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灞橋:簡案速裁催生質效“蝶變”

江紅霞 閆 俊

從5713件到13100件,2016年至2019年間,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人民法院收案數增長近130%。

從67人到50人,2016年至2019年間,灞橋法院的辦案法官數減少近25%。

西安灞橋:簡案速裁催生質效“蝶變”

“收案數激增、法官數卻減少,一增一減間,辦案壓力增加、司法效率低下、審判質量滑坡……一系列連鎖反應初見端倪。在‘變’中求解,成為破解僵局、避免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必然選擇。”灞橋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陳學義的話擲地有聲。

2017年4月起,灞橋法院立足審判實際,以源頭分流、優化配置、示範訴訟、打造標杆為抓手,不斷深化速裁機制改革,緩解了人案矛盾,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審判質效發生了可喜“蝶變”。

■源頭分流:“雙軌制”帶來“加速度”

“現在開庭!”

2019年12月4日上午9時,隨著法槌聲的響起,石某與錢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在灞橋法院拉開了審理序幕。

40分鐘後,王守珍法官當庭宣判:“被告錢某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原告石某償還借款本金20000元;被告錢某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原告石某支付借款利息(以20000元為基數,按年利率6%自2019年2月1日起算至實際給付之日)……”

清脆的法槌聲再次響起,案件一審審理終結。

當天一上午時間,王守珍馬不停蹄地開了三個庭,當庭宣判兩案。

“都說法院案子多,我都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了,沒想到立案不到二十天就開庭,更沒想到當庭就宣判,這下心裡的石頭落了地!”原告石某豎起了大拇指。

簡案快審快結,得益於灞橋法院推行的源頭分流“雙軌制”。

在傳統的隨機分案模式下,繁簡案件混雜,簡單案件囿於送達、排庭等流程,遲遲不能裁判,審判效率低下;複雜案件也難得到精細化審理,審判質量滑坡。在源頭將簡單案件導入速裁快車道,將複雜案件引入專業化審理的慢車道,成為灞橋法院審判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

2017年4月,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灞橋法院打破隨機分案機制,對案件從立案源頭進行繁簡“雙軌制”分流,有區別地推進輕重分離、快慢分道:設立專職程序分流員,將事實清楚、爭議不大、標的額較小的民商事案件分流至速裁組;抽調四名青年法官成立速裁組,組建辦案團隊,推進簡單案件快審快結;賦予速裁法官回退權,可在三個工作日內將不適合速裁的案件無條件回退。

2017年至2019年,灞橋法院速裁員額法官佔比從8%增至15%,分流的民商事案件數從1521件增至3612件,分流案件佔比從27%提高至47%。在全院案件平均年增長率達23.85%的大環境下,業務庭法官人均年收案數同比僅增長11.55%。

“‘雙軌制’既確保了大量簡案快速審結,又讓業務庭法官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審理複雜疑難案件,為審判帶來了‘加速度’。”灞橋法院立案庭庭長徐嚴如此評價源頭分流的作用。

■優化配置:“傳幫帶”助力“生力軍”

“審理查明部分,不用列與裁判結果無關的事實。”

“本院認為部分,少了對合同效力的認定,直接論述原告能否行使法定解除權,邏輯上不夠嚴密。”

“標點符號的運用有誤,阿拉伯數字後面用的是點,漢字後面才用頓號。”

“缺席審理的案件,要援引民訴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

2017年4月24日,法官助理周巠草擬的第一份判決書,從標點符號到文書格式,從遣詞造句到法條援引,從事實認定到文書說理,被法官王菊娜從頭改到了尾。

“句句都在點子上,我改!”周巠心服口服。

司法員額制改革後,怎樣讓司法“生力軍”快速成長為“主力軍”?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藉助速裁平臺,做好司法實戰中的‘傳幫帶’工作,是助力法官助理向法官‘華麗轉身’的關鍵。”灞橋法院審管辦主任屈蓉一語道出了破題之道。

2017年4月以來,灞橋法院探索構建速裁組“1+1+N”模式:組建速裁組,每名速裁法官組建一個辦案團隊,各團隊配置一名未入額法官為法官助理,並配置一至二名書記員。法官助理負責庭審記錄、文書草擬等審判輔助工作,書記員負責文書送達、當事人接待、卷宗報送等事務性工作,法官負責庭審主持和裁判文書的簽發。為確保各團隊形成最大合力,明確分工協作的工作細則應運而生。

速裁組將每週五下午固定為案件研討日,組織法官助理、法官探討疑難問題並確定類案裁決方案,內部難以形成一致的,提請全院專業法官會議深入研討。資深法官向青年法官、法官向法官助理“傳經驗、幫業務、帶作風”的風氣逐漸形成,審判資源配置日趨優化,審判效能逐步提升。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見金。在大量案件的磨礪和“傳幫帶”模式的牽引下,青年法官和法官助理的事實認定能力、法律適用能力、庭審駕馭能力和文書寫作能力日益提升,司法“生力軍”快速成長起來。

“…我宣誓:忠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奮鬥!”2019年4月29日,灞橋法院四名新入額法官在國旗下鄭重宣誓。這四名通過第三批員額法官遴選的法官中,三名來自速裁團隊。

362件、328件、267件,2019年4月至12月,新入額的三名速裁法官交出了精彩的結案答卷。

■示範訴訟:“四兩”個案撥動“千斤”量案

“業主負擔每平米65元的供暖接口費,開發商負擔每平米35元的供暖接口費…”

“承擔一部分費用不要緊,但開發商不履行咋辦,有制約沒?”

“這寫著呢,開發商用10套未售房屋的銷售款承擔供暖費。若10月10日還未付款,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我同意,我就希望今年能供上暖。”

2018年8月29日,灞橋區某安置小區的公告欄裡,貼上了法院調解書和開發商的公告,業主們聚集於此,議論紛紛。

時間回溯到2018年7月2日。業主老王以其購置的房屋遲遲未供暖為由,將開發商和村委會訴至灞橋法院,要求二被告按合同約定向供暖部門繳納供暖接口費等費用。

當日,案件流轉至速裁法官張豔英處。她敏銳地意識到,供暖是全小區的問題,個案背後是批量案件。

張豔英第一時間聯繫了開發商和村委會,並充分聽取了原告和其他業主代表的意見,多次組織開發商、村委會、業主代表三方調解。幾經磋商,終於使三方達成一致。開發商將法院調解書公佈於小區公告欄中,發佈公告呼籲業主參照履行,協同解決供暖問題。

這便有了開頭這一幕。

2018年12月,寒風凜冽,老王家如期供暖。

“業主們都準備集團訴訟了,沒想到我的案子一調解,其他人都不用到法院了。灞橋法院的法官辦案用巧勁,可謂四兩撥千斤!”老王很感慨。

批量案件具有涉案人多、牽涉面廣、敏感性強等特點,採用傳統模式審理,往往審理週期較長,調撤率、服判息訴率、自動履行率較低,群眾滿意度不高,社會效果欠佳。

為化解這一難題,灞橋法院試行示範訴訟機制:指定速裁團隊負責商品房購銷、物業服務、融資租賃合同等系列性、群體性案件,選取個案精細化審理,形成裁判或調解方案。利用示範案件在審理流程、裁判結果上的示範指引性,將大量同類型糾紛消解在萌芽狀態。

2017年4月以來,灞橋法院速裁團隊共審結各類涉眾型案件1400餘件,調撤率約50%,無一起案件信訪。

■打造標杆:“看齊精神”激活“一池春水”

2017年,速裁組張豔英團隊結案559件,速裁團隊人均結案325件。2018年,該團隊結案529件,速裁團隊人均結案447件。

2019年,速裁組王守珍團隊結案1300件,速裁團隊人均結案683件。

“審判系統裡沉澱著大量未結案,每天都在接待當事人、開庭閱卷、撰寫文書中度過……但每當我想起當事人期盼的心情,就深感責任之重,告誡自己要不忘初心,負重前行!我愛你,祖國!我願為你守護這一方的公平正義!”

“專業和溫情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專業讓我透過紛繁複雜的法律關係,找到問題的癥結和解決途徑,溫情讓我透過案件本身,努力化解訴爭背後的矛盾……祝我的祖國繁榮昌盛!我將牢記使命擔當,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好法官!”

2019年9月29日,為獻禮共和國七十週年華誕,灞橋法院拍攝了一條微視頻,以全院民事審判結案數名列前茅的兩名速裁法官忙碌而平凡的一天為主線,講述了他們的辦案心路,表達了對祖國的誠摯祝福。

視頻一經發布,全院幹警紛紛轉發。

“見賢思齊,打造標杆,就是要發揮標杆的模範帶頭作用,增強隊伍的生機活力,激活全院這一池春水。”灞橋法院副院長成倩說起了打造標杆的初衷。

以速裁機制改革為契機,灞橋法院著力搭建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平臺,將有志於多辦案、快辦案的法官納入速裁團隊,有側重、有選擇地多分案。配強團隊人員,完善審判硬、軟件設施,推進事務性工作集約化辦理,為法官減負,進一步解放“審判力”。定期對審判各項數據進行通報,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微博微信、內外網等平臺對湧現出的辦案標杆進行宣揚,激勵先進、鼓勵幹勁。

長期的引領示範效應之下,全院奮發向上的“精氣神”得以激發,長期良性的競爭機制已經形成,隊伍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大大增強。

破繭終成蝶。三年來,灞橋法院人均結案數從2017年的177件增至2019年的252件,簡易程序適用率從39%增至58.13%,發改率從4.84%下降至3.13%,案件審理週期明顯縮短,審判質量明顯向好,審判質效已然“蝶變”。(立案庭 江紅霞 閆 俊)

值班主任:姚啟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