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评价一下《寄生虫》这部电影?

元气满满2020


我觉得《寄生虫》是部好电影,如果用“好看”来当做评价标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电影毫无尿点,作为一个剧情片或者说类型片,悬疑和线索铺陈的按部就班。经久不衰的“谎言何时戳穿”技法,让观众时刻跟随人物紧绷注意力。

《寄生虫》讲述的是廉价的半地下室出租房里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无业游民。在长子基宇隐瞒真实学历,去一户住着豪宅的富有家庭担任家教后,一家人的生活渐渐起了变化。

全片印象最深刻的两段,一段是穷人一家在大雨中的狼狈,几人惶惶如丧家之犬,愣是把活生生的人拍出了“四散逃窜的蟑螂”的既视感,恍惚间真的觉得这几个人脑门子上都要长出触须了。而另一段就是最后那段血腥互杀,刀刀见血,一击致命。浓烈的杀意和猩红的血液,再专门配上那样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最大程度地刺激观众的视觉感受。尤其是几人互杀时,营造出一种冷漠疏离的感觉。

其实细想,富人一家也并没有做错什么。首先他们的钱并不是不劳而获大风刮来的,而且他们也没有为富不仁作恶一方。他们的财富都是朴社长自己打拼来的,那是他们应得的回馈。另外就是穷人一家。虽然大雨那场戏他家的惨状确实令人心生同情,但是结合他家之前的种种行为,实在对他家提不起任何好感。

这一家子人,简直太符合“寄生虫”这三个字。穷不穷是境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去改变命运那就是个人自主的选择。人可以卑微如草,但不能扭曲如虫。再穷都不能成为他们理直气壮寄生和算计别人的理由。他们一家之前对外人索取得理直气壮,而且之前劳动的时候又懒散怠慢,只这两点就实在不能让人对他们的贫穷产生同情和共鸣。

总之这部电影真的不错,可以说是2019年目前看到的最喜欢的一部了。





串串C位娱乐


看完《寄生虫》我有一个想法,这电影在我看来不是讲的阶级事,而是韩国这个国家的事,朴社长一家人,给我的感觉从头到尾流露出两个字:美国!儿子的印第安游戏,女儿还专业找一个外教英语的辅导老师,他自己媳妇时不时偶尔说几句英语和社长交流,还有社长办公室的美国奖状,这一家象征着什么?这一家是搬过来的,在搬过来之前上一家是为了防止北边而修的地下室,这和那个年代韩国史是对应的,还有一个细节,假装美国留学回来的妹妹去应聘,嘴里哼着小曲是《独岛是我们的领土》,给我的感觉这部剧就是寄生的是韩国自己。



宁村男孩


看完了这部电影,作为穷人基层的我很觉得现在就过着男主一家半地下室的生活,浑浑噩噩,男主爸不修边幅,乱糟糟的鸡窝头,男主妈桌子边随便一坐,吃东西边吃边剔牙,男主对于自己贫穷的不自信等都在我身边人或我的身上找到相同处。穷人为什么穷,是有原因的。再看富人阶级,朴太太婚前什么样不得知,嫁给了朴先生就是上流社会,多颂多慧生下来就是富二代了,作为商人的朴先生更是人中精英。可作为穷人的基宇怎么才能成为富人阶层成功买下这个豪宅呢,富人阶级是那么好上去哦?或许男主说买下豪宅只是自我慰藉,幻想一个很美好的放在那里,努力了几下什么也得不到就放弃了,最后男主爸爸一直在地下室度日,直到死去。基宇一家在朴先生一家人出门露营时全都住进来,开始过起富人生活,可朴先生一家回来,几人淋了一路暴雨,把富人生活的能也淋醒了,妹妹不满足半地下室的出租屋了,爸爸说他有计划,没计划就是最好的计划,其实在我看来爸爸是真没计划,最后杀了朴,自己过上了还不如半地下室的纯地下日子,人不人鬼不鬼。穷人阶级挑战富人阶级,失败。而我什么时候才能突破穷人的命运,或许也突不破了,像男主一家一样,只是无线能够继续蹭网了,就值得庆祝一下,如果没有基宇好友的横出一杠,一家人继续安于现状,也不会发生后面的体会过富人的日子,摆正不了心态,导致丢掉自由甚至性命。这就是穷人一直穷的原因。





CHEN也


第一遍看这个电影的时候确实觉得好看,但是隐隐感觉很诡异。

于是,我又第二次仔细看了这部电影,认真的分析了整个剧情,我才发现这部电影的问题所在。

下面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分析和批判,仅代表我个人意见。

这部电影对人物的塑造和剧情的推进,是不符合逻辑的。

我在第一遍看寄生虫的时候,凭着职业习惯就感觉电影的开篇很突兀。

最开始基宇第一次给多慧上课的地点,竟然是多慧的卧室。这一点很多观众可能没感觉什么,但是我八年的高中辅导教师的经历告诉我,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去过很多女生的家庭上门辅导过高考数学,但是没有一个女学生或者女生家长会把辅导功课的地点定在女生卧室。因为大部分卧室都是女生很私密的地方,只要是情商正常的母亲,对于一个陌生男性,即使这个陌生男性是家教老师,也会有本能的排斥。而且多慧的家庭是富人阶层,一间书房是有的吧?即使不在书房,在客厅上课也是常理。我去过最狭小的女生家庭上课,一室一厅那种租的学区房,家长也是安排在客厅上课,也没有安排在卧室中的。

为什么电影会出现这种不合理的剧情,明显是为了电影后期基宇和多慧的感情做铺垫,如果在客厅授课,借基宇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撩多慧。

电影不仅仅有这一个不合理的情节,下面还有更多。

接着,基婷进入朴社长的家庭,没有太多的不合理。但是,基泽替补司机的情节,又一次的不合理。

朴先生的妻子连桥给出的理由是,熟人信任链。这个是合理的,但是熟人信任链,是指同阶级同需求的熟人信任,一名家教老师并不符合熟人信任链。正常的熟人信任链,不应该是连桥的邻居,朋友,朴先生的合作伙伴,朋友或者同事嘛?司机这么个相对重要的职位,连桥信任的朋友竟然是一名家庭教师?

好,我们姑且把连桥定义成傻白甜。但是忠淑进入朴先生的家庭,就是电影的硬伤。

一张名片,几通电话。连桥就能把家里最重要的岗位给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这已经不是傻白甜了。这简直就是白痴。一个电话就能把个人资料介绍出去,这个智商台湾的几通电话,朴先生不得破产啊。

家庭管家这么重要的职位,作为一名正常家庭主妇,难道不需要亲自上中介公司考察嘛?

朴先生也是个智障,既然这家中介这么牛逼,打几个电话或者发几个短信问问自己的朋友圈熟不熟悉,这不是很正常嘛?

导演为了让基泽一家寄生在朴先生家庭中,硬是把本是精英阶层的朴先生塑造成了夫妻双双弱智,我很难理解。

如果说这些是电影的情节不合理,那么基泽一家和保姆雯光的矛盾,就是在侮辱观众。

在地下室 基泽一家和雯光夫妇的矛盾爆发,但是只要正常分析,并不是雯光碾压基泽一家,而是双方都有把柄。基泽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而雯光也对朴先生隐瞒了自己丈夫长期在地下室寄生,并且对多颂造成童年阴影的实情。基泽一家被开除顶多是打回原形,雯光的丈夫被曝光,朴先生也不会原谅雯光,这对夫妻也会被赶出家庭。而这对夫妻的情况比基泽更糟糕,雯光刚被赶出去不久,就被高利贷打伤,如果丈夫也暴露,那么他们的情况可想而知。

在这种双方互有牵制的情形下,最理智的做法是,基泽,基宇,基婷继续扮演教师和司机的职位,忠淑把保姆职位还给雯光,雯光可能会勒索基泽一家部分钱财。但是绝对不会采取两败俱伤的对抗。

底层人确实穷,有些确实坏。但是底层人不蠢,所谓的底层愚蠢,只是短视而已。这种简单的道理,这两家如此精明的人,不会想不明白。导演前期把基泽一家描写的如此精明,到了这里,为了推动剧情又将基泽一家塑造的如此愚蠢。

最后所谓朴社长捂鼻子,基泽刀杀社长的剧情,有人说是电影的题眼。在我看来,我宛如看到了一个智障。

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时的朴社长,面对血腥的杀人场面,背后是昏厥的儿子,和受到惊吓的妻子。一个正常人,要不就选择离开逃离,要不就选择勇敢对抗。朴社长竟然执着于一把车钥匙?拜托啊,没有车钥匙,你就不能动了嘛?

好吧,我们假设朴社长需要一辆车带着儿子去医院,那么紧张的情景,竟然会捂鼻子?换我们所有人,想象一下,那把车钥匙就是在一坨屎里,我们也会直接深手去拿吧?不会介意屎的味道吧?

为什么导演如此刻意的在那种紧张的场景,刻画了朴先生如此不正常的举动,就是为了刻意激化基泽的杀人状态。

说白了,整部电影,导演对人物的塑造是前后矛盾,不符合常理的。这种不合常理,不是阶级的排斥而是为了所谓的剧情,强行生硬的推动剧情。跟所谓底层状态,没有一毛钱关系。

什么是牛逼的批判电影,电影中的人是合乎情理的,我不是药神,熔炉,素媛,这些批判电影中的人物有滑稽,有黑暗,有正面有负面,但是都符合情理,不是导演为了批判而扭曲人智商和感情。

为什么这部电影被导演塑造成这样,或者为什么这部电影会得奖。无非是这部电影拍出了,欧洲人想看到的韩国的面貌,或者东亚人面貌。导演以一种看似深刻,其实无能的拍摄手法,来满足一些看客们的心态。

这是我个人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月下客1


之前回答的粘贴过来的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还没有缓过来始终觉得有点压抑;

前面部分都还好,一切都很自然又顺理成章的样子,整体画风出现转折就是朴社长一家外出露营那里,以下为个人印象深刻的点:

1、从电影开始一家人的生活就是病态的,话机欠费不想着交、别人家WiFi锁了,父亲给的帮助却是不放过每个角落仔细找,这也就把他们的人物性格定了,我的理解是,他们代表的不是穷人,而是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的穷人。

2、折披萨盒那里,一家人搜索者快速折披萨盒的视频,后来4分之1的都不过关,也展现了他们投机取巧,没有想过脚踏实地。

3、朋友送石头那里,是一个转折,基宇接受朋友的推荐,到了朴社长家给他女儿辅导,所看到的,是奢侈的房子,宽敞明亮的院子,这时候他已经把那块石头放在了自己身上,在基宇这里,石头即是他的欲望 。

4、电影中出现了两次醉汉在门口小便,第一次时他们一家虽然骂但是没有制止,第二次是他们计划得逞后,这一次他们去泼水制止了,基婷录像了,这里表现的都是慢动作,这也很戏剧性,在这一刻他们内心是开心的,在这里他们的内心也发生了变化,想象着占有不属于自己的一切。

5、有两次父亲和朴社长交流的地方,两次对朴社长说道:您一定很爱她了;第一次是在车上,朴社长听到后的表情很微妙,但是还是转化为笑容,在这时朴社长已经有一点不满了;还有一次是和朴社长一起扮印第安人那里又说到了这句,但这时朴社长把自己的不满表现了出来,让他清楚自己是在工作,这也为后面挨一刀做了个铺垫。

6、朴社长一家大雨临时改行程回来,在客厅从容那什么,儿子在外面帐篷露营也不受大雨影响;反观金家几个人,脱身后冒雨跑回自己家,发现被雨水淹了,有趣的是,基宇却抱起了那块石头,在外面他抱着石头说的那句:是他一直粘着我,将石头放在胸口,此时的石头也是压着他的欲望。而基婷则是到了厕所坐在马桶抽起了烟,任凭污水喷出,这里表现的就是作为穷人的心酸无奈

7、在喝酒时提起被陷害的司机、给前管家开门、帮助她推通往地下室的门、Party准备菜让女儿给前管家端去、给前管家树葬,这些是看到好的点,有的也是良心不安吧。

8、基宇站在窗台望下下面问的那句你觉得我适合这里吗,得到女孩的回应后他也下定决心去杀人的,这时候石头又出现了,看得出来他 想用石头去杀人,但是掉下去了,因为石头被反杀,这叫什么呢,能力驾驭不住欲望终将会被反噬。

9、将石头放进水里,水很清澈,可能就像他的心境,我理解为这是一种释然,经历过后的顿悟,也像放在水中的石头,换一种活法、重头开始。

10、至于基宇为什么笑,可能觉得一切都很讽刺,努力想爬到上层却换来这样的结果,回想到所有的一切都很可笑。

杀人导火索:金父亲杀人是因为对朴社长的积怨,他有强烈的自尊心,金母说像蟑螂那里,他应该是真的生气;朴社长到的越界问题,还有电影中多次提到的气味,每次他的表情都是耐人寻味的;在朴社长捂鼻子拿钥匙那里,看到女儿不停流血的时候就完全爆发了。

以上为个人不完整的想法

.图片来自豆瓣







宜宾活力站


《寄生虫》获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2019年还拿下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影片由拍摄过《杀人回忆》的奉俊昊执导,青龙影帝宋康昊主演。

《寄生虫》海报把所有人的眼睛都蒙上,着实让人觉得诡异又恐惧,然而,这并不是一部恐怖血腥的电影,这是一部关于阶级矛盾的电影。

作为穷人连穿鞋的资格都没有,故事讲述的就是两家地位悬殊的人,因穷人长子到企业家朴社长家里给他大女儿做补习老师展开,最后演变成一家人寄生在这个富有的家庭中的故事。因为“气味”,最终穷富两方的矛盾开始爆发。

故事开篇就看到贫困户基泽一家住在半地下室,常年阴湿,没有WiFi信号只能跑到厕所蹭令居的,还经常有醉汉对着他们的窗外撒尿呕吐。一家四口全家没有一个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只能靠折披萨盒子来维持生计。

看到这,可能有些观众会对他们抱以同情的态度,而事实上,他们却贪婪懒惰,不够善良,当然,现实生活不允许他们善良。

剧情开始反转,哥哥基宇在朋友的帮助下,让妹妹PS了假学历,去了一家富人家里做家教,并逐步在一切巧合却又不巧合的机遇下,陷害司机、保姆,让自己的父母、妹妹一共去了富人家顶替了富人的司机、保姆和家教。看似他们一家四口过上了“富豪”的生活,住上了豪宅,可是,因为骨子里的“气味”,最终没能逃过一场生死搏杀。

剧中让人印象最深的对话是:

穷人家父亲:太太(富人家女主人)很单纯又善良,有钱却很善良。

穷人家母亲回答道:不是“有钱却很善良”,是“有钱所以善良”,懂吗?如果我有这些钱的话,我也会很善良,超级善良。

是啊,有钱人本来就很单纯,没烦恼。有钱人家的小孩连衣服都没有褶皱,钱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烫平了,所有褶皱都被烫得平平的。如果不是因为贫穷,谁愿意做那个贪婪的人呢?

中国有句古话:人之初,性本善。看,善良虽然是天生的,但是却能因为后天的物质条件而被动选择是否善良。

再来看看富人一家,善良美丽却又多疑敏感的女主人,稍有自负傲慢却还挺善解人意的男主人,性格单纯却又恋爱脑的女儿,聪慧可爱却又古怪的儿子。其实富人表面光鲜亮丽,他们何尝又没有自己的烦恼呢?

因为气味,富人男主三番五次强调基泽(穷人家的父亲)身上有一股异味,很难闻,但具体又说不出什么味道。

看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是长期居住在地下室的气味、蟑螂老鼠的气味、底层的气味。

你看,这就是上层对底层的歧视,充满着偏见。最终彻底激怒基泽,将富人杀死。

观影过后,引人深思。贫穷或许可怕,但不愿意努力,一直当寄生虫更可怕。

而富人何尝也不是寄生虫呢?附着于穷人榨取他们身上的价值来维持其生活。

但是,阶级矛盾一直存在,尽管富人他们拥有良好的教养,可是,他们并不关心,那些为他们提供服务的人,会拥有怎样的生活和命运。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

而穷人因为温饱而选择的不善,是否能够被原谅?当我们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他们的时候,是否有想过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剧情没有噱头,没有粉饰。你看见的就是生活的真实。每一个人物你不能简单评价好与坏,他们就是真实的有着复杂人性的人。

总之,影片揭开了富裕、光鲜背后的另外一种生活,这种生活里的人性,活生生地存在着。比如,那个无业游民的父亲,继续寄生在那个富人的地下室里,等待着他的儿子。

这部影片最过人之处在于,敢于抨击社会阶级矛盾的现状,引人深思;也敢于阐述人性中的善与恶,也许并没有善,或许只是一种选择。

影片以此来警醒社会,这才是最大的作用,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反思、警戒,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的美好、和谐。也许我们能做的还少,但是生而为人,必定是善良的,不是吗?





Doris说娱乐


《寄生虫》这部电影刚出来时我就很看好它,不出意料,就在昨天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这也是韩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上拿到这么好的成绩,这部电影影响很大。接下来就由我从宏观和微观两大角度去赏析这部电影。

宏观的角度看《寄生虫》

《寄生虫》这部电影为什么深刻而又出彩呢?因为它是少有的不着重刻画人性而是努力去刻画社会阶层的电影。这部电影着墨于刻画两大阶级——穷人阶级和富人阶级。绝大多数电影都是描写人性,通过揭示人性达到传达电影主题的作用。比如《教父》、《肖申克的救赎》等等优秀电影,但是《寄生虫》反其道而行之。

导演奉俊昊直接将影片中的人物都脸谱化处理,在电影中,我们发现穷人就是穷人的样子——自私、精明于世、斤斤计较、消极堕落等等。而富人就是富人的样子——冷漠、伪善、体面、奢靡等等。电影中的一个个角色都代表了一个个的符号、印记。电影中这些角色的职业与性格都过于具有代表性,可以说穷人一家就象征了整个穷人阶级,富人一家亦然。

人的个体差异性被无限缩小,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整个社会。这种处理方法,就使得电影非常深刻。可以说,每个人都生活在电影中刻画的那个阶层。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人生轨迹都受到社会的钳制,仿佛评价一个人只需要看他/她到底是哪个阶层即可。这样的社会是可怕的,无助的,没有人性的。这也难怪影片中富人对于穷人的漠不关心略有嫌弃,穷人对富人的表里不一、贪图占便宜。

这样一个活生生的社会怪物跃然纸上。它庞大无比,渗透到生活每个角度。它吞噬人性、它残酷无情。而这个怪物在所有国家都存在,这很可悲。这部电影不仅仅象征了穷人与富人的社会,它也象征了韩国与美国的关系,只不过此时韩国是政治和军事上的穷人,而美国则是政治和军事上的富人,其辛辣的讽刺令人不寒而栗。

微观的角度看《寄生虫》

第一:电影的名字。电影这样一个名字配合电影的故事,仿佛指明如果穷人不寄生于富人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事实上也是如此,虽然穷人一家的妈妈以前是优秀运动员、女儿很有绘画天赋,爸爸和儿子也有一定的能力,但是他们却生活在地下室苦苦挣扎了多年。机缘巧合下和富人搭上关系才有像样的生活,实在是可悲与无助。

第二:穷人的讲究与富人狗的讲究。电影中社长的小儿子闻出来穷人一家人的味道都一样,为了不穿帮。一家人想到了用不同的洗衣粉、洗衣液来洗衣服。而与此同时,富人一家外出露营前,女主人特意嘱咐管家妈妈他们家的狗要吃不同的狗粮。这二者的对比实在是令人心酸。

第三:大雨。一场滂沱大雨,穷人一家的原先居住的地下室几乎被淹没,狼狈不已。而富人的儿子则为了体验露营,则故意带上帐篷在院子里感受露营的感觉。

第四:气味。电影中气味是一个很重要的点。社长小儿子闻出来穷人一家气味都一样,使得一家人很狼狈。社长和他妻子也觉得他们身上有味道使得他们无比自卑。最后也是因为社长因为味道的一脸嫌弃,穷人爸爸痛下杀手。气味就是贫穷的味道。

第五:转运石。这块石头是电影一个很重要的隐喻,穷人一家因为这块石头进入富人一家,时来运转。滂沱大雨时,穷人的儿子也第一时间在被淹没的地下室家里找这个石头。似乎它代表真正的转运。之后,穷人儿子用这块石头准备杀死前女管家的丈夫灭口,似乎这块石头给了他力量,给了他为了生活在体面生活中不择手段的动力。最后儿子也把这块石头扔掉,彻底破灭了进入富人阶级的心。

电影中还有其他很多细节,比如前女管家丈夫的经历,他其实是高材生,但是依然是一个寄生虫。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分析这部电影,不难发现这是一部精心制作的优秀的电影。它有宏大的格局,也有细致入微的细节。也难怪它会斩获奥斯卡四项大奖,创造韩国电影界的历史了。希望大家可以去看看,感触会更加深刻。


影视音乐舞台


《寄生虫》作为奉俊昊导演在今年戛纳斩获最高大奖金棕榈的一部剧情长片,却和《绿皮书》一样,是影迷和大众都能看懂的最佳影片。

影片开场用一种《何以为家》式的定格镜头将穷人房屋异常压抑的感觉高效率的交代了出来,住在这样半地下的房子,不仅矮人一头,与街上的嘈杂更是零距离接触,窗外的杂物堆砌与屋内物件散落构筑了这个逼仄的环境。

基宇的同学不只是给他介绍了份美差,还送给他一块石头,也是名副其实具象化的抛砖引玉。

影片的前一个多小时其实是偏喜剧的,戏剧化效果做的非常不错,穷人接二连三的寄生富人家中,可以说是集中展现了穷人智商对富人的碾压。

正如基宇母亲说,钱就是熨斗,有了钱谁都可以变得单纯、善良。

直到前任佣人的到来,才真正让观众看到不择手段的穷人不止这一家,还有更多,他们是一群人,也是一类人。

在穷人的互相绞杀中,随着权力的互换和富人的突袭显得非常紧张刺激,也是非常传统的类型片做法。

电影中富人的表现很符合穷人们的想象,但富人们却无法想象到穷人的样子究竟是怎样。

在富人眼里,穷人的最大区别在与生俱来逃不掉的穷酸气味,穷人的日常生活就是挤地铁,他们却没想到一件事,自己有钱可以单纯善良,但穷人没钱,为什么不会奸诈暴戾呢?

如果说前面一个多小时都是伫长的铺垫,那么最后聚会那场戏则是突如其来的大爆发。这场戏的戏剧张力特别强,不只是刀杀直接带来的感官刺激,还在于寓言故事的破灭带来的惋惜感。

穷人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就在于贫穷的他们似乎有着无法磨灭的劣根性,贪婪而不知收敛,频繁越界。

寄生虫多了大自然的法则会让他们互相残杀,穷人再怎么处心积虑往上爬,到头来还是会再坠落回地下!

诚然本片不合理的地方也很多:穷人个个都有不错的能力,日子却过的很穷;富人人设太傻,接二连三的换人却未心生怀疑;灯一直莫名其妙闪烁,却不找人修修;男主偏偏要选在聚会的时候动手等等。

是否能接受本片不合理的地方在于你是否接受影片高度寓言化的设定,《寄生虫》的大胆之处就在于将一个荒诞的故事以当代现实的语境去阐述,用完全的现实基调去评判这部影片就使观感有一点的偏离。

看过本片后我们甚至会产生这样的提喻,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是否都是寄生虫呢?


浮梦电影


韩国电影《寄生虫》为韩国拿下了其电影史上第一个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影片描述了金姓穷人一家通过阴谋欺骗富人一家,成功过上了寄生富人生活的故事。可是谎言总有被拆穿的时候,当骗局曝光,穷人再也无法忍受富人对自己身上味道的厌恶,最终忍无可忍杀害了富人。

导演对影片的拍摄非常注重细节,巧妙细腻的剧情成功吸引了观众,引导观者去体会思考。电影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真实地还原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反映出社会中真实存在的阶级对立问题。

影片中突出体现的一个问题,是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异:生活居住场所豪华和简陋的巨大差异,生活环境优劣的差异。由于居住环境恶劣,穷人一家身上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这招致富人的嫌弃,穷人一家想努力摆脱贫困、改变身上存在的味道,融入富人的生活,可现实总是难以逾越,以致最后穷人因自尊受到侮辱而杀害了富人。

贫富的巨大差异,让社会变得不堪,让穷人富人相互伤害,双方彼此讨厌对方,都把对方认定为“寄生虫”。剧中任何一个人看似没有一个坏人,但他们却都是这场悲剧的主角。

影片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对人性的思考,对现实的沉思,对社会中的人如何相处的思索。






悦达天下


寄生虫电影讲述了一个父权家庭的黑色喜剧故事,故事中全家都是无业游民、集家族众望于一身的长男基宇去到IT企业朴社长家里面试补习老师的同时展开的出人意料的故事。

寄生虫电影是一部商业片,但是给人的根据非常艺术,制作方面又不乏偏艺术化的处理,惊悚题材以喜剧方式拍,犯罪元素放在细处,演员发挥空间充足,剧情起伏惊人而不出格。《寄生虫》是一部节奏完美、剧本精良、讽刺犀利、市场受众广泛的商业大作。不少人评论,《寄生虫》是一部融合了艺术电影美学的商业电影典范。

影片讲述了无业游民的一户穷人,几经与IT公司老总一家的接触后,因为阶级差异而发生的一连串意外事件。两家人从素不相识到亲密接触,再峰回路转,双方都发现维持这种关系所要牺牲的可能比得到的更多时,穷富两方的矛盾开始爆发。所描述的矛盾并非人与人、家与家,而是代入穷人与富人的视角来讨论阶级矛盾。《寄生虫》虽然反映了阶级差异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的矛盾,并反映了这种矛盾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压力,但它的戏剧成分很强,惊悚感被巧妙地转化成幽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望采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