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強同學:登上青藏高原

汪文強同學: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學大家談

學習就該是不怕累的堅持

和不怕苦的堅韌

學習猶如一場持久戰,需要的是不怕累的堅持和不怕苦的堅韌,這是我從2018年考入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專業,開啟博士研究生學習生活的最深感受。

1 更早地進入學習狀態,才能

更好地迎接和面對研究生生活

LZU

2018年五月中旬在公佈錄取結果後,老師跟我便取得了聯繫,並安排我儘快結束手頭工作,準備前往西藏開展野外工作。我是蘭州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聯合培養的學生,工作和學習的地方主要以北京和西藏為主。備好野外的裝備,於5月底便踏上了去往西藏的火車,開啟了我在青藏高原的學習征途,這一去就是整整100天。首站藏北、過渡藏東南,山南結尾,三個多月攀爬了平均海拔4900米以上的4座冰川,經歷了人生當中諸多第一:第一次身處海拔5600米的冰川;第一次住空曠且人煙稀少的野外帳篷;第一次24h徹夜不眠連續採樣;第一次感受到青藏高原的刺骨;第一次因為筋疲力竭而走不動路……

2018年的100天可以總結為八從八到:從海拔3800米到5600米;從吃力的呼吸到適應低氧;從晴空烈日到冰天雪地;從爬冰川耗時5個多小時到後來的2個多小時;從團隊協作採樣到獨立自主承擔;從睡袋裡輾轉反側到靠著堅硬石頭就能熟睡;從對專業的懵懂無知到入門;從對青藏高原的陌生到對它的認知,提前步入博士階段的學習,讓我不僅適應了青藏高原低氧寒冷的生活環境,能順利地開展工作,為之後的工作奠定基礎,也讓我開始瞭解了什麼是冰塵,什麼是微生物,在熟悉了課題組的工作基礎上,對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了大概的思路和計劃。分享幾張18年的野外瞬間,讓大家瞭解我的野外工作和生活。

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
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

帳篷和廚房

向著冰川前進

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
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

上湖採樣

靠著石頭休息

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
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

挖車

吃飯

2 具備堅持和堅韌的品格,

才能更好地去完成每一項工作

LZU

2019年4月作為青藏高原第二次綜合科學考察隊的一名科考隊員,我有幸參加了為期1個多月的珠峰大科考,深刻體會到了堅持和堅韌的重要性。

4月28日我們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前往海拔6300米的東絨布冰川大本營,那是我迄今為止走得最多、最長、也是最艱難的山路。從海拔5200米到5700米,再到6300米,連續徒步2天,每天都是長達8個多小時的行程,口燥唇乾、飢腸轆轆、筋疲力竭、舉步維艱,所有的形容詞加起來都不能表達過程中的艱辛和艱難。到達6300米大本營的第二天無暇休息,我們一行人很快進入工作模式。在一次拉著雪鬥從海拔6300米的大本營前往6500米的冰川埡口搬運儀器返回途中,因體力透支嚴重跪倒在冰川上,那一刻身心都已接近崩潰的邊緣,內心深處不停地拷問自己:我能堅持下去嗎?我還能堅持多久?我能安全回家嗎?最終理智和信念戰勝了那刻的恐懼,強忍著眼淚,拖著疲憊的身軀,挪動著快要麻木的雙腿堅持回到了大本營。

由於鑽取冰芯需低溫環境,所以工作只能在夜間進行,那晚冰川埡口夜間狂風大作,我們的帳篷幾次被風颳歪,終於承受不住狂風的肆虐,帳篷的主杆斷掉了,我們所有人被掩埋在帳篷裡,來不及過多思考,我們趕緊找到帳篷的四個角,抓起繩子重新固定,我更是緊緊抱著固定好的桅杆一動不動,四肢凍得冰冷、渾身發抖,心裡充滿了恐懼,但我依然堅持工作到第二天早上……在珠峰6300米的28天,頭疼了1個禮拜、咳嗽了28天、每天只能睡5個小時左右,每隔三天都會去一次6500,拉雪鬥、背刀頭、扛汽油、挖雪坑、背樣品、打冰芯、背冰芯、打包樣品……頂著狂風、暴雪、飢餓、寒冷、睏乏,最後憑藉著堅持和堅韌完成了樣品的採集工作。這次的珠峰之行帶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有堅持和堅韌的品格,否則你面對的只有半途而廢和無功而返,也正是此次的珠峰之行,給予了我往後工作的精神支柱。

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

珠峰沿途壯觀的冰塔林

6500米處雪坑採樣

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

往6500米打鑽點

運送儀器

負重15kg前行

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

趁著夜色整理冰芯

工作完成後的慶祝

3 一定要有團隊協作意識,才能

在困難和危險面前臨危不亂

LZU

2019年9月我們一行3人踏上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稱的阿里地區,採集冰雪和河水樣。前往傑馬央宗冰川的路有一段全是陡峭的坡、高聳的石,隨時都可能掉落石頭,而且被石頭擊中掉進冰前湖的可能性很大,我們三個一個負責探路,一個背儀器,一個斷後,大家合作到了冰川表面,我找位點,師兄打點,扎巴準備工具,三人合力採樣,幹完活已經是晚上8點多了,天氣逐漸變冷,在返回途中聽見 “轟隆隆”的一聲巨響,發現是冰川末端的冰山有一塊掉進冰前湖中,還好那時我們還未到達末端,不然掉下去的可能就是我們了。下到平地,接著又趟過漲高的冰川徑流,鞋溼了,腳和小腿凍得通紅,大家艱難地堅持到了停車的地方,坐在車裡,暖氣開到最大,竟然也感覺不到一絲絲的熱意,稍事休息了一下,簡單吃了東西便原路返回,由於已是晚上10點多了,前往賓館還需好幾個小時的車程,趁著中秋節的月色,我們便尋了一戶牧民帳篷,取暖並補充了些能量,然後蜷縮在車裡睡著了……接下來的20多天,白天驅車採樣,晚上回到賓館處理樣品,一路馬不停蹄、一路互相幫忙,順利完成了阿里之行,採集了兩千多份樣品。

在困難和危險面前,團隊協作不僅僅能幫助自己、提升自己,更能更快、高效的解決問題。

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

冰川上結繩探路

冰川末端協作採樣

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

徑流二人行

冰川三劍客

4 一定要不斷總結反思理清思路,

才能減少失誤、提高工作效率

LZU

2018年野外結束後回到室內實驗卻發現樣品量不足、不夠,導致有些指標無法測量。不解之餘,反思緣由,發現由於是初次參加野外科考經驗不足,缺乏周密計劃,僅憑粗獷的試驗設計無法周全,因而出現了上述問題。於是在19年的採樣中先是列出樣品明細,然後按照清單採樣,避免了類似錯誤。但意想不到的事還是發生了,在儀器使用過程中過分的自信以及按部就班使得數據無法使用,導致珍貴的數據白白浪費了,我特別懊惱和悔恨,事後老師讓我好好反思、總結。

經過這幾次的問題,總結出:

(1)工作開展前先列出詳細計劃及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對應的解決方案,與老師討論確認;

(2)工作中出現問題要及時記錄、總結,與老師及時溝通,討論;

(3)要勤思考,做好未雨綢繆,不能盲目自信。

兩年的野外,不怕累的堅持和不怕苦的堅韌是我體會最多的。挑戰高海拔、挑戰寒冷與飢餓都需要不怕累的堅持和不怕苦的堅韌精神,這也是蘭大人的精神。疫情過後,再戰青藏高原,我相信一定會讓自己有不少的提升,也希望此次疫情能儘快過去、儘早開展自己的工作。

最後分享一些我自己拍攝的青藏高原美景,讓大家更多的熟知這片淨土。

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
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

魅麗槍勇

雄渾革吉

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
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

嫵媚羊湖

壯麗阿里

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
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

多彩墨脫

仙境林芝

汪文強,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學與環境科學系博士。

汪文强同学:登上青藏高原 | 治学大家谈

內容來源 | 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教務處

主編 | 肖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