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評價一下《寄生蟲》這部電影?

元氣滿滿2020


我覺得《寄生蟲》是部好電影,如果用“好看”來當做評價標準,我可以負責任的說:電影毫無尿點,作為一個劇情片或者說類型片,懸疑和線索鋪陳的按部就班。經久不衰的“謊言何時戳穿”技法,讓觀眾時刻跟隨人物緊繃注意力。

《寄生蟲》講述的是廉價的半地下室出租房裡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無業遊民。在長子基宇隱瞞真實學歷,去一戶住著豪宅的富有家庭擔任家教後,一家人的生活漸漸起了變化。

全片印象最深刻的兩段,一段是窮人一家在大雨中的狼狽,幾人惶惶如喪家之犬,愣是把活生生的人拍出了“四散逃竄的蟑螂”的既視感,恍惚間真的覺得這幾個人腦門子上都要長出觸鬚了。而另一段就是最後那段血腥互殺,刀刀見血,一擊致命。濃烈的殺意和猩紅的血液,再專門配上那樣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最大程度地刺激觀眾的視覺感受。尤其是幾人互殺時,營造出一種冷漠疏離的感覺。

其實細想,富人一家也並沒有做錯什麼。首先他們的錢並不是不勞而獲大風颳來的,而且他們也沒有為富不仁作惡一方。他們的財富都是樸社長自己打拼來的,那是他們應得的回饋。另外就是窮人一家。雖然大雨那場戲他家的慘狀確實令人心生同情,但是結合他家之前的種種行為,實在對他家提不起任何好感。

這一家子人,簡直太符合“寄生蟲”這三個字。窮不窮是境遇,採取什麼樣的手段去改變命運那就是個人自主的選擇。人可以卑微如草,但不能扭曲如蟲。再窮都不能成為他們理直氣壯寄生和算計別人的理由。他們一家之前對外人索取得理直氣壯,而且之前勞動的時候又懶散怠慢,只這兩點就實在不能讓人對他們的貧窮產生同情和共鳴。

總之這部電影真的不錯,可以說是2019年目前看到的最喜歡的一部了。





串串C位娛樂


看完《寄生蟲》我有一個想法,這電影在我看來不是講的階級事,而是韓國這個國家的事,樸社長一家人,給我的感覺從頭到尾流露出兩個字:美國!兒子的印第安遊戲,女兒還專業找一個外教英語的輔導老師,他自己媳婦時不時偶爾說幾句英語和社長交流,還有社長辦公室的美國獎狀,這一家象徵著什麼?這一家是搬過來的,在搬過來之前上一家是為了防止北邊而修的地下室,這和那個年代韓國史是對應的,還有一個細節,假裝美國留學回來的妹妹去應聘,嘴裡哼著小曲是《獨島是我們的領土》,給我的感覺這部劇就是寄生的是韓國自己。



寧村男孩


看完了這部電影,作為窮人基層的我很覺得現在就過著男主一家半地下室的生活,渾渾噩噩,男主爸不修邊幅,亂糟糟的雞窩頭,男主媽桌子邊隨便一坐,吃東西邊吃邊剔牙,男主對於自己貧窮的不自信等都在我身邊人或我的身上找到相同處。窮人為什麼窮,是有原因的。再看富人階級,樸太太婚前什麼樣不得知,嫁給了樸先生就是上流社會,多頌多慧生下來就是富二代了,作為商人的樸先生更是人中精英。可作為窮人的基宇怎麼才能成為富人階層成功買下這個豪宅呢,富人階級是那麼好上去哦?或許男主說買下豪宅只是自我慰藉,幻想一個很美好的放在那裡,努力了幾下什麼也得不到就放棄了,最後男主爸爸一直在地下室度日,直到死去。基宇一家在樸先生一家人出門露營時全都住進來,開始過起富人生活,可樸先生一家回來,幾人淋了一路暴雨,把富人生活的能也淋醒了,妹妹不滿足半地下室的出租屋了,爸爸說他有計劃,沒計劃就是最好的計劃,其實在我看來爸爸是真沒計劃,最後殺了樸,自己過上了還不如半地下室的純地下日子,人不人鬼不鬼。窮人階級挑戰富人階級,失敗。而我什麼時候才能突破窮人的命運,或許也突不破了,像男主一家一樣,只是無線能夠繼續蹭網了,就值得慶祝一下,如果沒有基宇好友的橫出一槓,一家人繼續安於現狀,也不會發生後面的體會過富人的日子,擺正不了心態,導致丟掉自由甚至性命。這就是窮人一直窮的原因。





CHEN也


第一遍看這個電影的時候確實覺得好看,但是隱隱感覺很詭異。

於是,我又第二次仔細看了這部電影,認真的分析了整個劇情,我才發現這部電影的問題所在。

下面是我對這部電影的分析和批判,僅代表我個人意見。

這部電影對人物的塑造和劇情的推進,是不符合邏輯的。

我在第一遍看寄生蟲的時候,憑著職業習慣就感覺電影的開篇很突兀。

最開始基宇第一次給多慧上課的地點,竟然是多慧的臥室。這一點很多觀眾可能沒感覺什麼,但是我八年的高中輔導教師的經歷告訴我,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去過很多女生的家庭上門輔導過高考數學,但是沒有一個女學生或者女生家長會把輔導功課的地點定在女生臥室。因為大部分臥室都是女生很私密的地方,只要是情商正常的母親,對於一個陌生男性,即使這個陌生男性是家教老師,也會有本能的排斥。而且多慧的家庭是富人階層,一間書房是有的吧?即使不在書房,在客廳上課也是常理。我去過最狹小的女生家庭上課,一室一廳那種租的學區房,家長也是安排在客廳上課,也沒有安排在臥室中的。

為什麼電影會出現這種不合理的劇情,明顯是為了電影后期基宇和多慧的感情做鋪墊,如果在客廳授課,借基宇一百個膽子也不敢撩多慧。

電影不僅僅有這一個不合理的情節,下面還有更多。

接著,基婷進入樸社長的家庭,沒有太多的不合理。但是,基澤替補司機的情節,又一次的不合理。

樸先生的妻子連橋給出的理由是,熟人信任鏈。這個是合理的,但是熟人信任鏈,是指同階級同需求的熟人信任,一名家教老師並不符合熟人信任鏈。正常的熟人信任鏈,不應該是連橋的鄰居,朋友,樸先生的合作伙伴,朋友或者同事嘛?司機這麼個相對重要的職位,連橋信任的朋友竟然是一名家庭教師?

好,我們姑且把連橋定義成傻白甜。但是忠淑進入樸先生的家庭,就是電影的硬傷。

一張名片,幾通電話。連橋就能把家裡最重要的崗位給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人?這已經不是傻白甜了。這簡直就是白痴。一個電話就能把個人資料介紹出去,這個智商臺灣的幾通電話,樸先生不得破產啊。

家庭管家這麼重要的職位,作為一名正常家庭主婦,難道不需要親自上中介公司考察嘛?

樸先生也是個智障,既然這家中介這麼牛逼,打幾個電話或者發幾個短信問問自己的朋友圈熟不熟悉,這不是很正常嘛?

導演為了讓基澤一家寄生在樸先生家庭中,硬是把本是精英階層的樸先生塑造成了夫妻雙雙弱智,我很難理解。

如果說這些是電影的情節不合理,那麼基澤一家和保姆雯光的矛盾,就是在侮辱觀眾。

在地下室 基澤一家和雯光夫婦的矛盾爆發,但是隻要正常分析,並不是雯光碾壓基澤一家,而是雙方都有把柄。基澤隱瞞了自己的真實身份,而雯光也對樸先生隱瞞了自己丈夫長期在地下室寄生,並且對多頌造成童年陰影的實情。基澤一家被開除頂多是打回原形,雯光的丈夫被曝光,樸先生也不會原諒雯光,這對夫妻也會被趕出家庭。而這對夫妻的情況比基澤更糟糕,雯光剛被趕出去不久,就被高利貸打傷,如果丈夫也暴露,那麼他們的情況可想而知。

在這種雙方互有牽制的情形下,最理智的做法是,基澤,基宇,基婷繼續扮演教師和司機的職位,忠淑把保姆職位還給雯光,雯光可能會勒索基澤一家部分錢財。但是絕對不會採取兩敗俱傷的對抗。

底層人確實窮,有些確實壞。但是底層人不蠢,所謂的底層愚蠢,只是短視而已。這種簡單的道理,這兩家如此精明的人,不會想不明白。導演前期把基澤一家描寫的如此精明,到了這裡,為了推動劇情又將基澤一家塑造的如此愚蠢。

最後所謂樸社長捂鼻子,基澤刀殺社長的劇情,有人說是電影的題眼。在我看來,我宛如看到了一個智障。

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一想,當時的樸社長,面對血腥的殺人場面,背後是昏厥的兒子,和受到驚嚇的妻子。一個正常人,要不就選擇離開逃離,要不就選擇勇敢對抗。樸社長竟然執著於一把車鑰匙?拜託啊,沒有車鑰匙,你就不能動了嘛?

好吧,我們假設樸社長需要一輛車帶著兒子去醫院,那麼緊張的情景,竟然會捂鼻子?換我們所有人,想象一下,那把車鑰匙就是在一坨屎裡,我們也會直接深手去拿吧?不會介意屎的味道吧?

為什麼導演如此刻意的在那種緊張的場景,刻畫了樸先生如此不正常的舉動,就是為了刻意激化基澤的殺人狀態。

說白了,整部電影,導演對人物的塑造是前後矛盾,不符合常理的。這種不合常理,不是階級的排斥而是為了所謂的劇情,強行生硬的推動劇情。跟所謂底層狀態,沒有一毛錢關係。

什麼是牛逼的批判電影,電影中的人是合乎情理的,我不是藥神,熔爐,素媛,這些批判電影中的人物有滑稽,有黑暗,有正面有負面,但是都符合情理,不是導演為了批判而扭曲人智商和感情。

為什麼這部電影被導演塑造成這樣,或者為什麼這部電影會得獎。無非是這部電影拍出了,歐洲人想看到的韓國的面貌,或者東亞人面貌。導演以一種看似深刻,其實無能的拍攝手法,來滿足一些看客們的心態。

這是我個人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月下客1


之前回答的粘貼過來的

剛剛看完這部電影,還沒有緩過來始終覺得有點壓抑;

前面部分都還好,一切都很自然又順理成章的樣子,整體畫風出現轉折就是樸社長一家外出露營那裡,以下為個人印象深刻的點:

1、從電影開始一家人的生活就是病態的,話機欠費不想著交、別人家WiFi鎖了,父親給的幫助卻是不放過每個角落仔細找,這也就把他們的人物性格定了,我的理解是,他們代表的不是窮人,而是不思進取、好逸惡勞的窮人。

2、折披薩盒那裡,一家人搜索者快速折披薩盒的視頻,後來4分之1的都不過關,也展現了他們投機取巧,沒有想過腳踏實地。

3、朋友送石頭那裡,是一個轉折,基宇接受朋友的推薦,到了樸社長家給他女兒輔導,所看到的,是奢侈的房子,寬敞明亮的院子,這時候他已經把那塊石頭放在了自己身上,在基宇這裡,石頭即是他的慾望 。

4、電影中出現了兩次醉漢在門口小便,第一次時他們一家雖然罵但是沒有制止,第二次是他們計劃得逞後,這一次他們去潑水制止了,基婷錄像了,這裡表現的都是慢動作,這也很戲劇性,在這一刻他們內心是開心的,在這裡他們的內心也發生了變化,想象著佔有不屬於自己的一切。

5、有兩次父親和樸社長交流的地方,兩次對樸社長說道:您一定很愛她了;第一次是在車上,樸社長聽到後的表情很微妙,但是還是轉化為笑容,在這時樸社長已經有一點不滿了;還有一次是和樸社長一起扮印第安人那裡又說到了這句,但這時樸社長把自己的不滿表現了出來,讓他清楚自己是在工作,這也為後面挨一刀做了個鋪墊。

6、樸社長一家大雨臨時改行程回來,在客廳從容那什麼,兒子在外面帳篷露營也不受大雨影響;反觀金家幾個人,脫身後冒雨跑回自己家,發現被雨水淹了,有趣的是,基宇卻抱起了那塊石頭,在外面他抱著石頭說的那句:是他一直粘著我,將石頭放在胸口,此時的石頭也是壓著他的慾望。而基婷則是到了廁所坐在馬桶抽起了煙,任憑汙水噴出,這裡表現的就是作為窮人的心酸無奈

7、在喝酒時提起被陷害的司機、給前管家開門、幫助她推通往地下室的門、Party準備菜讓女兒給前管家端去、給前管家樹葬,這些是看到好的點,有的也是良心不安吧。

8、基宇站在窗臺望下下面問的那句你覺得我適合這裡嗎,得到女孩的回應後他也下定決心去殺人的,這時候石頭又出現了,看得出來他 想用石頭去殺人,但是掉下去了,因為石頭被反殺,這叫什麼呢,能力駕馭不住慾望終將會被反噬。

9、將石頭放進水裡,水很清澈,可能就像他的心境,我理解為這是一種釋然,經歷過後的頓悟,也像放在水中的石頭,換一種活法、重頭開始。

10、至於基宇為什麼笑,可能覺得一切都很諷刺,努力想爬到上層卻換來這樣的結果,回想到所有的一切都很可笑。

殺人導火索:金父親殺人是因為對樸社長的積怨,他有強烈的自尊心,金母說像蟑螂那裡,他應該是真的生氣;樸社長到的越界問題,還有電影中多次提到的氣味,每次他的表情都是耐人尋味的;在樸社長捂鼻子拿鑰匙那裡,看到女兒不停流血的時候就完全爆發了。

以上為個人不完整的想法

.圖片來自豆瓣







宜賓活力站


《寄生蟲》獲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2019年還拿下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影片由拍攝過《殺人回憶》的奉俊昊執導,青龍影帝宋康昊主演。

《寄生蟲》海報把所有人的眼睛都蒙上,著實讓人覺得詭異又恐懼,然而,這並不是一部恐怖血腥的電影,這是一部關於階級矛盾的電影。

作為窮人連穿鞋的資格都沒有,故事講述的就是兩家地位懸殊的人,因窮人長子到企業家樸社長家裡給他大女兒做補習老師展開,最後演變成一家人寄生在這個富有的家庭中的故事。因為“氣味”,最終窮富兩方的矛盾開始爆發。

故事開篇就看到貧困戶基澤一家住在半地下室,常年陰溼,沒有WiFi信號只能跑到廁所蹭令居的,還經常有醉漢對著他們的窗外撒尿嘔吐。一家四口全家沒有一個人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只能靠折披薩盒子來維持生計。

看到這,可能有些觀眾會對他們抱以同情的態度,而事實上,他們卻貪婪懶惰,不夠善良,當然,現實生活不允許他們善良。

劇情開始反轉,哥哥基宇在朋友的幫助下,讓妹妹PS了假學歷,去了一家富人家裡做家教,並逐步在一切巧合卻又不巧合的機遇下,陷害司機、保姆,讓自己的父母、妹妹一共去了富人家頂替了富人的司機、保姆和家教。看似他們一家四口過上了“富豪”的生活,住上了豪宅,可是,因為骨子裡的“氣味”,最終沒能逃過一場生死搏殺。

劇中讓人印象最深的對話是:

窮人家父親:太太(富人家女主人)很單純又善良,有錢卻很善良。

窮人家母親回答道:不是“有錢卻很善良”,是“有錢所以善良”,懂嗎?如果我有這些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超級善良。

是啊,有錢人本來就很單純,沒煩惱。有錢人家的小孩連衣服都沒有褶皺,錢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燙平了,所有褶皺都被燙得平平的。如果不是因為貧窮,誰願意做那個貪婪的人呢?

中國有句古話:人之初,性本善。看,善良雖然是天生的,但是卻能因為後天的物質條件而被動選擇是否善良。

再來看看富人一家,善良美麗卻又多疑敏感的女主人,稍有自負傲慢卻還挺善解人意的男主人,性格單純卻又戀愛腦的女兒,聰慧可愛卻又古怪的兒子。其實富人表面光鮮亮麗,他們何嘗又沒有自己的煩惱呢?

因為氣味,富人男主三番五次強調基澤(窮人家的父親)身上有一股異味,很難聞,但具體又說不出什麼味道。

看過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是長期居住在地下室的氣味、蟑螂老鼠的氣味、底層的氣味。

你看,這就是上層對底層的歧視,充滿著偏見。最終徹底激怒基澤,將富人殺死。

觀影過後,引人深思。貧窮或許可怕,但不願意努力,一直當寄生蟲更可怕。

而富人何嘗也不是寄生蟲呢?附著於窮人榨取他們身上的價值來維持其生活。

但是,階級矛盾一直存在,儘管富人他們擁有良好的教養,可是,他們並不關心,那些為他們提供服務的人,會擁有怎樣的生活和命運。他們只關心自己的生活是否會受到影響。

而窮人因為溫飽而選擇的不善,是否能夠被原諒?當我們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指責他們的時候,是否有想過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劇情沒有噱頭,沒有粉飾。你看見的就是生活的真實。每一個人物你不能簡單評價好與壞,他們就是真實的有著複雜人性的人。

總之,影片揭開了富裕、光鮮背後的另外一種生活,這種生活裡的人性,活生生地存在著。比如,那個無業遊民的父親,繼續寄生在那個富人的地下室裡,等待著他的兒子。

這部影片最過人之處在於,敢於抨擊社會階級矛盾的現狀,引人深思;也敢於闡述人性中的善與惡,也許並沒有善,或許只是一種選擇。

影片以此來警醒社會,這才是最大的作用,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反思、警戒,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的美好、和諧。也許我們能做的還少,但是生而為人,必定是善良的,不是嗎?





Doris說娛樂


《寄生蟲》這部電影剛出來時我就很看好它,不出意料,就在昨天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四項大獎。這也是韓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上拿到這麼好的成績,這部電影影響很大。接下來就由我從宏觀和微觀兩大角度去賞析這部電影。

宏觀的角度看《寄生蟲》

《寄生蟲》這部電影為什麼深刻而又出彩呢?因為它是少有的不著重刻畫人性而是努力去刻畫社會階層的電影。這部電影著墨於刻畫兩大階級——窮人階級和富人階級。絕大多數電影都是描寫人性,通過揭示人性達到傳達電影主題的作用。比如《教父》、《肖申克的救贖》等等優秀電影,但是《寄生蟲》反其道而行之。

導演奉俊昊直接將影片中的人物都臉譜化處理,在電影中,我們發現窮人就是窮人的樣子——自私、精明於世、斤斤計較、消極墮落等等。而富人就是富人的樣子——冷漠、偽善、體面、奢靡等等。電影中的一個個角色都代表了一個個的符號、印記。電影中這些角色的職業與性格都過於具有代表性,可以說窮人一家就象徵了整個窮人階級,富人一家亦然。

人的個體差異性被無限縮小,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整個社會。這種處理方法,就使得電影非常深刻。可以說,每個人都生活在電影中刻畫的那個階層。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人生軌跡都受到社會的鉗制,彷彿評價一個人只需要看他/她到底是哪個階層即可。這樣的社會是可怕的,無助的,沒有人性的。這也難怪影片中富人對於窮人的漠不關心略有嫌棄,窮人對富人的表裡不一、貪圖佔便宜。

這樣一個活生生的社會怪物躍然紙上。它龐大無比,滲透到生活每個角度。它吞噬人性、它殘酷無情。而這個怪物在所有國家都存在,這很可悲。這部電影不僅僅象徵了窮人與富人的社會,它也象徵了韓國與美國的關係,只不過此時韓國是政治和軍事上的窮人,而美國則是政治和軍事上的富人,其辛辣的諷刺令人不寒而慄。

微觀的角度看《寄生蟲》

第一:電影的名字。電影這樣一個名字配合電影的故事,彷彿指明如果窮人不寄生於富人是無法生存下去的。事實上也是如此,雖然窮人一家的媽媽以前是優秀運動員、女兒很有繪畫天賦,爸爸和兒子也有一定的能力,但是他們卻生活在地下室苦苦掙扎了多年。機緣巧合下和富人搭上關係才有像樣的生活,實在是可悲與無助。

第二:窮人的講究與富人狗的講究。電影中社長的小兒子聞出來窮人一家人的味道都一樣,為了不穿幫。一家人想到了用不同的洗衣粉、洗衣液來洗衣服。而與此同時,富人一家外出露營前,女主人特意囑咐管家媽媽他們家的狗要吃不同的狗糧。這二者的對比實在是令人心酸。

第三:大雨。一場滂沱大雨,窮人一家的原先居住的地下室幾乎被淹沒,狼狽不已。而富人的兒子則為了體驗露營,則故意帶上帳篷在院子裡感受露營的感覺。

第四:氣味。電影中氣味是一個很重要的點。社長小兒子聞出來窮人一家氣味都一樣,使得一家人很狼狽。社長和他妻子也覺得他們身上有味道使得他們無比自卑。最後也是因為社長因為味道的一臉嫌棄,窮人爸爸痛下殺手。氣味就是貧窮的味道。

第五:轉運石。這塊石頭是電影一個很重要的隱喻,窮人一家因為這塊石頭進入富人一家,時來運轉。滂沱大雨時,窮人的兒子也第一時間在被淹沒的地下室家裡找這個石頭。似乎它代表真正的轉運。之後,窮人兒子用這塊石頭準備殺死前女管家的丈夫滅口,似乎這塊石頭給了他力量,給了他為了生活在體面生活中不擇手段的動力。最後兒子也把這塊石頭扔掉,徹底破滅了進入富人階級的心。

電影中還有其他很多細節,比如前女管家丈夫的經歷,他其實是高材生,但是依然是一個寄生蟲。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去分析這部電影,不難發現這是一部精心製作的優秀的電影。它有宏大的格局,也有細緻入微的細節。也難怪它會斬獲奧斯卡四項大獎,創造韓國電影界的歷史了。希望大家可以去看看,感觸會更加深刻。


影視音樂舞臺


《寄生蟲》作為奉俊昊導演在今年戛納斬獲最高大獎金棕櫚的一部劇情長片,卻和《綠皮書》一樣,是影迷和大眾都能看懂的最佳影片。

影片開場用一種《何以為家》式的定格鏡頭將窮人房屋異常壓抑的感覺高效率的交代了出來,住在這樣半地下的房子,不僅矮人一頭,與街上的嘈雜更是零距離接觸,窗外的雜物堆砌與屋內物件散落構築了這個逼仄的環境。

基宇的同學不只是給他介紹了份美差,還送給他一塊石頭,也是名副其實具象化的拋磚引玉。

影片的前一個多小時其實是偏喜劇的,戲劇化效果做的非常不錯,窮人接二連三的寄生富人家中,可以說是集中展現了窮人智商對富人的碾壓。

正如基宇母親說,錢就是熨斗,有了錢誰都可以變得單純、善良。

直到前任傭人的到來,才真正讓觀眾看到不擇手段的窮人不止這一家,還有更多,他們是一群人,也是一類人。

在窮人的互相絞殺中,隨著權力的互換和富人的突襲顯得非常緊張刺激,也是非常傳統的類型片做法。

電影中富人的表現很符合窮人們的想象,但富人們卻無法想象到窮人的樣子究竟是怎樣。

在富人眼裡,窮人的最大區別在與生俱來逃不掉的窮酸氣味,窮人的日常生活就是擠地鐵,他們卻沒想到一件事,自己有錢可以單純善良,但窮人沒錢,為什麼不會奸詐暴戾呢?

如果說前面一個多小時都是佇長的鋪墊,那麼最後聚會那場戲則是突如其來的大爆發。這場戲的戲劇張力特別強,不只是刀殺直接帶來的感官刺激,還在於寓言故事的破滅帶來的惋惜感。

窮人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就在於貧窮的他們似乎有著無法磨滅的劣根性,貪婪而不知收斂,頻繁越界。

寄生蟲多了大自然的法則會讓他們互相殘殺,窮人再怎麼處心積慮往上爬,到頭來還是會再墜落回地下!

誠然本片不合理的地方也很多:窮人個個都有不錯的能力,日子卻過的很窮;富人人設太傻,接二連三的換人卻未心生懷疑;燈一直莫名其妙閃爍,卻不找人修修;男主偏偏要選在聚會的時候動手等等。

是否能接受本片不合理的地方在於你是否接受影片高度寓言化的設定,《寄生蟲》的大膽之處就在於將一個荒誕的故事以當代現實的語境去闡述,用完全的現實基調去評判這部影片就使觀感有一點的偏離。

看過本片後我們甚至會產生這樣的提喻,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是否都是寄生蟲呢?


浮夢電影


韓國電影《寄生蟲》為韓國拿下了其電影史上第一個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影片描述了金姓窮人一家通過陰謀欺騙富人一家,成功過上了寄生富人生活的故事。可是謊言總有被拆穿的時候,當騙局曝光,窮人再也無法忍受富人對自己身上味道的厭惡,最終忍無可忍殺害了富人。

導演對影片的拍攝非常注重細節,巧妙細膩的劇情成功吸引了觀眾,引導觀者去體會思考。電影把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真實地還原到現實生活中,從而反映出社會中真實存在的階級對立問題。

影片中突出體現的一個問題,是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異:生活居住場所豪華和簡陋的巨大差異,生活環境優劣的差異。由於居住環境惡劣,窮人一家身上有一種特殊的味道,這招致富人的嫌棄,窮人一家想努力擺脫貧困、改變身上存在的味道,融入富人的生活,可現實總是難以逾越,以致最後窮人因自尊受到侮辱而殺害了富人。

貧富的巨大差異,讓社會變得不堪,讓窮人富人相互傷害,雙方彼此討厭對方,都把對方認定為“寄生蟲”。劇中任何一個人看似沒有一個壞人,但他們卻都是這場悲劇的主角。

影片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對人性的思考,對現實的沉思,對社會中的人如何相處的思索。






悅達天下


寄生蟲電影講述了一個父權家庭的黑色喜劇故事,故事中全家都是無業遊民、集家族眾望於一身的長男基宇去到IT企業樸社長家裡面試補習老師的同時展開的出人意料的故事。

寄生蟲電影是一部商業片,但是給人的根據非常藝術,製作方面又不乏偏藝術化的處理,驚悚題材以喜劇方式拍,犯罪元素放在細處,演員發揮空間充足,劇情起伏驚人而不出格。《寄生蟲》是一部節奏完美、劇本精良、諷刺犀利、市場受眾廣泛的商業大作。不少人評論,《寄生蟲》是一部融合了藝術電影美學的商業電影典範。

影片講述了無業遊民的一戶窮人,幾經與IT公司老總一家的接觸後,因為階級差異而發生的一連串意外事件。兩家人從素不相識到親密接觸,再峰迴路轉,雙方都發現維持這種關係所要犧牲的可能比得到的更多時,窮富兩方的矛盾開始爆發。所描述的矛盾並非人與人、家與家,而是代入窮人與富人的視角來討論階級矛盾。《寄生蟲》雖然反映了階級差異在窮人與富人之間產生的矛盾,並反映了這種矛盾所帶來的巨大社會壓力,但它的戲劇成分很強,驚悚感被巧妙地轉化成幽默。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謝謝。望採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