,以为小白必死无疑,便高高兴兴地回鲁复命去了。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那一箭只是射中了公子小白的带钩,并没有真正伤到他。鲍叔牙唯恐管仲再追来,便让小白易服抄小道加速赶回齐国,而自己在临淄城一带私下宣扬公子小白的贤能,以游说众臣。齐国臣子见两位君王连续被杀,国家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此番小白回国继位,是顺天道而行,便纷纷迎立公子小白为君,称齐桓公。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二、鲍叔牙百般斡旋,为管仲铺路

齐桓公继位后,便立即派人告知鲁庄公,齐国已立国君,让他原路返回。本想借护送齐国长子纠回国,并好好敲诈一番的鲁庄公,听闻此消息后,怒不可遏:一开始自己优待公子纠,就是看中了他是齐襄公长子的身份,想着此番助力他登基,自己也能讨一个人情。谁承想竟叫公子小白捷足先登了。气在头上的鲁庄公认为自己不能白来一-趟, 坚持不肯退军。

三生三世“管鲍之交”亦可叹:有幸这份友谊对白,长路漫漫未更改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

迫于无奈,齐桓公只能命鲍叔牙率兵出征,迎战鲁军,结果鲁军大败,连带着公子纠和管仲一同狼狈逃回鲁国。然而,这战事是消停了,但纠尚且在鲁国,身边还有管仲、召忽这样的能臣谋士悉心辅佐,始终是一块心病儿,不得不警惕。因此,齐桓公命鲍叔牙再次带兵攻打鲁国边境,让鲁庄公以为自己决意与他厮杀,给他施压;同时派人给鲁庄公送信,让他答应杀死公子纠,并交出管仲和召忽的要求。

经过多方斡旋,管仲平安回到齐国。鲍叔牙喜出望外,忙给他安顿住所,并进宫向桓公祝贺。桓公心中甚是纳闷,这公子纠刚被斩杀于他国,虽他是自己的政敌,但毕竟是同胞兄弟,贺喜便太过了。鲍叔牙也看出了桓公心中的疑惑,便笑道:“管仲可是旷世古今、难得一见的天下奇才,如今我将他活着带回来,从此主公您身边又多了一位臂膀,岂不应该贺喜呢?”桓公听罢,反问道:“管仲当初射了我一箭,若不是我命大,如今哪还有什么机会做这一国之君。我跟管仲可是有不共戴天之仇,我恨不得杀了他,以泄心头之恨,怎么还能用他?”

三生三世“管鲍之交”亦可叹:有幸这份友谊对白,长路漫漫未更改

鲍叔牙向齐桓公提议重用管仲

鲍叔牙笑道:“当初他射您,是因为公子纠是他的主公,他不为自己的主公谋略,那才出奇。可如今您若能不计前嫌重用他,一来既可挣得个深明大义的贤德之称;二来,也势必让他誓死效忠您,成为您射天下的利刃,岂不是两全其美?”桓公思虑再三,便答应了鲍叔牙。

《史记·管晏列传》记载:

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顺利继位后,便着手准备论功行赏事宜,并有意任叔牙为上卿,但鲍叔牙以不擅长治国为由拒绝了。同时,鲍叔牙还以管仲对待子民宽厚、治理国家不失分寸、深得百姓信任、制仪以服四方、善于激励民心五点,说服了桓公以高官厚禄、隆重的礼节起用管仲。从此,在管仲的协助下,齐国顺利施行了一系列治国之道,大兴改革、发展商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齐国迅速由弱变强、由乱转治,倡“尊王攘夷”,齐桓公终成就了一代春秋霸业。

《国语》: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日:‘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小结:

《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从管仲的话语中,管鲍之交诚挚情谊展现地淋漓尽致。世人都说,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于管仲,鲍叔牙便是那个知音。他懂他的内心艰苦、知他的处境立场、晓他的才干智谋,所以鲍叔牙助他、帮他、扶他。正如管仲所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能有友如叔牙,管仲此生无憾呓!

参考文献:《左传》《史记·管晏列传》《庄子·杂篇·徐无鬼》《列子·力命》《管子·匡君小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