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谷》:从生态人类学视角,浅析影片的哲学思考

在《风之谷》这部动画电影中, 宫崎骏延续了他的环保主义, 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哲学思考。在这部动画电影里, 宫崎骏向人类展示了他眼中人与人、人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以及对人类理想社会和美好未来的思考。其中蕴含的生态人类学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人类、王虫以及腐海、沙漠之间的斗争与妥协, 体现了人与动物、非生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风之谷》:从生态人类学视角,浅析影片的哲学思考

01

《风之谷》与宫崎骏

1982年, 《风之谷》在德间书店的《Animage》杂志上开始连载。这部以文明毁灭后千年, 边境小国风之谷的公主娜乌西卡因在腐海森林中漫游, 遭遇宿命的王虫, 卷入人类的战争而开始的漫画, 一直连载到1994年才完结[1]。为时12年, 长达7卷的这部漫画巨著, 不但包含着史诗般宏大的篇章, 跨越生命和生死的追寻之旅, 对人类和自然的深层哲学思考, 更是宫崎自己对环境保护和人文主义长期思考的结晶。

宫崎骏曾说:“我认为通俗作品, 即使是浅显的, 也必须是充满真情的。它的门槛很低、很广, 谁都可以进来, 可是出口必须很高, 而且是净化过的, 绝不能是贫乏的替身、或是承认它的低劣、或是因使劲儿说服别人而增加篇幅的。我不喜欢迪斯尼的作品。它的入口和出口高度和广度都是一样的。我只认为那是对观众的蔑视。”

《风之谷》的低入口在于, 这部动画电影中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震撼人心的画面, 拥有真情实感的动画形象, 还有让人惊叹不已的, 天马行空的超凡想象力。这些动画电影的一般性构成元素都是通俗的, 浅显的, 充满真情, 大部分人都会喜欢。所以, 抛开《风之谷》所蕴含的深刻背后涵义, 它也是一部非常值得欣赏的动画电影。

《风之谷》:从生态人类学视角,浅析影片的哲学思考

另一方面, 宫崎骏的电影蜚声世界的原因绝不仅仅在于他的低入口, 深入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是宫崎骏电影的深刻主题。在《风之谷》中, 自然因人类的愚昧战争和过度掠夺而反噬, 巨大的菌类组成的腐海因人类产生的毒素而散发着毒气, 这些恐怖而震撼的画面让人类在看完电影之后, 脑海中还萦绕着自然界的善良和不得已的报复, 久久不散, 引起人类对自我行为的反思。

《风之谷》:从生态人类学视角,浅析影片的哲学思考

02

生态人类学 (Ecological Anthropology) 与人类生态学 (Human Ecology)

1989年6月出版的《生态学的归宿———人类生态学》中, 在开篇之时就引用了奥德姆的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探讨人的‘自然特性’与‘文化特性’的相互作用, 则人类生态学应该走出一般生态学的圈子。”

本书中, 周鸿这样描述人类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类群体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学科。人类生态学研究的是人与社会及后的地理分布的形成过程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过程, 研究人类种群的时间、空间分布的各种社会和非社会原因。人类生态学把人们生活的生物学的、环境的、人口的技术条件, 看作为决定人类文化和社会系统的形式和功能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 认为人类的集体行为决定了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有关技术, 并决定于一系列富有感情色彩的信仰, 这些因素和在一起产生社会结构系统。”

由此看来, 人类生态学的侧重点还在于“生态”两个字, 和生物学、生态学关系甚密。


《风之谷》:从生态人类学视角,浅析影片的哲学思考


而生态人类学绝不等于人类生态学, 它所强调的与人类生态学相似而绝非相同。

日本学者伊谷纯一郎认为, 生态人类学是生态学方面的人类学, 是人类学中分担生态学层面的领域, 是研究人类生活或人类生存方式的学问。

生态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比较新的分野, 对生态人类学热情的高涨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开发名义下的环境破坏和不顾后果地乱占资源的过程中, 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必须重新修复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日本学者田中二郎对生态人类学的阐释如下:“它并不仅仅局限于研究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同时也研究人类与这种相互关系施加影响相反也接受其影响的文化 (观念) 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人类学与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相似, 但是研究方法不同, 人类生态学识生物学中的一个领域, 使用的是自然科学的一套研究方法, 而生态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 使用的是人类学的方法, 是属于社会科学。

归根结底, 生态人类学与人类生态学的出现正展示了人类重新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进步思路。人类现在已经意识到要摒弃“征服自然”“向自然进军”的侵略自然, 破坏自然的旧式思想, 这不得不说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风之谷》:从生态人类学视角,浅析影片的哲学思考

02

《风之谷》中人与生物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风之谷》中, 人与生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全剧的主要元素。这部动画电影也正是通过讲述人与生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其生态主义的人文关怀, 就是透过生态人类学的视阈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引发人类对现代行为的深度思考和反思。

在影片的开始, 宫崎骏就设定了人与自然的敌对关系:欧亚大陆西部边陲所孕育的工业文明, 于数百年之间扩展至全世界, 并造就了巨大的产业社会。剥夺大地资源、破坏大气层, 更恣意改造生命体之巨大产业文明……于1000年后臻于顶点。然而随即急速衰退了下去…都市到处布满有毒物质而相继瓦解, 复杂高水准的技术体系崩溃, 地表所到之处几乎皆以化为不毛之地。


《风之谷》:从生态人类学视角,浅析影片的哲学思考

此后科技一蹶不振, 人类因而将永久苟延残喘于衰微的时代。”人与自然是完全对立的, 宫崎骏连续用了三个贬义词“剥夺、破坏、恣意改造”来表达大自然对人类所作所为的愤怒。在这样一种敌对的基调之下, 宫崎骏将风之谷的遭遇娓娓道来。

A.人与生物界之间的关系

《风之谷》中的人物按照他们对大自然的态度, 可以分为三种:以娜乌西卡为代表的风之谷, 以阿斯贝鲁为代表的塔吉特和以库夏娜为首的多鲁美奇亚王国。

娜乌西卡是风之谷的公主, 具有超凡的能力, 能够利用滑翔机在天空中、腐海深林里任意翱翔。“风”是大自然力量的代表, 是自然界中正常的现象, 娜乌西卡在风中自由飞翔, 她驾驭风的能力说明了自然和人类可以达到和谐, 互相帮助, 达到双赢的状态。


《风之谷》:从生态人类学视角,浅析影片的哲学思考

娜乌西卡怀揣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梦想,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自然界沟通。她能够与腐海森林的“霸主”———一种被称为“荷母”的王虫———用心沟通。在风之谷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也是娜乌西卡用自己的一颗真心, 救下了小王虫而感动了荷母群, 才使得风之谷免遭劫难。

关系本身是双向的。娜乌西卡以真心换真心, 王虫群用“金丝”触角救活了奄奄一息的她, 这样一种看似“交换”的关系下, 其实正是宫崎骏心中人与自然最美好的关系。大自然并不是没有感情的, 人类对它好, 它反过来也会给人类以福祉。

虽然在影片的一开始就定下了人与自然誓不两立的基调, 但是在宫崎骏的内心深处他还是希望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纵观整部影片, 娜乌西卡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人类与自然沟通的媒介和使者, 肩负着拯救世界的命运。


《风之谷》:从生态人类学视角,浅析影片的哲学思考

阿斯贝鲁是塔吉特的代表, 他在空中奇袭了多鲁美奇亚的几架运输机, 意外地遇见了娜乌西卡。这时, 阿斯贝鲁看起来似乎没有和大自然发生关系, 是站在了中立的立场。

当他不幸坠落到腐海森林的时候, 他遭受到了大自然疯狂地报复———被大群爬虫穷追不舍, 蓑鼠们趁虚蜂拥而上, 蛇蝼蛄在悬崖下盘旋, 等待着他羊入虎口。这种报复是大自然在警告、恐吓、反抗愚蠢无知的人类。

最后, 阿斯贝鲁和娜乌西卡一起在腐海森林的底部发现了大自然的“秘密”———菌类森林并不是有毒物质的来源, 相反是在净化土壤和空气中的有毒成分, 使之结晶化为无毒的无机沙粒。腐海森林中的孢子是因为人类工业的污染才变成了传播病毒的介质, 孢子本身并不是危害人类的直接威胁, 直接威胁人类的正是人类自身所谓的复杂高水准科技造成的污染与破坏。王虫才是森林的守护者, 与森林和谐共存, 阻止人类破坏森林。


《风之谷》:从生态人类学视角,浅析影片的哲学思考

塔吉特人对自然的破坏不是直接的, 多鲁美奇亚王国想要彻底征服世界, 为了彻底消灭腐海森林, 他们侵占了塔吉特, 并企图唤醒最终兵器“巨神兵”来作为自己独霸世界的武器。

塔吉特对多鲁美奇亚王国的侵略怀恨在心, 得知其首领库夏娜在风之谷时, 他们决定以小王虫为诱饵, 把王虫群引到风之谷, 消灭在那里的多鲁美奇亚女头目。此时, 塔吉特人才正式与大自然为敌。确切的说, 塔吉特人是因为与其他人类之间的矛盾, 利用自然的巨大杀伤力与其敌对国进行较量, 在这个过程中, 塔吉特人也不知不觉成为了伤害大自然的人, 间接地成为了野心勃勃的多鲁美奇亚王国破坏自然、征服世界的帮凶。但是塔吉特人自己并没有明白自已已经与自然为敌了。

库夏娜虽然身着一身洁白的披风, 但是心底却是肮脏无比的。他们侵略弱小, 企图征服世界, 还唤醒了“巨神兵”, 意在挑起更大的战争, 是践踏自然、破坏自然的罪魁祸首。库夏娜还打着“扫除不祥、重建大地”的虚伪大旗, 试图欺骗风之谷的谷民, 将他们也拉入对抗自然的阵营。


《风之谷》:从生态人类学视角,浅析影片的哲学思考

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将娜乌西卡看作是人类与自然界沟通的媒介和使者的话, 那么她与其余人的关系一定是分为两个层面的, 一个是以谷民和阿斯贝鲁为主的本性善良之人另外一类自然是以库夏娜为代表的内心邪恶的人类。

  • 娜乌西卡与阿斯贝鲁

娜乌西卡在被劫持做人质的途中遇到了奇袭多鲁美奇亚运输机的阿斯贝鲁, 在激烈的交火中, 阿斯贝鲁疯狂扫射敌方运输机, 在就要击毁女头目库夏娜所乘运输机时, 娜乌西卡用柔弱的身躯和坚强的内心挡住了他猛烈的攻击。由于突然停止进攻, 飞机失去了方向, 阿斯贝鲁坠机掉到了腐海森林。娜乌西卡对所有生物都是充满爱心的, 她坚持要去救这个攻击他的男孩, 于是不顾自己的安危, 将阿斯贝鲁从蛇蝼蛄的锋利牙齿下救了出来。


《风之谷》:从生态人类学视角,浅析影片的哲学思考

不料, 娜乌西卡和阿斯贝鲁双双掉到了腐海森林的最底部———一望无际的流沙, 很快, 滑翔机和这二人一起被流沙吞噬了, 此时才是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 娜乌西卡和阿斯贝鲁一起发现了腐海森林的“秘密”, 娜乌西卡用自己的真心和智慧感化了阿斯贝鲁。在娜乌西卡看来, 阿斯贝鲁与库夏娜对自然、对森林、对“巨神兵”的态度是一样的, 阿斯贝鲁却强烈的为自己并没有利用怪兽危害人间的初衷做了辩解, 此时的娜乌西卡已经累了, 夹在自己的同类和虫族所代表的生物界之间, 她竭尽全力调节两者之间的矛盾, 三明治般的在中间尽力制衡。

  • 娜乌西卡与库夏娜

库夏娜以强势进攻了风之谷, 奴役风之谷的谷民, 娜乌西卡没有做出强烈抵抗, 最后还是屈服了, 她不想再伤害人了。于是甘愿做人质随库夏娜回到塔吉特, 在途中遭遇突袭, 生死攸关时刻, 她并没有放弃将自己“绑票”的库夏娜, 而是带她一起脱离了危险, 库夏娜是贪婪人类的象征, 没有道德, 恩将仇报, 在腐海森林中还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库夏娜是宫崎骏电影中人类邪恶本性的代表, 娜乌西卡试图用自己的真心唤醒库夏娜的良知, 但是这似乎并不起作用。


《风之谷》:从生态人类学视角,浅析影片的哲学思考

库夏娜并没有放弃唤醒“巨神兵”并利用它摧毁腐海森林的企图, 当塔吉特引来的王虫群浩浩荡荡地向风之谷袭来时, 库夏娜搬出了“巨神兵”, 但是却并没有取胜。娜乌西卡的苦口婆心并没有改善她与库夏娜之间的关系, 也没有改变其勃勃野心。

03

人类理想社会和美好未来

生态主义没有否定人类是理性的、社会的和创造文化的动物。生态主义认为, 人类所有的本质因素都是以其本身是自然性动物这一事实为条件的。人类就是自然界这个巨大的关系网中的一群微小生命实体, 这就注定其所有的活动都要以这个关系网为具体背景。在这样的前提下, 人类开始明白人类社会与其他社会动物之间的联系和密切关系。

风之谷是一个适宜人类“苟延残喘”生存下去的地方, 是人类心中的美好家园。谷中的人们笑声连连, 因为新生命的诞生而由衷欣喜。但这一切美好都是因为有了风的存在。正是在风的庇护下, 这个山谷才没有受到毒气的侵袭, 少部分人类才能在这里暂时快乐的生活。而风, 与水、土一样, 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腐海是酸性的———水被污染了, 土也被污染了, 腐海森林中的树“是为了消除人类制造的污染而生, 将污染吸入, 制成结晶, 而后成为沙子死去”。森林所代表的自然界在为人类愚蠢无知的污染行为买单, 虫族是保护森林, 保护世界的救世主。


《风之谷》:从生态人类学视角,浅析影片的哲学思考

其实人类的理想社会就如风之谷一样, 近在眼前, 却远在天边, 无法维持永久的安宁和平静才是人类需要担忧和思考的。世界上总有一部分像库夏娜一样贪婪的野心家, 想要征服动物, 征服自然, 征服世界, 兼并其他弱小族群, 有这样人寻在的地方, 就没有人类的理想社会和美好未来。

在影片的最后, 金色的草原伴随着抒情的音乐, 略带稚气的童声哼唱, 都勾起和唤醒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深切向往之情。这个场景与影片中间部分相互呼应, 都是在王虫的金色触角包围时才会出现的神奇情景, 这也正是人类与虫族和谐共处, 用心交流的理想社会。


《风之谷》:从生态人类学视角,浅析影片的哲学思考


总结一下:地球有着以百万年为单位的自然进化历程, 而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只有短短的几千年的历史, 在漫画版的《风之谷》中并没有展现千年后的那纯净世界到底将会怎样。“生命自有其出路”, 一千年以后人类将如何面对如这部影片所展现的残酷的进化考验呢?当所有科技都已变得苍白无力, “心”的力量还能否帮助人类顺利地渡过厄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