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漢哀帝劉欣陵墓,帝生前實行“限田、限奴婢”政策遭貴族反對

文圖/若愚

義陵是漢哀帝劉欣的陵墓。位於咸陽城北6.5公里處渭城區周陵鄉南賀村。劉欣(前25~前1)為漢定陶恭王劉康之子,因漢成帝無子,立為太子。20歲即位,時值西漢末年,農民起義烽火燃至長安,饑民持火上屋,擊鼓呼號。劉欣在位6年病死,葬於義陵。陵冢為覆鬥形,底部周長900米,高30.41米。陵東封土為傅皇后陵。有陪葬墓15座。

咸陽漢哀帝劉欣陵墓,帝生前實行“限田、限奴婢”政策遭貴族反對

劉欣(前35—前1年),元帝庶孫,定陶王劉康之子,母丁姬。劉驁死後繼位,時年29歲。在位7年(前7—前1年),病死,葬義陵。年號建平、元壽。劉欣是元帝的庶孫,定陶共王和丁姬的兒子。因成帝無子,劉欣的祖母、元帝傅昭儀多方活動,力勸成帝讓劉欣續嗣。於是在公元前8年,劉欣被立為皇太子。第二年成帝就去世了,劉欣即位,他在位期間,為了緩和社會危機,曾以師丹為大司馬,實行“限田、限奴婢”政策。規定諸王、列侯以至百姓佔田不得超過三十頃,結果遭到了貴族們的激烈反對,只得不了了之。在政府重賦和地主兼併的壓迫之下,百姓“有七亡而無一得”,“有七死而無一生”,農民起義此伏彼起。建平二年(公元前6年)又接受夏賀良“改元易號,可得廷年”的建議,改建平二年為太初元年,自稱陳聖劉太平皇帝。然而社會危機並未因此而緩和,哀帝也在農民的反抗聲中死去,終年二十六歲,葬義陵。

咸陽漢哀帝劉欣陵墓,帝生前實行“限田、限奴婢”政策遭貴族反對

此處遍地盡是漢代遺物,並無隋唐文化堆積層,附近又旁無大冢,無疑應是漢哀帝義陵。劉欣,子喜,生於公元前35年,元帝庶孫,定陶共王之子,母為丁姬。3歲嗣立為王,愛好文辭律法,綏和元年(前9)立為皇太子,第二年即帝位。 《漢書.哀帝紀》 :“元壽二年,六月戊午,帝崩於未央宮。秋,九月壬寅,葬義陵。”卒年26年,在位6年,諡號“哀帝”。

義陵封土覆鬥形,底部和頂部平面方形。底邊長東西175.50、南北171米,頂邊東西58.50、南北55.80米。封土高30.41米。陵園平面方形,邊長420米,四面牆垣中央各闢一門。門外置雙闕,現僅北垣牆正中保留有殘高1米、寬約1.5米的闕址。陵園內有西漢時期的磚瓦殘片及“長樂未央”、“長生無極”文字瓦當。傅皇后陵傅皇后系傅宴之女,劉欣即位後立為皇后,公元前1年自殺,稱號孝哀皇后。墓在義陵東約600米處,封土覆鬥形。底部長東西110、南北85米;頂部東西30米、南北19米。封土高15米。陪葬墓現存15座,分佈在義陵東3座,南5座,西4座。另有3座分佈在義陵東、北和西南面。在義陵北司家莊多次出土有“高安萬世”瓦當。司家莊村北尚有一殘冢,故此處可能是董賢的冢塋或他的妹妹的宅第。1981年在義陵北,南賀村東土壕發現左半部“魯王虎符”。

義陵陵園呈方形,北垣牆正中現存一門闕,其餘三面垣牆門闕已無遺蹟可尋。

漢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21歲的漢哀帝第一次見到了年僅18歲的太子舍人董賢,當即被其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樑、細嫩的皮膚所吸引。他立即將董賢叫到身邊,與其促膝交談,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隨即下詔拜董賢為黃門郎。從此,漢哀帝與董賢開始了一段時間不長但卻很經典的同性戀經歷。 漢哀帝與董賢的同性戀關係確定後,兩人的感情一日千里地向前發展。漢哀帝對董賢“寵愛日甚”,他動用手中至高無上的皇帝權力,首先為董賢封官晉爵,使董賢由太子舍人到黃門郎、駙馬都尉、侍中、高安侯等,到董賢22歲時,已經坐上了大司馬的寶座,操縱著整個國家的大權。

早在董賢剛受寵時,漢哀帝在旬月之間,賞賜給董賢的錢財就達數以萬計,從而使董賢一夜之間成為暴發戶,“貴震朝廷”。漢哀帝還為董賢營造了豪華的府第,修建了方圓數里、門闕甚盛、松柏夾道的墳墓———義陵。僅義陵一項工程耗費的錢財就達數以萬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