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高三“叛逆郎”搅得“鸡飞狗跳墙” 家长情何以堪?


家有高三“叛逆郎”搅得“鸡飞狗跳墙” 家长情何以堪?


自春节疫情暴发以来,一直宅在家里,与亲戚朋友有了更多的闲聊时间。有两位朋友的孩子都是手机游戏的受害者,让这两位朋友整天“焦头烂额”无以应对。

具体表现:不想学习,抵触;玩手机游戏;顶嘴、外出不归;家长好言好语相劝、好饭好菜奉上、好脸色陪上,但仍然没有起色。

高考迫在眉睫,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三更灯火五更鸡”抓紧一切时间发奋苦读,而自己家的孩子怎么催都不动弹呢?“父母很急,像一团火” “儿子很冷,像一块冰” 真真愁死个人。

针对这种情况,我只能劝两位朋友“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初期的“亡羊补牢”是可以的,但是到高三了,才“补牢”太晚了。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问题学生”的根儿出在哪儿呢?出在家长身上,出在家庭教育上。

家有高三“叛逆郎”搅得“鸡飞狗跳墙” 家长情何以堪?


问题1 娇生惯养或疏于管理惹的祸

问题孩子的家庭教育,有的是父母带大的,有的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护短、过度保护、在公共场合不让孩子吃一点亏,这是共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0~12岁是一个人性格形成期;而12~18岁是性格的定型期。

叛逆很正常,但过分“叛逆”的孩子就是他早年性格形成期时,家长的过度“溺爱”造成的。他没有畏惧心理,什么都以“自我”为中心,所谓“小时候没管住,大了更管不住了”。

有的孩子不是“管得多”而是“没有父母管”造成的,爷爷奶奶的爱怎能与父母的爱相提并论呢?

所以,一类是“爱得太多”一类是“缺爱、关注不够”这两种极端的走向,造成两类问题孩子。

家有高三“叛逆郎”搅得“鸡飞狗跳墙” 家长情何以堪?


其二:缺乏有效沟通交流

交流与沟通是一切关系的基础,没有交流的关系是心理上的彼此失去。

所谓“他的世界你进不去,你的话题他不关心”。这样,就造成家长“无力感”。而教育的前提是认同与跟随,如果他不认同你,你就无法教育他。

在孩子早年性格形成阶段,家长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是很重要的。孩子在父母跟前的“撒娇、试探、发泄”更是他们独特的沟通方式。所以,父母要宽容、接纳他们,与他们成为“好朋友”,让他们有什么心里话都告诉你。遇到问题时,会找你倾诉,询问解决办法,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

家有高三“叛逆郎”搅得“鸡飞狗跳墙” 家长情何以堪?


其三 孩子没有目标 意志力薄弱

缺爱的孩子和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意志品质和自控力都很差。在曰复一日无聊的学习生活中,会去寻找一种“新鲜事物”———游戏的出现,及时填满他心理“空窗期”。

因为青春期的生理发育太快,而心理却还在“童年期”,这种成长的痛苦和烦恼让他“逃避”现实。

如果没有强大的目标导向、意志品质,许多孩子都会沉缅于游戏不可自拔。

家有高三“叛逆郎”搅得“鸡飞狗跳墙” 家长情何以堪?


上面是简单分析了一下原因。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叛逆少年”,高考又要到了,家长如何应对呢?给出几点建议:

其一: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高考所剩时间无几,父母再怎么着急也要“耐住性子”“忍住眼泪”。控制好自己的脾气。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控制情绪呢?可以用正念呼吸法:深呼吸,想想孩子优点,想想发脾气的后果。

当然,每个人都有情绪,为人父母也是凡夫俗子,也会有高兴或不高兴的时候。父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让他也学会控制自己情绪,从而提高孩子自我控制能力。

要学会控制消极情绪,也是提高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过程。

父母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绪,可能会更好地搭建一个与孩子沟通交流的平台。这样,孩子想什么也会对你讲。

其二:认清孩子水平 顺势而为

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考,根据孩子现有的学习水平和状况,与孩子交流,选择他喜欢的学习方式或方法进行“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最后,与老师多多沟通交流,让孩子与喜欢老师交流谈心,这样效果也是不错的!

家有高三“叛逆郎”搅得“鸡飞狗跳墙” 家长情何以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