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繪就大民生圖景創造高品質生活

2019年1月1日起,我市將城市低保標準每人每月提高30元,達平均每人每月496元;農村低保標準每人每月提高50元,達平均每人每月370元。提高農村特困人員分散供養標準,每人每年供養標準平均達到5500元,有效保障了困難群體的生活水平。

2019年10月1日,平魯區正式開通了朔州市範圍內首條城鄉免費公交客運(城區——白堂鄉)線路。該線路覆蓋8個村5000人口,路線全長10公里,日發送車輛10趟次,運送客流2000人次。

2019年10月20日,懷仁市雲中鎮南七里寨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正式投入運營。70歲以上本村空巢和高齡老人可憑身份證免費領取愛心卡一張。凡持有愛心卡的老人,憑卡每月享受免費理髮和免費體檢各一次;凡持有愛心卡的五保戶可享受每天1元午餐、80歲以上老人可享受每天3元午餐、70歲以上老人可享受每天5元午餐、60歲老人可免費參與多種娛樂活動。

一系列民生政策的實施,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落地,不僅讓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更是描繪出了高品質生活的美好畫卷。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2019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等“三篇光輝文獻”要求,始終把人民擺在心中最高位置,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人民滿意檢驗工作成效,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紮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著力提升城鄉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書寫了一份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決勝全面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

“走,去平魯看萬畝油菜花!”2019年盛夏時節,平魯區阻虎鄉迎恩堡村油菜花競相綻放,吸引著四方遊客紛至沓來。

迎恩堡村憑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邊塞文化資源,先後種植油菜花3萬畝、胡麻1萬畝,以及其它各類作物,形成集中連片創意佈局的彩色種植帶,初步構建了六月看綠、七月看白、八月看黃、九月看花、十月採摘的極具塞北特色的農業觀光風景帶。包括村支書張守仁在內的數戶村民,將自家院落打造成精緻的農家小院,既為遊客提供服務,也增加自身收入,一年收入近3萬元。

迎恩堡村只是我市發展產業扶貧,增強造血功能,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實現產業扶貧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的一個縮影。我市堅持“已脫貧的要鞏固,未脫貧的要攻堅,整體上要提升”,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強化“交總賬”意識,以整體脫貧為新的起點,堅持“摘帽四不摘”,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持續發力,全力配合保障省委脫貧攻堅專項巡視,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精準實施專項扶貧政策,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小額信貸等各項舉措全部落實到村到戶到人。持續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實施貧困村提質工程,平魯區、山陰縣、右玉縣困難群眾安全飲水工程全部竣工。

“慮於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市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由市委書記、市長擔任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組長,嚴格落實“四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行動。層層傳導壓力,市、縣、鄉、村四級領導幹部層層簽訂“軍令狀”,各級幫扶幹部人人簽訂“責任狀”,確保脫貧攻堅責任全覆蓋。並先後兩次開展“四問三宣一推動”萬名機關幹部深入貧困戶跟蹤回訪行動,對脫貧攻堅成果進行不間斷“回頭看”。

一項項扶貧舉措出臺,一個個扶貧項目落地,一抹抹笑意寫在臉龐,在決勝脫貧攻堅實現共同富裕的路上,我市不讓一個人掉隊。2019年,全市動態新識別的80戶、207名貧困人口均在年底脫貧,3個摘帽縣全部落實鞏固提升脫貧措施。

紮實開展精神扶貧、扶志扶智行動,推行保險兜底,市、縣兩級孤老病殘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兜底範圍,將6.5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1萬名低收入非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防貧保險。整體脫貧後,全市動態調整識別貧困人口全部落實幫扶措施。加強民生建設,守護老百姓福祉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民心所向,政之所行。2019年,我市緊緊圍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要求,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把民之所盼作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為政之所為,把辦好民生實事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統籌抓好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各項民生事業,不斷築牢民生保障的堅實基礎。

就業是民生之本。全市就業創業工作穩步推進。就業專項資金支出9222萬元,“朔州公共就業服務”APP 開通使用。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2000人,完成省定目標任務的104.7%;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1000人,完成省定目標任務的116.67%;城鎮登記失業率2.2%,控制在4.2%以下。

教育是民生之基。我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推動義務教育公辦教育健康成長、民辦教育規範管理,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總學位數已達22.7萬個,完全滿足全市15.2萬名適齡兒童少年就學需求。在六縣(市、區)全部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驗收後,正在向優質均衡邁進。市區10所學校穩步推進。全市二本B類以上錄取率53.18%,全省理科第二名花落朔州,高中教育躋身全省第一方陣。

醫療是民生之需。加快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高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全市公立醫院電子病歷互聯互通率達到85%,命名了3個市級臨床重點專科,成立了6個市級專科聯盟。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積極推動縣鄉醫療機構一體化發展。加緊建設朔州市市級醫院、懷仁仁德醫院,建成後全市千人病床床位擁有量將超過6張,超出“十三五”目標任務。

文化是民生之福。啟動了總投資5000萬元的市博物館提升改陳,組織了舞臺藝術集中展演、首屆民間藝術展演、消夏文藝演出、《夢尋桑源》實景演出等活動,成功承辦中宣部等7部委舉辦的全國“綠水青山”主題演講比賽,開展“西口之夜——右玉長城交響音樂會”及右玉生態文化旅遊消夏系列活動等主題文化活動,承辦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馬術、擊劍兩個比賽項目,進一步展現了朔州良好形象。新建改擴建53座旅遊廁所,完成送戲下鄉549場。

從最薄弱處入手,從最需要處發力。我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新增財力優先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辦好群眾得實惠的好事、實事,讓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提升服務水平,創造高品質生活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在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我市更加註重提升發展的質感和溫度,以創造高品質生活為引領發力“大民生”,提升城鄉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讓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不斷變成現實,人的全面發展水平明顯提升。

“交通強市”讓市民的出行更加快捷。2019年5月1日起,韓(家嶺)原(平)線正式開行動車組列車。懷仁東至太原南“朔州號”動車組也正式開行。“朔州號”動車組的開行,標誌著朔州從此步入了“動車時代”。2019年,我市“交通強市”取得重大進展,繼韓原線“朔州號”動車開行後,右平高速全線通車;集大原高鐵朔州段前期工作已完成,朔州機場已完成總體規劃編制,2020年開工建設;朔神高速和陽方口—平魯、朔城區—應縣兩條幹線公路進入投資人招標程序;新改建“四好農村路”1438公里,開工建設長城旅遊公路166.4公里。對內大暢通、對外大開放的立體綜合交通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城市雙修”讓市民的生活環境更優美。2019年,我市啟動“城市雙修”,以“一年試點先行點上見效、兩年整體推進面上見效、三年全面落實大見成效”為目標,實施了“兩下兩進兩拆”、桑乾河清河、道路交通秩序、老舊小區改造、城市風貌管控、高速公路沿線廣告和裸露山體治理、環城林網建設七大行動。投資5億元,實施了平朔社區“城市雙修”;投資2.4億元,開展了12個片區、4521戶集中供熱改造;投資1.5億元,綜合整治了20個老舊小區;投資8200萬元,改造了6個老舊片區。

基礎設施的完善讓我們的城市更宜居。2019年,全市市政基礎設施完成投資21.7億元,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2公里,新建改造供氣管網45.9公里、供熱管網256公里,新建汙水管網25公里,改造雨汙合流制管網20公里。順義路橋、振華街橋及接線道路已通車。新增綠地面積13.3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2平方米。

我市還學習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有效預防化解社會矛盾。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去年以來打掉涉黑涉惡團伙29個,破獲各類案件209起,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財物2.46億元,案件數量、質量明顯提升。一年來,全市未發生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政治事件、嚴重暴力恐怖事件、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和重大個人極端事件,以及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政治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改善民生、惠及百姓的實事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幹,朔州百姓體會到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回望過去,社會保障發展成就輝煌,溫暖人心;展望未來,小康大道就在我們腳下,夢想成真。我市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等“三篇光輝文獻”要求,大力學習弘揚右玉精神,繼續以創造高品質生活為引領發力民生事業,用深厚的民生情懷和堅決的責任擔當,讓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斷變成現實。(記者 胡繼業 劉淑花)

朔州:繪就大民生圖景創造高品質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