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G字頭產品大家族,怎麼一步步走到了20億月活?

谷歌G字頭產品大家族,怎麼一步步走到了20億月活?

上週,谷歌數字化辦公工具 G Suite負責人宣佈G 套件每月活躍用戶已經超過 20 億,這的確是一個令人驚歎的數字。

20億是個什麼概念,可以跟我們最熟悉的微信做個對比,微信的月活是11億,也就是說G Suite的全球月活規模差不多是微信的兩倍。而且你要知道,相對於微信主打的2C社交場景,谷歌的G套件主要是應用在2B工作場景。而一般情況下, 2C產品用戶規模會大於2B的產品。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更可以看出,谷歌G套件做的非常成功。

那麼,G Suite從最早在2004年4月1日愚人節推出第一款產品Gmail郵箱,經過16年的發展成為月活超過20億的數字化辦公超級工具平臺。這16年中,谷歌G套件有哪些關鍵的發展節點,我們又能從中吸取哪些經驗教訓呢?

本文我們就詳細拆解一下谷歌G套件發展過程中的四大發展階段、二十個關鍵節點、四大成功經驗、和兩大教訓爭議。

谷歌G字头产品大家族,怎么一步步走到了20亿月活?

四大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2004-2009年。我們可以稱這個階段為Beta階段。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二。

其一是因為,這個時段的大部分時間中,谷歌產品都帶著一個“Beta版”字樣,直到2009年,谷歌G Suite早期幾款產品的企業用戶已經達到200萬家時,谷歌才正式告別Beta版。

其二,在這個時段內,谷歌的主要工作的確是推出了幾款測試版的產品,從最早的Gmail郵箱,到後來的文檔和表格工具Docs和Spreadsheets,再到後來整合成谷歌企業應用專業版工具,都是谷歌跳出他最擅長的搜索和廣告領域做出的新嘗試,同時,這些產品大都經歷了一個從谷歌內部辦公工具演變為外部產品的過程

谷歌G字头产品大家族,怎么一步步走到了20亿月活?

第二個階段,2010-2014年,這個階段的主題是根據地擴張。

在這幾年中,谷歌用兩個標誌性動作打下了大片江山,一是發佈GoogleApps Marketplace,開始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二是發佈桌面版應用程序,直接跟微軟搶奪在桌面端的用戶。

第三階段,2015-2019年,這個階段的主題是谷歌面對微軟這座大山重新思考戰略。

在前兩個階段中,谷歌通過超級友好的用戶體驗爭取到了不少用戶,當然也費了不少力氣。但即便如此,從2004年到2015年,谷歌幹了十年,年收入僅為4億美元,只佔企業生產力市場的3%,相比之下,谷歌試圖進攻的微軟這一方依然控制著大約95%的企業生產力市場份額,收入超過100億美元。

當時的一個專欄作家(PCMag雜誌的Eric Grevstad)就說,如果拿谷歌G Suite與無所不能的Office 365相比的話,那就像是拿手電筒與燈塔進行比較。

不得不說,這個比喻太欺負人了,雖然這就是商業的現實。

這種局面之下,谷歌思來想去,覺得還是隻能繼續發揮自己的長項,比如把機器學習技術融入G Suite,憑藉自己在大數據算法上的優勢去超越微軟。

第四階段,2020-2023年,未來這幾年是谷歌與亞馬遜、微軟等進行雲計算(涵蓋G Suite生產力工具)決戰的階段。

眾所周知,雲計算大戰是目前幾家數字化大廠之間的關鍵性戰役。谷歌一直對自己在雲計算領域的成績不太滿意。

2019年,谷歌一方面調整雲計算業務的管理層結構,另一方面,高層經過激烈的討論後確定了一個宏大的目標,那就是要在2023年成為全球雲計算市場的第一名或第二名。如果做不到,就索性退出了事。而要實現這個目標,G Suite作為關鍵的戰略協同工具必然也要參與進來。

谷歌G字头产品大家族,怎么一步步走到了20亿月活?

二十個關鍵節點

2004年4月1日Gmail正式亮相。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偉大的產品也都是順勢而為。

話說2000年之後,數字化領域最大的一個趨勢,就是從桌面計算到雲端計算的演變。二十一世紀的前二十年中,有很多科技公司創新的主要方向就是將其產品從桌面客戶端遷移到雲端。在這其中,谷歌從一開始就是雲端計算的先驅,而Gmail就是谷歌推出的第一款基於雲的產品。

在Gmail推出的新聞稿中,谷歌宣佈Gmail將為用戶提供1GB的免費存儲空間(是當時主流郵箱Hotmail存儲空間的500倍)。因為新聞發佈的特定節日和存儲空間的超乎想象,當時許多人都認為Gmail只是一個愚人節惡作劇。

谷歌G字头产品大家族,怎么一步步走到了20亿月活?

2006年谷歌推出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

其中包含三個全新的工具:Google Talk即時通訊客戶端,HTML編輯器Google Page Creator和Google Calendar。這成為谷歌為小型企業提供生產力工具套件的第一步。

谷歌G字头产品大家族,怎么一步步走到了20亿月活?

2006年10月谷歌基於收購的兩家公司產品,推出了兩款文字處理和電子表格工具:Docs和Spreadsheets。

谷歌G字头产品大家族,怎么一步步走到了20亿月活?

2007年谷歌整合產品線,分別命名了Google企業應用專業版(最初定價為每用戶每年50美元)和Google Apps標準版。

那時,超過100,000家企業正在使用Google Apps標準版。像家庭用品巨頭寶潔、CRM平臺Salesforce等都已經成為谷歌的首批企業合作伙伴。

2008年谷歌將應用程序與微軟的Outlook進行集成。微軟無法拒絕,而谷歌就此獲得了在微軟用戶眼皮底下進行炫技的機會。

2009年全球有超過200萬家公司依靠Google Apps來運營其業務。谷歌去掉產品中“Beta版”字樣,正式告別Beta版。

2010年3月谷歌推出Google Apps Marketplace。

與2008年推出的Android應用的GooglePlay商店相似,Google Apps Marketplace為企業提供了一系列基於雲的生產力工具,這些工具由可以有第三方開發者來創建完成。

谷歌G字头产品大家族,怎么一步步走到了20亿月活?

2012年4月谷歌推出其在線存儲服務Google Drive。

當時雲存儲領域競爭已經非常激烈。Dropbox已經擁有超過5000萬用戶,Apple和Microsoft都提供雲存儲產品。相比之下,Drive的存儲空間與蘋果iCloud類似,都提供了5GB的免費存儲空間,但都少於微軟SkyDrive提供的7GB。

谷歌G字头产品大家族,怎么一步步走到了20亿月活?

2012年6月Gmail每月活躍用戶超過4.25億。

2012年12月

谷歌宣佈統一用戶在其旗下所有云服務的賬戶。

所有企業(無論規模大小)如果想要訪問Google的基於雲的工具,現在都必須使用Google Apps for Business。

通過將Gmail和用戶的Google帳戶連接到其他所有基於雲的服務, Google用戶可以輕鬆地在各種產品之間切換。這種無縫連接是谷歌雲服務的核心體驗之一。

2013年9月谷歌發佈桌面版應用程序,開始鼓勵用戶在PC和Mac平臺上採用Apps和Chrome,直接跟微軟搶奪在桌面端的用戶。

對於那些想在微軟Office之外尋求替代產品、但又離不開桌面的用戶來說,這是一大福音。這一策略顯著擴大了Google Apps的潛在覆蓋範圍,吸引了更多的第三方軟件開發人員。

谷歌G字头产品大家族,怎么一步步走到了20亿月活?

2015年3月谷歌推出Smart Reply智能回覆功能,堪稱Gmail多年來最有代表性的功能更新之一,代表著谷歌重新確認要在生產力工具中強化其在智能算法方面的優勢。

Smart Reply本質上是Google Suggest的擴展。顧名思義,該工具能夠智能掃描用戶的電子郵件以獲取上下文關鍵字線索,然後根據電子郵件的內容提供最多三個建議的回覆。

谷歌G字头产品大家族,怎么一步步走到了20亿月活?

2015年谷歌相關生產力工具在全球範圍內的總付費客戶數超過200萬。

2016年9月谷歌宣佈品牌重塑,正式推出G Suite。

隨著谷歌生產力工具的增多,用戶對其產品線組合和各種版本之間產生了混淆。這一品牌重塑不僅有助於加強用戶的品牌認知,而且彰顯了谷歌繼續加註生產力工具市場的信心。

谷歌G字头产品大家族,怎么一步步走到了20亿月活?

2017年谷歌G Suite在全球範圍內的付費客戶增長到300多萬。品牌重塑後的G Suite獲得客戶認可,迎來新一波發展。

2018年谷歌G Suite在全球範圍內的付費客戶增長到400多萬。

2019年1月谷歌推出一個新的Docs API,允許用戶在其文字處理工具中自動執行一系列日常任務。

該API自2018年4月開始開發,有一批合夥夥伴公司一起跟進。例如Zapier使用Docs API幫助用戶根據一系列預設模板創建商品信函。Netflix使用它來簡化和自動化其內部文檔流程。

Docs API的推出,表明谷歌正在打算通過流程自動化等智能化方式提升工作效率,改變用戶的工作方式。

2019年2月谷歌G Suite在全球範圍內的付費客戶超過500萬。

從2017年開始,谷歌一直保持著每年增長一百萬家付費企業用戶的發展速度。

2019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其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務業績中披露,雲計算相關總收入為26億美元,其中包括GSuite和雲基礎設施收入,比前一年的17億美元增長了50%以上。

但谷歌沒有透露有多少比例屬於G Suite。

谷歌G字头产品大家族,怎么一步步走到了20亿月活?

2020年3月谷歌宣佈G Suite每月活躍用戶已經超過 20 億。

四大成功經驗

谷歌G Suite十幾年的發展可謂波瀾壯闊,有很多值得業界研究的地方。最後,我們就來看一下谷歌G Suite的發展給業界帶來哪些經驗教訓?

經驗之一:顛覆性的用戶體驗

彼得蒂爾在《從0到1》中總結,一個足夠好的產品能夠在性能上做到比一般產品有“十倍改進”,然後就有可能引發更強大的網絡效應、規模經濟、以及品牌優勢。

谷歌G Suite產品崛起的核心之一,就是把他在搜索廣告領域積累下的、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設計,應用到了面向企業用戶的產品之中。

比如從最開始Gmail郵箱的存儲容量,到谷歌產品在多端多屏中的無縫連接,都是如此。

另外,除了對一般消費用戶的友好界面之外,谷歌G Suite尤其吸引到了開發者群體的偏愛。

美國有一個統計數據表明,如果把企業用戶分成以開發者為中心和非以開發者為中心這兩類的話,那麼,前者對G Suite的採用率是後者的三倍之多。可見谷歌的工程師文化的確撓到了眾多R&D兄弟們的癢處。

谷歌G字头产品大家族,怎么一步步走到了20亿月活?

經驗之二:不停Beta、不停實驗

別的不說,一個“Beta”版本能讓谷歌足足保持了五年的時間,直到企業用戶超過200萬家時,谷歌才去掉產品中“Beta版”字樣。可見,在谷歌公司對於“Beta”、對於不斷測試的堅持已經近乎變態了。

除了這一個標誌性的動作之外,谷歌在各種產品中的迭代升級就不用贅述了,關鍵是,即便當谷歌已經變得很大,但依然堅持了最初的這種實驗文化。

經驗之三:敢於打敗巨頭的勇氣和智慧

無論中美,創新的路上總會遇上幾座大山,比如國內的BAT,美國的微軟、亞馬遜等等。

雖然谷歌在搜索領域已經達到了獨孤求敗的境界,但在生產力工具領域、在微軟面前,他一開始的確算是菜鳥級別。

微軟在生產力工具中的地位在過去和現在始終都未被打敗,未來還不知道。但微軟也有弱點。

比如,微軟對於WIN系統的統治眷戀得太久了,以至於在移動領域的投入比較晚。正是由於這個機會,G Suite在移動端的發力收到了奇效。G Suite的功能複雜程度可能從來沒有超過Office,但人們就是喜歡它的簡單、易用、快速、無處不在。

再比如,谷歌很自信於他的人工智能和算法優勢。這是他在雲計算大戰中,與微軟、亞馬遜相比最有獨特優勢的地方,也可能是決定他在正在進行的雲計算大決戰中能否取勝的關鍵。

不管未來幾年谷歌和微軟的爭奪結局如何,至少在目前看來,谷歌的成功已經讓很多人看到從微軟的生產力工具市場分一杯羹的可能,所以最近幾年,市面上出現各種各樣的寫作工具、筆記應用、表格工具等等。從這些供應商的願景來說,估計都想複製一條類似谷歌的路徑,先推出一款單品,然後在陸續擴充產品線,成為下一個G suite,繼續挑戰微軟。

谷歌G字头产品大家族,怎么一步步走到了20亿月活?
谷歌G字头产品大家族,怎么一步步走到了20亿月活?

經驗之四:一開始就敢去服務大客戶

谷歌的確有很多中小企業客戶,但從一開始,谷歌就設法吸引了不少大公司客戶,比如Salesforce、寶潔、尼爾森和Verizon通信公司。這些大型客戶不但給谷歌貢獻了更高的營收,更關鍵的是,也為谷歌G Suite產品做出了超強背書。

從谷歌內部來說,通過跟這些大公司打交道,也使得其產品工程師們得以零距離的理解這類客戶需要什麼以及他們是如何運作的。

兩大教訓爭議

有一種觀點認為,谷歌在試圖打敗微軟的過程中,自己卻慢慢變成了微軟。就像有句歌詞裡唱的一樣——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這個判斷具體來說有兩點。

其一,谷歌產品的創新性正在減退

有一些後起來的創新者認為,十幾年後的谷歌,把太多工作投入到了複製微軟Office功能上了,而且過分追求搶奪微軟的市場份額。這種做法導致谷歌G Suite本身在產品上的創新陷於停滯不前。

也正是因為如此,近幾年裡在生產力工具領域還在不斷興起新的企業。比如在文檔創建工具領域,自稱為Excel挑戰者的Smartsheet、Airtable等公司,發展都很不錯。

不過,在《灣區盒子》看來,創新公司的不斷崛起應該和谷歌的創新性之間沒有太多必然的聯繫。

其二,谷歌成為又一個辦公全家桶

全家桶香不香?有時候是真香。但有沒有必要再來一桶?這就是個問題。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隨著SaaS雲計算的發展,現在湧現出來的新產品越來越多,無論針對日曆、文檔還是便籤、會議等等,隨便哪個領域,都有不少創新公司推出創新產品。對於用戶來說,要從中挑選出“同類最佳”的工具似乎正在成為一種常態。

試想,誰不想用最好的呢?既然市場上提供了,那就可以挑一挑。

比如在音視頻會議工具上,谷歌有環聊Hangouts / Meet,但目前市面上體驗最好的被認為是Zoom。

Zoom不做文檔,不做筆記,不做郵件,就做音視頻會議,他只是切了谷歌G Suite的一類垂直產品,市場也做得很大。與Zoom相比,按說谷歌其實應該有更多的火力支持Google Hangout。但是,谷歌仍然沒有贏得這場戰鬥。

除了音視頻會議,現在據說G Suite多款產品也都不能算是細分領域裡的“同類最佳”選擇了。

所以,有觀點就認為,谷歌在這方面體現出來的一大問題或者說教訓——就是不夠專注。

那麼,到底是應該保持在某垂直領域的專注呢?還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多一些擴張呢?這的確是一個問題。在此,我們也不敢妄下判斷,留待業內繼續探討吧。

谷歌G字头产品大家族,怎么一步步走到了20亿月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