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绘就大民生图景创造高品质生活

2019年1月1日起,我市将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30元,达平均每人每月496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50元,达平均每人每月370元。提高农村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供养标准平均达到5500元,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

2019年10月1日,平鲁区正式开通了朔州市范围内首条城乡免费公交客运(城区——白堂乡)线路。该线路覆盖8个村5000人口,路线全长10公里,日发送车辆10趟次,运送客流2000人次。

2019年10月20日,怀仁市云中镇南七里寨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正式投入运营。70岁以上本村空巢和高龄老人可凭身份证免费领取爱心卡一张。凡持有爱心卡的老人,凭卡每月享受免费理发和免费体检各一次;凡持有爱心卡的五保户可享受每天1元午餐、80岁以上老人可享受每天3元午餐、70岁以上老人可享受每天5元午餐、60岁老人可免费参与多种娱乐活动。

一系列民生政策的实施,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不仅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更是描绘出了高品质生活的美好画卷。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2019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等“三篇光辉文献”要求,始终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人民满意检验工作成效,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着力提升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书写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决胜全面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

“走,去平鲁看万亩油菜花!”2019年盛夏时节,平鲁区阻虎乡迎恩堡村油菜花竞相绽放,吸引着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迎恩堡村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边塞文化资源,先后种植油菜花3万亩、胡麻1万亩,以及其它各类作物,形成集中连片创意布局的彩色种植带,初步构建了六月看绿、七月看白、八月看黄、九月看花、十月采摘的极具塞北特色的农业观光风景带。包括村支书张守仁在内的数户村民,将自家院落打造成精致的农家小院,既为游客提供服务,也增加自身收入,一年收入近3万元。

迎恩堡村只是我市发展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实现产业扶贫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我市坚持“已脱贫的要巩固,未脱贫的要攻坚,整体上要提升”,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强化“交总账”意识,以整体脱贫为新的起点,坚持“摘帽四不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发力,全力配合保障省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精准实施专项扶贫政策,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小额信贷等各项举措全部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实施贫困村提质工程,平鲁区、山阴县、右玉县困难群众安全饮水工程全部竣工。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市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严格落实“四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层层传导压力,市、县、乡、村四级领导干部层层签订“军令状”,各级帮扶干部人人签订“责任状”,确保脱贫攻坚责任全覆盖。并先后两次开展“四问三宣一推动”万名机关干部深入贫困户跟踪回访行动,对脱贫攻坚成果进行不间断“回头看”。

一项项扶贫举措出台,一个个扶贫项目落地,一抹抹笑意写在脸庞,在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我市不让一个人掉队。2019年,全市动态新识别的80户、207名贫困人口均在年底脱贫,3个摘帽县全部落实巩固提升脱贫措施。

扎实开展精神扶贫、扶志扶智行动,推行保险兜底,市、县两级孤老病残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范围,将6.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1万名低收入非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防贫保险。整体脱贫后,全市动态调整识别贫困人口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加强民生建设,守护老百姓福祉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心所向,政之所行。2019年,我市紧紧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要求,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为,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统筹抓好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事业,不断筑牢民生保障的坚实基础。

就业是民生之本。全市就业创业工作稳步推进。就业专项资金支出9222万元,“朔州公共就业服务”APP 开通使用。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2000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04.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000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16.67%;城镇登记失业率2.2%,控制在4.2%以下。

教育是民生之基。我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义务教育公办教育健康成长、民办教育规范管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总学位数已达22.7万个,完全满足全市15.2万名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需求。在六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后,正在向优质均衡迈进。市区10所学校稳步推进。全市二本B类以上录取率53.18%,全省理科第二名花落朔州,高中教育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医疗是民生之需。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全市公立医院电子病历互联互通率达到85%,命名了3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成立了6个市级专科联盟。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发展。加紧建设朔州市市级医院、怀仁仁德医院,建成后全市千人病床床位拥有量将超过6张,超出“十三五”目标任务。

文化是民生之福。启动了总投资5000万元的市博物馆提升改陈,组织了舞台艺术集中展演、首届民间艺术展演、消夏文艺演出、《梦寻桑源》实景演出等活动,成功承办中宣部等7部委举办的全国“绿水青山”主题演讲比赛,开展“西口之夜——右玉长城交响音乐会”及右玉生态文化旅游消夏系列活动等主题文化活动,承办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马术、击剑两个比赛项目,进一步展现了朔州良好形象。新建改扩建53座旅游厕所,完成送戏下乡549场。

从最薄弱处入手,从最需要处发力。我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新增财力优先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办好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提升服务水平,创造高品质生活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我市更加注重提升发展的质感和温度,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引领发力“大民生”,提升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不断变成现实,人的全面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交通强市”让市民的出行更加快捷。2019年5月1日起,韩(家岭)原(平)线正式开行动车组列车。怀仁东至太原南“朔州号”动车组也正式开行。“朔州号”动车组的开行,标志着朔州从此步入了“动车时代”。2019年,我市“交通强市”取得重大进展,继韩原线“朔州号”动车开行后,右平高速全线通车;集大原高铁朔州段前期工作已完成,朔州机场已完成总体规划编制,2020年开工建设;朔神高速和阳方口—平鲁、朔城区—应县两条干线公路进入投资人招标程序;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438公里,开工建设长城旅游公路166.4公里。对内大畅通、对外大开放的立体综合交通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城市双修”让市民的生活环境更优美。2019年,我市启动“城市双修”,以“一年试点先行点上见效、两年整体推进面上见效、三年全面落实大见成效”为目标,实施了“两下两进两拆”、桑干河清河、道路交通秩序、老旧小区改造、城市风貌管控、高速公路沿线广告和裸露山体治理、环城林网建设七大行动。投资5亿元,实施了平朔社区“城市双修”;投资2.4亿元,开展了12个片区、4521户集中供热改造;投资1.5亿元,综合整治了20个老旧小区;投资8200万元,改造了6个老旧片区。

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我们的城市更宜居。2019年,全市市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1.7亿元,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2公里,新建改造供气管网45.9公里、供热管网256公里,新建污水管网25公里,改造雨污合流制管网20公里。顺义路桥、振华街桥及接线道路已通车。新增绿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2平方米。

我市还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去年以来打掉涉黑涉恶团伙29个,破获各类案件209起,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2.46亿元,案件数量、质量明显提升。一年来,全市未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重大个人极端事件,以及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政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改善民生、惠及百姓的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朔州百姓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回望过去,社会保障发展成就辉煌,温暖人心;展望未来,小康大道就在我们脚下,梦想成真。我市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等“三篇光辉文献”要求,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继续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引领发力民生事业,用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坚决的责任担当,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变成现实。(记者 胡继业 刘淑花)

朔州:绘就大民生图景创造高品质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